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英國:金權的制高點(1)

7.第7章 英國:金權的制高點(1)

本章導讀

誰掌握着世界的權力均衡?

誰統治我們的國會,是自由派還是保皇黨?

誰喚醒了西班牙無畏的愛國者?

誰讓世界維持舊秩序的同時開創新紀元,不管是痛苦還是歡樂?

誰將政治玩弄於股掌之間?

是拿破崙大帝倍加勇敢的身影嗎?

不,是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和他的夥伴,基督徒巴林。

拜倫:《唐璜》

自16世紀商業資本主義興起以來,英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充分利用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迅速積累了巨額財富。隨着18世紀70年代以瓦特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的興起,英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英國銀行家終於發現了信用的秘密,預期成為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強大的特質生產能力為後盾,英國的金融能量被高倍放大。信用革命、工業革命與商業資本主義全面結合,財富創造達到了前所未見的驚人程度,終於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強大的日不落帝國。

19世紀是國際銀行家發展壯大的關鍵歷史階段,他們在英、法、德、美各國的崛起模式各不相同。其中,英國的情況最為特殊。由於私人資本實力雄厚,工業革命前期的紡織、冶金、煤炭、航運、鐵路、機械製造、軍事工業等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私人銀行投資和本國資本融資,在供應和滿足工業革命的資本需求之外,英國的資本依然過剩。除了數額龐大的英國和外國公債融資需求之外,本國工業發展對國際銀行家的資本需求並不旺盛。儘管英國公司法比較寬鬆,但資本過剩導致了股份制銀行的發展相對緩慢,私人銀行仍然是英國金融業的主導力量,與之相匹配的隱秘性就成為英國金融業的核心傳統。

躲在隱秘帷幕後的17個英國私人銀行家族在英國歷史上控制着英格蘭銀行的運作,甚至到1946年英格蘭銀行國有化之後仍是如此。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巴林、羅斯柴爾德、施羅德家族。他們掌握着英國乃至歐美各國債券發行的金融渠道,壟斷着世界資本與信用的流動方向。在獲取龐大財富之後,他們開始逐步影響政府外交與內政決策。他們私下挑動國家爭端,大力扶持軍事工業,兩邊下注資助戰爭,上下其手挑動政變,裏應外合打理戰爭賠款。他們的利益也會發生衝突,他們各自擁立政治代言人,他們相互爭奪大型項目,極端情況下他們會在金融市場上對決。

有錢的地方就有利益博弈,錢多的地方就會有權力爭鬥,而駕馭了權力就會有更多的金錢。

弗朗西斯:巴林王朝的奠基人

巴林家族的資歷要比羅斯柴爾德家族更為悠久,當巴林銀行在倫敦為歐洲大國融資的時候,羅家還在法蘭克福玩金幣的小生意。作為基督徒銀行家的巴林家族是國際銀行家中的少數,但卻是起家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家族,他們首創的近代跨國銀行網絡模式後來成為羅斯柴爾德家族模仿的對象。

巴林家族發源於北德意志,其有案可查的最早祖先住在格羅寧根,深受基督教路德宗的影響,其後人多為基督教路德宗的牧師,也有做政府公務員的,到約翰·巴林這一代開始經商。約翰於1717年移居英國埃克塞特,並於1723年娶當地富商之女為妻,開始了巴林家族的傳奇歷程。

真正將巴林家族發揚光大的是弗朗西斯·巴林(FrancisBaring)。整個18世紀,由於歐洲加大了對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和遠東的滲透力度,再加上北美新大陸市場蓬勃發展,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盛極一時。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龐大需求,另一方面是蓬勃發展的商品製造能力,同時海上運輸行業也已準備就緒,但是服務於整個國際貿易流程的金融業卻發展滯后,於是弗朗西斯果斷地將家族業務由傳統的製造業和貿易領域向金融領域發展。他在大本營埃克塞特和倫敦兩地分設經營機構,互相扶持,生意範圍遍及貿易、實業和票據業務,開創了新的經營模式。這一模式在25年之後,才被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範圍內複製。

