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六章 三場大戰
天啟六年,宋獻策上台一年後,終於露出了自己的鋒芒。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和了解,他以番王為切入口,下達了多種政令,以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借口,剝奪了在世所有番王的稱號。而依附番王存在的財產等,則重新核查計算,分配給旗下的族人。
此令一出,幾乎天下沸騰,人們紛紛言說不可,無數朝臣反對,但是有了之前廢除勛貴的經歷,朱由校知道,這些只是大臣們處於本能的反應,一看到皇帝發佈什麼命令,就想要反對。
不多這次奏摺倒是沒有飛到朱由校這裏,而是通通被宋獻策給擋住了,他衝鋒在前,擋住了所有的輿論。
在皇帝默許,在內閣強壓之下,這件事也就是如同雨後的彩虹一樣,絢爛了一時,最終立刻沉寂下去。
海外貿易點燃了所有人對財富的渴望,誰都沒有空去關注番王這些廢物的存活,相反,他們的存在,還霸佔了很多的資源,讓好多人看的眼紅。
就這樣,基本上除了初期,就毫無阻礙的政令迅速的通過,然後開始由內府特派的專員到地方處理財產分割。無數世系龐大,傳承繁衍多代的番王就此轟榻。
當然,分割財產之後的生活,朱由校是不會再管了,只要是處於自願的,分到的錢財和店鋪怎麼處理,都是個人的事情,至於被人誘騙、陷害圖謀財產等都有法律和大理寺去管。
反正朱由校也沒絕情到真的不管的地步,當一個族人一無所有后,還可以到當地的內府求助,安排一個生計,或是打雜,或是進入某個學府讀書,只要你能夠學的進的。這也是宗室子弟唯一的特權了,除了太學外,其他學校都可以進。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安於接受這種命運,他們或是不甘於平淡,或是不想放棄榮華富貴,然後在一些有心人的從攢下,便立刻和人合作起來,開始了嘯聚造反的活動。
在裏面,宋獻策也設立了一個如同范文程一樣的內應,用以引導和驅使這些反對者的聚集和造反。而這個人的名字很有趣,叫做牛金星。
於是,在皇帝冷眼旁觀,在閣老宋獻策的推波助瀾下,一切如同導演好了般,多方勢力聯合的造反轟然爆發了,整個四川振動,成都被圍困,重慶被佔領。
而後,大都督府下令,命令李陶為剿匪總司令,聚集起細柳軍,開進四川,為剿匪主力,秦良玉調任四川將軍,進行輔助。同時,調遣禁衛軍前去助陣。這群野蠻人身體素質強悍,身披盔甲也活動靈敏,而且從小在白山黑水間長大,十分熟悉山林地形,的確是最佳的衝鋒陷陣人選。
於是,在多方聯合會剿下,這轟轟烈烈的叛亂頃刻間土崩瓦解,無數反派人士被捉拿,在這樣的情況下,土改的春風立刻就吹到了邊疆的土司當中,改土歸流也順勢開展。如同東北女直戰士養成這樣的計劃也在大都督府的推動下,開始規劃起來,畢竟土司狼兵的大名,就連朱由校都聽過。
這樣好的戰士故鄉,沒道理放過啊,而這樣的地方,在蒙古也有設立,目的就是作為後備的騎兵兵源地,為驍騎驃騎兩軍的後備。
而朱由校這樣的計劃後果,便是讓蒙古騎兵,女直戰士,土司狼兵名揚整個世界,在大明曆代的戰場上,他們都是衝鋒陷陣的猛士,攻克無數號稱防禦無地的城堡,滅殺了無數精銳的軍團。
在這場戰爭后,蛤刺模因戰場上的立功表現,回到禁衛軍后,晉陞為禁衛將軍,整個禁衛軍開始在全國招收各種非人戰士,皆是身體素質強悍的一塌糊塗的強人,當然,到了最後,整個軍隊的主力,還是以女直戰士為主。
而原來的禁衛軍統領鐵蛋則下方到了地方,做了一名城防將軍。
隨後,以土司狼兵為主,同時徵召了日本浪人戰士、忍者、中南半島中叢林戰士精銳人選的奉聖軍成立,而奉聖將軍,則是之前名揚天下的李岩,在奉聖軍后,鑒於騎兵兵力的不足,鐵騎軍相繼成立,鐵騎將軍為滿桂。
這兩人的上位,標誌着新一代軍中新秀的崛起,以文入伍的進士派、從草根崛起的兵將派,以及早就有之的羽林派相繼形成,鼎足而立。
天啟七年,整訓完畢后,細柳將軍李陶合奉聖將軍李岩,兩人聯合,悍然殺入西藏高原,目標拉薩。
而與此同時,四川將軍秦良玉和甘肅將軍趙率教,兩人聯合,動員麾下城防軍精銳,共同出兵青海,大戰當地的蒙古部族。緊接着,皇太極也在大明的驅趕下,發動了對特里亞蒙古的戰爭。
