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孫文台諫言誅董卓(上)
只一夜的時間,董卓一支人馬便被三萬餘先零羌包圍起來。
好在董卓的這一支人馬訓練有素,並沒有先零羌想像中的慌亂。大家按照董卓的命令,早早紮營在望垣硤河谷北岸,河谷寬大且水流湍急,雖然沒有船可以供董卓的人馬渡河逃離,但也如董卓所說,這一側可以不用擔心敵人的進攻。
不過,因為先零羌軍的包圍,後勤供給無法與董卓一路交接,此時的董卓一軍已經快沒有糧草可供士兵了,軍營內漸漸開始有了一絲慌亂的氣息。
董卓中軍大帳。
“仲穎,吾等米糧將盡,軍兵們紛紛開始慌亂起來,適才若非我率親兵壓制,恐怕會有軍兵離營叛敵,這可如何是好?”營門外,董擢急匆匆地奔入大帳,神色憂急的朝董卓報告軍中情況。
董卓神態自若的在大營內觀摩着一張地圖,他右手輕摸着下頜,整個人顯得沉穩不驚,笑道:“大兄勿憂,此事吾已知曉。”
“仲穎既已知之,當早下決斷,稍有遲疑,禍臨身矣。”董擢心憂如焚,急切道。
董卓面無表情地笑笑,眼眸中爆射出兩道精光:“吾已思得一計,足解眼下困境!”
“哦?仲穎有何良策?”
董卓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喚其兄上前,附耳低聲一番。
“好計!仲穎之略實可稱上上之策!”董擢聽罷,眼眸中登時精光爍爍,連連稱讚,心中的那種不安與擔心瞬間化為烏有。
隨後,他便依照董卓的策略施行去了。
兩日後,董卓軍中缺糧的訊息四下傳撥,直接傳到了先零羌首領的耳中。
對於一般人來說,董卓缺糧,軍心潰亂,這無疑是一個趁勢出兵的絕好時機,然先零羌首領卻仍然按兵不動,繼續圍而不攻。
機會是很難得,眼下也卻是良機在眼前,可先零羌首領卻並不急於求勝,對他來說,董卓素來彪悍勇猛,自小便是聞名羌、胡的猛士,而且董卓是出了名的羌胡剋星,曾多次領軍攻打羌、胡,前後不下百餘戰。
如果董卓的部眾沒有到瀕臨滅絕的那種時刻,先零羌首領是決計不會貿然出兵的。
由此,因董卓名震羌胡的原因,包圍他們的先零羌絲毫沒有半點輕動,雙方仍然一直保持着僵持的局面。
這一點董卓早有預料,而且這也是他策略中的一部分。
接下來,董卓一軍開始施行第二輪的計策了。
軍中缺糧,那自然就得想辦法籌糧供用,董卓令其弟董旻率部於河谷中捕撈魚蝦解決軍中糧乏之急,雖是捕魚,可沒有人知道在捕魚之下卻是另有深意。
望垣硤的河谷水勢頗深,激流甚急,對卓軍下河捕魚極其不利,漢軍又多不諳水性,往往收穫無多,還有不少人極其狼狽地掉到河裏,更是讓包圍他們的先零羌白白看了笑話。
接着,在先零羌看笑話的目光之下,董卓安排士卒前往河道的上游處,築造堤壩截斷水源,使下游的河水變少變淺,如此一來便讓捕魚變得容易多了,捕到大量河鮮的董家軍,傳出了陣陣的歡笑聲,那豐收似的景象甚至感染了遠處圍觀的敵眾。
當夜幕降臨之後,收貨頗豐的董家軍營寨變得熱鬧非常,彰顯着酒足飯飽的幸福,一直到了後半夜,才逐漸安靜。
其實先零羌等不知,在嘈雜的背後,董卓早已密密集結軍馬,號令三軍人銜梅,馬摘鈴,井然有序的順着捕魚築建的堤壩,悄無聲息地渡河而過,然後掘開堤壩放水。
當先零羌一眾突然聽到轟隆隆的河水聲時,所有人都從睡夢中驚醒,先零羌首領立刻組織軍隊前往董卓大營觀看,入目只見董卓的大營空空如也,其內早已經不見一人,想要追擊董家軍,但河水已迅速漲起,根本無法渡過。
就這樣,董卓的軍隊終於死裏逃生,跳出了先零羌的包圍,一路沿着大道暢行無阻的行進。
雖是脫離了危境,董卓卻沒有領軍返回美陽,而是朝着另一處地方行去。
……
寬闊的大道上,寒風呼呼,一支近約萬人的部隊在緩緩行進,隊伍的最前列,董卓喜色盈盈地駛在軍隊的最前列。
“仲穎,如今我等已然脫離險境,本該選道折返美陽,你卻要前往扶風郡屯紮軍馬,這是為何?”跳出了先零羌的包圍,現在的董擢一心欲回美陽城去安歇,但董卓卻率部前往扶風,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大兄有所不知,我等若是就這般無功而返,必然會在朝廷面前自跌身價,這對我等日後之仕途大為不利,目下只有另屯他地,等候朝廷下旨召令我等回師,那時再回去方才為上上之策。”董卓的心思豈是董擢能夠預料,他這次出兵雖是失利,但卻要讓自己的失利與別人不同。
