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第231章(修)
建文朝上下變得更加風聲鶴唳了。【風雲閱讀網.】
愁緒過早地刻入到了年輕的建文帝臉上。
進行到這個時候,朱允炆也不大可能會投降。朱允炆心底或許也正委屈着,他不過是繼承正統,為什麼就落到了今天的地步?
很快,又一根稻草重重壓到了朱允炆的頭上——李景隆兵敗了。
朱允炆急得唇邊起了燎泡。
當初諫言的大臣既是憤怒又是驚呆。畢竟誰也沒想到削藩會引出這樣一場殘酷而血腥的戰爭。只是這時候談後悔也來不及了,而這群渾身風骨的儒臣更是不願意向朱棣屈服。朱允炆被迫推動着繼續朝下進行。李景隆還朝歸來,朱允炆在朝臣諫言之下,不僅未懲罰李景隆,反倒還大肆獎賞,再度將李景隆派了出去。
陸長亭聽聞以後,都忍不住扶額。
朱允炆身邊的這群大臣不能說是奸佞,但確實他們並不大適合輔佐這樣的一個新皇。
朱允炆沒有祖父洪武帝強硬的手腕,沒有父親朱標堅定的信心,才能更不必說……而以他十三歲的年紀,很多事上都缺乏大局觀,以他的視角來看,黃子澄、齊泰等人所能提出的觀點,都已經足夠精湛。但這些跟在他身邊的儒臣,目光也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戰事上更無指手畫腳的餘地。偏朱允炆不知道……
陸長亭再見到朱允炆的時候,朱允炆已經是一臉遮掩不住的疲色。
“我是否遠不如父親?”朱允炆嘆道,“若是四叔來做皇帝,會如何?”
“我也不知。”陸長亭道。
他當然是知道的,他知道朱棣會成為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會是那個“天子守國門”的明成祖,成祖本紀之上會記載他——“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史還會寫他:“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遣使四齣招徠。由是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獻琛恐后。又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自是,殊方異域、鳥言侏離之使,輻輳闕廷,歲時頒賜,庫藏為虛。而四方奇珍異寶,名禽殊獸,進獻上方者,亦日增月益。蓋兼漢、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並也。”
永樂年間,會有震驚世界的鄭和下西洋。
永樂年間,會有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永樂大典》編纂而成。
永樂年間,會有“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
但這些都不能說。
他哪怕只誇上朱棣半句話,都會扎透朱允炆那顆不夠自信且敏感的心。
朱允炆無奈一笑:“我知道了。”
陸長亭倒了一杯茶給他。
朱允炆盯着那杯茶,沉默了好一會兒:“我不想做皇帝。”
陸長亭也不知該說什麼才能安撫他了,被推動到這個位置上,不上不下,朱允炆就只能堅守下去了……若他是朱允炆,他當然能痛快撒手。但朱允炆不大可能,他身邊一干文臣還緊緊盯着呢,只消每人勸上一句,朱允炆就會打消自己的念頭。
見陸長亭久久都沒有出聲,朱允炆自己也無奈地笑了:“便當我說的胡話吧。”
“……也不是不成。但是你做不到。”陸長亭淡淡地陳述着這個事實。
陸長亭說出口的話可以說是半點也不客氣,朱允炆的臉色微微白了白,不過隨即這個少年也就承認了:“你說的對,我做不到……”理智上知道自己太容易被左右了,自己需要更堅定一些。可是一個失了父母、祖父,再面對一干激憤大臣的少年,又如何能堅定得下來?
愁色又覆上了他的面龐。
而這樣的憂愁可能會伴隨朱允炆很久,直到應天破的那一日。
真應了陸長亭與朱允炆說的話。
月末,李景隆再度被派去與燕王交戰。不出意外,李景隆再次戰敗。而朱允炆依舊未懲李景隆。此時,秦王朱樉越戰越勇,竟隱有拿下山東之勢。朱允炆慌亂之餘,卻無拿得出手的將領。
越是臨時拿來頂事的,就越是敗得快,而不少在兵敗以後更是被斬了首。建文朝可用的將領越發地少了。
朱棣藉機繞過山東,直取應天。
這場戰亂竟是就這樣快速地畫上了尾聲。
而朱樉與山東鏖戰,一時間倒是沒能追上朱棣的步伐,等他拿下山東時,應天城已經破了。
十三日,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
建文朝覆滅得如此之快,這是陸長亭都未能想到的。不過歷史上,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給明初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將原本歷史上的四年,生生折成了大半年,已經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了。
此刻,陸長亭仍舊身在東宮。這“住幾日”就實在住得有些長了。
當消息傳進宮內的時候,陸長亭便欲強行出東宮去尋朱允炆,不過哪怕到了這個時候,其餘宮人也並未立刻逃散,畢竟此時逃散,他們有可能更先丟性命。所以這些宮人便第一時間攔在了陸長亭的跟前。
“我要見皇上。”陸長亭冷下了臉。
他總不能告訴這些人,一旦朱棣進宮來,朱允炆便會一把大火放下,**於宮中吧?
宮人們死死地攔住了陸長亭,愣是不肯後退半步。連個去稟報給朱允炆的人都沒有。畢竟他們心裏也都清楚,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建文帝哪裏還能顧得上東宮裏的境況呢?
