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齊武帝諸子文惠諸子明帝諸子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後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張淑妃生廬陵王子卿、

魚復侯子響,周淑儀生安陸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晉安王子懋、衡陽王

子峻,王淑儀生隨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陽王子明,樂容華生南海王子罕,傅充

華生巴陵王子倫,謝昭儀生邵陵王子貞,江淑儀生臨賀王子岳,庾昭容生西陽王

子文,荀昭華生南康王子琳,顏婕妤生永陽王子珉,宮人謝生湘東王子建,何充

華生南郡王子夏。第六、第十二、第十五、第二十二皇子早亡;子珉繼衡陽元王

后。

文惠皇太子長懋,字雲喬,小字白澤,武帝長子也。武帝年未弱冠而生太子,

姿容豐美,為高帝所愛。宋元徽末,除秘書郎,不拜,板輔國將軍,遷晉熙王撫

軍主簿。事寧,武帝遣太子還都。高帝方創霸業,心存嫡嗣,謂太子曰:“汝還,

吾事辦矣。”處之府東齋,令通文武賓客。謂荀伯玉曰:“我出行日,城中軍悉

受長懋節度。我雖不行,內外直防及諸門甲兵,悉令長懋時時履行。”轉秘書丞,

以與宣帝諱同,不就。歷中書、黃門侍郎。升明三年,高帝將受禪,以襄陽兵馬

重鎮,不欲處他族,出太子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北中郎將、寧蠻校尉。建元元

年,封南郡王,江左嫡皇孫封王,始自此也。先是,梁州刺史范柏年頗著威名,

沈攸之事起,候望形勢,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玄邈已至,柏年遲回魏興不

肯下,太子慮其為變,乃遣說之,許啟為府長史。及至襄陽,因執誅之。二年,

征為侍中、中軍將軍,置府,鎮石頭。穆妃薨,成服日,車駕出臨喪,朝議疑太

子應出門迎。左僕射王儉曰:“尋《禮記·服問》:‘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

婦。’言國君為此三人為主喪也。今鑾輿臨降,自以主喪而至,雖因事撫慰,義

不在吊,南郡以下不應出門奉迎。但尊極所臨,禮有變革,權去杖絰,移立戶外,

足表情敬,無煩止哭。皇太子既一宮之主,自應以車駕幸宮,依常奉候。既當成

服之日,吉凶不相干,宜以衰幘行事,望拜止哭,率由舊章。尊駕不以臨吊,奉

迎則惟常體,求之情禮,如為可安。”又其年九月有閏,小祥疑應計閏。儉又議,

以為“三百六旬,《尚書》明義,文公納幣,《春秋》致譏。故先儒期喪,歲數

沒閏,大功以下,月數數閏。所以吳商云:‘舍閏以正期,允協情理。’沒閏之

理,固在言先”。並從之。

武帝即位,為皇太子。初高帝好《左氏春秋》,太子承旨諷誦,以為口實。

及正位東儲,善立名尚,解聲律,工射,飲酒至數斗,而未嘗舉杯。從容有風儀,

音韻和辯,引接朝士,人人自以為得意。文武士多所招集,會稽虞炎、濟陽范岫、

汝南周顒、陳郡袁廓,並以學行才能,應對左右。而武人略陽垣歷生、襄陽蔡道

貴,拳勇秀出,當時以比關羽、張飛。其餘安定梁天惠、平原劉孝慶、河東王世

興、趙郡李居士、襄陽黃嗣祖、魚文、康絢之徒,並為後來名將。

永明三年,於崇正殿講《孝經》,少傅王儉令太子仆周顒撰為義疏。五年冬,

太子臨國學,親臨策試諸生,於坐問少傅王儉《曲禮》雲“無不敬”義,儉及竟

陵王子良等各有酬答。太子又以此義問諸學生,謝幾卿等一十人,並以筆對。太

子問王儉:“《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說卦》雲‘帝出乎《震》’,《震》

本非天義,豈當相左?”儉曰:“《乾》健《震》動,天以運為德,故言‘帝出

乎《震》’。”儉又諮太子《孝經》“仲尼居曾子侍”義,臨川王映諮“孝為德

本”義,太子並機酬答,甚有條貫。

明年,上將訊丹陽所領囚為南北二百里內獄,詔太子於玄圃園宣猷堂錄三署

囚,原宥各有差。上晚年好游宴,尚書曹事,亦分送太子省視。太子與竟陵王子

良俱好釋氏,立六疾館以養窮人。而性頗奢麗,宮內殿堂,皆雕飾精綺,過於上

