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 :于謙備戰

9.第9章 :于謙備戰

第一卷土木堡慘敗第九章:于謙備戰

隨着毛貴和王長順的慘死,大臣們憤怒的怒火逐漸平息了下來,他們有的坐在地上哭泣,有的在一旁暗暗的發抖,有的還在慷慨激昂的陳詞,有的旁若無人的喘着粗氣,活像是一群剛剛下了戰場的新兵,在那裏調節自己的情緒。

錦衣衛的動作卻只有一個,手都緊緊的握住了刀把子,就等着朱祁鈺一聲令下,他們好給自己的老大報仇雪恨。太過分了,當著這麼多弟兄的面,老大卻被人活活的毆死,要是傳了出去,以後錦衣衛還怎麼混。

朱祁鈺沒有在意錦衣衛兄弟們的怒火,反而悄悄的站起身來,慢慢的向旁邊移動,看那架勢,根本就是想一走了之,就在此時,一個偉大的身影出現了,自始至終都在冷眼旁觀的于謙,敏銳的發現了朱祁鈺的企圖,一個健步跳了過去,一把抓住了朱祁鈺的袖子。

“殿下,馬順等三人乃王振餘黨,其罪當死,請殿下恕百官無罪!”

隨着于謙洪亮的聲音在議政大殿上回蕩,下面的文武百官也忽然了解了自己的處境,他們在第一時間把目光轉向了朱祁鈺,他們有人驚恐,有人興奮,有人期待,有人懊惱,都期待着朱祁鈺趕緊把事情定了性,免得日後秋後算賬。

朱祁鈺一臉的為難,經歷了短暫的思考以後,果斷的下令,“馬順三人依附王振,結黨營私、禍國殃民,其罪當死,參加毆打的人不以殺人罪論處。王振之侄王山,依仗其叔權勢,魚肉鄉里,欺男霸女,按律磔之!”

“殿下英明啊!”伴隨着朱祁鈺的這道命令,文武百官拍手稱快,慶賀不已,一場風波就此平息,隨着金英一嗓子退朝,大家心滿意足的離開了朝堂,時不時還比劃一下,誇耀着自己在朝堂上的英雄形象,爭論着自己哪一腳踢的最是地方。

“這就完了?”步承啟雖然沒有開口說話的資格,可是問號就頂了整整一腦門子,王振結黨營私,欺壓百官?就這麼幾個手下?一個錦衣衛的指揮使,兩個太監,一個侄子,好大一群黨啊!

整整一上午的朝會,在一片聲討王振及其餘黨的聲音當中,成功的閉幕了,步承啟茫然的看着朝堂上的大臣,對他們這種內鬥內行外斗外行的行徑,打心眼裏看不起。

瓦剌馬上就要殺進京師,皇上還在人家的手裏,沒有一個人提出什麼對策,卻在這裏追究王振的餘黨,把打死了一個指揮使兩個太監一個惡霸,看做是自己取得的重大勝利,就這幫玩意,能打退瓦剌?

步承啟的疑問很快得到了解決,當天下午,孫太后發下懿旨並由於謙宣讀了朱祁鎮的遺詔,由郕王朱祁鈺繼承大統,遺詔的內容沒有多大的改變,只是平白的多了一句話,立皇子朱見深為皇太子。

很明顯,這是朱祁鈺于謙跟孫太后他們談判的結果,看來雙方已經達成了妥協,雖然孫太后地位很高,可在瓦剌兵就要臨城下的時候,她還真沒膽量跟群臣叫板。

上午朝堂上發生的一切,已經讓朱祁鈺收攏了所有的大臣,這個時候誰要敢反對朱祁鈺登基,八成會被打成王振的死黨,輕則罷官免職,重則身家不保。

孫太后不愧是老江湖,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還能爭取讓朱見深當上皇太子,為自己的兒子出了自己最後能出的一點力,這也是朱祁鈺于謙一干大臣最後一次需要她了。

往後的日子裏,她也就是個太后了,一個兒子北狩,孫子朝不保夕的太后。

朱祁鈺沒有任何爭議的登上了皇位,朝堂的大臣也把大罵王振的詞彙,一下子轉移到了也先的身上,為了表示自己的義憤,他們要求拒絕瓦剌一切的要求,當然也包括花錢贖回已經是太上皇的朱祁鎮。他們振振有詞的念叨着朱祁鎮同志的名人名言“君王死社稷”。

斷章取義向來是大臣們的拿手好戲,他們批判的接受了朱祁鎮同志的遺詔,在朝堂上就如何應對局勢,進行了長時間的磋商,“只有南遷,方可避禍!”剛才還在喊着君王死社稷的徐珵跳了出來,把天子守國門扔進了垃圾箱。

徐珵同志的說法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明朝分成北京和南京,兩邊都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雖然官職品位一樣,可手裏的權利卻不可同日而語,南京的官員,基本屬於找了個養老的地方,根本沒有什麼權利可言。

徐珵同志,就是從南京經過了層層的考驗,才來到北京任職的官員之一,無論家產還是根基,都在南方。他的提議,得到了南方官員的廣泛支持,而他們的理論根據,是天象!

