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浙江至廣西的路途漫長,肖克垣與沈括等人慢慢相熟,發現除沈括外,其餘等人均對宋朝的軍力軟弱感到無奈,甚至不滿,更有人對朝廷的**憤憤不平。

肖克垣在記憶中,只知道宋朝的岳飛、沈括、王小波、李順、秦檜等人的一些眾所周知的事情。對其他情況掌握不多。無法利用當時的階級矛盾使自己獲得廣泛的支持。眾人中有個叫做李承順的人,此人的博學與見解引起肖克垣的極大興趣。多次推心置腹后才知道,他竟然是李順的後人。(993年王小波率眾攻打江源縣。他在戰鬥中身先士卒,不幸被流矢射中額頭,傷勢過重犧牲。起義隊伍共推王小波妻弟李順為統帥,宋軍進圍成都時,正值農民軍大都四齣攻取其他州縣,只有10萬人守衛成都。經過拚死抵抗,大多數人英勇犧牲了。不久城破,李順在群眾掩護下出城不知下落,宋軍抓了一個貌似李順的人殺頭報功。至此王小波、李順起義被徹底鎮壓,李順逃到錢塘隱居)。

李承順對北宋王朝恨之入骨,本來是不願去九海的,那晚肖克垣的激昂的話語使他聽出了弦外之音,肖克垣的推心置腹讓他知無不言。

李承順給肖克垣詳細介紹了宋朝的現狀。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慶曆年,已經統治了80餘年,其間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財政危機日益加深。宋初以來,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竟相兼并土地,造成“勢官富姓,占田無限”的嚴重局面。土地集中的過程,就是農民們傾家破產、流離失所的過程。同時,宋初一些強化**主義中央集權的政策和措施,逐漸轉化成為它的對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費”與日俱增,使宋封建國家陷於積貧積弱的局勢中。

宋太祖開寶年間,作為正規軍的禁軍約有38萬人,宋仁宗時為對西夏用兵和加強對內鎮壓,各路廣募兵士,僅禁軍就激增至80萬人,還有廂軍四五十萬。北宋政府官僚機構日益龐大,通過思蔭(任子)、科舉、進納、軍功、胥吏出職等途逕入仕者不斷增加。軍餉和官俸隨之而都成為一項龐大的財政開支,單用於養兵的費用竟達全國財政收入總數的十分之七八。在和遼國訂立“澶淵之盟”后,每年又須向遼國交納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所謂歲幣到宋仁宗寶元、康定年間(1038—1041年)為了抵禦西夏的軍事侵犯,調集大兵到陝西諸路,軍費開支陡然大增,支出總數達3390萬兩。當西夏犯邊時,遼國又乘機迫使宋廷把每年交納的歲幣在原數的基礎上再多增加了2成3。北宋政府只有依靠增加課稅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加重按地畝征取的農業稅來解決這些問題。當時的官僚豪紳大地主階層都享有免稅免役的特權,賦稅的負擔都落在中小地主以至自耕農民的身上,這就促使廣大的負擔賦稅者和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中小地主的賦稅負擔,總是通過加重地租或放出高利貸而轉嫁給佃農,這就促使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及北宋統治集團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肖克垣聽了沉思不語,這種形勢是揭竿而起的最佳時機,何況王小波、李順起義提出的“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均貧富”口號,已在百姓中得到認知。只是由於農民們傾家破產、流離失所,致使農業不景氣,對自己的後勤保障極為不利,湖南、湖北是產糧大省,卻是北宋控制最嚴密的地區。如何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是當前最頭痛的問題。九海的工業基地更是舉事的基礎,憑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保障不被吃掉。

李承順看着踱來踱去的肖克垣,隱隱猜到他心中的想法。按常理,一個鏢頭或是商人(現不能說是企業家),絕對不會對整個民族的崛起而感什麼興趣。能夠有如此高瞻遠矚的人,在他看來絕非池中之物。只是對自己還不能真正完全信任而已,但願眼前的肖克垣,正是多年來所期待和要扶持的明主。

(作者按:鑒於在書評中一位網友對本文流水帳似寫法的批評,本人在此表示感謝。前面已經發出的,便不再修改,以後的章節我會注意改正。還有的網友指出的關於年份等局部錯誤,也已經進行了修改,另外的一位網友說不夠曲折,亮點不足,是因為主角現在的科技及軍事實力,是無法應付眾多波折的,之所以去錢塘前留給施慶春眾多的任務及情報部的成立,就是為馬上大面積的展開做好鋪墊。對諸位網友提供的眾多資料與建議(尤其是精華貼),將逐漸採納,畢竟查找資料太麻煩。在此,本人向支持我的網友們給予衷心的感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失特種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迷失特種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