宮。開拓玄圃園與台城北塹等,其中起出土山地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

萬。多聚異石,妙極山水。慮上宮中望見,乃旁列修竹,外施高鄣。造游觀數百

間,施諸機巧,宜須鄣蔽,須臾成立,若應毀撤,應手遷徙。制珍玩之物,織孔

雀毛為裘,光採金翠,過於雉頭遠矣。以晉明帝為太子時立西池,乃啟武帝引前

例,求於東田起小苑,上許之。永明中,二宮兵力全實,太子使宮中將吏更番築

役,營城包巷,制度之盛,觀者傾都。上性雖嚴,太子所為,無敢啟者。後上幸

豫章王宅,還過太子東田,見其彌亘華遠,壯麗極目,於是大怒,收監作主帥,

太子懼,皆藏之,由是見責。太子素疾,體又過壯,常在宮內,簡於遨遊,玩弄

羽儀,多所僣擬。雖咫尺宮禁,而上終不知。又使徐文景造輦及乘輿御物虎賁雲

珝之屬,上嘗幸東宮,匆匆不暇藏輦,文景乃以佛像內輦中,故上不疑。文景父

陶仁,時為給事中,謂文景曰:“終當滅門,政當掃墓待喪耳。”乃移家避之。

其後文景竟賜死,陶仁遂不哭,時人以為有古人風。

十年,豫章王嶷薨,太子見上友於既至,造碑文奏之,未及鐫勒。十一年春

正月,太子有疾,上自臨視,有憂色。疾篤,上表告辭,薨於東宮崇明殿,時年

三十六。太子年始過立,久在儲宮,得參政事,內外百姓私咸謂旦暮繼體,及薨,

朝野驚惋焉。上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袞冕之服,謚曰文惠,葬崇安陵。有

司奏御服期,朝臣齊衰三月,南郡國臣齊衰期,臨汝、曲江國臣並不服,六宮不

從服。武帝履行東宮,見太子服玩過制,大怒,敕有司隨事毀除,以東田殿堂處

為崇虛館。郁林立,追尊為文帝,廟稱世宗。

初,太子惡明帝,密謂竟陵王子良曰:“我意色中殊不悅此人,當由其福德

薄所致。”子良便苦救解,后明帝立,果大相誅害。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雲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

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汝何不

讀書?”子良曰:“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帝異之,即召后還縣。

仕宋為邵陵王友。時宋道衰謝,諸王微弱,故不廢此官。升明三年,為會稽

太守,都督五郡。封聞喜公。宋元嘉中,皆責成郡縣,孝武后,徵求急速,以郡

縣遲緩,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勞擾。高帝踐阼,子良陳之,請息其弊。子良敦義

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郡閣下有

虞翻舊床,罷任還,乃致以歸。後於西邸起古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夏禹廟

盛有禱祀,子良曰:“禹泣辜表仁,菲食旌約,服玩果粽,足以致誠。”使歲獻

扇簟而已。時有山陰人孔平詣子良,訟嫂市米負錢不還。子良嘆曰:“昔高文通

與寡嫂訟田,義異於此。”乃賜米錢以償平。

建元二年,穆妃薨,去官,仍為丹陽尹,開私倉振屬縣貧人。先是太妃以七

月薨,子良以八月奉凶問。及小祥,疑南郡王應相待。尚書左僕射王儉議以為

“禮有倫序,義無徒設。如令遠則不待,近必相須,禮例既乖,即心無取。若疑

兄弟同居,吉凶舛雜,則遠還之子,自應開立別門,以終喪事,靈筵祭奠,隨在

家之人,再期而毀。庶子在家,亦不待嫡。而況儲妃正體王室,中軍長奠之重,

天朝又行權制,進退彌復非疑。謂應不相待,中軍縓縞之日,聞喜致哀而已,

不受弔慰。至聞喜變除,昆弟亦宜相就寫情,不對客”。從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兼

司徒。四年,進號車騎將軍。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傾意賓客,

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

章及朝貴辭翰,皆發教撰錄。是時上新視政,水旱不時。子良密啟請原除逋租,

又陳寬刑息役,輕賦省徭。並陳“泉鑄歲遠,類多翦鑿,江東大錢,十不一在;

