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觸摸大明私隱(1)
朱由校坐在山頭上想了很多,很多。
剛才的事情給他的刺激很大,他本身很喜歡科技,但想不到的是這個時代的人竟然不認這些,朱由校可是深深的知道科技的作用是什麼,但村裏的老儒生的態度讓他感到了驚詫,朱由校記得前世有個說法,說什麼明朝是一個如何開放的時代,中國的士大夫們以積極的態度接受和學習着西方的科學,中國和西方在科學上處於同步的狀態,幾乎所有的科技著述,中國都有翻澤,幾乎所有的發明,在中國都有重現,中國更是出了一批以研究西方科學而聞名的科學家,如徐光啟、王徵等,當然他還記得他看到過更有意思的一個說法,說什麼連江南的女子們都在交流和探討幾何、方程等學問,記得初看這樣的說法時,他感到很可笑,女人都去解方程,討論幾何去了,那男人們幹什麼去了?直到今天看到那老儒生對待科學的態度后,他才猛地一驚,他知道自己低估了封建社會的強大控制實力,中國封建社會的強大遠遠超出了他所能想像的地步。
本來他也認為中國有可能發展現代科學的,可是剛才那老儒生的話象巨錘一樣敲打着他的心,他到現在都記得那些話,“…不好好學聖人之道,盡幹些離經叛道的事,你今後想怎麼辦?難道跟這些閑書一起混嗎,我大明上下有哪個地方說看這樣的閑書可以有飯吃的?科考只考道德文章,從來不考這些,你看這些無用的書今後想幹什麼?沒飯吃了你怎麼辦?難道想謀反叛逆不成?…”
這時他才感到,在說中國有可能發展現代科學的種種猜測和論說中,人們好象忘了點什麼東西,那就是整個明朝的社會並不具備傳播和發展現代科學的條件,現在朱由校想來,除了少數人,西方科學竟難以在大明傳播,因為中國人學的是四書五經,而科舉考的也是這些,你學其他東西就難以有活路。
自從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罷出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后,儒家學說便在中國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勢,皇帝依靠這些文人們統治着整個天下,到隋以後,皇權更是用科舉的辦法來鞏固儒家和文人的地位,與切身利益,而那些文人們則用儒家思想控制着天下的人們,不讓他們反抗皇權。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朱由校是決不會認為中國有可能什麼發展現代科學的,其原因就在於封建統治的過於強大上。那些個中國和西方在科學上處於同步的狀態,中國有可能發展和強大的說法都顯得那麼可笑,因為西方科學傳到中國就算能有人接受,可是要發展起來則會碰到兩個巨大的障礙。這其一是封建統治,其二是儒家學說和文人對中國的思想控制。
大明朝廷用科舉制度來保證儒家學說的統治地位,因為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章,其他的一律不考,而科舉制度的缺德之處在於,這種制度即給了文人們希望,但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天下的學子們無數,能考中的寥寥無幾,文人們要想出頭,只能依靠科舉,除了科舉之外,你學習了文化后找不着出路,即使有出路也不是好的出路,而要想考科舉文人們又只能學習四書五經和做八股文章,這也就是說,封建皇權用科舉制度來保證天下的學子們都必須來學習儒家的學說,而儒家和文人們就用儒家思想來控制天下的人們,讓人們不要想着反抗封建統治,在長久的發展后,儒家思想和文人們與封建皇權之間建立了相互依存,相互保證的互贏局面,並結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這象是一張大網一樣籠罩在整個中國上方,並嚴嚴實實地控制着中國的一切。你想要傳播和發展現代科學,好,你沖得破這張大網嗎?在儒家學說的壓制下科學文化怎麼能發展得起來?就象朱由校在剛才看到的情況,老儒生的兒子象他問書本上的現代科學是怎麼回事,老儒生勃然大怒,你問這個幹什麼?好好學學四書五經是正經,科舉考這個嗎?一點好的不學,盡學這些個無用的,你將來想怎麼樣,不考科舉你指什麼吃飯?就靠這些個奇技淫巧嗎?可以說就算在晚明,現代科學也很難發展得起來,因為不管是國家還是民間,都不具備發展現代科學的條件,不具備研究科學的條件,整個國家都不支持這樣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明朝有發展現代科學的可能簡直是可笑。
當然,光這些還不夠,朱由校想到科舉制度和儒家學說一家獨大的局面對中國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甚至一直到後世現代中國都逃不脫一些傳統的影響。
