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獨一無二(一)
朝堂上的形勢向來詭譎難測,到了先帝軒轅應即位二十年,眾臣子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個不小心站錯了隊,就帶着全家老小一同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軒轅應膝下十五個皇子,個個都是出類拔萃,沒有一個兒子是被養廢了的,也好歹是他的諸位宮妃爭氣,至少表面上和和氣氣,每日還在中宮的帶領下,舉辦個皇子交流會。
就說皇后所出的大皇子,武藝高強,百步穿楊如同兒戲,在他眼裏根本不值一提;再說寧妃的三皇子,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連國子監的太傅都考不倒他;齊妃的九皇子,十三歲就能把偌大的戶部管理的井井有條,十皇子賑災有方,回回都是新奇點子……
而在這天資卓絕又肯努力的人中龍鳳裏頭,二皇子和六皇子無疑是超然其上的存在。
二皇子軒轅玄容貌俊朗,與先帝軒轅應如同一個模子裏頭刻出來的,這樣的相像自然是可以為有心人大做文章。
其實毋用旁人多言,軒轅應心裏頭對這個二兒子也是頗為偏愛的。就說幾個皇子小時候聚在一起玩,當時三四歲的年紀,誰都淘氣,可一旦哭了,旁的皇子都是奶嬤嬤緊張,唯有軒轅玄身側的宮人,是半點忐忑都沒有的。
下人害怕的無非是主子責罰,要知道在這皇宮之中,孩子可是立足的根本,若是傷了皇子,這主子能高興了嗎?
而軒轅玄的生母宸妃腦迴路就比較清奇。
她自是捨不得自己玉雪可愛的兒子傷着,可是這無傷大雅的小錯誤,還是可以偶爾一犯的。不得不說,宸妃的尺度拿捏的非常好,就算皇帝精明,竟是終其一生也未曾察覺他遇上軒轅玄哭的時候,都是宸妃刻意為之。
若總是哭哭啼啼,未免讓人覺得不成大器,難當重任,可若是跟三皇子一般老成持重,失了孩子的活潑氣,也叫人瞧着難受。
軒轅玄依照母妃叮囑自己的,該哭的時候就哭,該聰明的時候就放開了聰明,左右有皇帝的寵愛,足夠母子二人翻身的。
宸妃本只是浣衣局的一個低等宮女,合著命好,剛進宮衣服還沒洗幾回呢,就入了皇帝的眼,不得不說這宸妃長的是真國色天香,一張花容月貌的嬌美臉,教人怎麼都看不夠。
她可肯在皇上身上花心思,每次都是出奇制勝,既不是趕着往上湊,也不是自詡清高吊著皇上的胃口。
她自打侍奉了皇帝以後,就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跟從前進宮前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時刻擔心被爹娘賣到煙花柳巷之地去的日子和在浣衣局終日勞碌比起來,現在的日子,自然於她而言,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所以,她是一定要守住現狀的。不僅要守住,還要站在更高的地方。
宸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可是她向來坐得住,所以,當身份同她一般低微的宮女,即便是被寵幸了也如同無人問津的珠寶一樣隨着時光的流逝慢慢的鍍上了厚重的灰塵,從此便是黯淡無光的時候,她言笑晏晏的坐上了妃位。
有這樣一個母妃的悉心教導,二皇子自然是打年幼時候就是個心機頗重的。
可是正如除了宸妃有意要露餡給皇帝看自己的“勾-引”軒轅應能笑着看出她的調皮對她愛之更甚以外,皇帝從未察覺自己的寵愛是在她的算計之中一般,軒轅應也未曾看出這個跟自己最像的兒子心機頗深。
皇帝都看不出來,更不用提旁人了。
軒轅玄也一直以為自己隱藏的很好,這哪個宮裏的娘娘和外間的朝臣,提起他來不是一臉的誇讚?
可是,他還有個六弟。
六皇子軒轅驕出身高貴,其母良妃祝姣婉是當朝鎮國將軍祝虎的掌上明珠,祝家世代從軍,祖上自然是跟着開朝皇帝南征北戰,功勛赫赫的。
在軒轅玄即位以前,祝家是跟顧徐二府相提並論的。而這個相提並論,說起來又不是全然的實力作證。
畢竟,文臣尚有二府,可是武將卻獨有一家。
祝虎手握軍權,統領羽林衛和二十萬的禁衛軍,勢力自是不容小覷。而傳聞祝家私下有一支祝家軍,戰鬥力彪悍無比,可以一當十。
當然,雖則只是傳聞,可沒有人出來澄清,這風言風語也就愈演愈烈。祝虎是個帶兵打仗的直腸子,生怕皇上懷疑自己,哭笑不得去跟皇帝表忠心。
軒轅應自然是不能輕易的說相信,可是他又不能說不信,所以他提出來要讓祝姣婉入宮為妃。
這上京城中,誰人不知道祝姣婉那就是祝虎將軍的眼珠子,祝家夫人前後生了五個兒子,祝將軍才得了這麼一個閨女,打小兒就縱着上房揭瓦,年及十六,跋扈之名傳遍京城。
叫個祝虎直嘆氣。這下聽了皇帝要讓這小祖宗進宮,自然是渾身一顫,他倒不是不捨得,只是哭喪着臉說是自個兒這閨女,雖然名為姣婉,可卻是一點兒女兒家的樣子都沒有的。若是進宮來,少不得要闖大禍。
這皇宮又不比旁的地方,祝虎和五個兒子能護住她,萬一哪天真的惹了皇上生氣,您一刀給我把閨女咔嚓了,甚至是把整個祝府滿門抄斬了,他上哪兒哭去?
軒轅應也知道祝虎其人的性格,這定然是句句屬肺腑之言的,便也不欲為難他,撫掌而笑,說是祝將軍多慮了,朕既然提出來讓姣婉入宮,便也是早有自己的一番考量的,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他正是喜歡姣婉天真率性,孩子一樣可愛。
皇帝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誇自家閨女誇的他祝虎老臉都紅了,祝虎怎麼還能說出半個“不”字呢?
於是,還跟個孩子一樣淘氣頑劣的祝姣婉就這樣進宮了。
她入宮那年只有十六歲,可是軒轅應給她的位份可是不低,祝家人都是一根筋,全把這當成了皇帝的寵愛的看重,更是為帝王家忠心耿耿、流血拚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