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中華帝國
吃過晚飯,我沒有到任何一位嬪妃那裏過夜,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想了一夜,直到我認為關於這個金融危機的處理辦法已經差不多了才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讓人去把沮授、辛評和楊儀找來,進行金融危機的討論處理。在我到達辦公室沒多久,他們三人也一起進入我的辦公室,歐陽倩安排他們坐下后給他們一人倒了杯茶后就出去了。
“皇上,一大早把我們找來,是不是想出辦法了?”沮授首先發問道。
我點了點頭,對他們說道:“恩,是想出了兩個辦法。這兩個辦法只要是在我們的經濟發展像現在一樣持續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的。
第一個是發行戰爭債券,關於這個戰爭債券,你們應該沒有聽說過,因為這還是我剛想出來的名字。它的含義就是我們把一次對外戰爭的收益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歸國家所有,另一份把它獨立出來,再分成若干股,對股份我想你們都有一定的印象,畢竟目前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股份有限公司的。把這些股份進行對外出售,和股票一樣成為有價證券,唯一不同的是股票只能交易,不能回收,而戰爭債券則在戰爭結束後由國家進行回收。打個比方吧,比如我們要發動一次匈奴戰爭,我們估計要花費軍費兩億元,那麼我就發行兩億元的戰爭債券,可以是10元一股或100元一股。等戰爭結束后國家對整個戰爭的收穫進行評估,假如匈奴的土地價值、資源價值有10億,國家分去5億,然後剩下的5億就由這兩億的戰爭債券收穫,購買者獲得150%的收益。當然,我提出這個辦法的目的就是規定買債券的人必須以銀子來購買,我想只要發動一次戰爭就可以把民間的零散的銀子全部收入國庫了。
第二個辦法是發行紙幣。你們都知道現在的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動則上萬元的交易,每次都帶着幾十斤的銀幣上路不僅麻煩,而且很危險,遇到搶劫就不好逃脫。而紙幣就要方便得多了,不僅重量輕,而且它的磨損不影響它的交換價值,是一元它就還是一元,不像銀子,以重量計算,如果有了磨損就要貶值了。而且我們發行紙幣的話能方便我們自己控制它,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社會需求決定紙幣發行量,但它不會遭受銀元一樣受外來貨幣的影響,因為它是我們國家獨一無二的,任何人都仿製不了。當然,我們漢族人民都是聰明絕頂的,可能還是有人能仿製的,所以我們每次增發貨幣的時候都要改版,這就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價幣的產生。你們看這兩條辦法如何?”
“這兩個辦法都好,但這個紙幣的問題是不是太急了點?畢竟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我看還是要謹慎些才好,應該先對那些在平民中進行調查,看看他們的反應,否則盲目的進行的這種改革可能會失敗的。”沮授謹慎地答道。
“這兩個辦法應該可以解決這次金融危機了,但是目前可能沒有精力來做這件事,並且也不是很急。我們還有件事,就是關於皇甫嵩提出的重新立國的建議,皇上你是什麼意見?”陳群在邊上問道。
“現在外面的情況如何了?”我並沒有回答陳群,而是問沮授道。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討論這件事,很多人認為皇上的功勞比武帝還大,即使秦始皇也比不上,應該重新立國,皇上你的意思呢?”沮授答道。
“我能有什麼看法,順應民意吧,肯定有些老人要反對的,母后就是其中一位;不同意吧,那些年輕人可是要鬧事的,你們看怎麼辦?”我問他們道。
“皇上,我覺得應該順應民意,同意重新立國這件事。畢竟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國的改革工作,政府體制都與以前大不相同,已經不同於前朝意義上的大漢朝了。人們已經不滿於以前的稱呼了,你看如今不論是外國人稱呼我們,還是我們自稱,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大漢帝國這個稱呼,這不是最好的證明么?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考慮重新立國的事。”陳群首先發言道。
“沮授你的意見呢?”我又問沮授道。