朱由校記得在前世的時候,他在讀歷史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句很吸引他的話,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和民主表現在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可是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有了這樣的保證,英國人在現代科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中國怎麼樣呢,由於儒家學說的一家獨大,中國人認同這樣的觀點,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決不充許有不同的思想和認識出現,並危及到儒家學說和皇權統治的地位,如果有什麼學說能危及到儒家的地位,那麼整個社會都會對這種學說進行打壓,在由皇權保證儒家地位的情景下,想要打破儒家學說一家獨大,不容許其他學說發展的情況就很難。但是你皇權想要改變這一狀況也是極難,因為全天下的儒生們都要靠四書五經吃飯,你要改變就是跟他們過不去。這樣的思維模式甚至一直影響着後世的社會活動,後世的中國還不是經常在說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嗎。
封建統治的強大朱由校不是第一次體會了,可是這一次他真的感到害怕了,就從目前他想到的事情來看,中國的封建統治幾乎是一張牢不可破的大網,他很難想像在這樣嚴密的思想控制和皇權統治下,中國能發展出什麼現代科學,和人文思想來。
朱由校前世的時候,當他還叫肖天啟的時候,自從父母過世后,他在爺爺的養育下度過了少年時光。記得那個時候每天他都會在爺爺的監督下寫毛筆字,學古詩,念古典文章,可以說他那個時候接觸了不少的古典文學,又從古典文學當中感受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氣息,由此他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有着一種感性的認識。
記得那個時候他很愛讀書,他更記得在上小學時候的一件事,有一天一個同學拿來一本破損的書到班上炫耀,那本書的名字叫《吹牛大王歷險記》,裏面講述了很多具有奇思妙想的故事,當時他正當天真爛漫,想像力豐富的時候,他對這本書中所記錄的故事很感興趣,但當時那個同學卻沒有把這本書給他看,由此,他記住了這本書,記住了一些故事情節,這些故事在很長的時間裏縈繞在他的腦海中,陪伴着他成長的路,這些故事後來變成一種渴望,渴望着對童年生活缺陷進行補償,所以當後來他在自己的一位伯伯家看到有這本書的時候,他的心動了,於是就請求想要借這本書近些年。他的伯伯很意外,極為不屑地說你多大了,看這書幹什麼,你現在是中學生,好好的把學習搞好才是正道,閑着沒事不去學習去,看這閑書幹什麼,現在的孩子啊,是一點也不聽話,你這還是好的,有那個成天看武俠小說的就更不象個樣了,人就完了,………。就算是穿越來到了明朝,他也忘不了從前他伯伯對他要看那本所謂的閑書的那種很不高興,很不滿意,很鄙夷的眼神。如今又看到了那老儒生的事,朱由校知道,有些個東西通過文化傳承,通過中國人傳統習俗一直影響到後世。老儒生對自己兒子看閑書極為憤怒,在他看來,凡是與四書五經無關的書都不能看,學生嗎,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看其他閑書都是不能容忍的行為。這樣的思維一直影響到了後世,後世的時候學生們看閑書都是一種不好好學習的表現,而老師們意見最大的是當時的武俠小說,只要你一看武俠小說,你這學生就完了,你不是好學生,你不能上大學,你今後沒個好工作,你就是社會上的二流子。這多麼象古代時候,書生們都被教育要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思維模式啊。中國的教育制度被人罵來罵去,可是有沒有人想過,中國後世的教育現狀卻正是古代科舉制度形成一種模式而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呢,後世考大學多麼象古代科考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要不參加的話,你就沒有出路,你就沒有一個好的未來。大學,學歷,應試教育,更象是古代科考和古代儒家學說一家獨大所形成的模式在後世的一種傳承和影響。後世的時候這些象是一張巨網,很難被突破,那麼,古代皇權控制下的科舉和儒家思想一家獨大又豈是能輕易突破的。
封建統治強大得也實在太可怕了,朱由校這樣想着。
----------------------------------
寫在後面的話,
這一章真的很難寫,我對古代社會的思索很多,但是我不是個好的寫手,很多想法我不能用具體的文字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我在文章表達方面存在弱點,表達不清晰,從前在網上混論壇的時候有人說我寫的東西亂七八糟的不象個樣子,又有人說我思維混亂,不知所謂。我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可是我個人頭腦里有時候想的東西太多,紛雜的思緒讓我在敘述時不知道該怎麼說、該說什麼才好。亂點就亂點吧,大家將就着看。
今天這一章寫了好久,寫寫改改,自己並不算太滿意,而且這一章只能算是寫了一半,我並沒有把我所思的問題都闡述完,從上一章中引發的思考還有一些,我爭取在今天晚上寫完並上傳,這樣的話本書對古代社會的批判算是告一段落,以後將是一段發展的過程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