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49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2)

49.第49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2)

據估計,從1545年發現美洲銀礦到1800年,美洲總共生產出13.3萬噸白銀,其中75%(約10萬噸)運到了歐洲,歐洲通過亞洲貿易,將3.2萬噸白銀最終送到了中國。如果加上直接從美洲運到中國的白銀和日本對中國的白銀出口,則中國通過世界貿易獲得了4.8萬噸白銀[3]。有趣的是,6.8萬噸的美洲白銀湧入歐洲(扣除運往中國的3.2萬噸),帶來了長時間的通貨膨脹,而進入中國的4.8萬噸白銀卻沒有造成明清時代的明顯通脹,原因只有一個,中國當時的商品經濟遠比歐洲發達,貨幣增加刺激了商品供應的大幅增長,通貨膨脹的壓力被有效地抵消了。

自從白銀來到中國並登上貨幣之王的寶座,中國歷史上宋、遼、金、元及明初近500年反覆出現的惡性通貨膨脹痼疾,再也沒有複發過。1935年以後,蔣介石廢除了銀本位制度,法幣改革和金圓券紙幣的發行,再度引發了超級通貨膨脹,並最終失去了政權。

回顧歷史,如果這400年中有哪種貨幣堪稱世界貨幣,進而推動了世界貿易齒輪轉動的話,白銀將是唯一的候選人。

美元紙幣能保值嗎?

什麼是錢?什麼是財富?這個問題是認清美元本質的首要問題。偉大的思想家與眾不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常人司空見慣和熟視無睹的重要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深刻的思考。“蘋果落地”這個人們千百年來毫不在意的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現象,在牛頓的頭腦中卻激發了對萬有引力的大徹大悟。“時間”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概念,在愛因斯坦的心中卻回味無窮,最終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千百年來,人們生活在金錢社會之中,為掙錢而忙碌一世的芸芸眾生們,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深入細緻地思考一下,究竟什麼是“錢”?

毫無疑問,這個世界上真有那麼一些人對什麼是錢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探討。可惜的是,這些探討不僅沒有產生能與萬有引力定律和相對論相媲美的偉大金融貨幣理論,反而是越整越糊塗。因為錢這東西與“時間”、“引力”這些純粹的物理概念不同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性貪婪這個難以測定的變量的影響。學者們提出了五花八門的貨幣理論,互不兼容,矛盾百出。銀行家們卻趁機渾水摸魚,將整個西方金融體系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引向歧途,以至於最後走火入魔,誘導了整個世界走向巨大的金融危機。

經典意義上的錢的概念是相當清楚的。錢是一種已經存在的、具有穩定價值的、便於用做商品交換媒介的特殊商品。它具有以下特性:數量有限,容易計量,便於交換,不易偽造,市場公認,並可長期保存。許多符合上述特性的商品都可以成為“錢”。與上述定義和特徵符合得最好的商品就是最好的“錢”。黃金和白銀就是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們,經過數千年反覆比較和實踐,不約而同地選擇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最好的“錢”。由於它們本身都具有特定的內在價值,並防水、防火、防腐、耐磨,能夠長期保存,所以可以作為價值的儲藏。由於它們都便於攜帶、分割和計量,並難以偽造,所以可以成為最方便和最可信賴的商品交換媒介。由於它們的價值穩定又便於計量,所以他們最適合作為價值的尺度。又由於它們是已經存在的有實際價值的商品,所以是不需要任何擔保,不需要任何強制,不會因政府更替、法律變化、經濟危機、天災人禍等各種不可抗力而作廢的最可靠的“錢”。而且越是在動亂時期,黃金白銀就越是成為人們保護財富的“諾亞方舟”。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正因為如此,黃金白銀是“錢”的最高形式,是當之無愧的、萬民擁戴的“貨幣之王”。

什麼是財富呢?財富的實質就是人們通過勞動所創造出的各類商品。貨幣則代表着對這些勞動成果的“索取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通過出售自己的勞動成果來獲得對別人勞動成果的“索取權”。當這種“索取權”被轉讓時,它充當了“支付手段”;當某種“索取權”被普遍接受時,它就成了“交易媒介”;如果持有“索取權”的人選擇延遲兌現時,它就實現了“財富儲藏”的功能;最終這種“索取權”被要求兌現時,它能夠完好無損地獲得別人等價的勞動成果,那麼這種“索取權”就是優良的“價值尺度”。這四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構成了貨幣與財富的完美對應關係。其實,在貨幣的四大功能中,最核心的就是“財富儲藏”的功能。越是擁有完好無損的財富延遲兌現能力的貨幣,就越能實現“價值尺度”的重要作用,在市場中就越受歡迎,也就越容易流通,從而成為優質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徹底廢除貨幣的商品屬性將導致“財富儲藏”功能的紊亂和失調。任何貨幣,一旦脫離貨幣的商品屬性這一鐵律,最終都難逃不斷貶值的下場。黃金和白銀所代表的“經典意義的錢”,就是貨幣追求的最高境界。