公家所受,必須輪郭,遂買本一千,加子七百,求請無地,捶革相驅。尋完者為

用,既不兼兩,回復遷貿,會非委積,徒令小人每嬰困苦。且錢布相半,為制永

久,或聞長宰須令輸直,進違舊科,退容奸利”。五年,正位司徒,給班劍二十

人,侍中如故。移居雞籠山西邸,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

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經唄新聲,道俗之盛,江左未有。

武帝好射雉,子良啟諫。先是左衛殿中將軍邯鄲超上書諫射雉,武帝為止,

久之,超竟被誅。永明末,上將復射雉,子良復諫,前後所陳,上雖不盡納,而

深見寵愛。

又與文惠太子同好釋氏,甚相友悌。子良敬信尤篤,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

朝臣眾僧,至賦食行水,或躬親其事,世頗以為失宰相體。勸人為善,未嘗厭倦,

以此終致盛名。八年,給三望車。九年,都下大水,吳興偏劇,子良開倉振救貧

病不能立者,於第北立廨收養,給衣及葯。十年,領尚書令、揚州刺史,本官如

故。尋解尚書令,加中書監。

文惠太子薨,武帝檢行東宮,見太子服御羽儀,多過制度,上大怒,以子良

與太子善,不啟聞,頗加嫌責。

武帝不豫,詔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醫藥。子良啟進沙門於殿戶前誦經,武帝

為感夢見優曇缽花。子良案佛經宣旨,使御府以銅為花,插御床四角。日夜在殿

內,太孫間日入參。武帝暴漸,內外惶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俄頃

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明帝知尚書事。子良

素仁厚,不樂時務,乃推明帝。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子良所志也。

太孫少養於子良妃袁氏,甚著慈愛,既懼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大行出太極

殿,子良居中書省,帝使虎賁中郎將潘敞二百人仗,屯太極西階之下。成服后,

諸王皆出,子良乞停至山陵,不許。

進位太傅,增班劍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

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

。遣人視,見淮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尋薨,年三十五。

帝常慮子良異志,及薨,甚悅。詔給東園溫明秘器,斂以袞冕之服,東府施

喪位,大鴻臚持節監護,太官朝夕送祭。又詔追崇假黃鉞、侍中、都督中外諸軍

事、大宰、領大將軍、揚州牧、綠綟綬,備九服錫命之禮,使持節、中書監、

王如故。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蒨輬車、前後部羽葆、鼓吹,輓歌二部,虎

賁班劍百人,葬禮依晉安平王孚故事。初,豫章王嶷葬金牛山,文惠太子葬夾石。

子良臨送,望祖硎山悲感嘆曰:“北瞻吾叔,前望吾兄,死而有知,請葬茲地。”

