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寧王
黃昏時分,夏日的陽光依舊炙熱非常,透過窗欞照在地上,映出斑斑點點的光影,一道自屋頂垂下的竹簾將書房分成明暗兩間。
簾內一張寬大的軟榻上,青衿正在拿着一卷古籍誦讀,榻旁擺着一張梨花木短几,几上的香爐內焚着檀香,輕煙縹緲,淡淡的在房內繚繞來去,幾幅山水畫掛在牆上,將這書房襯得清幽素雅,靜謐非常。
青衿回來時,王府內到處都是兵丁,正是附近衛所的官兵趕來增援,見興王忙的焦頭爛額,也不虞打擾,便自行回了竹園。
此刻青衿嘴角微動,好似在默默朗誦,他時而皺眉,時而點頭,忽然又起身下了軟榻,走到簾外東窗下的紫檀木書案前,書案上擺着文房四寶和幾卷書冊,一具墨玉筆洗,幾支各式各樣的紫毫放在香妃竹的筆架上,一方古樸的硯台里墨跡未乾,旁邊放着一條切去了一小截的纖長墨條,隱隱有松香傳來。
整間書房纖塵不染,每一樣陳設也都擺的整整齊齊,就連書案上散落的紙張,也韻味十足,沒有一絲散亂之感。
青衿伸手拿起一卷書冊,正待翻開,忽聽的有腳步聲傳來,他眉頭一動,也不去管,片刻腳步聲到了門前,來的是一位小宦官,原來是興王相請。
青衿心知是要對自己說些感激之言,對此他併到不在乎,不過去還是要去的。
他放下書卷,吩咐前頭引路,施施然跟着一路而行,穿過層層迴廊院落,越往裏走,周圍越發莊嚴肅靜。明裡暗裏都是外罩錦袍,內穿軟甲的侍衛,個個手持兵刃,嚴陣以待,可見興王府如今氣氛之緊張。
剛行到的門前,便是一陣爽朗的笑聲。只見興王起身迎來,對着青衿道:“攪擾少俠清修,來來……快快請進!”
青衿呵呵笑道:“王爺客氣了。”
這處客廳極大,裝飾華美又不顯俗氣,王妃和世子也都在裏面端坐,客廳里側靠牆擺了一方博古架,架上琳琅滿目,儘是些古鼎、銅瓶,細口的青花瓷。闊口的五色琉璃盞,無不是價值千金,年代久遠的古物,把客廳也襯得古意盎然。
青衿也不客氣,直接落座。
幾句客套過後,興王輕嘆一口氣道:“唉……若不是少俠兩次出手搭救,後果不堪設想,我又豈能安穩的坐在這裏……少俠於我父子實有大恩……”
青衿輕笑道:“舉手之勞而已。王爺不必如此客氣。”他說道此輕抿了一口茶,問道:“王爺可查出背後到底是何人指使?竟敢如此膽大包天。”
興王苦笑道:“說來也不怕少俠笑話。到底是何人所為,雖然那刺客首領不曾說出,我也隱然猜到,唉……有些人為了權位,果然是什麼都不顧了!”
青衿看興王臉上一副憂色,看來心中當真也是壓力不小。反問道:“哦,是何人所為?”
興王搖頭嘆道:“若我所料不差,當是寧王!”
青衿自言道:“寧王?”他隨即恍然,後來好似正有一位寧王起兵造反。
興王接道:“多半是他,他早年曾勾結劉瑾。狼狽為奸,暗中發展勢力……”
青衿插言道:“據我所知,這劉瑾不是早已被處死?”四年前,青衿剛遊歷到泰山,便聽人說權宦劉瑾被皇帝下令處死,不想竟然又牽扯到劉瑾身上了。”
興王嘆道:“是呀!劉瑾這閹賊把持朝綱、禍國殃民、鬧得天下怨聲載道……四年前,安化王發動叛亂,很快便被朝廷大軍平定,太監劉永為人剛正,利用獻俘之機,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露劉瑾罪狀,已死相諫,百官紛紛聲援,聖上當即大怒,下令查辦,終叫劉瑾伏誅,被判以凌遲……”
他說道此嘆道:“寧王在劉瑾當權時與之大肆結交,並藉機扶持培養自家勢力,強佔官民田產數以萬計,封地上文武官員若敢不聽其號令,便直接殺逐、幽禁,連藩王早已被削去的護衛軍也盡數恢復。”
“這位寧王等劉瑾伏誅時,又趕緊與其劃清界限,聖上仁厚,念其是太祖血脈,讓他逃過了一劫,不過他當時已然有了些氣候,不論財力還是勢力,在各大藩王中也算是少有的,這些年更是招攬人手,培植勢力,聽聞其蓄養的亡命之徒不在少數,把整個封地南昌府經營的好似鐵桶一般,野心當真不小……”
“這些雖不能說明什麼,不過他前些日子卻是上竄下跳,想把長子過繼給聖上當做養子,為此不惜撒了大把銀子吹風。不過他這些動作雖然大家明面上不說,但私下裏誰人不曉,聖上想必也是明鑒在心,豈能讓他如願,只是此人不知自醒,竟然變本加厲,想來定是以為聖上不允,乃是小兒擋着了他的道,便喪心病狂的派人前來行刺,把天下人都當做傻子一般,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本王聽聞聖上曾有意下旨收回其護衛軍,另命其歸還所奪之田產,以他這般猖狂貪婪的性子,定然不會就此甘心,不知最後能個什麼下場?”
青衿聽到這裏心中暗道,當然不是什麼好下場,這寧王也是倒霉,起兵造反之際,正碰上時任巡撫的一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在附近剿匪,王陽明何許人也,乃是心學集大成者,釋、儒、道、兵……百家皆通,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與儒家創始人孔子、集儒學之大成者孟子、集理學之大成者朱熹,合成孔、孟、朱、王,其驚才艷艷之處,比之諸葛孔明絕不遜色半分。
結果就是寧王扯起大旗,號稱十萬大軍,傳繳各地,初期也是進展順利,下江東、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攻安慶、野心勃勃的想取下南京稱帝。
當時天下震驚,正德皇帝聞聽之下,便要御駕親征,也確實御駕親征了,只是剛出京城沒多遠,便傳來捷報,原來正率領民壯、差役、和一些屯田兵丁組成的幾千雜牌兵在附近剿匪的王陽明聞變,當即便率兵平叛,結果扯旗造反僅僅第四十三天,寧王便大敗被俘,結局自是死路一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