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學習口技
?“若論起口技的起源恐怕要追溯到上古蠻荒時期,那個時候人類為了引誘獵物或者嚇退強大的野獸就會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最原始的口技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到後來戰國時期,也有擅雞鳴狗盜的口技者助孟嘗君脫險的傳說。”
“再到了唐宋時期,在唐朝就有了專門培養口技藝人的組織叫”學像聲社“,再到了宋代,口技這門藝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東京夢華錄》裏面就記載了口技藝人文八娘模仿小販叫賣堪稱一絕。”
“宋朝是一個精神物質極大豐富的朝代,各種民間藝術發展很快,宋朝的時候就有了隔壁戲,口技藝人以八尺屏障為依憑,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藝人在屏障內說學逗唱模仿各種動物聲音,宋徽宗時期有一個口技藝人叫劉百禽,能模仿多種動物叫聲,技藝十分高超。”
“一直到清代民國,我們口技藝術算是真正成熟了,是百戲之一,清人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裏面對口技的表述就是‘圍設青綾好隱身,象聲一一妙於真。誰知眾口空嘈雜,絕跡曾無第二人’,說的就是這個。”
“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我們的表演都是在屏障後面的,正所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30年代以後我們表演慢慢走出屏障,和觀眾面對面聲情並茂地表演,還藉助了現代科技音響擴音器,使得我們有了大範圍表演的可能,我們這些演員這些年到處演出,包括在國外都是面對面演出的。不過我之前演的那一段是傳統的口技表演,是有屏障的。”
張玉樹大致給何向東介紹了一下口技的歷史和由來。
何向東聽得很仔細也很認真。
張玉樹繼續說道:“我們口技和你們相聲也可以說是出自同門,口技最初也是叫像聲,也講究在屏障後面說學逗唱,那個時候有一個人表演的也有兩個人表演的,跟你們相聲的單口對口差不多,後來也是一部分口技藝人走出了屏障,面對觀眾開始了表演,也有了相聲的雛形,那個時候也有明相聲和暗相聲之分。你們相聲的十二門功課裏面也有口技一門,你肯定也聽你師父表演過吧。”
何向東點頭道:“是的,我師父比較擅長伐木還有學鳥叫,不過他學鳥叫都會往嘴裏面塞一個小器具來助力,不然學不出來,其實還是您高明點。”
張玉樹也笑,說道:“我就是靠這個吃飯的,要是連這個都被你師父比下去了,我還怎麼活啊?”
“嘿嘿……”何向東也笑。
張玉樹道:“我在上海雜技團也是有職務的,我最多只能抽出半個月時間來教你,所以這段時間你的學習壓力會非常大,你要做好準備。”
何向東也收斂了笑意,非常認真點頭道:“張叔你放心,不管多麼大的壓力我都承受的了,您儘管來。”
張玉樹欣慰地摸摸何向東的腦袋,道:“這段時間我主要教你的是口技的運氣發聲,還有口齒唇舌喉的運用,這些都是基本功,你一定要練紮實了,萬丈高樓平地起,靠的就是地基穩實。口技和你們相聲一樣,都需要幾十年的水磨功夫才有可能成才,千萬不要妄圖一步登天,這是不可能的。”
何向東點頭表示明白。
張玉樹繼續教道:“口技的呼吸法以前一直是單呼吸法,在有一次央視的一期節目《鳥類的發聲方法》裏面,鳥類專家向我們介紹了鳥類的特殊發生結構,鳥類的鳴叫其實是可以持續好幾分鐘的,它們沒有聲帶,但是有鳴管,鳴管吸氣出氣都有發聲的功能,鳥類的這種發生方法就是‘循環運氣法’和‘循環發聲法’。”
“這種方式對我們的啟發很大,尤其是玉亮兄利用聲帶的反正發聲的特殊條件,加上他多年的探索實踐,終於研究出來循環運氣法和循環發聲法,這種方法可以反覆用氣,反覆發聲數分鐘,達到正常人的十幾倍,而且音律也更和諧,效果非常好,我要教你的就是這個。”
何向東點頭說好,張玉樹便開始教授如何運氣。
“氣”是發聲的動力,氣不足則聲就不足,科學運氣是口技表演根本的根本,基礎的基礎。循環運氣的練習法子也就是要根據人的生理呼吸規律和發聲原理,先加強肺部的呼吸量,然後練習呼氣量,,一口氣呼出的時間由短逐漸加長,由最開始的十幾秒逐漸延長至一分鐘甚至更長,氣沉丹田,肺部放鬆,減輕肺部壓力,用鼻子配合口吸氣,巧妙偷氣存氣,讓氣有用之不盡的感覺。
張玉樹一遍遍指導何向東練習運氣的法門,尤其是着重教授偷氣存氣的竅門。其實口技運氣首先要練的是肺部的呼吸量,可是張玉樹時間不多了,只能先教法子,基本功只能等何向東回去自己慢慢練習了。
何向東倒是也極為聰慧,學的非常快,基本上張玉樹教過一遍就不用再說第二次了。張玉樹也非常開心,連連稱讚何向東是個好苗子。
這一整天,爺倆都在練習循環運氣法。
當晚何向東也住在這裏,就和張玉樹兩個人湊合一張床。第二天天剛剛放亮,何向東就起來跑到沒人的地方練早課了,他畢竟是相聲藝人,功不可一日而廢也。藝人行也有一句說練功的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
練完的早課的何向東回到招待所,用過早飯之後,張玉樹開始教授口技的發聲法。
口技因為模仿自然界的風雷雨電,還有動物,樂器,戰爭等場面,它需要用到多種複雜的發聲方法,以人聲為主音,配合人體的口、齒、唇、舌、喉、小舌、口腔肌肉、軟齶等。口技也有其獨特的聲域和音階,運用單音雙音圓音啞音,還有音階中的剁音、拖音、組合音等來完成表演。因為口技講究以假亂真,所以其還有一個倒嗓的發聲方法,再配合上正嗓發音,也就是所謂的循環發聲法。
傳統口技表演講究說學逗唱吹,其實應當是屬於曲藝類範疇的,但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后口技大師孫泰和周志成從香港進入內地就直接進入了上海的雜技團,所以口技被歸屬到雜技一類。
但是在後來發展過程中,雜技表演裏面漸漸沒有了口技的身影,口技從雜技舞台上消失了,但是曲藝界也不願意承認口技是曲藝界的一份子,口技便成了無人認領的孤兒,現狀處境尷尬,實在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