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風影神丐(二)
石不庸此人俠肝義膽,一身正氣,從小到大沒有做過一件有違江湖道義之事,別看年紀小,但在幫中卻是頗有威望和聲譽,似乎天生就有領袖的氣質一般,故而深得師傅欣賞。
他師父本年事已高,早已有了隱退江湖的想法,但奈何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繼承丐幫幫主之位,然而石不庸的快速成長,讓他師傅不免心中一亮,於是便找了個合適的時機,召開了丐幫大會,將幫主之位傳於石不庸。
就在石不庸任丐幫幫主之位的第二年,他突然收到了來自香港精武門的一封密函,其內容是:精武門門主,邀請丐幫幫主石不庸,前往香港,參加一起保護民族英雄的護衛行動。
當時的石不庸,年輕氣盛,滿腔熱血,也想為這個岌岌可危的國家出一份力,於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等去到香港之後,他很快與諸多江湖異士,組成一個護國同盟會,而此次保護的民族英雄,正是當時為了推翻清政府,完成革命事業,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潛入香港,與進步人士,商討辛亥革命的具體事宜的孫zhong山先生。
這些江湖異士有中原的,有香港的,大小幫派中的英雄一共幾十餘人,無論哪一個在當時的江湖上都是鼎鼎有名,呼風喚雨的梟雄。
其實那一次的行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后被稱之為“十月圍城”。
結果就在孫zhong山先生抵達香港的那天,清廷早已策劃好的刺殺行動立刻展開,天地風雲變幻之間,幾乎滿城都是腥風血雨,幾十個江湖異士組成的護衛軍,各個都拼盡全力,捨生忘死的保護孫zhong山先生的周全,這才使得清廷的刺殺行動並未成功。
然而就在這些江湖異士認為此次的護衛行動就要以勝利的態勢結束之時,清廷卻不顧任何影響,出動了約有上千餘名的清兵,對他們實施圍剿。
饒是這些英雄有着三頭六臂之能,但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雙拳難敵四手而敗於清兵,到最後幾乎是全軍覆沒,一眾江湖英豪也就此隕落,身赴黃泉…..
不過好在孫zhong山先生並未落入清廷之手,在一些愛國人士的合力幫助下,最終逃往了國外。
而石不庸當時也是身受重傷,不過好在他憑藉著絕世的輕功身法,從清兵的圍堵中逃走,后又改裝易容,方才躲過此劫。
在香港躲避了數日後,他與丐幫弟子取得聯繫,並且接應他,輾轉回到了廣東……
然而他回到廣東的消息,當天就不知道被什麼人走漏了風聲,清廷立刻派出了數百名的兵力,對他乃至整個丐幫,發起了抓捕通緝令,幾乎是挨家挨戶的尋找他們的下落,勢要將他們全部剿滅。
為了不連累丐幫,無奈之下,他只能帶傷獨自逃亡,但還是被清兵在一座山林中發現蹤跡,找到了他。
原本就身受重傷的石不庸,哪裏還能逃過數百清兵的追殺,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他毅然選擇了跳崖自盡。
然而蒼天有眼,他這一跳卻並未粉身碎骨,而是被一棵參天大樹而救,並且在機緣巧合之下,他找到了一處十分隱秘的山洞。
在洞中他發現了一具屍體,經過仔細辨認,發現那屍體原來是個肉身不腐的和尚。
石不庸作為丐幫之主,自然是個有見識的人,一眼便看出這應該是某位得道高僧圓寂坐化,留下的肉身,於是也沒多想,直接雙膝跪地,是好一陣的叩首。
結果令他意外的是,就在他給這具坐化的高僧磕完頭之後,不知怎地,那具屍體竟突然向後方移動了一尺有餘,前方赫然出現一個繪有卐字圖案且十分小巧的布袋。
石不庸在驚駭之餘打開口袋去看,發現裏面裝有了兩件衣物和一本書,而這兩件衣物便是佛來衣,另外一本書則為佛衣決。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石不庸一直留在洞中養傷,在這期間,他憑藉著天資聰慧,居然參悟了那本佛衣決,這才明白那兩件衣物原來是兩件法衣。
參悟佛衣決的石不庸,開始試着用法決操控佛來衣,卻見佛來衣隨着法決而動,飄於半空,並且能夠與他的意念契合,做出他心中所想的動作。
話說這佛來衣,倒並未像傳說中的那般,可以承載人的靈魂穿梭於陰陽之間,不過就憑它可以與人的意念契合,隨心而動,隨念而起,也端的是這天地間難得的一門法器。
在那段時間裏,石不庸先是用佛衣決操控佛來衣為他獵取食物,而隨着他對佛衣決的參悟不斷加深,他越發覺得這佛來衣的神奇之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
到了後來,他的心神完全與佛來衣契合,兩件法衣竟如同兩個大活人一般的相互喂招,拆招、彼此切磋。
如此一來,一人二衣,倒也過得十分快活,石不庸也是在這個期間,武功大成。原本根基就紮實的他,在與兩件佛來衣的不斷過招中,又參悟了很多原來他想不通的功夫心法及動作要領,尤其是丐幫的三十六路打狗棒法,和他自創的隱風足輕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更上一層樓……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五六年,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之後,他才再次出山,重新整頓丐幫,想着帶領幫中兄弟,一起投身於革命事業,救民於水火之中。
然而當時正值軍閥混戰之際,各地戰火不斷,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一時間也找不到真正可以救國於危難之中的組織,於是只能帶着讓幫中兄弟,暗中潛伏,待時機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