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寫文章
朱明笑嘻嘻道:“這件事可不是我騙你的,你去打聽打聽,隨便一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所以說啊,你還是別再一。門心思死心眼的跟着那個沒有前途的書獃子了,不如就跟了我,作了我的丫鬟,少不得你吃香的,喝辣的……”
“我不聽你胡說八道,還不快讓開!”幽蘭又橫眉豎眼的呵斥道。
“今兒個我就是不讓,不如就讓你聽聽,那個書獃子今天做的歪詩。你聽好了,東風吹,戰鼓擂……”朱明現下心情正好,一心調戲對方,當下就搖頭晃腦,吟誦起來。
“你讓不讓,再不讓我喊人了,來人阿……”幽蘭當即就扯起嗓子大喊起來。
朱明嚇了一跳,他還真不敢在書院中過於放肆,若是被書院知道,他當眾調戲書院學子的丫鬟,少不了一場責罰,說不定還會就此驅逐出去。
他沒敢再調戲下去,連忙退開一旁,讓出道路,幽蘭見狀,趕緊奪路而逃,一溜煙的快步遠去了。
“這小妮子,簡直不識抬舉!”看着對方逃也似遠去的背影,朱明恨恨的道。
鍾大用在一旁嘿嘿笑道:“等着吧,如今那書獃子名聲掃地,早晚在書院待不下去,等他被書院驅逐出去,那小妮子就會對那書獃子徹底死心了,到時你只要略施手段,她還不乖乖的跟了你朱大少爺?”
朱明一聽,頓時心情大好,哈哈笑了起來。
下午書院沒有課,是學子們自修的時間,江雲哪裏也沒去,就待在自己的住所,潛心看書。
這幾天他一直在琢磨着這裏讀書人的修行方法。在這裏,讀書人修身養性,感應天道,引氣入體,可以把自身修行到一個讓人吃驚的程度,具有各種神道,完全顛覆了原來那裏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讀書人印象。
而讀書人修行的最基本的法則,就是修養浩然之氣,這是一切修行的基礎,而修養浩然之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讀書明理,體察聖人之言,驅除蒙昧,開啟竅穴,感應天人合一之理,正心誠意,自有浩然之氣存。
所謂聖人,都是悟得天道一二的大強者,他們把自己的感悟,凝練融合於文字之中,聖人之言,其實就是氣之體現,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聖人文章,都是其本身浩然之氣的體現,聖人修為越強,其蘊含文氣就越大,領悟聖人之言,與聖人留下的浩然之氣相互感應,就可以修身養性,提升自己的境界。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其它的法門,比如登覽高山大野以自廣,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查究星辰變化,江河運行,日升日落,草木繁茂,同樣可以感悟天道,開啟竅穴,修養浩然之氣,不過這等於直接溝通天地氣機,其艱難程度又何止增加了數倍。
讀書明理,領悟聖人之言,等於是走了一個捷徑,利用聖人留下的浩然之氣,為己所用。
當然,要真正的領悟聖人之言,也不是這麼容易的,這也是天下讀書人雖多,但能夠得到科舉功名的卻只是極少數的原因,但一旦能夠有所領悟,那麼得到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讀書人以文入道,還有一個便宜,那就是科舉,一旦得中,就可以通過文廟強行以文氣加身,開啟竅穴,提升修為。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白丁,什麼修行也不做,只要能夠一路科舉高中,到了後來,他也能成為一個道行高深的強者。
當然,一個從不修行的白丁,也不可能真的能夠一路科舉高中,在這裏,科舉取士,更加客觀公平,沒有一定的真才實學,沒有充沛的浩然之氣,不學無術,矇昧無知,是根本不可能被文廟之靈認可而被取中的。
另外,除了以文入道之外,也有其它三教九流的旁門左道,各有修行悟道之法,不過都被王朝正統排斥在外,不是正道主流罷了。
而現在,江雲也不會有別的選擇,既然到了這裏,就只能入鄉隨俗,通過以文入道,藉助科舉之助,一步一步走向仕途頂端。他這具身軀的原主人,原本就是一個讀書人,給他打下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基礎,要他拋棄這條道路,選擇什麼其它旁門左道也不現實,而且現在看他也沒有這樣的機緣。