雖然天象這玩意很難讓人信服,可徐珵敢在朝堂上說出來,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就在朱祁鎮同志出征的前夕,這貨就在朝堂大放闕詞,說自己夜觀天下,此戰必敗。對他的話,大家都付諸一笑,沒人理會,更沒人做什麼準備。

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徐珵先生還是有當神棍的潛質滴,就在大家哭的跟死了老娘一樣的時候,徐珵先生面帶微笑,心裏得意洋洋,都不信老子的話,吃虧了吧!

而北方的大臣則堅決反對南遷,還抬出了宋朝亡國亡天下的例子,對南派大臣進行了有利的駁斥。他們認為,南遷就是南逃,雖然也先打了一次勝仗,可是他們兵馬不多,最多也就是來搶劫一下。

無論是從兵力還是從糧草供應上,大明都要遠遠的勝過瓦剌。如果一次大敗就能把大家嚇跑,那簡直就成了千古的笑話,只要整兵備戰,堅守城池,瓦剌是根本不可能打敗大明的。

現在朝堂上又面臨著一個抉擇,是抵抗,還是逃跑,就在大家眾說紛紜的時候,朝堂的新貴,朱祁鈺的堅決擁護者,南派代表人物于謙卻站了出來,用他鏗鏘有力的聲音,說出了自己的立場,

“建議南遷之人,當斬!”

于謙的聲音又一次回蕩在了大殿上,徐珵幽怨的看着這個幫理不幫親的傢伙,心裏的憤恨可想而知,不過徐珵從來就是一個好漢,一個不吃眼前虧的好漢,聽到于謙開口發言,他果斷的閉上了自己的嘴巴,把仇恨埋在了心裏,準備在不久的將來,給於謙致命的一擊。

步承啟崇拜的看着于謙,從自己擔任了這個錦衣衛的百戶,天天象個木頭一般的站在朝堂維持秩序,對大明朝的官員已經處於一種麻木的狀態,而今天的于謙,卻給了他耳目一新的感覺。從於謙的身上,他看到了氣節,看到了不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身為南派的重要人物,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放棄自己生存的機會,果斷的制止了南遷,英勇要求留下來跟也先死磕,這是為國忘家,這是公而忘私,看來歷史還是有一定可信度滴!

朱祁鈺也沒有讓步承啟失望,那個曾經在自己眼裏懦弱無比的王爺從寶座上站了起來,堅決支持于謙提出的建議,併當即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負責統籌各處人馬錢糧,要與瓦剌在北京城下好好算算土木堡的舊賬。

于謙在危急的時刻,沒有推辭,沒有退讓,他接過了兵部尚書的大印,積極的做着京城決戰的準備工作,備操軍、備倭軍、運糧軍、浙軍,一批批二流的部隊接到了勤王的命令。

沒有廢話,沒有賞賜,在民族危亡的時刻,這些軍隊告別了故鄉,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京師進行佈防,十餘萬人陸續彙集到了北京城下,擦亮了刀槍,磨好了刀劍,準備和侵略者進行殊死的搏鬥。

土木堡的敗軍之將出乎意料的沒有追究戰敗的責任,楊洪受到了提拔封賞,石亨也當起了掌管五軍大營的右都督。還被封為武清伯,成為了抗擊瓦剌的主要將領。

為了防止瓦剌長期圍城,于謙下令把糧草向京城集中,各地勤王軍馬自己到糧倉接收糧草,領到糧草后再來京城,此令一下,七大糧倉的糧食象流水一樣的運到了京城。

步承啟眼看着糧草一車車的運進京師,心裏那叫一個踏實,有這些糧食,被圍上個三五年都鬧不了糧荒,就瓦剌那點經濟實力,要是敢在北京城下拼消耗,餓死他們也進不了北京城。

就這個運法,糧食居然還有結餘,為了避免資敵,于謙一聲令下,七大糧倉一起放火,把剩下的糧食燒成了灰燼。而步承啟,卻在燒糧食的時候,和猛將石亨再次相逢。

為了避免燒糧不徹底,于謙命令錦衣衛參與了這次破壞活動,步承啟的百人隊,恰恰就在這次任務的名單之中,雖然步承啟堅信玩火是要尿坑滴,可是不執行於大人的命令,那更是會掉腦袋滴!

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步承啟充分發揮了自己放火的專業水平,一把大火把糧倉燒了個乾乾淨淨,他帶着自己的小分隊,一直等到燒光了糧食,才返回京城。

由於回來的太晚,北京城已經關了大門,步承啟帶着自己的小分隊在城外回不了家,急的是嗷嗷亂叫,英勇的石亨將軍,這天晚上正好巡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忽悠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忽悠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9.第9章 :于謙備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