“二兄所言極是,小弟亦如此認為。”董卓話音方落,其弟董旻便連忙積極地隨聲附和,他非常贊同董卓的做法。
董擢聞兩人都如此之說,他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點頭默許,隨着大軍前往扶風郡而去。
到達扶風郡后,董卓命大軍就屯駐在扶風郡不動,一邊就地補充糧草,一邊等着看張溫的行動。
而在美陽城內,張溫派遣的六路大軍,唯剩下董卓一軍還未返回。
張溫左等右等,卻一直等不到董卓領軍歸來,四下遣人打探,一直過了二十餘天,終於有探子傳回消息,報說董卓一軍全師安然無虞,現在已屯駐在扶風郡。
張溫聞訊,心下頗為欣悅,董卓全師無事,這是好事,但他屯紮於扶風,卻不返回美陽,這不禁又讓張溫心生疑惑。
雖有疑惑,但張溫還是連忙差人前去召董卓回美陽城。
前去喚董卓回城的張溫親信卻在回來時帶來了一個消息,那便是董卓不肯回美陽城。
董卓這樣的舉動讓張溫更加不解了,卻又再派親信前去,如此三番五次的傳去召令,然而董卓依舊屯駐在扶風郡不歸。
張溫見狀,心下暗暗自思,想了很久這其中的緣由,終於他這位老官僚恍然大悟了,董卓推拒不歸,是在等一樣東西。張溫猜出了董卓的想法,立即動手書寫了一份奏表,差鮑鴻送往洛陽,呈報朝廷。
過了些時日,張溫再次差遣親信前往扶風郡召令董卓回軍,這一次召令董卓多了一樣東西——那正是漢靈帝的詔書。
當董卓得到詔書,攤開看時,只見上面寫着:“……王師西進,征逆討寇,雖暫折軍兵,敗失銳氣,然董卓不辱軍國,陷入危境亦能統軍安然全返,故詔封董卓為斄鄉侯,拜前將軍,征為并州牧!”
“哈哈……吾終得所願矣!”董卓看罷詔書,欣喜若狂的大笑不止,這一次自己可算是平步青雲,扶搖登天了。
當下董卓不再猶豫,立即懷揣了詔書,號令三軍志滿意地朝着美陽回返。
……
十餘日後,董卓的大軍終於回返了美陽城。
見董卓這廝總算歸來,軍中將校多有嫉恨者,然張溫卻親自擺隊迎接董卓入城,好像並無絲毫責怪之意。
“仲穎,吾候君多時矣,汝因何故歸來甚遲啊?”美陽城門口,張溫領各部將校擺隊相迎。
董卓聞言並不回話,趾高氣揚的喝馬大進,直到行到張溫近前只不到三步距離時,他方才翻身下馬,傲然道:“非卓不願早歸,乃形勢使然耳!”
張溫見董卓言行舉止甚為倨傲,心下已然微怒,卻又不能責罰,只能故作親切道:“仲穎,可知為將之人必服從主帥之理?”
“知道又如何?”董卓看出了張溫有些惱怒了,但他卻全然不在乎。如今的他可非同尋常了,張溫乃敗軍之將,他卻不是,所以他不免自認高出張溫這等敗輩幾倍,故而升起輕視之心。
見董卓如此傲氣的輕視自己,張溫面龐上的肌肉都開始抽搐起來,然他知道此時自己不宜跟董卓鬧翻,故此只得將心頭怒氣壓下,換了個話道:“既然仲穎全師回歸,吾與諸將也計議過了,準備再復集兵勢,征討羌胡叛寇,不知仲穎覺得何時進取為宜?”
董卓聞言,心下不由對張溫所說嗤之以鼻,暗想道:“一個敗軍之將居然還想要進攻叛軍,真是不知好歹!你想出軍全殲叛軍,老子才不想呢,沒了賊寇,我還有擁兵的理由嗎?”
養寇自重,這對董卓這樣的人來說,是永遠不變的金字法則。於是他隨意的搪塞道:“眼下我軍失利,不宜再次征進,且待另尋時機。”
說罷,也不等張溫回話,自顧自的翻身上馬,接着道:“大人,卓一路遠歸,跋涉艱辛,這便先行入城歇息去了。”言畢,驅軍直入城中,其倨傲令人氣憤。
張溫見勢,面上不由顯現出一陣難堪,深幽的眸子中也隱隱地騰起了怒火。
“董卓匹夫,欺人太甚!”
眾將之中,突然傳出一聲憤喝,只見一名俊將火氣衝天的按劍而出,瞪目欲裂的盯着遠去的董卓,那火焰張天的眸子中,幾欲迸射出凶厲地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