從歷史上看,帝國在其勢力上升的周期,經濟發達,貿易活躍,軍力鼎盛,帝國疆界擴張,貨幣購買力穩定,貨幣流通域擴大,貸款利率低廉。隨着統治階級的腐化,帝國內部矛盾激化,生產能力下降,外部征戰不斷,財政支齣劇增,而稅收逐漸不足,導致維持帝國存續的綜合成本日益上升。此時,帝國往往首先從貶值貨幣入手,試圖減輕財政壓力。財政赤字的貨幣化,無論是古代稀釋貨幣的含金量,還是現代的貨幣“量化寬鬆”,正是產生通貨膨脹的根源。

當代西方貨幣理論最本質的“發明”,就是用以債務為抵押的信用貨幣,取代黃金白銀這些不會因債務違約而喪失價值的真正的錢。他們首先是通過戰爭或鴉片貿易等方式,將世界上以白銀作為主要貨幣之國家的白銀洗劫一空,從而廢掉了銀本位。繼而又採取將世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與黃金掛鈎的辦法,初步建立世界貨幣的兌換體系。然後再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從而廢除了金本位。讓以美元為代表的法幣,成為不受金銀約束的世界儲備貨幣。我們現在使用的美元是沒有任何真實價值定義的貨幣,這種貨幣在英文中叫做“currency”,其基本含義就是流動性。它只是便於商品進行“流動”的媒介。這個媒介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它可以是紙幣,也可以是支票,甚至就是電腦中的一個數字。它是臨時用來兌換價值的憑證。其本質就是一張欠條,它不能保證未來真的就能百分之百地兌換到原先的價值。因為它是欠條,如果別人賴賬,欠條就成了白條。現在當人們已經逐漸忘記了黃金白銀才是千百年來最可信賴的真錢時,常把信用貨幣這種欠條與錢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以為這種欠條就是錢。掙錢就是掙這種欠條,存錢就是存這種欠條。其實在信用貨幣體制下,人們掙到手的和存起來的這些假定能夠兌現的欠條,在欠條不違約時,它就有完全的價值,在欠條部分違約時,它就只有部分價值,在欠條完全違約時,它就一文不值。

純粹紙幣的試驗往往在初期能獲得驚人的良好效果,但最終這些紙幣都貶回到它們的原始價值,那就是紙張的成本!純粹紙幣的制度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測試人類貪婪本性的試驗。無論貨幣發行權掌握在政府還是私人之手,也不管執行貨幣政策的國家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這些並不能改變問題的本質,那就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貪婪本性究竟值不值得信賴!整個人類歷史表明,貪、痴、嗔乃是人性中無法自我超越的本質,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完全沒有來得及被社會風氣污染的嬰兒的表現,就會發現其貪、痴、嗔的內質其實早有端倪。

這就是我們在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找不到任何一種能夠保值的紙幣的根源。

北宋的交子,從公元1023年到1160年,貨幣發行準備金從1/3降到1/60。到南宋末年,通脹率高達20萬億倍!財政徹底崩潰,國家戰爭動員能力枯竭,王朝覆滅。

金朝發行紙幣70餘年,物價上漲6000萬倍,終至民心大亂,財富創造絕跡,同樣是貨幣體系先於帝國崩潰。

元朝開始發行寶鈔不過20多年,貨幣就劇貶為原值的1/10。到了元末,米價竟漲到元朝初年的6萬多倍,寶鈔制度徹底崩潰,元政府已無力控制財政和稅收,國力日衰,最終滅亡。

明朝對純粹紙幣制度的實驗又持續了150年之久,到1522年,明寶鈔貶值為原來價值的2‰,通貨膨脹肆虐。明政府終於“從民便”,被迫放棄了紙幣制度,轉而恢復了白銀貨幣,帝國江山才得以維繫到1644年。

1716年,法國第一次約翰·勞的紙幣試驗,導致4年後法國傾家蕩產;1790年,法國大革命后的第二次紙幣試驗,5年後通脹率高達13000%,結果民心大亂,導致了拿破崙的上台;1937年的第三次純紙幣試驗,12年後法郎貶值了99%。法國人只有自嘲地說,法國人有兩個傳統:一是投降特別快;二是貨幣貶值特別快。

