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代飲食的常識資料大全

關於宋代飲食的常識資料大全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發展較快的一個時期,有人甚至認為宋代經濟已超過了明清。經濟的發展,使宋代食品業有了很大的進步。宋代飲食頗具特色,與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飲食結構有了較大的變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藝術成分更加明顯,式樣也更多。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業的競爭已經很激烈,市民食譜日益多樣化。

在宋代,餅作為一種主食,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代的餅並不像現在僅指經過燒烤加工而成的一種圓形食品。凡是用麵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餅。烤制而成的叫燒餅,與我們今天的無二。水瀹而成的稱為湯餅,在籠中蒸成的饅頭叫籠餅。《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在街頭叫賣時所喊的“炊餅”,指的就是饅頭。

宋代餅業興盛,競爭自然也激烈。為了在競爭中取勝,賣餅者想出了各種方法。東京的賣餅者,就在街頭使用五花八門的叫賣聲,以招徠顧客。一位賣環餅的小販,為別出心裁,在街頭兜售時竟喊出“吃虧的便是我呀”。後來這位小販在皇后居住的瑤華宮前這樣叫賣,引起開封府衙役的懷疑,將其抓捕審訊。審后才得知他只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環餅,便將他打了100棍放了出來。此後,這位小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他的故事成為當時東京的一樁笑料,但生意反而較以前好了。

宋代麵食興旺。北宋的鄭文寶,書法與詩文皆在當時頗負盛名,他創製的雲英面,極受時人歡迎。製作方法是將藕、蓮、菱、芋、雞頭、荸薺、慈菇與百合混在一起,再配以瘦肉爛蒸,然後用風吹涼,在石臼中搗細,再加上四川的糖和蜜蒸熟,然後再入臼中搗,使糖、蜜和各種原料拌均勻,隨後取出作一團,等冷了變硬,再用刀切着吃。雲英面頗受士人青睞,后被收入宋代食譜。

士人與美食的掌故,最為有名的還是蘇軾與“東坡肉”。蘇軾在在黃岡作團練副使時,曾將當時城市流行的一道豬肉菜,寫成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當時富貴人家瞧不上眼,而只有中下層人士才樂此不疲,故有“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之說。這道菜比較便宜,經蘇軾推薦后,很快便在宋代市民中廣為傳播,被稱為“東坡肉”。

在宋代的士人中,吃河豚成為一種時尚。名士梅聖俞,喜歡邀朋呼友來家裏吃河豚。他的《河豚魚》雲,“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河豚有劇毒,需要祛毒后才能烹調,亦有人因食河豚而喪命。

除了河豚之外,類食品和“洗手蟹”也在宋代市民中風靡一時。東京名商號東華門何吳二家的魚,是從外地運的活魚加工而成的。由於是切成十數小片為一把出售,故又稱“把”。由於它是風化干后才入的料,所以味道鮮美,成為當時一道名菜,以至時人有“誰人不識把”的說法,類食品易於保存,所以很受大眾的喜愛。貴族之家製作的黃雀,是一種市面上不易見到的食品。蔡京家裏有三棟房屋,堆積着直至房梁的黃雀。有位官員,一次就可獻出千餘罐鵝。在東京的市面上,洗手蟹非常受歡迎。將蟹拆開,調以鹽梅、椒橙,然後洗手再吃,所以叫洗手蟹。

就像我們今天早晨喝牛奶豆漿一樣,宋代市民早晨習慣喝的是一種叫煎點湯茶葯的茶。煎點湯茶葯是茶葉和綠豆、麝香等原料加工而成,好似煎藥。在五更的早市上,煎點湯茶葯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蔚為壯觀。元代畫家趙孟的《斗漿圖》,畫的就是市井販賣煎點湯茶葯的情形。宋人認為,茶即葯也,煎服則可去滯而代食;煎茶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宋代流行點茶,就是在炭火將茶葉水燒得快沸騰時,加些許冷水,待茶葉水再次沸騰時再用冷水點住。如此點三次,方可收到色味俱佳的效果。宋代時,茶坊在市鎮開始普及,點茶也就在城市中盛行起來。

