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個傳說(中)
然而不到三天的時間,一陣陣轟隆隆的震動聲響從瘸子山傳了出來又引起了騷亂。原本各個村子就從三人口中得知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陣轟隆隆的響動嚇得十里八村的村民紛紛朝着瘸子山的方向不斷的跪地求拜。
口中念念有詞,乞求陰兵息怒的什麼都有…當天又是殺雞殺鴨,又是燒金銀元寶,整個閩侯縣到處籠罩着一股焚香的刺鼻味道。
夜裏各門各戶都是房門緊閉,村子道路兩盤擺滿了雞鴨魚肉,燒成灰的金元寶一層又一層的鋪在路上。
村尾還未燒透的一些元寶,閃着火光,風一吹,帶着火星飄在半空中像鬼火一般搖搖晃晃的又落在地上。
為了這事兒我特地到當地圖書館翻閱了一番,在一本名為《閩侯異事記》有這樣一段描寫:時日,鬼氣瀰漫,村無敢動彈,是夜,有嬰啼鬼嚎,數怯者驚亡。翌,天明,足遍地而走,雞鴨散落,皆有啃食。
說的是當天夜裏鬼氣瀰漫了整個村子,沒有人敢發出一點聲響,到了深夜,便聽見一陣陣的嬰兒啼哭的聲音,有一些膽小的人當場就被嚇死了。第二天,只見滿地的腳印烙在那些元寶灰上,雞鴨魚肉散落一地,都有被啃食過的痕迹。
當第二天發現了這些之後,村民們幾乎都要崩潰了,這好好的陰兵在瘸子裏建設了村子,大家又沒有觸犯什麼霉頭,這一下子小鬼都鬧到村子裏來了,嚇得一些村民當時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此時又是動蕩不安的局勢,縣衙自身都難保更無法估計到村民安危。幾個村子聚在一起,幾經商量之後,決定前往天王公府,也就是當時為鬼面猴建立神像的崇聖寺,在那裏有一名得道高僧叫做法庵。
法庵應邀來到青口鎮后只道一句:“請所有村民隨我前來。”之後便像所有的得道高僧一般的沉默寡言,眾人跟着法庵來到瘸子山腳下都已經嚇得兩腿發軟,便不願前行。
法庵又說了一句:“不用怕,前往一觀便知。”居然高僧都這麼說了,村民雖是害怕,也硬着頭皮跟着。
來到了瘸子山門,剛一踏進山門,村民就嚇得抱團了,之前只是聽回來的三個村民和大家的口口相傳,除了那三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見陰村劇變之後的樣子。
這次真真切切的看見,着實讓人心砰砰直跳。無數百聯覆在村子屋頂,招魂幡飄立得到處都是,幡面已經開始腐爛了。地面上散落着一些從招魂幡上掉下來的碎布在滿是紙元寶地面點綴着顯得格外刺眼。村子裏人影攢動,仔細一看竟是一些七八歲大的孩子衣不蔽體全身髒兮兮的。
看見從山門湧進來的村民,一個個躲躲閃閃在屋子後面躲躲藏藏偶有發出呵呵的詭異笑聲。法庵微微一笑,雙手合十向村民作了個揖道:“大家都看見了吧,此處並無鬼怪,且是些半大的孩子。”
村民哪敢說話,把頭點得跟小雞啄米似得,隨即又一想,趕緊有拚命的搖着頭大夥抱成一團把頭埋在一起。
法庵繼續說道:“大家不用怕,看見了便是看見,這些並不是什麼奪命的鬼怪,他們不過是一些淘氣的陰孩出了鬼門關無人管教頑皮了些罷了。”
“大…大師可有解決的辦法?這些小鬼實在…”青口村長用着一種有苦難言的表情看着法庵,法庵心領神會示意大夥先回去。
回到了村裡,法庵這才告訴大家,那些陰孩是因為陰兵歸位,為了守護鬼門關的入口所以留下的,只要村民善待他們便不會發生什麼災禍。
之後,法庵告訴他們,每隔三天便前往瘸子山口祭拜一次,每次準備10隻雞、10隻鴨以及一桶米飯,米飯要用摻雜半升糯米,這樣可以抑制住陰孩的戾氣,讓他們不再搗亂。
再者選一處風水好的地方建一座寺廟,廟門必須在朝着瘸子山的方向立一個四方焚香鼎,等寺廟建起來之後,法庵會派遣一些高深的弟子前來此處為其誦經念佛,以保村子安危。
古人最大的彆扭就是,明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有危險,但始終不願意離去,寧可相信一些似真非真的說法,也要誓守着一片祖籍祖屋。
