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漸漸臨近的“戰爭”
真真就是一個什麼都往偷襲制勝方向想的民族啊!他們也不得不往這個方向下功夫,誰讓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幾乎沒有半點礦產資源,什麼都是依賴進口。
缺乏資源的國家,對於戰爭腦子裏不會有什麼堂堂正正的思想,幾乎沒有例外的是會走狡詐路數。這一點哪怕是現在的全球霸主英國,他們在崛起之初不也是一樣?還是等英國漸漸發展起來,有了自己的資源穩定供應地,才開始講什麼“紳士”。
然而,哪怕是已經強大的起來的英國,民族天性上依然是島民的心態,從當歐洲攪屎棍長達數百年就能看得出來。這個也是島民的一種先天不足。
德意志海軍需要從日本那裏得到足夠的借鑒,兩個國家一個遭受到嚴厲的制裁,經濟和資源狀況都一場糟糕;另一個是什麼都依賴於進口,先天上就處於嚴重的不足狀態。
兩個資源現實情況差不多的國家,造艦上其實可以走到一塊的思路上去。那就是應用更多的木質結構,再加上必要的土木工程,不是像那些富裕國家在造艦上完全採用鋼材。
造艦用土木工程很扯淡?那就要看是怎麼搞了。要深切知道一點,看似富裕的全鋼材製造,後面也需要給一定的土木工程讓位,特別是在航母上面。
李奇還是覺得日本的幾款戰列巡洋艦很不錯,像是理論上能夠跑到三十六節的“利根級”,這款戰列艦至少比“德意志級”更適合用來進行破交戰。另外,在兩款戰艦的造價對比上,“利根級”是絕對要比“德意志級”便宜,同時性能上其實是“利根級”要佔優一些。
“思路上或許是正確,但……要是一開始就抱着這樣的想法,我們不會有任何的機會掌握制海權。”李奇看似心很大:“上次的戰爭,我們從一開始的策略就是錯誤的。從一開始的‘存在艦隊’,到後面不得不到公海進行決戰,第一步已經走了岔路。這一次,我們不能再有這樣的想法。”
說的是啊,德意志第二帝國從海軍大建開始的思路就是錯誤的。一開始是想要建設一支讓英國感受到壓力的艦隊,結果是第二帝國下水一艘,英國那邊就敢下水服役三艘。然後,過程中的建設,第二帝國在戰艦的設計上再一次輸給了英國。搞到最後更悲哀,質量上比不了,數量上更是拼不過,一場看似悲壯的日德蘭海戰之後,就此德意志的公海艦隊成為絕唱。
這一次,海軍的思路依然存在問題。海軍制定的策略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逃避感,簡直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第二帝國還要糟糕。這樣的海軍大建方案,李奇想了無數次,或許一開始能夠利用潛艇和少數的幾艘破交艦達到封鎖英國本土的目標,但是隨着破交艦一再被圍追堵截和損失,能夠起到作用的只會剩下潛艇。
另外,潛艇能夠發揮作用,主要是因為逼迫法國投降,讓德意志的海軍擁有了法國西岸的港口,後面也能逼迫葡萄牙進行必要的讓步。只有這樣德意志的潛艇才能保證足夠的活躍,不然要是從本土突破北海或是英吉利海峽,去大西洋進行破交戰,效率不知道要降低多少。
潛艇用於破交可以執行幾年?大概是到1941年的時候,潛艇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適合用於破交。那不是簡單地因為英國佬搞護航制度,還因為美國佬無恥地以非參戰方給英國佬提供護航。
最主要的是潛艇根本不可能保持深潛機動,深淺係數更加不高,海上的偵察機可以在空中很輕易地發現沒有下潛的潛艇,甚至也能發現下潛的潛艇,然後就該招呼大量的驅逐艦過來“炸魚”了。
“那麼我們……”阿爾弗雷德.瓦爾瓦奇特真不覺得李奇是在危言聳聽,他蹙眉:“我們的思路確實是存在巨大的問題,是致命的,並且無法挽回的失誤!”