但是弗朗西斯向金融業挺進的大膽轉型並非一帆風順,他的決策遭到了家族內部埃克塞特一支的強烈反對。由於經營理念的分歧和利益紛爭,巴林家族的幾個兄弟只好於1777年簽署了分家協議,弗朗西斯掌握了家族業務倫敦分支的所有權。倫敦當時正在快速取代阿姆斯特丹而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弗朗西斯領導巴林家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分家之後的弗朗西斯正欲甩開臂膀,在金融領域大幹一番。然而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於雄心萬丈的弗朗西斯似乎並不有利。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不但貶損了英帝國的強大軍威,而且幾乎毀了英國經濟,帝國貿易一度銳減,巴林家的埃克塞特分支遭遇重創,到1790年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弗朗西斯的倫敦支脈也幾難倖免,幸虧其妻為前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繼承人且頗有經營才能,一番整治居然助其渡過了難關。巴林夫人持家有方,將家務運營費用控制在一年800英鎊,由此弗朗西斯在其妻去世之後感嘆道:“如果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沒有我妻的持家有方,這個運營費肯定會達到每年1200英鎊,那我就萬劫不復了。”

危機過後家族業務步入正軌,利潤從1777年的3400英鎊上升到1781年的10300英鎊,到1788年達到創紀錄的12000英鎊。公司的資本金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初的1776年僅有19452英鎊,到戰爭結束的1783年已經增長到43951英鎊。至1780年,家族的重要分支機構遍及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除了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設有兩家分支機構外,在大本營埃克塞特、倫敦、聖彼得堡、西班牙的卡塔赫納、意大利的萊戈恩各有一家,一個連接全歐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金融網絡已見雛形,未來巴林金融王朝的陰雲此時已遍佈歐洲上空。

荷蘭:商業資本主義的頂峰

在倫敦崛起之前,阿姆斯特丹曾經是歐洲金融的中心。荷蘭以東方貿易起家,憑藉強大的造船業實力,與葡萄牙爭奪東方貿易的主導權。從1605年到1665年,荷蘭的造船廠已充分使用機械,造船速度相當快,幾乎一天可以造一艘船。當時的荷蘭總共擁有上萬艘船,按噸位計算占當時歐洲海運總量的3/4。世界各地的貿易貨運大多由荷蘭商船承擔,此時的荷蘭被人們稱為“海上馬車夫”。荷蘭的海員總數達到了25萬之眾。相比之下,葡萄牙只有大約300艘的航運船隊,海員總數僅4000人。經過60年的商業競爭和武裝衝突,荷蘭終於在17世紀後半葉打敗了葡萄牙,控制了好望角,使其成為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在其巔峰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挂着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四大洋之上,荷蘭成為商業資本主義世界的核心。

荷蘭貿易的爆炸性增長,對金融服務產生了極大需求,160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國家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

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規範當時十分混亂的金融行業。當時阿姆斯特丹的金融行業存在着兩大圈子,一個是從安特衛普遷移來的猶太銀行家群體,另一個是基督徒為核心的本土銀行家集團。猶太銀行家從事的主要是其傳統的看家本領:貨幣兌換、票據貼現、吸納存款和發放貸款,這些業務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各種利率差異極大,管理混亂。

“建立(阿姆斯特丹銀行)這個機構的主要原因不是提供信用,而是防止肆無忌憚和四處蔓延的貨幣兌換以及票據貼現過程中存在的過度投機,從而(為貿易)提供高效率和穩定的兌換貼現服務。她(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關鍵點是其公有性質而非私人擁有或管理的機構。”

阿姆斯特丹銀行在其成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大大促進了荷蘭貿易的發展,鞏固了荷蘭作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創造了荷蘭空前的繁榮和富裕。一些巨富家族隨之而興起,霍普家族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霍普家族祖上是蘇格蘭的貿易商人,後來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經營航運、倉儲、保險和信貸業務,主要是在鹿特丹有償組織教友派信徒移民新大陸和經營阿姆斯特丹的奴隸貿易。前者每移出一名教友派信徒,教會需向其支付60盾費用,後者海上奴隸運輸過程中待遇極糟,造成平均16%的死亡率。在整個七年戰爭期間(1756—1763年),霍普家就是靠這種投機生意發了大財。

七年戰爭之後,霍普家族進入國際金融領域,為瑞典、俄國、葡萄牙和巴伐利亞安排政府貸款,牽頭組織英荷銀團承銷這些國債,霍普自己從中抽取5%~9%的傭金。家族同時專註於貸款給西印度的種植園主,獲得蔗糖、咖啡和煙草作為回報,然後在阿姆斯特丹市場上出售。因霍普家給予葡萄牙王室大量貸款,葡萄牙特許霍普經營巴西的鑽石貿易,從而使阿姆斯特丹成為歐洲鑽石貿易的中心。