及薨,遂葬焉。所著內外文筆數十卷,雖無文采,多是勸戒。

子良既亡,故人皆來奔赴,陸惠曉於邸門逢袁彖,問之曰:“近者云云,定

復何謂?王融見殺,而魏准破膽。道路籍籍,又雲竟陵不永天年,有之乎?”答

曰:“齊氏微弱,已數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盡,命之所余,政風流名士耳。若

不立長君,無以鎮安四海。王融雖為身計,實安社稷,恨其不能斷事,以至於此。

道路之談,自為虛說耳,蒼生方塗炭矣,政當瀝耳聽之。”建武中,故吏范雲上

表為子良立碑,事不行。子昭胄嗣。

昭胄,字景胤,凡涉書史,有父風,位太常。以封境邊魏,永元元年,改封

巴陵王。先是,王敬則事起,南康侯子恪在吳郡,明帝慮有同異,召諸王侯入宮。

晉安王寶義及江陵公寶覽住中書省,高、武諸孫住西省,敕人各兩左右自隨,過

此依軍法;孩抱者乳母隨入。其夜並將加害,賴子恪至乃免。自建武以來,高、

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及陳顯達起事,王侯復入宮,昭胄懲

往時之懼,與弟永新侯昭穎逃奔江西,變形為道人。崔慧景舉兵,昭胄兄弟出投

之。慧景敗,昭胄兄弟首出投台軍主胡松,各以王侯還第,不自安,謀為身計。

子良故防閣桑偃為梅蟲兒軍副,結前巴西太守蕭寅,謀立昭胄。昭胄許,事克,

用寅為尚書左僕射、護軍,以寅有部曲,大事皆委之。時胡松領軍在新亭,寅遣

人說之,松許諾。又張欣泰嘗為雍州,亦有部曲,昭胄又遣房天寶以謀告之,欣

泰聞命響應。蕭寅左右華永達知其謀,以告御刀朱光尚。光尚挾左道以惑東昏,

因謂東昏曰:“昨見蔣王,雲巴陵王在外結黨欲反,須官出行,仍從萬春門入,

事不可量。”時東昏日遊走,聞此說,大懼,不復出四十餘日。偃等議募健兒百

餘人,從萬春門入,突取之。昭胄以為不可。偃同黨王山沙慮事久無成,以事告

御刀徐僧重,寅遣人殺山沙於路。吏於麝皞中得其事迹,昭胄兄弟與同黨皆伏誅。

梁受禪,降封昭胄子同為監利侯。

同弟賁,字文奐,形不滿六尺,神識耿介。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

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矜慎不傳,自娛而已。好著述,嘗著

《西京雜記》六十卷。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得一府歡心。及亂,王為檄,賁讀

至“偃師南望,無復儲胥露寒;河陽北臨,或有穹廬氈帳”,乃曰:“聖制此句,

非為過似,如體目朝廷,非關序賦。”王聞之大怒,收付獄,遂以餓終。又追戮

賁屍,乃著《懷舊傳》以謗之,極言誣毀。

廬陵王子卿,字雲長,武帝第三子也。建元元年,封臨汝郡公。武帝即位,

為郢州刺史,加都督。子卿諸子中無德,又與魚復侯子響同生,故無寵。徙都督、

荊州刺史。始興王為益州,子卿解督。子卿在鎮,營造服飾,多違制度,作玳瑁

乘具。詔責之,令速送都。又作銀燈、金薄裹箭腳,亦便速壞去。凡諸服章,自

今不啟專輒作者,當得痛杖。又曰:“汝比令讀學,今年轉成長學,既未,得敕,

如風過耳,使吾失氣。”

