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一百零三章 開刀
?一百零三章開刀
這幾日,嶺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前陣子市井盛傳,文瑞王楚鳳歌護送使臣出使北胡,以結盟誓,保邊境數十年的安寧。
說書人的本子都寫好了,南腔北調的劇本也潤了色,連戲班子的戲都串了兩三場,就等着這兩個榮歸故里,就唱上一出使臣巧辯北胡王、王爺槍挑胡將軍的熱鬧戲了,這事忽然就不了了之了。
再過幾日,滿嶺北的市井衚衕都被一個消息驚掉了眼球:他們那久居京師未曾回來的王爺竟然回了嶺北,甚至重傷在床,連京城都回不去,生怕見了風丟了小命,只得在嶺北休養生息。
大家終於有了新的熱鬧段子,他們又講起了舊時胡人的兇惡,老文瑞王幾次縱橫疆場,終於殺得那些胡人服服帖帖、不敢妄動。
如今老文瑞王才走了十幾年,邊疆那群北胡狼便不安分起來,大大小小也衝突過幾次,雖沒佔得了便宜,卻也足夠令景朝丟臉的。
聽聞這位小文瑞王也是上過戰場拿過功勛的,又有過御前救駕的功勞,端的是年少有為。
可這小文瑞王怎麼能身受重傷了呢?
個中**這些平頭百姓不得而知,但真相不知道,猜總還是能猜的嘛。
嶺北人愛看熱鬧的性情比之京師子民絲毫不差,更因為遠離天子,更少了一份顧及,什麼都敢猜、也什麼都敢說。
是以這幾天的茶肆酒坊,處處都是文瑞王的流言蜚語。
有兩個年輕人在那低低地議論:
“這小王爺為什麼去的北胡?”
“不是說保護使臣去嘛?”
“那你說,小王爺回來了,那使臣哪去了?”
“這誰知道啊?”
“你傻啊?那使臣十有**是死在北胡了,小王爺一身的傷就是為他落的。咱們嶺北都是何等樣的漢子?區區小傷又怎至於此?依我看啊,這王爺的傷,十有**不在身上,而在心上啊——”
那年輕人一句三嘆,最後還帶了調子。
另一個道:“我怎麼聽着這情節有點耳熟呢?這不是前些日子左家茶坊里說的書嘛?這也能信?”
年輕人道:“這怎麼不能信?你還能找出別的理由嘛?我看就是真的……你是沒聽全本,那使臣名叫衛鶴鳴,早些年還有人編攢過他的書,取了個名字叫什麼天生解元郎的那個,他跟小王爺的關係好着呢,過命的交情。聽說啊,戲園子那邊已經編好了他們兩個的故事了……”
衛鶴鳴在裏間一口茶水噴出來,深深的領會到了人民群眾的想像力。
就這幾日衛鶴鳴在嶺北處處遊走,已經聽過不下十個版本了,個個說的真真兒的。
坊間流傳最廣的便是他和衛鶴鳴舊友故交,捨生忘死。
那博人眼球的,就乾脆將他倆定成了契兄弟,里裡外外把他倆涮了個遍,從牡丹亭到西廂記,統統都給捏到了他倆身上。
他們也不想想,就楚鳳歌那德行,怎麼會說出等他高中探花之後便與他結契?
他又怎麼還要呆在尚書府的房間裏凄凄慘慘地寫着此情可待成追憶?
更別提他倆還要一起對着月色吟詩作對了——他不會那個,楚鳳歌更不會那個。
據說坊間還有些私下流通的龍陽畫本,將楚鳳歌化作了一個膀大腰圓的虯髯大漢,把自己畫作了戲子的柔弱模樣,內容猥褻,不堪入目。
衛鶴鳴連看都不想去看。
他前世的心疾都快跟着來了。
衛鶴鳴咽下喉頭的一口老血,又叫了一壺茶,半晌仍不見有人來。
他今日請了王府眾屬官,卻如今卻連個影子都沒見到,光聽了一肚子的故事,還都是以自己為主角的。
他問朱厭:“現在幾時了?”
朱厭道:“未時了。”
“咱們定的幾時?”
“午時。”
衛鶴鳴百無聊賴地翹着桌子:“一個也沒來?”
