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倉監之子
滄海桑田,當年的洛口倉已不復存在。但在河南鄭州鞏義七里鋪村的北嶺上,尚存留着長一百多米、寬十餘米的隋代城牆,這可能就是洛口倉的遺址。如今的洛口,背山面河,山河阻隔,交通不便。山與河之間,只有一條小路將村子與世界相連。
在大隋時代,洛口的交通位置卻不是這麼尷尬,那時黃河不是阻隔,而是通途,隨着大運河橫空出世,洛口獲得了舉足輕重的交通樞紐地位。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是唐代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這首詩,將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績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有人說,大運河和長城,是中國人在大地上刻畫的兩條線,長城是一撇,運河是一捺,在中華大地上組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字。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將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連接成一個龐大無比的運輸網絡,對促進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歷代以來,漕運,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王朝生存的命脈。江山一統,經過“開皇之治”后,隋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耕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強銳。但要確保首都人口和全**隊的糧食供應,還得仰仗漕運。
公元605年,不安分而富有想像力的隋煬帝即位,不久下令遷都洛陽,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他任用偉大的工程專家宇文愷,先開鑿通濟渠以打通黃河、淮河的聯繫。這段運河在唐宋時改稱汴河,在歷史上大大的有名。隨後,隋煬帝用短短五六年時間,就完成了大運河的構建,形成西抵長安,北達涿郡,南至餘杭,溝通黃河、長江、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覆蓋半個中國的水運交通網。大運河的開鑿,貫通了南北內陸交通,彌補了自然河流的不足,自開鑿后,大運河“船舶往來,商旅輻輳”,“舟行如梭,不舍晝夜”,成為連接大中國的生命線。這條人工河成為江山一統的重要保證。大運河的主要使命,就是漕運。洛口就坐落在了大運河最為重要的三岔路口上。
在大運河配套的眾多糧倉中,有兩個規模最大,它們就是洛口倉和回洛倉。在大運河開鑿的第二年,隋朝就開始在洛口興建糧倉。回洛倉在洛陽城北七里,是隋都洛陽的糧庫;洛口倉也叫興洛倉,位於洛河入黃河之口。洛口倉築有倉城,周圍二十餘里,“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監官並鎮兵千人守衛”。全倉儲米約有二千四百萬石,是隋朝最大的一個糧倉。東南運來的漕米,很大部分都貯藏在這裏,由此往西可運往洛陽、長安。
洛口倉如一座大容量的水庫,各地的漕糧,通過龐大的水運網絡,如水流般在這裏蓄積,使洛口成為天下矚目的所在。在洛口建天下第一糧倉,自然是由於這裏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但令隋煬帝沒想到的是,這個選址後來出了大問題。在天下大亂之時,這個糧倉成為影響天下大局的關鍵所在。
隋末,這個天下第一倉——洛口倉,就與我們的主人公楊小刀的命運息息相關。楊小刀是洛口倉倉監楊壽的小兒子,今年才18歲,上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哥哥、姐姐都成了家,兩個哥哥也在洛口倉做個小主管,姐姐卻嫁入當地兩個富商家。洛口倉在當時是洛陽東都的外圍糧倉,倉監楊壽原是文帝楊堅的忠實家臣楊福的弟弟,楊福隨楊廣平陳時,為楊廣擋了一枝冷箭當場身死,楊廣即位后感念其忠,安排楊福的弟弟楊壽在洛口倉做一個倉監,意思是要楊壽幫他好好看管這個大糧倉。楊壽原是一個粗魯鄙陋的屠夫,自己沒多大本事,全是借大哥的福氣當上洛口倉的監官,也算是小人得道。而其也確實有福氣,娶了個犯官大小姐為妻,其妻吳氏賢淑端莊、知書達理,善於持家,又有胸懷。楊壽還娶有小妾柳氏和杜氏,均為小戶人家女兒,也有一種小家碧玉的韻味。
監官,在洛口倉可是一把手,下有大小倉管、倉儲人員上百,每天進出搬運的民夫上千,征戰調運軍糧時更達數千。平時護衛洛口倉的常備兵力有1000多人,戒備森嚴。屠夫監官楊壽也算威勢十足。最近,聽說瓦崗民亂,窺視洛口倉,雖說在滎陽有大隋名將張須陀大帥作屏障,但也不得不防啊,為此監官楊壽也是提心弔膽,小心戒備。可洛口倉位於大運河的三岔口,四通八達,一旦亂起群賊蜂至,那要多少兵才能守得住啊,裏面可是二千四百多萬石漕米啊,我的媽呀!才安生幾年的天下,怎麼說亂就亂?想到這裏,監官楊壽的心就麻麻亂。
但此刻,最讓監官楊壽揪心的還是小兒子楊小刀,別看這渾小子生就一副讀書人的樣子,斯斯文文,男生女相,但性子卻和他娘親一樣倔強,不服老子,操,好事出頭,瞧,這回耍英雄救美,打傷了大守的公子,回府的路上卻遭人報復敲了悶棍,一天一夜了還醒不過來,一家子亂成一鍋粥,奶奶的,我家小刀要是因此變傻了,我可要重操就業了,我的殺豬刀可是一直都磨着,管你太守不太守,我老楊家再怎麼說也是皇族……儘管是旁支的旁支……
“老爺,老爺,小刀公子醒過來了,就是好像有些不太對……”丫環小翠滿臉驚喜地跑來報稱。
“怎麼個不對?傻了還是……”楊壽驚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