永明十年,為都督、南豫州刺史。之鎮道中,戲部伍為水軍,上聞大怒,殺

其典簽。遣宜都王鏗代之。子卿還第,至崩不與相見。隆昌元年,為衛將軍、開

府儀同三司,置兵佐。鄱陽王鏘見害,以子卿代為司徒。所居屋樑柱際血出溜於

地,旬日而見殺。

魚復侯子響,字雲音,武帝第四子也。豫章王嶷無子,養子響。后嶷有子,

表留為嫡。武帝即位,為南彭城、臨淮二郡太守。子響勇力絕人,開弓四斛力,

數在園池中,帖騎馳走竹樹下,身無虧傷。既出繼,車服異諸王,每入朝輒忿,

拳打車壁,武帝知之,令車服與皇子同。永明六年,有司奏子響宜還本,乃封巴

東郡王。七年,為都督、荊州刺史。直閣將軍董蠻粗有氣力,子響要與同行。蠻

曰:“殿下癲如雷,敢相隨邪?”子響笑曰:“君敢出此語,亦復奇癲。”上聞

而不悅,曰:“人名蠻,復何容得蘊藉?”乃改名為仲舒。謂曰:“今日仲舒,

何如昔日仲舒?”答曰:“昔日仲舒,出自私庭;今日仲舒,降自天帝,以此言

之,勝昔遠矣。”上稱善。

子響少好武,帶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膽干,數在內齋殺牛置酒,與之聚樂。

令私作錦袍絳襖,欲餉蠻交易器仗。長史劉寅等連名密啟,上敕精檢,寅等懼,

欲秘之。子響聞台使,不見敕,乃召寅及司馬席恭穆、諮議參軍江悆、殷曇粲、

中兵參軍周彥、典簽吳修之、王賢宗、魏景深等俱入,於琴台下並斬之。上聞之

怒,遣衛尉胡諧之、游擊將軍尹略、中書舍人茹法亮領羽林三千人檢捕群小。敕

“子響若來首自歸,可全其性命”。諧之等至江津,築城燕尾洲。子響白服登城,

頻遣信與相聞,曰:“天下豈有兒反,身不作賊,直是粗疏。今便單舸還闕,何

築城見捉邪?”尹略獨答曰:“誰將汝反父人共語。”子響聞之唯灑泣。又送牛

數十頭,酒二百石,果饌三十輿,略棄之江流。子響膽力之士王衝天不勝忿,乃

率黨度洲攻壘斬略,而諧之、法亮單艇奔逸。上又遣丹陽尹蕭順之領兵繼之,子

響即日將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中流下都。初,順之將發,文惠太子素忌子響,

密遣不許還,令便為之所。子響及見順之,欲自申明,順之不許,於射堂縊之。

有司奏絕子響屬籍,賜為蛸氏。

子響密作啟數紙,藏妃王氏裙腰中,具自申明,云:“輕舫還闕不得,此苦

之深,唯願矜憐,無使竹帛齊有反父之子,父有害子之名。”及順之還,上心甚

怪恨。百日於華林為子響作齋,上自行香,對諸朝士嚬蹙。及見順之,嗚咽移時,

左右莫不掩涕。他日出景陽山,見一猨透擲悲鳴,問後堂丞:“此猨何意?”

答曰:“猨子前日墮崖致死,其母求之不見,故爾。”上因憶子響,歔欷良久,

不自勝。順之慚懼,感病,遂以憂卒。於是豫章王嶷上表曰:“故庶人蛸子響識

懷靡樹,見淪不逞,肆憤一朝,取陷凶德,身膏草野,未雲塞釁。但歸罪司戮,

迷而知返,撫事惟往,載傷心目。伏願一下天矜,使得旋窆余麓,豈伊窮骸被德,

實且天下歸仁。”上不許,貶為魚復侯。

安陸王子敬,字雲端,武帝第五子也。初封應城縣公。先是,子敬所生早亡,

帝命貴妃范氏母養之,而子及婦服制,禮無明文。永明中,尚書令王儉議:“孫

為慈孫,婦為慈婦,姑為慈姑,宜制期年服。”從之。十年,位散騎常侍、撫軍

將軍、丹陽尹。十一年,加車騎將軍。隆昌元年,遷都督、南兗州刺史。延興元

年,加侍中。明帝除諸蕃王,遣中護軍王玄邈征九江,王廣之襲殺子敬。

初,子敬為武帝所留心,帝不豫,有意立子敬為太子,代太孫。子敬與太孫

俱入參畢同出,武帝目送子敬良久,曰:“阿五鈍。”由此代換之意乃息。

晉安王子懋,字雲昌,武帝第七子也。諸子中最為清恬,有意思,廉讓好學。

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

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竟齋不萎。”