湯藥在宋代很普及。湯藥種類很多,見於史籍的主要有二陳湯、棗湯、生薑湯、荔枝圓眼湯、薄荷湯、木星湯、無塵湯、木香湯、香蘇湯、鹽豉湯、干木瓜湯、縮砂湯、濕木瓜湯、白梅湯、烏梅湯、桂花湯、豆蔻湯、破氣湯、玉真湯、益智湯、檀湯、杏霜湯、胡椒湯、紫蘇湯、洞庭湯等等。其中二陳湯是流行於當時大街小巷的最常見的一種。二陳湯主治頭眩心悸、寒熱、嘔吐噁心,因食生冷引起的脾胃不和等癥狀。每日早上起來喝上一盞二陳湯,會產生提神養身的效果,歐陽修的“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宋代,皇帝常常將湯藥與茶作為一種禮物,賜給功臣將士。宋真宗召見大臣晏殊,賜座后便喝茶。末了,起身便點湯。由於皇帝的示範,貴族權臣們紛紛碾制湯沫、丸藥、茶餅,隨身攜帶。王安石罷相后返鄉,途中痰火病發,他便吩咐隨從取來沸湯,將丸藥茶餅調配倒沸湯中服了才痊癒。就連一般的市民,也受到影響。有的市民家裏來了客人,主人便將湯端出,招待客人。先茶后湯,還是先湯后茶,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習慣。

宋代市民對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食店裏果子與飲食是平分秋色。市民就餐時,一般是先上正食,然後再上水果,就像我們今天的拼盤。水果既包括新鮮的水果,也包括曬制的乾果子、香葯果子等。水果的種類五花八門,水果販子也很多。東京的夜市非常發達,在子夜時分,還能夠聽到水果販子的叫賣聲。作為京城,東京的市民比其他小城市者有口福,可以吃到許多新的品種。如江西的金橘,本為南方水果,由於距離遙遠、運輸不便的原因,東京的市民一般很難見到。後來由於溫成皇后的鐘愛,江西金橘便在東京流行起來,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宋代的食品市場上,清涼飲料也很受市民的歡迎,主要有甘豆湯、豆兒水、鹿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雪泡縮皮飲、梅花酒、五苓大順散、紫蘇飲、椰子酒等等。這些飲料可以說是一種保健飲料,有些還具有藥物的成分,如雪泡縮皮飲就有解伏熱、煩渴、消暑毒、止吐利的功效,對於霍亂之後服熱葯致煩躁者,服雪泡縮皮飲的效果尤佳。冷飲可解煩,亦可熱或溫飲。這些清涼飲料多兼具治病防病功效,夏季上市時非常受歡迎

宋代飲食

王曾瑜

第一章飲食上-宋代飲食

漢人的飲食文明經歷千百年的發展,飲食的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的品種也愈益豐富。但是,限於古代的生產水平,飲食文明的成果往往被社會上層享用,而社會上層和下層之間的差距卻不斷地擴大。

一、飲食品種

(一)五穀:漢人作為農業民族,五穀一直在飲食中佔有主要地位。宋代尚無玉米、白薯之類作物,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糧食以粟麥為主,南方人的糧食以稻米為主。

麵食的品種最為繁多,“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宋仁宗名趙禎,為了避皇帝名諱,人們又將蒸餅讀成炊餅,亦名籠餅,類似於今天的饅頭。湯餅就是面片湯,並處在向索麵,即麵條的演變過程中,又名。開封食店出售的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膾面等,臨安麵食店出售的豬羊庵生面、絲雞面、三鮮面、筍潑肉面等,都屬湯餅。南宋晚期,出現了“葯棋面”的挂面,“細僅一分,其薄如紙”。燒餅又稱胡餅,開封的胡餅店出售的燒餅有門油、菊花、寬焦、側厚、髓餅、滿麻等品種,有的燒餅無疑沾帶芝麻,油餅店則出售蒸餅、糖餅、裝合、引盤等品種,食店和夜市還出售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之類。饊子又名環餅,蘇軾詩稱“碧油煎出嫩黃深”,無疑是油炸麵食。臨安市內出售各種面點,統稱“蒸作從食”。另有“酥蜜裹食,天下無比,入口便化”,估計也應用米粉或麵粉製成。