一時間,整個大明邊疆風聲鶴唳,戰事頻繁,三處戰場,讓大都督府徒然高度運轉起來,後勤極為吃力,但好在,各個公路的修築,讓四輪馬車能夠暢通全國各地,以飛快的速度將糧草裝備等輸送到前線。
就此,大明恢復漢唐故土,統一境內民政軍事的大戰爭來臨,整個國內人人興奮,無不歡呼鼓舞,至此,聖君聖皇的名頭,再也無人質疑,任何一個敢於質疑這一稱號的,都會遭到無數人的口誅筆伐。
整個戰事持續了一整年,直到年關臨近的時候,三個戰場才相繼落幕,最先完畢的是皇太極出,特里亞蒙古本就弱小,甚至不用大明出面,就被女真給兼并了。
當然,驍騎驃騎兩軍也不是毫無作用的,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震懾,讓盤踞西域天山兩側的漠西蒙古不敢輕舉妄動,擅自插手其中。
對於皇太極屯兵特里亞蒙古的舉動,朱由校也默許了,接下來的戰事非常浩大,若是女真在沒有一點補充,怕是根本走不到泰西去。
特里亞之後,緊接着落幕的是青海戰事,青海當地的蒙古部族也不強盛,在兩方面的夾擊下,也沒能堅持多久,很快就戰敗投降,部族被改編,或是流放,或是強制學習大明文化,最終被同化。
而最後落幕的,則是西藏的高原之戰,不是這裏的敵人強悍,相反,這裏的敵人甚至可能還沒有特里亞能戰,但是這裏的高原氣候十分的反常,剛剛一登錄,不等接戰,就有十分之一的戰損了。
全都是高原反應嚴重,不得不下山休養,再加上高原遼闊,地廣人稀,故而戰事持續的時間最長,高原好打,大軍一到,根本沒有多少抵抗能力,在完成了土改,打掉了當地的一些頭人統治者后,便是最難的治理了。
政策同樣是改土歸流,派遣流官到此處任職管理,這下子,高原頓時成了所有官員最恐懼的地方,那真是比蒙古和東北還要荒涼的地方,除了茶馬古道有所交易外,那真是任何娛樂活動都沒有。
而此處,也就成了貶謫官員最好的地方,但凡犯了各種錯誤,又不是很嚴重的,達不到丟官撤職的標準,通通往這裏發配,幹個七八年再說。對於這裏的治理,朱由校直接就是請出了佛教和天帝觀,讓兩者派遣精幹人員到這裏傳教。
以教派代替行政官員的思想教化,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當地喇嘛的影響力,而且還可以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到這裏,除了這個外,便是學堂教育了,在每個部落的聚集地建立學堂,傳授漢家知識,大明官話和漢語拼音,而後從這裏選拔人才,這樣的交流將高原和漢地聯絡起來,才能長治久安。
天啟八年初,三地安穩下來,李陶、李岩陳兵高原,趙率教屯住青海,驃騎、驍騎、鐵騎三軍在蒙古草原虎視眈眈,雙方從三個方向,逐漸朝着西域圍攏而去。
眼見着,一場朱由校登基以來的傾世大戰就要爆發,忽然從日本卻傳來了德川幕府徵集大軍,討伐九州島大名的消息。
同時,占城大使館發來消息,西洋國家荷蘭調集戰艦,大舉入侵佔城,欲在金蘭灣修築軍事基地,以為跳板,染指大明貿易。
大明的對外貿易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佔據了絕大多數的部分,而逐漸開始大着膽子出海,探索南洋,承包土地,發展種植園經濟的大明商人們,多數也是和這兩個國家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荷蘭自然不甘心如此巨大的利益拱手讓人,奈何他們在大明沿海並無基地,無論是武力逼迫還是就近貿易都不方便,於是偷偷聯合了日本德川幕府,雙方同時發難,欲逼迫大明貿易。
面對南北雙方的戰事,朱由校思考了下后,毅然決然的暫緩了對漠西蒙古的征伐,而是掉轉槍頭,南下迎戰。
驍騎、驃騎三軍仍然屯住蒙古草原和青海甘肅一線,防備漠西蒙古,同時為皇太極作為支撐。
而奉聖軍從四川進入貴州,而後入中南半島,南下抗擊荷蘭。中南半島一路延伸,最後到馬蘭半島,一直可以到滿刺加,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朱由校沒有這麼大的野心,但將荷蘭人趕出去,抵達後世的克拉地峽出也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