朱厭瞧了瞧左右,只有自己和衛鶴鳴兩個:“一個也沒來。”
“妙極,”衛鶴鳴笑了笑。“看來你們殿下說的話並不管用。”
朱厭抽出刀一臉冷然:“屬下明白。”
“你明白個……”衛鶴鳴把髒字咽回了肚子,將他的刀按了回去。“真什麼將軍帶什麼兵,一言不合就動刀子。”
朱厭冷着一張臉,他接的是死命令,見衛鶴鳴如見王爺本人。
衛鶴鳴拍拍屁股起了身:“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今日我替你殿下教教你,什麼叫兵不刃血。”
朱厭點了點頭,依然是一身的煞氣。衛鶴鳴一瞬間無比懷念身在京師的礎潤,雖然傻了些,一樣的木頭,可終歸還能接上話。
==========
“歇一歇、朱典簿歇一歇,”左長史崇遠君將那茶杯往桌上一擱,神定氣閑道。“多大的事情,值得典簿這樣心焦。”
那朱典簿本就身寬體胖,在屋裏來回踱步了半天,倒轉出了一腦門的悶汗,捲起了袖子擦了擦:“崇世兄倒是好定力,那人再不濟,也是王爺身邊的人,我等這樣不給他面子,只怕……”
崇遠君輕哼一聲:“怕?怕什麼,我等王府屬官,總是品級再低也是官,他一介白身,不知打哪裏冒出來的,只憑着王爺三言兩語就佔了先頭,哪來的面子?”
朱典簿道:“我又不是怕他,只是你我這等人,在這王府中本就身份尷尬,王爺又是掌着兵的,他若借這人將我們統統趕下台去……”
說的廳里眾人一陣憂慮。
按景朝官制,掌兵的藩王不得干預地方政事,而藩王的屬臣由中央派遣,手中只有官品、並無實權,權充作幕僚一般的角色,又肩負着時刻監視藩王有無異心的責任,實在不是個身么好差事。
先前這些年文瑞王不在,他們這些屬官便是些閑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沒有功績,也同過失沾不上邊,安分些的便權作養老,不安分的卻是白白在這裏蹉跎了。
楚鳳歌回來了,他們心裏卻更慌了。
尤其是那文瑞王剛一路面,就弄出了個什麼“明先生”,說是京城裏帶來的幕賓,一應事務都要由他先過問,他們便更是不舒坦了。
今日那明先生邀了上下屬臣去茶館一聚,險些笑掉了他們的大牙,行走官場這些年,有哪個請客請到茶館去的。
崇遠君沒去,朱典簿沒去,下頭的人更不敢去了,個個都聚在了崇遠君的府上,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似沒頭的蒼蠅嗡嗡亂響,吵得崇遠君心浮氣躁。
只不過事情做出來了,朱典簿心裏還是着慌的:“你說王爺不會真的拿咱幾個開刀罷?”
崇遠君指了指外頭:“就是開刀,也該是咱們的左長史打頭,那才是正經世家弟子,京中有靠山的。哪輪得到咱們幾個了?”
典簿缺卻忽得瞪大了眼:“崇世兄,你說這王爺不聲不響地就留在這裏,莫不是心存……或是他當真性命不保?那此事便大了去了。”
崇遠君瞪他一眼:“朱典簿,謹言慎行。”
什麼話都敢往外頭跑,怪道此人姓朱,果真是人頭豬腦。
崇遠君懶得跟他多話,他不怕這文瑞王心術不正,怕只怕這文瑞王當真甘於平庸,或是過幾日病好利索就上京去了,那他還不知道要在這嶺北熬到什麼時候去。
至於這文瑞王若是就這樣身殞北胡,恐怕就更是天大的不幸了。
崇遠君聽着那朱典簿呼哧帶喘的聲音,越發地煩躁起來。
過了半晌,忽聽外面小廝來報:“大人,大人……那明先生,上門來了!”
崇遠君面色一沉:“說我不在府上。”
“那我便在此處等着閣下回來罷。”一個清越的聲音打門口傳來,崇遠君面色一沉,便見一個少年搖着摺扇打門口晃了進來,一身茶白色的衣衫,綉着石青色的竹紋,穿一雙緞靴,年少模樣配上那一雙笑眼,令人不忍苛責。少年手中還執着拜帖,倒算有幾分文人的模樣。
崇遠君語氣中含着譏諷:“先生倒是不客氣。”
少年地將手中拜帖好生放在桌上,笑嘻嘻道:“既然尊駕不願給我面子,我也只好腆着熱臉來貼您的冷屁股了。”
這一來一回,少年似乎混不在意他所受的冷遇,自在廳里轉了一圈,臉上還帶着笑,對着朱厭一一細數:“這桌椅是黃花梨的,字畫是前朝大家孟自留的,屏風是正經蘇繡的。”說著他還輕輕將朱典簿那手中的茶盞敲了敲,驚得那朱典簿一個哆嗦,他卻露出一個和藹可親的笑容來:“別怕,你這瓷杯不怎麼值錢,雖是汝窯,卻沒多少年頭。”
朱典簿剛鬆了口氣,就聽那少年道:“但這茶,怕是價格不菲。”
朱厭冷着一張臉,只知道點頭。
崇遠君將茶盞一擱:“先生究竟什麼意思,直說吧。”
少年把將扇一抖,臉上嬉笑如故:“尊駕言重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在下奉殿下的令接管王府上下,自然要來跟各位算算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