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祖王》遲到的前言

《大神祖王》遲到的前言

有讀者私下問我一些專業問題尤其是《易》、八卦;我想了想,還是稍微寫點東西交待一下的好,但是腹稿出來,發現就是一篇前言、後記之類的東西,於是便有一這篇遲到的前言。(本人感覺更像後記,但所述不全,之後改定為前言了。)

前兩年,我很喜歡洪荒文;但是看過後,往往就會想些與小說角色無關的雜亂東西,例如:中國神話、傳說之類。

又有一天,我在網上無事瞎逛,在某中學的網站看到有一班中學生侃中國洪荒,甚至以為“洪荒”就是中國的遠古神話……

我自然不認同這樣的認知。因為洪荒文藍本是《封神演義》,是一部分真實歷史人物+一部分民間傳說+杜撰而成的小說,成書於北宋隆慶、萬曆年間,裏面佛教的出現,便註定不會是中國純本土的神話。

佛教有三千多年歷史,是印度國教,於中原是外來教派;有的說是在漢朝時傳入中原,有的說是在更晚一些。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在中國春秋戰國智者頻出的大時代,百家爭鳴文學思想高度精粹的面前,佛教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更無法東進的!反而中國的儒、道家等等思想,向西擴散,一度極為輝煌……

難道在佛教東傳前,甚至在更早的百家爭鳴前,中國就沒有傳說了么?最大可能是有神話、有傳說,到佛教來到之後,被划拉到一起集合成了《封神演義》,原貌是什麼,哪個是傳說、哪個是杜撰已經分不清了。

我突然對在沒有佛教前,在百家爭鳴教派現世前的純華夏神話、傳說產生了好奇,應當不只限於隧人氏鑽木取火、玉皇大帝之流才對。但是這支本土神話,到底是什麼呢?對於我的孤陋寡聞,我深感羞愧,原來自己早成了“文盲”。

這些胡思亂想之後,我就放下,繼續投入工作設計,忙得忘了此事。

零九年,我生了一場病,堅持下來之後,還有些病根牽延難愈,所以進行了諸多調養。正常工作停滯,但休養時間就多了起來,又想起了這些雜事,便慢悠悠查閱資料與一些道書(當然,我不是鑽研,更不說修鍊,只能算是走馬觀花而已)。從另一方面看,我實在閑得慌了。

中國的本土教派,首推道教。

道教基本典籍是《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看了下百度百科)

中國的遠古神話最可能是道教等百家爭鳴衍生之前,更是《道德經》《易》……之前的傳說。我看了些紅山文化、龍山文化……的資料,但我想了解的東西太少了。

於是我轉而去查一些道教典籍,《易》,還有八卦,我也查了一查。雖然不是成為易學生的料,還是讓我發現了一點痕迹。

前後結合大概是這樣:

《易》的出現源於中國最早的上古各部落間的筮、卜;筮開始只是燒龜甲后觀察裂紋,來預示吉凶……到後來發展為完整的九筮(當然這中間,也是眾說紛紜)。

燒炙龜甲裂紋的預示是指:裂紋分佈所成的橫、豎、斜紋,以及這些條紋互相分佈搭配的情況;這些預示裂紋被各個部族歷代祭壇一代代記錄,成了一個個“卦象”記錄。

於是,這些卦象記錄,也成為各大部族祭壇最秘密的珍寶,只傳部族祭祀族人,成了各族祭祀占卜用的“教科書”。

卦象一成,有了現成的模板可用,龜甲占卜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以後的人可以用骨針、牌、甚至是木棍,投擲於地,把最後產生的各種卦象,拿去翻查比對歷代記錄,很快就可以預測吉凶(這時我就明白:原來八卦前身在這)。

而當時部族最高首領稱為“王”。

後來,部落被逐漸統一,出現了國。國的最高首領當然認為自己要比“王”地位更高,於是便有了“皇”或“帝”。

而國的出現,使原來各部族祭壇中的那些歷代預測占卜的卦象秘錄,也得到了集中,於是有人打起了集成主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各部族遠古祭祀的成果大成,便有了八卦,後來被代代鑽研,被著述成為《易經》,成為中華文明起源性的標誌。

至於伏羲或其它人成八卦,雖有爭論,這裏看來,更應該是一種集成工作,不是發明工作。

《易經》先西傳,甚至到了印度。印度佛教東傳中原,是在易經西傳之後的。

易經在印度與中亞也有了發展,印度人瞿曇悉達更著有著名的“星占”書《開元占經》,后返傳入中原,成為一本有名的占書。

(以上為班門弄斧的個人觀點。)

我又通過網絡、還有實體書,找起筮和道教以前的記述。

於是,我發現了“神祖”。

“神祖”是道教典籍中有記述,是在諸教形成前,流傳於中國古代民間的遠古傳說中的至高神袛,其下有天君……(暫時保密)

民間又傳:仙的來歷也是各有學說,但一大部分認為脫胎於“賢”,民間流傳后,後世單獨成字“仙”。

仙與神祖的前後,沒有詳細記載,不過也有人說法不一,這個我更無法考證。

當然這中間最大的收穫便是“師”。

師氏一族傳下六藝,才有了以後的文明,有了老師、有了師父、師傅,授業解惑都以“師”稱之。(註:易經中的師卦,與此師不同)

這也是是道教之前古時流傳下來的遠古傳說,未被公開承認。師氏記錄只有廖廖幾本道書簡單提及,比道教前的仙與神祖的記錄還要少。但這些已經讓我大為驚喜!

“師”的由來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

但是中國遠古神話散佚嚴重,能通過民間傳於後世的也不過是隻言片語;最清晰的脈絡是在出現《易經》之後;易經又叫周易,多數說是周朝成書,之前的夏、商記錄也是廖廖不豐,多虧有夏、商遺址的發現才讓後人能看到一點當時風采。

有一說法:以前中國自稱三千年文明,夏、商遺址發現后,才有了實物為證,中國文明史又前推了兩千年,變成了五千年文明,這也被諸多外國不願意承認,卻又事實俱在。(這個國外多數為中國東邊的某些國家與歐美。)

話轉回來,又結合其它查找的一些信息,才有了《大神祖王》一書的雛形:沒有外來教義,純中國的一部“洪荒”。

後來揣摩還是歸類為古典仙俠的好。畢竟,《大神祖王》基點,沒有如《封神演義》一樣的眾多史實人物。

《大神祖王》寫的是《易經》、八卦前的中國傳說,看此書,大家不要拿《易經》、八卦來比對。主要脈絡是最早期的“筮”,這時還沒有“卦”的概念。

這篇後記,草草寫成,先發上來。等到某天《大神祖王》完結的時候,會寫一篇詳盡的後記,把一些目前不便披露的大綱脈絡,清楚寫出來,做最後收關。

至於寫另一本《封神演義》?饒命!我學問太淺,沒想寫什麼宏篇巨著。

感謝諸位能對本書提出這麼多“高難度”問題,只能先寫點後記,提前給大家交個底。

青雲直上(五城十二樓),於二零一四年四月九日隨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神祖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神祖王
上一章下一章

《大神祖王》遲到的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