“我認為要說重新立國實為不妥,我們國家現在不需要改變什麼,就改個國名就行了,所以我認為應該叫改國號恰當些。至於該不該改國號,我不發表意見,一方面皇上你的功績確實是前無古人,但另一方面你始終是劉家子孫,就這樣把高祖傳下來的基業私自改名恐怕也不妥,你們看着辦吧,我棄權。”沮授認認真真地說道。
“這倒是真的,要說重新立國這詞還確實用得不妥,是皇甫嵩誤導了我們,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對於你這種不出主意的做法就太不厚道了,再怎麼說你現在也是國家的二把手,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怎麼能這麼不負責呢?”我有點責怪的說道。
“既然皇上一定要我發表個意見,那我給大家出個主意。我們可以進行一次全國性的民意調查,到時候只要超過50%的人認為可以改國名就行了。”沮授還是不拿出主意來,又把決定權“下放”到老百姓手中去了。不過這也確實是個好辦法,值得嘗試。
當然,進行一次全國性的調查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尤其是這時候的交通工具問題,有的地方實在太偏遠了,就被放棄了。最後我們決定只在全國各州的主要大城市進行調查。問卷印100萬份,問題是“你認為當今皇上是否有資格改國號”,選項只有“是”和“否”兩個,大部分問卷被派發到政府部門、軍隊和學校,少部分在大街上設點讓市民們選擇。
不要看大漢有6000多萬人口,但識字的人不超過500萬,能獨立寫出文章來的不超過100萬,所以這100萬份問卷已經基本上能反應大漢當今社會對改國號的看法了。
問卷由大漢中央出版社負責印刷,如果只是個問題就顯得太單調了,所以上面先簡單的介紹了自我登基以來大漢所取得的成就,讓一些平時不注意新聞的人在填問卷前也對我有個了解。
問卷印完后從3月1號開始下發,快馬加鞭的送達全國各地的主要城市,各市單獨成立一個問卷統計小組,統計這個市的問卷回答情況,然後逐級上報,直到中央。整個工作做了兩個多月,還是因為全國都在為這件事讓路,否則還不知道要做到什麼時候。
5月5日,賈詡把最後的統計結果送到我的辦公室,此次問卷收回了862859份,其中選擇選擇“是”答案的為813654份,同意改國號者比例高達94.3%,因此改國號就不是我的個人行為了,它已經是眾望所歸的事情了。
在問捲髮下去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猜到結果了,所以就展開了國號的爭論。原鮮卑降將圖阿母首先站出來說應該叫炎黃帝國,因為他是少數民族,對“大漢帝國”這個稱呼很不滿意,他認為“大漢帝國”這個國名顯得太漢族化了,不能反映此時國內那麼多的民族。
他的這個名字雖有氣勢,但遭到了內地官員的一致反對。內地官員多年來已經認可了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的叫法,因此他們分成兩派爭執華夏帝國和中華帝國兩個國名。
其他的諸如黃河帝國、東海帝國、天龍帝國等的呼聲就要小得多了。但大家一致同意的是國名中必須要有“帝國”兩個字,不僅是因為它威風,更是因為此時的大漢確有一統全球的雄心壯志和實力,而帝國兩字就能很好的反映出侵略的色彩,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這個國名爭論了一個多月,最後是教育部長司馬徽站出來說古代中原都有“中國”的叫法,所以我們的國名中至少應該要有“中國”兩字,所以最終就確定以“中華帝國”為新國號,簡稱“中國”。
選定國名的時候,沮授提出行省制度,全國各州均改為省,一把手稱省長。在村和縣之間增設鎮級行政單位,村下面增設村民組這一行政單位。村級以上的工作人員為國家編製,村民組長則由村民自己選出來。這些工作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改元,改國號后第一年稱為帝元元年,從今往後不準使用其他的紀年方式,一律使用帝元紀元。即使千萬年以後也不準改變,至於帝元元年以前的年代,則在前面加個“帝元前”就行了。
這些工作都不是很難做,我最熱心的是要辦一個開國大典。想到開國大典,就想到了國旗、國徽和國歌。國旗選了五星紅旗,大星代表皇帝,四顆小星代表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人民百姓。國徽則是一條金色盤龍,加“中華帝國”四個字,國歌我選擇了前世的《歌唱祖國》,當然,歌詞是有一定變化的。
開國大典的主題就是閱兵式了,地點在老城的天子廣場,我想通過一次閱兵式來進一步提升政府和軍隊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讓他們自動的團結在我的周圍,為國家的戰爭做最大的貢獻。至於日期,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的嘛,就是10月1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