就在雙方堅持不下,陸長亭取出劍來準備硬闖的時候,有宮人低低地道了一聲:“皇上來了。”
宮人們傻獃獃地回神,還忙朝朱允炆見了禮。
朱允炆年紀輕輕,便已是滿面的神色憔悴,最後這段時日幾乎耗光了他所有的精神。這並非什麼好兆頭。陸長亭臉色更冷:“你隨我過來。”
宮人們聽得心驚肉跳,心道雖說那燕王已經要入宮來了,但陸侍郎也不能對皇上如此呼來喝去吧?
朱允炆卻是揮退了一干宮人,沉默地跟隨着陸長亭跨過了殿門。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陸長亭手中的長劍上:“這劍與四叔的是一樣的么?”
陸長亭沒有應他。陸長亭轉過身來,目光銳利冰冷地盯住了朱允炆:“現在便做好要死的準備了嗎?”
朱允炆渾身一顫,面無表情地低下頭去,沒有說話。
“你讓我如何面對你父親?”陸長亭厲聲道。
“……那侍郎說,我又還能如何?”
“你還能活下來。”
“活?如何活?成王敗寇,四叔焉能容我?”朱允炆搖了搖頭:“我也無顏面活下去了,皇爺爺留給我的王朝,卻生生變成了這般模樣……”
“你覺得你父親如何?”
朱允炆一怔,雖然不知陸長亭為何會突然如此問,但他還是答道:“父親自是比我出色許多的。”朱允炆對朱標甚是孺慕,因而在誇讚朱標的時候是不遺餘力且言辭真切的。
“可你知道你父親吃過多少苦嗎?”
朱允炆又是一愣。
“他五歲時便有宋濂等名儒為其師,授其經學。十三歲時,你皇爺爺令他赴臨濠祭拜祖墓,訓練他將來為人君的本領。十四時,你皇爺爺選拔功勛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於他。你可知那時太子賓客都是何人?左右丞相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廖永忠,孫興祖,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等人……你皇爺爺出征時,便是你父親監國,各將軍丞相輔佐。更有名儒與伴讀,朝夕向他教授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如此磨礪數年,你父親至三十歲,方才嫻熟政事,遇事能得妥當處理。”
“而你雖也幼時便有名師教導,但所學皆乃紙上談兵,而無實際經驗。你長到十三未曾離開過皇城不說,光是應對朝堂大臣,你就已然缺乏不少經驗。總有名儒在身側,但個個都是空談將軍,實戰小兵。那有何用?多大的能耐,便要擔負起何等的重任。你比之你父親尚且不足,何況與你皇爺爺相比?偌大王朝,本就是你之力難以撐起的。你即位以來,倒也勤勤懇懇,積極納諫,可為何變成這般模樣?不過是本身有所欠缺罷了。你既無荒淫無道,又無暴政嚴苛,為何會覺無顏面存活下去?若你就此生了死志……”
陸長亭頓了一下:“你父親在黃泉下方才會覺得無顏面。”
朱允炆怔怔地站在了那裏。
“放下有何難?拋開那些朝臣在你耳邊的諫言,放下有何難?”
“可是……拋不下了。”朱允炆眼眶微紅,“他們不會願意投降於四叔,他們會以死明志。他們若為維護我而身死,我又焉能苟活?”
“你的性命是誰給的?”
“父母……”
“你的性命乃是孝康帝和皇太后給予的,你是孝康帝同洪武帝一手撫育長大的。你的性命難道是這些朝臣給的嗎?他們忠君愛國,固然可敬,但你要拿你父母給的性命,去為他們的風骨殉葬嗎?莫忘了,這才不過建文二年。你父親與皇爺爺才走了多久?你敢下黃泉去面對他們嗎?你確實不適合做皇帝。你的所想所為分明還很幼稚可笑!”
朱允炆麵色先是轉白,而後漲紅了起來。
最後又歸於一片慘白。
“……你說的不錯。但世間於我已無親人,若四叔奪位,也未必能容下我?不如趕在四叔來之前,死個乾淨。”朱允炆說著,解下了腰間銅錢,牢牢握於掌心,“多謝侍郎陪我數日。”
陸長亭忍不住皺眉。
這人怎麼就這樣擰呢?
陸長亭一把扣住了朱允炆的手腕:“皇上既然扣留我數日,今日便由我來扣留皇上吧。”
朱允炆愣了愣,掙扎兩下愣是沒掙扎開。陸長亭常年習武,衣衫之下薄有肌肉,如何是朱允炆的力道能比得過的?自然只有被陸長亭牢牢扣於掌心,不得動彈。
“侍郎!”朱允炆驚叫了一聲。
陸長亭面無表情地抬起手來,直接將朱允炆劈暈了過去。
外頭的宮人們一無所覺。
他們只當朱允炆還在與陸長亭說話。
時辰一點點推移。
外面突然吵鬧了起來。
尖叫、驚呼混雜一處。
“嘭”的一聲,殿門被撞開,高大的身影身着甲胄,手提盔甲,大步朝陸長亭走了過來。
“長亭。”“四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