霍普家最重要的客戶就是俄國女皇嘉芙蓮大帝,同樣因為霍普給予沙皇政府大量融資貸款,嘉芙蓮大帝授予其俄國進口蔗糖的獨家代理權,同時代理俄國糧食和木材的歐洲貿易。通過經營商業和金融業務,霍普家當時幾乎成為全歐首富,其勢力所及,不僅控制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還與其英國主要同盟者組成英荷銀團,以金融力量影響歐美各國的政治與外交事務。

從1779年開始,亨利·霍普出任霍普公司(Hope&;Co.)的掌門。1786年,亞當·斯密將其傳世巨著《國富論》的第4版專門題獻給亨利·霍普:

在這第4版我原本沒做任何形式的改動。然而現在我發現我有義務向阿姆斯特丹的亨利·霍普先生致謝。關於阿姆斯特丹銀行這樣一個十分有趣而重要的主題,我能獲得一些獨到而廣博的信息全要歸功於這位先生。在他幫助我之前,阿姆斯特丹銀行的賬戶資料信息不能讓我滿意,甚至令人難以理解。這位先生的尊姓大名在歐洲如此顯赫,不論是誰從他那裏得到這樣的信息都會感到無上的榮幸。我的虛榮使我非常想對亨利·霍普先生致謝,這樣我就可以榮幸地把它附在拙作的最新修訂版之前,作為對拙作最好的廣告。

能夠與霍普家族建立商業合作關係,在當時的歐洲銀行家圈子中,就意味着拿到了通向財富和權力的通行證。弗朗西斯·巴林就是其中的幸運者之一。

結盟霍普家族:巴林傍上了歐洲第一富豪

弗朗西斯外表冷漠,性情沉靜,遵守誠信,逐漸在金融業界贏得了極大的信譽,他的生意也在拿破崙戰爭中長足進步。到1771年,弗朗西斯已經被任命為皇家匯兌保險協會(TheRoyalExchangeAssurance)的董事,皇家匯兌保險協會又與霍普家族關係密切,正是這個職位給弗朗西斯打開了與霍普家族的合作之門,成為發展壯大自己的重要契機。

霍普家族此時正試圖在英國發行一筆債券以開拓英國市場,而弗朗西斯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迅速行動,將霍普家族價值15000英鎊的債券發行事宜處理妥當,自此兩家惺惺相惜,結為同盟。法國銀行家約翰·馬利特(JohnMallet)就此事評論道:“霍普家族所深為震動的,不僅在於巴林展現出的熱忱和執行力,更在於巴林卓越的信譽和充沛的資源。從那一刻起,巴林家就成了霍普家重要的朋友之一。”到1790年時,威廉·霍普對由於工作繁忙而遲遲未能向弗朗西斯寫信表示歉意:“親愛的先生,我們之間的通信就像家庭通信一樣親密,事實上這種親密關係是建立在您也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基礎上的。”

此後每當霍普家族有人造訪倫敦時,總是住在巴林家。到1796年,霍普家族的合伙人與弗朗西斯·巴林的女兒結婚,兩個家族的聯姻標誌着霍普—巴林同盟最終形成。

1794年1月,亨利·霍普寫信給弗朗西斯:“我覺得英國與荷蘭素來交好,同氣連枝,我在英國(巴林家)逗留時,如同在家中一樣。”不過一年之後,時局的發展就驗證了亨利·霍普這番說辭。1795年法國革命軍開進荷蘭,霍普家族倉皇出逃,避難倫敦。在巴林家族的運作之下,英國皇家海軍派出炮艦為其護航。弗朗西斯之子亞歷山大·巴林奉命一直留守在霍普銀行的辦公室直到法軍軍靴響徹阿姆斯特丹之際,方才撤離返回倫敦。

到1802年亞眠和約簽訂,歐洲戰事暫時告一段落,霍普家族準備返回阿姆斯特丹重操舊業。1802年家族銀行終於重新開張,而大部分資本仍然掌握在巴林家族手中。此時亞歷山大已到美國發展,他違逆其父老巴林的意志,戀棧美國不願再回荷蘭與霍普合作。後來時局發展證明了亞歷山大確有先見之明。不久歐洲戰事重開,法軍再次開進荷蘭,霍普家族在荷蘭的財富受到重大損失。到1813年,霍普家族已經徒有其表,巴林家族新掌門亞歷山大僅以25萬英鎊就盤下了霍普家族的生意,只是考慮到兩家的緊密關係才沒有徹底吞併霍普家族的產業。霍普家族在巴林的羽翼下,作為巴林的主要貿易夥伴繼續存在。至此霍普家不再成為一支獨立的金融力量,兩家實質上合二為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7.第7章 英國:金權的制高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