宋人麵食中還有帶餡的包子、餛飩之類,如有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筍蕨餛飩、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肉油餅、糖肉饅頭、太學饅頭等名目。岳珂《饅頭》詩說:“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就是指那種帶餡的包子。宋仁宗出生後,其父宋真宗“喜甚”,“宮中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這是以“包子”一詞寓吉祥之意。蔡京“集僚屬會議”,“命作蟹黃饅頭”,竟“為錢一千三百餘緡”,其府第專設“包子廚”,其中“縷蔥絲者”竟不能“作包子”。這是統治者窮奢極侈的一個側面。一作畢羅,外包麵皮,內裝水果或肉類及佐料,然後烤熟。大約類似鍋貼和餃子。

稻和粟主要用於煮飯和熬粥。臨安一帶的粥品有七寶素粥、五味肉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糕粥等。宋時南北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開封稱七寶五味粥,臨安稱五味粥。臘月二十五,“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范成大詩敘述蘇州一帶的風俗,“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粱”。北方食用的豌豆大麥粥、豌豆大棗粥之類,後者應是小米粥。糯米食品還有栗粽、糍糕、豆團、麻團、湯糰、水團、糖糕、蜜糕、栗糕、乳糕等。蓬糕是“采白蓬嫩者,熟煮,細搗,和米粉,加以白糖(飴),蒸熟”而成。水團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粉糍是“粉米蒸成,加糖曰飴”。宋代還有米面,時稱米纜或米線,謝枋得詩描寫“米線”說,“翕張化瑤線,弦直又可彎。湯鑊海沸騰”,“有味勝湯餅”。粽子“一名角黍”,宋時“市俗置米於新竹筒中,蒸食之”,稱“裝筒”或“筒粽”,其中或加棗、栗、胡桃等類,用於端午節。這種風俗流傳至今。

限於古代的生產水平,廣大的社會下層要維持溫飽,也十分不易。正如司馬光所說:“農夫蠶婦所食者糠而不足。”北方窮人平時常喝小米稀粥,或“雜蔬為糜”。粥還常用於災年救濟,如“湖州孔目官朱氏以米八百石作粥散貧”。歐陽修《食糟民》詩說,“田家種糯官釀酒”,“釜無糜粥度冬春,還來就官買糟食”。糟糠不厭,這就是社會下層的生活寫照。

宋代南北主食的差別相當明顯。但由於北宋每年漕運六、七百萬石稻米至開封等地,故部分北方人,特別是官吏和軍人也以稻米作主食。宋徽宗寵臣“王黼宅與一寺為鄰”,“每日在黼宅溝中流出雪色飯顆”,一名僧人“漉出洗凈曬乾,不知幾年,積成一囤”。蔡京“諸孫生長膏粱,不知稼穡”,蔡京曾問他們:“米從何處出?”一人說:“從臼子裏出。”另一人說:“不是,我見在席子裏出。”這是因為宋時用席袋運米。南方人“罕作面餌”,宋時有

戲語說:“孩兒先自睡不穩,更將捍麵杖拄門。何如買個胡餅葯殺著。”宋高宗紹興末年,金軍攻宋失敗後北撤,“遺棄粟米山積”,而宋軍“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這可算是南人不吃北食的極端事例。

在北宋和南宋之交,隨着大批北方人的南遷,長江流域一帶的稻麥兩熟制更加普遍。不少地方的農民四月間“便飽吃麥飯”,但有的地區,如江西撫州“出米多”,“厭賤麥飯,以為粗糲,既不肯吃,遂不肯種”。信州玉山縣“謝七妻不孝於姑,每飯以麥,又不得飽,而自食白粳飯”。此外,如饒州“民種蕎麥,可充一兩月糧。異時饑饉,得蘿蔔、雜菜,和米作糜,亦可度日”。“沅、湘間多山,農家惟植粟”,他們的主食與北方人相同。在海南島,“所產粳不足於食,乃以薯芋雜米作粥糜以取飽”。南方瑤人“耕山為生,以粟、豆、芋魁充糧”。上述事例說明南方人也並不單純食稻。