李奇也就是一個站在“馬後炮”位置上的論斷,但他說的沒有錯,要是按照德意志海軍的思路進行海軍建設,海洋又完全與德意志沒有半點關係,至少是等潛艇被針對之後,海洋就徹底和德意志再也沒有關係。
“我們的制勝關鍵在於封鎖不列顛群島,迫使英國內閣屈服於國內民眾的壓力選擇和平。”阿爾弗雷德.瓦爾瓦奇特說的就是德意志海軍的策略,他眼睛的視線沒有聚焦:“這已經是最有可行性的戰略。我們……畢竟沒有可能與英國進行海上的消耗戰,他們的底蘊太強大了。”
“底蘊?”李奇笑了一下:“時代一直在進步,現在強大的戰艦,過了一二十年已經落後。”
很現實的問題,的的確確就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英國建造出來的大批戰艦都要面臨淘汰。
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馬上就要到了,介時幾乎所有國家都會遭受重創,倒是那些封閉性高一些的國家本來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如果李奇沒有記錯,從1929年到開戰之初,英國根本沒有下水並服役多少新艦船,導致破交戰開打之後,僅僅是一年的時間就需要依賴於美國佬的支持。
也就是說,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的新銳戰艦其實規模並不大,被寄予厚望的一些戰列艦吧,似乎也是多災多難的情況,導致德三海軍一艘俾斯麥罷了,就驚得英國佬不得不動用整個本土艦隊來進行圍殺。
當然了,李奇那些話卻是無法說出去,他說了德意志的海軍也不會信。
德意志海軍自然是需要大建的,但是一直到1940年之前,規模肯定是大不了,有太多的資源需要划給陸軍和空軍,這樣一來海軍只能是暫時靠邊站。
對於海軍的發展,海面艦隻大概就是四、三、一、一,既是輕巡四艘、重巡三艘、戰列一艘、航母一艘,這絕對已經是極限。然後潛艇肯定不能缺,實際上到1939年階段潛艇的持有量不能低於180艘,然後每月更應該在建造上比損失量高20%。這樣一來潛艇到1940年的時候有望超過300艘。
“岸基海航機,我們的制勝關鍵在這裏。”李奇一點都沒有掩飾對空軍的重視:“發生在美國那邊的一次真實有效的實驗,已經證明來自天空的炸彈可以輕易摧毀任何一艘戰艦。如果說一顆炸彈炸不毀,那就用兩顆、三顆、四顆……直至將戰艦炸沉!”
阿爾弗雷德.薩爾瓦奇特先是有些發愣,然後點頭:“是的,我們也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的確可以這麼干。”
“不止是炸彈,魚雷也可以利用飛機作為承載!”李奇在說一件真理:“未來不會再是巨艦大炮的時代了,現實的趨勢是誰擁有更多的航母,誰就擁有多麼多的輸出。用代價輕微的飛機,彷彿蒼蠅一般地圍毆一艘看似強悍的戰艦,然後將她擊沉。”
德意志這邊也有“巨艦大炮派”和“航母派”,只是沒有向日本海軍的矛盾那麼尖銳。真實的情況是,德意志海軍已經集體想着航母派在發展,現實就是現實,有了證據的現實更加是現實。
德意志陸軍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利用法國和英國理論家的理論搞出了自己的“閃擊戰”,甚至是充分利用了英國和法國的研究產品,坦克和其餘的裝甲兵器,發展出了屬於自己體系的裝甲兵器。
意大利有人提出空軍致勝論,德意志這邊立刻有人進行跟進,很快發現一個國家確實需要一支強大的空軍。但是到了德意志這邊,說是用空軍就可以獲取戰爭的勝利這一觀點卻普遍不被接受,認為任何的兵種最終其實還是在為步兵做配合,不管是什麼樣的戰爭,步兵始終會是主力。