法庵這麼說了之後,村民們立刻就開始行動起來,家家戶戶以輪流的形式進入瘸子山祭拜,而青壯年則上山砍木頭興建寺廟。
而那座寺廟就建立在現今的與後福村一山之隔大義村,後來在法庵派來的弟子將其取名為“雙龍寺”,據說是因為瘸子山盤踞着兩條龍,兩條龍各守着鬼門關的一邊,這寺廟居然是為困龍局所設,就取雙龍之意,所以叫做雙龍寺。
就這樣大家平平安安的度過了十幾年頭,而那瘸子山裏的陰孩卻像人一樣慢慢長大,長大的孩子偶爾會到鎮上去,雖沒鬧事,可是當地的居民由於害怕,見到他們都躲得遠遠的,下山的陰孩每每都失落而歸。
突然有一天,從瘸子山又下來一個長大的“陰孩”,只是這一次有所不同,他的衣服光鮮亮麗,穿得是上好的妝花錦緞。
明朝當時的妝花工藝達到了一個巔峰水準,其大部分由一種名為“挖梭”(俗稱過管)的方法所制,用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制出大量的妝花,但這些妝花不夠生動,形象比較死,沒有生氣。
而“陰孩”身上的這種妝花錦緞,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的一種高級妝花錦緞,這種綢緞每一處的花紋都是人工一針一線綉上去的,而繡花的人一定都是擁有幾十年經驗的高手,因為這種綉線需要極為精準的下線,不能下偏一點位置,一旦位置偏了一點點整個錦緞就廢了,而且必須做到每一處的花紋都是一針到底。
所以當那個“陰孩”出現在村裏的時候,一開始並沒有人認出來,還以為是哪裏來的微服私訪的皇宮高官之列的。
當村長接待他,“陰孩”自報家門的時候,那村長當時就嚇得雙腳一軟,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連連磕頭嘴裏念叨着“陰司大人饒命”。
可“陰孩”卻顯得是那樣溫文儒雅,將顫抖的村長扶起來之後,告訴村長。他確實來之瘸子山的那個村子,但是那個村子不叫“陰村”而是叫做“後福村”。“後福”一詞取至《後漢書》中“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喻為後世多福多壽,無憂無病之意。
他們也不是什麼陰司,而是有名有姓的人,村裡人皆為劉姓,而他叫做劉無宮。話說到這個份上,那村長也只好唯唯若若的感覺答應。
劉無宮又說道,現在起不用每隔三天送一次雞鴨什麼的了,但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三必須進貢一次,村長一聽不再需要負擔沉重的雞鴨供應,立馬連連拜謝,頭磕得嘭嘭響。
說完這些,劉無宮便離開了村子,村子趕緊將這個消息告知村民,村民聽后如釋重負,卻依舊對瘸子山充滿的恐懼,除了在那個時候,誰也不願再平日裏接近瘸子山。
而那些蝸居在瘸子山裏的自稱是後福村的劉姓家族,也再沒有出現在村子裏打擾村居的生活。
附近村莊依照約定每到農曆八月二十三,挑着雞鴨放在瘸子山門口便離去,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只不過現在已經不再是只為後福村提供雞鴨,而是成為了一種祖上留下來的慶祝活動,並且只在閩侯一帶流傳,當地人都稱之為“伴當”。
“伴當”這天,村民殺雞殺鴨,再煮上一些大桌子的菜,大夥聚在一起像過節一般,吃飽喝足了,把需要進貢的雞鴨裝進擔子裏,挑到山口放下。
而解除這個進貢後福村的歷史,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發生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打響,後福村的神威再次顯現,解救了不少當地居民,這也讓後福村消除了幾百年以來閩侯村民對瘸子山的敬畏之情,同時在戰爭結束之後,後福村所展現出來的財力,也讓世人為之一驚。
這一切的發生,就連劉姓家族自己的成員也驚出了一聲冷汗,而這一切都是從一聲巨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