德國魏瑪共和國的紙幣馬克試驗,從1919年1美元兌換12馬克,到1923年1美元兌換4.2萬億馬克,4年走到了它的生命盡頭。

如果人類貪婪的本性沒有變化,今天的美元不過是在重蹈歷史的覆轍。

美聯儲的“妙計”:放手讓黃金暴漲

美聯儲和所有西方的中央銀行一樣,喜歡幕後操作。他們防範政府干預,他們討厭國會插手,他們更不喜歡人民大眾了解細節,他們號稱要保持貨幣政策獨立,就好像全社會的貨幣是他們的私有財產,決不容他人覬覦。

美聯儲決定利率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公開”二字,實在具有諷刺意味,因為他們每年8次會議的內容並不打算公開,而是要等到5年以後才“解密”,並且這些會議的內容紀要已經被過濾或“修繕”過了。美國《1976年陽光法案》,明確要求包括美聯儲在內的組織,必須即時向公眾開放所有正式會議的詳細且未經修改的內容速記和原始錄音,但美聯儲從1976年到1993年的17年中,一直誤導國會,聲稱他們的會議原始紀錄都被銷毀了,只保留了“修繕”后的內容紀要。公眾只有等到5年以後,才能從被“過濾”的紀要中去猜測當時會議現場的討論細節。

美聯儲的大佬們除了關注利率等問題之外,還對一樣東西頗有興趣,那就是黃金。

(1993年5月18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紀要)

安格爾:我想事情可能會這樣發展。我不認為我們應該將利率提高300個基點,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做,我非常肯定黃金價格將會開始一個猛烈和快速的(下跌)。金價下跌將會如此快速,你不得不到黃金行情屏幕上去見證這一切。如果我們提高利率100個基點,黃金價格肯定會掉頭向下,除非情況惡化到超過了我的想像。如果我們提高利率50個基點,我不知道黃金價格將會如何,但我肯定會對此非常好奇(笑)……人們會說黃金價格上漲是因為中國人開始購買,這是最傻的看法。黃金價格主要是由那些對法幣系統沒有信心的人所決定,他們擁有黃金是為了在危險時刻逃離紙幣。現在如果每年黃金產量和消費量只佔黃金總存量的2%,那麼一年10%的黃金產銷量變化是不會對黃金價格產生太明顯的影響的。但是,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態度將會改變(黃金價格)。

格林斯潘:如果我們是在面對市場心理的問題,那麼我們使用的(黃金)溫度計,在測量(通脹預期)溫度時也會改變溫度本身。我曾向穆林斯先生提出,假如財政部在市場上賣出少量黃金,市場將如何反應的問題。這是一個有趣的思想試驗,如果黃金價格發生了變化,這說明(黃金)這個溫度計不僅僅是測量(通脹預期)的工具,而且它也將會改變(市場對通脹預期的)基本心理。

(1994年12月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紀要)

喬丹:我認為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通脹預期。這顯然反應出我們(的美元)缺少名義上的(貨幣之)錨。這意味着政治上宣稱維持強勢美元將會有所幫助。如果不管怎樣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金本位的狀態,而沒有實際使用黃金的話,那麼我們就必須將美元購買力穩定的理念(深植於)人們的腦海里。假以時日,我們現在面臨的(通脹預期)短期問題將會變得更加容易處理。

(1995年7月的會議紀要)

格林斯潘:我想我明白了(笑)!你告訴我從財政部發行的特別提款權(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抵消了他們(財政部)對美聯儲的負債,這是純粹的資產置換,所以財政部對公眾的負債同時減少了同樣的數額。是這樣嗎?這倒是同時解決了喬丹先生的問題(笑)。

喬丹:我能對此談談我的看法嗎?(70年代)當我們把黃金的價格從35美元一盎司提高到38美元,直到42.22美元的過程中,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財政部因為這兩次所謂的(美元)“貶值”行為,獲得了10到12億美元的意外之財。我的問題是,當我們將特別提款權進行貨幣化時,應該按照什麼樣的價格?你說我有一項資產在我的資產負債表上,但我卻不知道它的價格。

格林斯潘:(特別提款權的價格)大約是42美元。

杜魯門:是42.22美元,它與黃金的官方價格一致。

喬丹:我們是用官方黃金價格計算特別提款權嗎?

格林斯潘: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調高黃金價格來降低公共負債壓力嗎?這樣做確實可以使公共負債明顯下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上一章下一章

49.第49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