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永明五年,為南兗州刺

史、監五州軍事。六年,徙監湘州刺史。八年,撰《春秋例苑》三十卷,奏之,

武帝敕付秘閣。十一年,為都督、雍州刺史,給鼓吹一部。豫章王喪服未畢,上

以邊州須威望,許得奏之。啟求所好書,武帝曰:“知汝常以書讀在心,足為深

欣。”賜以杜預手所定《左傳》及《古今善言》。

隆昌元年,為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敕留西楚部曲助鎮襄陽,單將白直俠

轂自隨。陳顯達時屯襄陽,入別,子懋謂之曰:“朝廷命身單身而反,身是天王,

豈可過爾輕率。今欲將二三千人自隨,公意何如?”顯達曰:“殿下若不留部曲,

便是大違敕旨。”顯達因辭出便發去。子懋計未立,還鎮尋陽。

延興元年,加侍中。聞鄱陽、隨郡二王見殺,欲起兵赴難,與參軍周英、防

閣陸超之議:“傳檄荊、郢,入討君側,事成則宗廟獲安,不成猶為義鬼。”防

閣董僧慧攘袂曰:“此州雖小,孝武亦嘗用之,今以勤王之師,橫長江,指北闕,

以請郁林之過,誰能對之?”於是部分兵將,入匡社稷。母阮在都,遣書欲密迎

上,阮報同產弟於瑤之為計。瑤之馳告明帝,於是纂嚴,遣中護軍王玄邈、平西

將軍王廣之南北討,使軍主裴叔業與瑤之先襲尋陽,聲云為郢府司馬。子懋知之,

遣三百人守盆城。叔業溯流直上,襲盆城。子懋先已具船於稽亭渚,聞叔業得盆

城,乃據州自衛。子懋部曲多雍土人,皆踴躍願奮,叔業畏之,遣於瑤之說子懋

曰:“今還都,必無過憂,政當作散官,不失富貴也。”子懋既不出兵攻叔業,

眾情稍沮。中兵參軍於琳之,瑤之兄也,說子懋重賂叔業。子懋使琳之往,琳之

因說叔業請取子懋。叔業遣軍主徐玄慶將四百人隨琳之入城,僚佐皆奔散,唯周

英及外兵參軍王皎更移入城內。子懋聞之嘆曰:“不意吾府有義士二人。”琳之

從二百人仗自入齋,子懋笑謂之曰:“不意渭陽,翻成梟鏡。”琳之以袖障面,

使人害之。故人懼罪無敢至者,唯英、皎、僧慧號哭盡哀為喪殯。

董僧慧,丹陽姑孰人,出自寒微而慷慨有節義。好讀書,甚驍果,能反手於

背彎五斛弓,當世莫有能者。玄邈知其豫子懋之謀,執之,僧慧曰;“晉安舉義

兵,仆實豫議。古人云‘非死之難,得死之難’。仆得為主人死,不恨矣。願至

主人大斂畢,退就湯鑊,雖死猶生。”玄邈義而許之。還具白明帝,乃配東冶。

言及九江時事,輒悲不自勝。子懋子昭基,九歲,以方二寸絹為書,參其消息,

並遺錢五百,以金假人,崎嶇得至。僧慧睹書,對錢曰:‘此郎君書也。”悲慟

而卒。

陸超之,吳人,以清靜雅為子懋所知。子懋既敗,於琳之勸其逃亡。答曰:

“人皆有死,此不足懼。吾若逃亡,非唯孤晉安之眷,亦恐田橫客笑人。”玄邈

等以其義,欲囚將還都,而超之亦端坐待命。超之門生姓周者,謂殺超之當得賞,

乃伺超之坐,自后斬之,頭墜而身不僵。玄邈嘉其節,厚為殯斂。周又助舉棺,

未出戶,棺墜,政壓其頭折即死。聞之者莫不以為有天道焉。

隨郡王子隆,字雲興,武帝第八子也。性和美,有文才。娶尚書令王儉女為

妃。武帝以子隆能屬文,謂儉曰:“我家東阿也。”永明八年,為都督、荊州刺

史。隆昌元年,為侍中、撫軍將軍,領兵置佐。延興元年,轉中軍大將軍,侍中

如故。子隆年二十一,而體過充壯,常使徐嗣伯合蘆茹丸以服自銷損,猶無益。

明帝輔政,謀害諸王,武帝諸子中子隆最以才貌見憚,故與鄱陽王鏘同夜先見殺。

文集行於世。

建安王子真,字雲仙,武帝第九子也。永明七年。累遷郢州刺史,加都督。

隆昌元年,為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延興元年,明帝遣裴叔業就典簽柯令孫殺之,

子真走入床下,令孫手牽出之,叩頭乞為奴贖死,不從,見害,年十九。

西陽王子明,字雲光,武帝第十子也。永明元年,封武昌王。三年,失國璽,

改封西陽。十年,為會稽太守,督五郡軍事。子明風姿明凈,士女觀者,咸嗟嘆

之。建武元年,為撫軍將軍,領兵置佐。二年,誅蕭諶,子明及弟子罕、子貞同

諶謀,見害,年十七。

南海王子罕,字雲華,武帝第十一子也。頗有學。母樂容華有寵,故武帝留

心。母嘗寢疾,子罕晝夜祈禱。於時以竹為燈纘照夜,此纘宿昔枝葉大茂,母病

亦愈,咸以為孝感所致。主簿劉鳷及侍讀賀子喬為之賦頌,當時以為美談。建武

元年,位護軍將軍。二年,見殺,年十七。

巴陵王子倫,字雲宗,武帝第十三子也。永明十年,為北中郎將、南琅邪彭

城二郡太守,郁林即位,以南彭城祿力優厚,奪子倫與中書舍人綦母珍之,更以

南蘭陵代之。

延興元年,明帝遣中書舍人茹法亮殺子倫,子倫時鎮琅邪城,有守兵,子倫

英果,明帝恐不即罪,以問典簽華伯茂。伯茂曰:“公若遣兵取之,恐不即可辦,

若委伯茂,一小吏力耳。”既而伯茂手自執鴆逼之,左右莫敢動者。子倫正衣冠,

出受詔,謂法亮曰:“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昔高皇帝殘滅劉氏,今日之事,

理數固然。”舉酒謂法亮曰:“君是身家舊人,今銜此命,當由事不獲已。此酒

差非勸酬之爵。”因仰之而死,時年十六,法亮及左右皆流涕。

先是高帝、武帝為諸王置典簽帥,一方之事,悉以委之。每至覲接,輒留心

顧問,刺史行事之美惡,繫於典簽之口,莫不折節推奉,恆慮弗及,於是威行州

部,權重蕃君。武陵王曄為江州,性烈直不可忤,典簽趙渥之曰:“今出郡易刺

史。”及見武帝相誣,曄遂免還。南海王子罕戍琅邪,欲暫游東堂,典簽姜秀不

許而止。還泣謂母曰:“兒欲移五步亦不得,與囚何異?”秀后輒取子罕屐傘飲

器等,供其兒昏,武帝知之,鞭二百,系尚方,然而擅命不改。邵陵王子貞嘗求

熊白,廚人答典簽不在,不敢與。西陽王子明,欲送書參侍讀鮑僎病,典簽吳

修之不許,曰:“應諮行事。”乃止。言行舉動,不得自專,征衣求食,必須諮

訪。永明中,巴東王子響殺行事劉寅等,武帝聞之,謂群臣曰:“子響遂反。”

戴僧靜大言曰:“諸王都自應反,豈唯巴東!”武帝問其故,答曰:“天王無罪,

而一時被囚,取一挺藕,一杯漿,皆諮簽帥,不在則竟日忍渴。諸州唯聞有簽帥,

不聞有刺史。”竟陵王子良嘗問眾曰:“士大夫何意詣簽帥?”參軍范雲答曰:

“詣長史以下皆無益,詣簽帥便有倍本之價,不詣謂何!”子良有愧色。及明帝

誅異己者,諸王見害,悉典簽所殺,竟無一人相抗。孔珪聞之流涕曰:“齊之衡

陽、江夏最有意,而復害之。若不立簽帥,故當不至於此。”