(二)蔬菜:蔬菜在宋人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人稱“蔬亞於谷”。宋時的蔬菜品種已十分豐富。在兩浙路的臨安府,蔬菜品種有苔心、矮黃、大白頭、小白頭、黃芽、芥、生菜、波棱(菠菜)、萵苣、苦、姜、蔥、薤、韭、大蒜、小蒜、茄、梢瓜、黃瓜、冬瓜、葫蘆、瓠、芋、山藥、牛蒡、蘿蔔、甘露子、茭白、蕨、芹、菌等。在江南東路的徽州,蔬菜品種有芥、芹(包括竹芹、水芹)、蒜、蔥、姜、韭、胡荽、芸台、苜蓿、頗棱(菠菜)、蘆菔、百合、芋、牛蒡、茭首(茭白)、菌、筍、蘇、枸杞、蒿、苦、苦薏、馬蘭、薺、莧、藜、蕨、瓠等。在福建路的福州,蔬菜品種有菘、芥、萊菔、烏葵、白豆、萵苣、芸台、雍菜、水靳、菠、苦、、東風菜、茄、莧、胡荽、同蒿、蕨、姜、蔥、韭、薤、葫、冬瓜、瓠、白菱荷、紫蘇、香芹子、茵、陳紫菜、鹿角菜、芋、枸杞等。很多蔬菜也有不同品種,按《菌譜》記載,菌類就有合蕈、稠膏蕈、栗殼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等名品。

看來各地的蔬菜品種也有差別,而南方和北方的差別尤其突出。蘇軾是四川人,曾寫詩讚美故鄉的元修菜,“點酒下鹽豉,縷橙姜蔥。那知雞與豚,但恐放箸空”,自稱“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他的另一首《春菜》詩說,“蔓菁宿根已生葉,韭牙戴土拳如蕨,爛丞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鐵甲。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久拋菘葛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南方因氣候關係,冬菜比北方豐富。宋時葷素調配的菜肴也相當普遍。

宋人沿用和發展了前代的腌漬等加工技術。如開封夜市中出售者有辣腳子姜,辣蘿蔔,鹹菜,梅子姜、萵苣、筍、辣瓜兒等。臨安市中出售者有姜油多、薤花茄兒、辣瓜兒、倭菜、藕、冬瓜、筍、茭白、糟瓊枝、蒓菜筍、糟黃芽、糟瓜齏、淡鹽齏、菜、醋姜、脂麻辣菜、拌生菜、諸般糟淹、鹽芥等。

素食的發達當然與佛教有關,不少“士人多就禪剎素食”。有一仲殊長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麵筋、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唯有蘇軾“性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

宋時已出現了素菜用葷腥命名的情況。如素蒸鴨是“蒸葫蘆一枚”。玉灌肺是用“真粉、油餅、芝麻、松子、核桃、蒔蘿”六種作料,加“白糖(飴)、紅曲少許為末,拌和蒸熟,切作肺樣”。假煎肉是用“瓠與麩薄切,各和以料煎,麩以油浸煎,瓠以肉脂煎,加蔥、椒、油、酒共炒”。