所以在明白這些道理之後,江雲沒有別的想法,就是從現在開始,腳踏實地的發奮讀書。在前世,他就是一個學霸,到了這裏,他更是信心十足,讓他具有這般底氣的原因很簡單,他來自地球的那個世界,具有那個世界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積澱,有這麼一個大便宜,還不能在這裏混出一點名堂,那他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是了,那個賈夢辰,要我抄三十遍中和論交上去,若是不抄,只怕他就會抓住不放,給我小鞋穿。
江雲想着,對方是書院的教授,有秀才功名,而他不過是一個連童生都不是的小小書院學童,小胳膊擰不過粗大腿,所以還是低調行事,老老實實的抄好了交上去是好。
想到這裏,他就在書桌上擺好筆墨紙硯,照着那篇中和論,一字一句的抄寫起來。
其實對於抄書這件事,他並不怎麼抵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抄寫經書,比誦讀的效果無疑更好,更何況還能鍛煉書法,何樂而不為。
這篇“中和論“的作者,在這裏鼎鼎大名,叫作左思,是一位亞聖,上古的一位大神通強者,中和論就是他畢生心血所著的代表作。
在這裏,每每說聖人之言,其實真正被王朝正統文廟供奉公認的聖人,屈指可數,不過四人而已,分別是儒聖曾顯,道聖庄凡,詩聖李衍,法聖韓單,這四人無不通天徹地,學究天人,是創建文廟,開啟以文入道先河的上古大能,是文道正統的建立者。
其他諸如墨聖,名聖,農聖,醫聖,書聖,畫聖等等,都只是開創了一個流派的亞聖,中和論的作者左思,屬於儒術流派,因為學究天人,具有大神通,也被封為“亞聖“。
從古至今,能夠被封為“亞聖“的,也不過寥寥十數人而已。
從亞聖往下,其他一些得以立言立功立德而封聖的文道大家,雖然也被稱聖,所著文字被尊為聖人之言,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假聖“,或者正規的說法叫作”准聖“。
至於准聖,從古至今就有不少了,常人所說的領悟聖人之言,往往大部分時候所指的就是這些准聖的文章。
真正的四聖,亞聖的文字,微言大義,玄奧晦澀,不是這般容易領悟的,特別是尚沒有進學的學童,或者剛剛進學的童生,往往會選擇某位適合自己脾性的准聖的文章,作為主修方向,這樣更容易取得效果。
至於四聖,亞聖的文章,大多只是通讀而已,知其大概而不求甚解就足以了。
比如左思這篇“中和論“,博大精深,要想真的參悟其中的微言大義,是十分艱難的,一般要到了秀才的位格才比較適合深入鑽研。
當然,經常誦讀這些聖人,亞聖的文章,即使不求甚解,也往往能潛移默化的怡神冶性,養成浩然之氣,這也是書院為什麼常常讓學子們誦讀這些聖人文章的用意。
一篇中和論,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上上下下,也有一萬來字,完全抄寫一遍,也不是簡單的事,何況是要抄寫三十遍。
不過江雲也不着急,反正那個賈夢辰也沒有明說,這三十遍的中和論抄寫交上去的期限,他就只管慢慢抄寫就是了。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和不可能也……“
江雲一字一句抄寫着,一邊寫,一邊默誦,體會着這文字其中的深意,雖然一時還不能徹底明其真意,但書寫念誦之間,自有絲絲的浩然之氣透紙而出,縈繞筆尖。
江雲此前並沒有練過毛筆字,但資訊發達,也有意無意欣賞過不少書法大家的作品,此刻結合著心中的記憶,不知不覺就融入到了現在的書法之中。
這一抄書,不知不覺就是一下午過去。
這具身軀原主人的書法本就不錯,寫得一手好字,對書法之道有一定的領悟,這都被現在江雲繼承了,再結合對前世那些書法大家作品的記憶,融匯之後,他隱隱感覺,自己的書法只怕就要有一個新的突破。
現在他寫了這許久,不僅不覺得疲累,反而越寫越快,幾乎停不下來,彷彿心有驚濤駭浪,必須通過書寫文字宣洩出來。
以字也可以悟道,所以這裏的讀書人對於書法都十分重視,基本都有一定的書法水準,而才氣似乎是相通的,一些飽學才子,往往也會有一手好字,否則即使文字再好,也拿不出手去。
聖人以言為世人法,同樣要以文字為媒介,著書立說之時,一身浩然之氣,自然而然會隨着筆尖,凝聚於文字之中,留待後人。
這也是為什麼聖人親自所書的真跡手稿,價值連城,堪稱無價之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