說得真好。難道不是嗎?不管是裝甲兵器,還是航空兵器,最終還是在為步兵對土地的佔領進行服務。因此,德意志陸軍的那幫傢伙,研究出來的“閃擊戰”核心理論就是,不管各個裝甲師怎麼狂飆,不管空軍怎麼強勢,為的就是突破,切斷敵方的後勤,造成敵軍的混亂,給予最為震撼的精神打擊,然後再由後方跟上的步兵師(摩托化步兵師或騎兵師)來圍殲驚慌失措的敵軍。
一再反覆利用裝甲兵和空軍的配合,尋找並撕裂敵軍的防線,一再讓敵軍認為後路已經沒有了,亦是切斷後勤,這種戰法其實並沒有多麼複雜的地方,但是在即時的通信,還有各方的協調上,肯定是要存在一個強悍的指揮中樞,更加需要能夠不負使命執行戰術的軍官。
德意志的陸軍並不缺少優秀的軍官,漢斯.馮.塞克特先是拿十萬陸軍當成軍官的種子在訓練,後面又加入了2.5萬。總數12.5萬啊!一個個拉出去最好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班長,更不用提本來就是軍官的那批人,連長可以當營長,營長可以任團長……,哪怕是集團軍指揮官也是湧現出一大批。
有了這12.5萬的底子,再加上一系列的措施,李奇認為到1936年開始進行擴編,陸軍完全不會有什麼問題,就是在一些容克軍官上面需要進行一些處理。
“唔?是的。”李奇在點頭:“海軍需要有自己的航空兵。現在就應該開始搞自己的俱樂部。”
他們現在又是在火車上了,要前去的地方是基爾港,那裏是德意志另外一個主要港口,但面對的是北歐國家。
“空軍……不應該是完全歸於空軍部管理?”赫爾曼.戈林一臉的鬱悶:“海軍要有自己的航空兵,陸軍要有自己的航空兵,最後空軍根本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部門。”
說起來,現在世界各國還真的就沒有多少擁有單獨成軍的空軍,基本上就是屬於陸軍的附屬兵種。
赫爾曼.戈林正在搞一部什麼“愛護鳥類”的著作,他還是會按照歷史的發展那樣,作為第一個提倡愛護鳥類的首倡者(至少歷史是這麼記載),對於空中任何能飛的東西“佔有欲”似乎也正在被挖掘出來?
李奇真的怕這個“胖子”干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一直以來是有在重用,但是從來不會讓赫爾曼.戈林單獨負責空軍的什麼事情。
【要是這一次空軍依然毀在這個‘胖子’手裏,在地堡吞毒藥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這個死“胖子”干太多混蛋事了,要是沒有他,敦刻爾克會是另外的一個結果,然後空軍的精英也不會幾乎全部葬送在英吉利海峽。搞到後面,真正需要一批精英應付地空軍越來越嚴重的戰略轟炸,結果是真的拿不出來多少來。
“領袖。”阿道夫.希特拉一整個路上都在蹙眉,沉默了許久才開腔:“一直到1936年之前,我們都不進行擴軍?”
比較詭異啊,在這個“時空”,阿道夫.希特拉與那幫容克似乎有點相處愉快的感覺?尤其是陸軍的一幫人,對他這個中士出身的總理府要員很是和善,其中甚至有不少容克認為阿道夫.希特拉可以作為底層士兵的榜樣。
什麼榜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個外籍士兵,作為一名傳令兵,在危險的職業上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責任,並且能夠很好地完成被軍官交代的任務。
阿道夫.希特拉作為一個士官無疑還是真的非常優秀,幾乎是到了無從挑剔的地步。那些容克認為阿道夫.希特拉從某種程度上作為榜樣,還真的是沒有挑錯人。
“不不不,阿道夫。”李奇抬起手在晃動:“我們現在已經是在進行擴軍了。”
另外的一個“時空”叫“勞動樂組織”,就是一個沒有公開化的軍事培養組織。在李奇的這個“時空”,自由軍團一直都沒有解散,然後又搞了一個“建設兵團”的組織出來。其實,那就是一種另類的擴軍,差別就是沒有換上正式的軍裝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