607.第607章 遷徙的烏氏戎
“君上,我們已經拿下了鎔戎王。”說罷,孟明視把鎔戎王的首級呈現在秦公任好的面前。
“哦---,好,孟明視將軍可算是大功告成矣。”說罷秦公任好轉頭望着由余道:“這個影響我秦國北方多年的宿敵終於結束了。”
由余聽罷笑道:“秦公也算是消除了秦國的後患,為後世開創了不朽的功業啊!”
“哈哈哈---”
“哈哈哈---”
秦公知道這是由余在恭維自己,於是問由余道:“以愛卿之見,應該如何處理鎔戎王的屍首?”
由余畢竟是在戎狄呆了幾十年的人,看着曾經不可一世的鎔戎王今日淪為秦國刀下的鬼魂,不免有些哀傷,對秦公道:“他畢竟是當了多年的鎔戎王,君上還是命人把他葬了吧。也算是對這位戎狄大王的一種告慰吧!”
看着孟明視手中鎔戎王的頭顱,秦公道:“就依上卿之言,命人把鎔戎王安葬了吧。”
孟明視雖然有些不太願意,但是國君已經發話了,他也不好違拗,於是便命人安葬了鎔戎王的屍首。
安葬完鎔戎王,秦國大軍又該何去何從呢?
但作為有志向的國君,秦公任好不會因此就停下腳步,望着已經化為灰燼的朐衍大營,“上卿,我們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呢?”
由余指着遠方對秦公道:“從這兒往北一路過去都是荒漠和衰草,君上想要這些地方嗎?”
衰草和荒漠?
秦公搖搖頭,“衰草和荒漠對我們秦國百姓無益,要他何用?”
“既然君上不想要這些地方,那我們向北就到此為止吧!”由余提醒道。說話間,不遠處已經有野狼試探着向這邊走來,空中也出現了鷹鷲的身影。
看來這些野獸、猛禽早就嗅到了血腥的味道,該吃上一頓美食了。
“寡人看我們就到這裏吧。以上卿之見,下一步我們應該向那個方向進攻?”
由余轉向西邊,指着遙遠的西北方向對秦公道:“由這裏再向西北,乃是義渠國的地盤;向西南就是烏氏戎的地盤。至於我們下一步的目標,臣不好決斷,這就要看君上想拿下哪個國家了?”
義渠和烏氏?
秦公和秦軍所有的將領凝視着西北方向,他們都沒有太多的主意,說的在直接一點,那就是秦軍能夠來到這北方廣袤的荒漠和草原地帶,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由余看出了秦國君臣的疑惑,於是說道:“義渠乃是隴西戎狄國家中最為強大的一個。由這裏一直往西北,千里之外的土地都是義渠的地方。現在已經是秋天了,若我軍進攻義渠,恐怕在年前都難以拿下。不說打仗,就是奔跑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君上,將士們衣着並不厚實,我恐怕大家過不了這漠北的冬天。”
雖然由余沒有說秦軍下一步的該向那兒進發,但是言語之中,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義渠可是一個橫跨上千里的大國家,就以目前秦軍的裝束,就是人家不打你,讓你秦軍一路跑下去,沒個幾個月的時間是跑不過來的。更何況越往後走,天氣越冷,人家義渠百姓受得了這寒冷的天氣,你秦國的將士可就未必能夠受得了。
不打仗,就是凍,也能把這五萬秦軍凍死在這西北的冰天雪地里。
“寡人能夠明白上卿的意思。”隨後秦公望了望身邊的孟明視等人,“諸位將軍你們的意見,你們說我們應該進攻那邊的敵人呢?”
孟明視想了想道:“君上,現在我們已經佔領了白于山以南的所有土地,但是我們的百姓大多還在關中地區。是不是等我們的百姓北遷之後,我們再繼續向北用兵呢?”
孟明視話里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不管秦國軍隊佔領的土地有多少,最終還要靠百姓來佔領耕種。現在秦國大多數的百姓還都在關中地區,秦國佔領的白于山以南的大片土地還沒有人去耕種,繼續向北用兵還有什麼意思呢?
還不如趁着當下的機會北遷百姓,等百姓把秦軍佔領的所有地方都控制好之後,再繼續向北推進。
秦公聽罷,默然許久,“諸位說得對,繼續向北用兵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哎---,或許這裏已經是寡人最後的腳步了。”他馬上就要六十歲,想再次踏進這北方的大漠看來是沒有多少機會了。
隨後,秦公站起身,眯着眼再看了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漠黃沙,衰草原野,隨後轉過身孟明視道:“命令大軍向西南方向開進,下一個目標拿下烏氏戎。”
“諾---”
孟明視對傳令官道:“秦軍所有將士聽令,君上命令大軍向西南方向開進,拿下烏氏戎。”
烏氏戎乃是靠近六盤山的一支戎狄部落,位置正好處在義渠、朐衍與綿諸之間。
作為夾在義渠、綿諸兩大戎狄國家之間的小國,一直以來烏氏戎都在遭受着夾板氣,兩邊誰都不敢得罪。當然了由於位置特殊,義渠和綿諸兩邊也都在拉攏着這個小小的烏氏戎。
此時,秦國大軍正向這個位於六盤山周邊這個小小的戎狄國家烏氏戎開來。
戎狄烏氏。
由於地處在六盤山腹地,雖說時不時地遭受北邊的義渠,南邊的綿諸的騷擾,但由於地勢貧瘠,位置偏僻。所以在綿諸北上、義渠南下的情況下,烏氏戎這個小小的戎狄國家竟然存活下來。
此時已經是初冬了,烏氏戎王正帶着他的牛羊和百姓們開始向六盤山南邊遷徙。
山南水北為陽面。
六盤山的南邊正是向陽的地方,冬天的溫度要比北面高出很多,每年烏氏戎都要向南遷徙。原本應該在秋天就要南遷的事情,由於綿諸王金刀同他的叔叔赤烈之間的戰鬥一直拖到了現在。
此時的六盤山中,烏氏戎的遷徙隊伍正拖家帶舍,綿延好幾十里的向南方奔去。一路上,牛叫馬鳴,大人歡笑,小孩嬉鬧,好不熱鬧的場景。
望着這熱熱鬧鬧的景象,站在山坡上的烏氏戎王露出淡淡的笑意,對他來說,烏氏戎雖然小了點,但是所有貴族百姓樂觀開朗,日子也過的優哉游哉。
有了這樣的生活,夫復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