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
這下,朝廷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就現在看來,要是劉范發兵攻打洛陽,是很容易攻克的。朝廷顯然是沒有什麼王牌可用了,回天乏術。
曹嵩不服輸地說道:“或許像你說的那樣,朝廷確實無力和你們西涼叛軍相對抗。但劉休文,你千萬不要忘了,你父親,還有劉虞、黃琬、蔡邕、盧植跟他們的朋黨可都還在朝廷的手裏。朝廷想要他們死,他們就馬上死。如果你兄長劉范真的執迷不悟,真的要行此悖逆之事,後果是很嚴重的。如果劉范敢攻下澠池,那我們就先殺了黃琬;如果他敢攻下新安,那我們就殺了盧植;如果他敢派兵來到洛陽城下,那我們就殺完剩下的人質。
這樣,你們辛辛苦苦從西涼趕過來,卻還是無法救下人質的性命,徒勞無功。而一切的罪名,都將扣在劉范一個人頭上。是他的輕舉妄動和悖逆卑鄙害了劉焉的性命,而跟陛下,跟朝廷都沒有關係。劉范寧願不要自己親爹的性命,而想着要謀朝篡位。天下豪傑知道劉范是這樣的人,誰會繼續服從他?你們攻破了朝廷,就是惹怒了整個天下。或許短時間內天下人還無法對你們怎麼樣,但是總有一天,天下人會為朝廷報仇雪恨的!你們這些亂臣賊子,到時候都會被絞死,被車裂,被凌遲!這難道就是你們想要看到的嗎?如果是,朝廷絕對會奉陪到底!”
曹嵩說完這句硬氣十足的話,整個朝廷都被他的強硬所點燃了。大臣們紛紛叫好附和,劉宏也一掃頹廢。
劉誕聽了曹嵩的話,也有些震動。在來之前,劉范和田豐就已經交代過他,一切只為了救回人質,其他的都是第二選擇,可以忽略。看朝廷現在已經是被逼到牆角了,萬一再進一步逼迫朝廷的話,說不定朝廷就真的要對人質下手了。如果人質受到傷害,那就算得了天下,又有什麼用?
想清楚了這一點,劉誕也就知道他應該怎麼做了。劉誕說道:“我知道,現在朝廷和西涼大家都不想起衝突。我們也並非真的要和朝廷動武,只是說如果朝廷做了不該做的事,觸犯到了我們的底線,我們才會動真格的。既然朝廷也有意和平解決此事,那是再好不過。我建議,不如朝廷選出一個全權代表,和我進行談判。看看我們能不能用談判來解決此事。不知朝廷意下如何?”
劉宏一聽,覺得這個建議還是不錯的,只要能保住他的皇位,那麼一切都好商量。但劉宏還是決定要聽聽群臣的意見。於是劉宏把劉誕請出宣室殿,然後和群臣商議商議,看看要不要和西涼通過談判了結此事。
何進當然是同意談判了,他不願意折損自己的南軍。畢竟,西園軍總有一天要成軍的,到時候劉宏的實力就又強大了一些。如果連最後的南軍都留不住的話,那何進可就危險了。其他的大臣,袁隗、皇甫嵩、朱儁、丁原、曹嵩,以及大部分的九卿都同意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但有些人就不樂意談判。例如張讓。張讓堅決不同意通過談判。因為剛剛西涼方面的使者劉誕,口口聲聲說要懲處元兇,也就是他。犧牲張讓來保全朝廷里的其他人,其中還有很多死對頭,張讓死也不願意。
王允和劉表也不同意。王允是漢室忠臣,對漢室極其死忠和愚忠。他認為,這次劉范的僭越行為,早就是讓朝廷的威嚴掃地了。如果縱容劉范這樣的亂臣賊子,那以後效仿他的人,決不在少數。所以,王允認為,長痛不如短痛。乾脆就和劉范硬碰硬,也好震懾天下,讓那些野心之輩都不敢再對朝廷如此狂悖。
身為宗室成員的劉表也是這麼想的。當然他和王允都清楚,現在朝廷的兵力太過於弱小,但這些軍隊足夠支撐朝廷逃出洛陽,前往山東地區避難。等朝廷從洛陽撤出來,撤到了山東,就可以號令山東地區的世家大族們出兵,去討伐劉范。這樣,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朝廷的面子,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向野心之輩和境外的蠻族彰顯朝廷的力量,讓他們不敢犯上作亂。
而劉宏想的則和王允、劉表不一樣。他早就盼望趕緊把劉范給請回去了。劉宏膽子小,生怕自己維持了這麼些年的皇位會被劉范搶掉。只要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劉宏什麼都能答應。而且,此時此刻,劉宏也根本不在意丟不丟朝廷的面子。在他看來,只要在談判中加上一條,不準公開這一件事,誰都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一是朝廷秘密關押人質;二是劉范穿鑿關中過於快速。這樣一來,天下人都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朝廷自然也不會丟臉丟到家了。
劉宏急於和西涼議和,所以趕緊催促其他那些不願意談判的大臣儘快準備好。王允和劉表都是愚忠分子,所以劉宏很輕易就說動他們。而張讓因為怕自己死,所以一直都不答應。劉宏其實也捨不得張讓,所以就答應張讓,不會因為談判而把他賣給西涼。張讓這才罷手。
經過了朝廷長時間的討論,劉宏這才下決心和西涼議和。但是還有一個棘手的事,那就是該選誰去當這個全權代表。何進想去,袁隗也想去。最後,劉宏都沒有選這兩個權臣,而是選了太尉楊彪和車騎將軍皇甫嵩去。
楊彪和皇甫嵩,一文一武,各自代表了朝廷的官僚和軍隊兩支平行的勢力,可以最大程度體現出公平,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為文武雙方爭取共同的利益,有利於朝廷內部的團結。而且,楊彪善於與人周旋,也可以適當的妥協;而皇甫嵩脾氣暴躁,可以震懾西涼。兩個人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相得益彰。
朝廷決定之後,已經是這一天的傍晚了。接到朝廷通知的劉誕,面對楊彪和皇甫嵩這兩個朝廷上的大佬,不免有些緊張。生怕自己因為資歷和經驗不夠,而在談判中輸給朝廷。所以,劉誕建議,時辰不早了,不是談判的時機,故而把談判的時間推遲到明天。
其實倉促之間,朝廷也還沒有想好談判中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底線,所以也有些沒底。正好劉誕和他們有同樣的難處,所以朝廷也很爽快地同意了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