邵陵王子貞,字雲松,武帝第十四子也。建武二年見誅,年十五。

臨賀王子岳,字雲嶠,武帝第十六子也。明帝誅武帝諸子,唯子岳及弟六人

在後,時呼為“七王”。朔望入朝,上還後宮,輒嘆息曰:“我及司徒諸兒子皆

不長,高、武子孫日長大。”永泰元年,上疾甚,絕而復蘇,於是誅子岳等。延

興、建武中,凡三誅諸王,每一行事,明帝輒先燒香,嗚咽涕泣,眾以此輒知其

夜當殺戮也。子岳死時年十四。

西陽王子文,字雲儒,武帝第十七子也。永明七年,封蜀郡王,建武中,改

封西陽。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

衡陽王子峻,字雲嵩,武帝第十八子也。永明七年,封廣漢郡王,建武中改

封。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

南康王子琳,字雲璋,武帝第十九子也。母荀昭華盛寵,後宮才人位登采女

者,依例舊賜玉鳳凰,荀時始為采女,得玉鳳凰投地曰:“我不能例受此。”武

帝乃拜為昭華。

子琳以母寵,故最見愛。太尉王儉因請昏,武帝悅而許之。群臣奉寶物名好,

盡直數百金,武帝為之報答亦如此。及應封,而好郡已盡,乃以宣城封之。既而

以宣城屬揚州,不欲為王國,改封南康公褚蓁為巴東公,以南康為王國封子琳。

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

湘東王子建,字雲立,武帝第二十一子也。母謝無寵,武帝度為尼。明帝即

位,使還母子建。永泰元年見殺,年十三。

南郡王子夏,字雲廣,武帝第二十三子也。上春秋高,子夏最幼,寵愛過諸

子。初,武帝夢金翅鳥下殿庭,搏食小龍無數,乃飛上天。及明帝初,其夢方驗。

永泰元年,子夏誅,年七歲。

文惠太子四男:安皇後生廢帝郁林王昭業,宮人許氏生廢帝海陵恭王昭文,

陳氏生巴陵王昭秀,褚氏生桂陽王昭粲。

巴陵王昭秀,字懷尚,太子第三子也。郁林即位,封臨海郡王。隆昌元年,

為都督、荊州刺史。延興元年,征為車騎將軍。明帝建武二年,改封巴陵王。永

泰元年見殺,年十六。

桂陽王昭粲,太子第四子也。郁林立,封永嘉郡王。延興元年,出為荊州刺

史,加都督。建武二年,改封桂陽王。四年,為太常。永泰元年見殺,年八歲。

明帝十一男:敬皇後生廢帝東昏侯寶卷、江夏王寶玄、鄱陽王寶寅、和帝,

殷貴嬪生巴陵隱王寶義、晉熙王寶嵩,袁貴妃生廬陵王寶源,管淑妃生邵陵王寶

修,許淑媛生桂陽王寶貞。余皆早夭。

巴陵隱王寶義,字智勇,明帝長子也,本名明基。建武元年,封晉安郡王。

寶義少有廢疾,不堪出人間,止加除授,為都督、揚州刺史,仍以始安王遙光代

之。轉為右將軍,領兵置佐,鎮石頭。二年,為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東昏即位,

進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給扶。永泰元年,為都督、揚州刺史。三年,進位

司徒。和帝西台建,以為侍中、司空。梁武平建鄴,宣德太后令以寶義為太尉、

領司徒,詔云:“不言之化,形於自遠”。時人皆雲此實錄也。梁受禪,封謝沐

公。尋封巴陵郡王,奉齊后。天監中薨。

江夏王寶玄,字智深,明帝第三子也。建武元年,封江夏郡王。東昏即位,

為都督、南徐、兗二州刺史。寶玄娶尚書令徐孝嗣女為妃,孝嗣被誅離絕,東昏

送少姬二人與之。寶玄恨望有異計。明年,崔慧景舉兵,還至廣陵,遣使奉寶玄

為主,寶玄斬其使,因是發將吏防城。慧景將度江,寶玄密與相應,開門納慧景,

乘八掆輿,手執絳麾幡,隨慧景至都,百姓多往投集。慧景敗,收得朝野投寶

玄及慧景軍名,東昏令燒之,曰:“江夏尚爾,豈復可罪餘人?”寶玄逃奔,數

日乃出,帝召入後堂,以步鄣裹之,令群小數十人鳴鼓角馳繞其外,遣人謂曰:

“汝近圍我亦如此。”少日乃殺之。

廬陵王寶源,字智泉,明帝第五子也。建武元年封。和帝即位,為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中興二年薨。

鄱陽王寶寅,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建安郡王。東昏即位,為

都督、郢州刺史。永元三年,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石頭。其秋,雍州

刺史張欣泰等謀起事於新亭,殺台內諸主帥。難作之日,並前南譙太守王靈秀奔

往石頭,帥城內將吏,去車腳,載寶寅向台城,百姓數千人皆空手隨後。至杜姥

宅,日已欲暗,城門閉,城上人射之,眾棄寶寅走。寶寅逃亡三日,戎服詣草市

尉,尉馳以啟帝,帝迎入宮,問之。寶寅涕泣稱制不自由,帝笑,乃復爵位。宣

德太后臨朝,改封寶寅鄱陽王。中興二年,謀反奔魏。

邵陵王寶修,字智宣,明帝第九子也。建武元年,封南平郡王,二年改封。

中興二年謀反,宣德太后令賜死。

晉熙王寶嵩,字智靖,明帝第十子也。中興元年,和帝以為中書令。二年誅。

桂陽王寶貞,明帝第十一子也。中興二年誅。

論曰:守器之重,邦家所馮,觀文惠之在東儲,固已有虧令德。向令負荷斯

集,猶當及於禍敗,況先期夙隕,愆失已彰。而武帝不以擇賢,傳之昏孽,推此

而論,有冥數矣。子良物望所集,失在儒雅,當斷不斷,以及於災,非止自致喪

亡,乃至宗祀覆滅,哀哉!夫帝王子弟,生長尊貴,情偽之事,不經耳目;雖卓

爾天悟,自得懷抱,孤寡為識,所陋猶多。齊氏諸王,並幼踐方岳,故輔以上佐,

簡自帝心,勞舊左右,用為主帥,州國府第,先令後行。飲食游居,動應聞啟,

端拱守祿,遵承法度,張弛之要,莫敢厝言。行事執其權,典簽掣其肘,處地雖

重,行止莫由。威不在身,恩未接下,倉卒一朝,事難總集,望其擇位扶危,不

可得矣。路溫舒云:“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斯宋氏之餘風,及在齊而彌弊。

寶玄親兼一體,欣受家殃,曾不知執柯所指,跗萼相從而敗。以此而圖萬事,未

知其彷彿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南史
上一章下一章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