(三)肉類和水產:宋人的肉食中,北方比較突出的是羊。北宋時,皇宮“御廚止用羊肉”,原則上“不登彘肉”。陝西馮翊縣出產的羊肉,時稱“膏嫩第一”。宋真宗時,“御廚歲費羊數萬口”,即“市於陝西”。大致在宋仁宗、宋英宗時,宋朝又從“河北榷場買契丹羊數萬”。宋神宗時,一年御廚支出為“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豬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可見豬肉的比例很小。宋哲宗時,高太后聽政,“御廚進羊低俗作品請刪除及羔兒肉,下旨不得以羊羔為膳”。看來羊羔肉尤為珍貴。即使到南宋孝宗時,皇后“中宮內膳,日供一羊”。南宋時,產羊顯然不多,“吳中羊價絕高,肉一斤為錢九百”。有人寫打油詩說:“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蝦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隨着南北經濟交往的日益密切,京都開封的肉食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歐陽修詩說,在宋統一中原以前,“於時北州人,飲食陋莫加,雞豚為異味,貴賤無等差”。自“天下為一家”後,“南產錯交廣,西珍富邛巴,水載每連軸,陸輸動盈車。溪潛細毛,海怪雄牙。豈惟貴公侯,閭巷飽蝦魚”。儘管如此,蘇軾詩中仍有“十年京國厭肥”之句,說明在社會上層中,肉食仍以羊肉為主。

僅次於羊肉者,當然是豬肉。開封城外“民間所宰豬”,往往從南薰門入城,“每日至晚,每群萬數,止數十人驅逐”。當地“殺豬羊作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臨安“城內外,肉鋪不知其幾”,“懸挂成邊豬”,“各鋪日賣數十邊”。另有“修義坊,名曰肉市,巷內兩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數百口”,以供應飲食店和攤販。可見這兩大城市的豬肉消費量之大。

在宋代農業社會中,牛是重要的生產力。官府屢次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宋真宗時,西北“渭州、鎮戎軍向來收穫蕃牛,以備犒設”,皇帝特詔“自今並轉送內地,以給農耕,宴犒則用羊豕”。官府的禁令,又使牛肉成為肉中之珍。如“浙民以牛肉為上味,不逞之輩競於屠殺”。“秀州青龍鎮盛肇,凡百筵會,必殺牛取肉,巧為庖饌,恣啖為樂”。

雞、鴨、鵝等家禽,還有兔肉、野味之類,也在宋代的肉食中佔有一定比例。在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下,江河湖海中的水產品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開封市場中出售盤免、野鴨肉、鶉、鳩、鴿、螃蟹、蛤蜊之類。飲食店出售的菜肴有新法鵪子羹、蝦蕈羹、鵝鴨簽、雞簽、炒兔、蔥潑兔、煎鵪子、炒蛤蜊、炒蟹、洗手蟹、姜蝦、酒蟹等。開封的新鄭門、西水門和萬勝門,每天“生魚有數千擔入門。冬月即黃河諸遠處客魚來,謂之車魚,每斤不上一百文”。據說,淮南“蝦米用席裹入京,色皆枯黑無味,以便溺浸一宿,水洗去則紅潤如新”。

蘇軾描寫海南島的飲食詩說,“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薦以熏鼠燒蝙蝠”。鼠和蝙蝠肉也成為當地的重要肉食。其詩又稱“粵女市無常,所至輒成區,一日三四遷,處處售魚蝦”。南方的水產無疑比北方更加豐富和便宜。《寶慶四明志》卷4《魚類》和《淳熙三山志》卷42《水族》分別記錄了明州(治今浙江寧波)和福州的好幾十種魚類和水產。地區性的肉食,如“閩浙人食蛙,湖湘人食蛤蚧”,即“大蛙”,而“廣南食蛇,市中鬻蛇羹”。廣東人吃蛇肉的習俗是古已有之。

宋代對肉類和水產的各種腌、臘、糟等加工也有相當發展。梅堯臣的《糟淮》詩說:“空潭多魚,網登肥且美,糟漬奉庖廚。”臨安有不少“下飯魚肉鯗臘等鋪”,如石榴園倪家鋪。市上出售的“”有胡羊、兔、糟豬頭、臘肉、鵝、玉板、黃雀、銀魚、鯗魚等。大將張俊賦閑後,宋高宗親至張府,張俊進奉的御筵中專有“脯臘一行”,包括蝦臘、肉臘、奶房、酒醋肉等十一品。在廣南一帶,“以魚為,有十年不壞者。其法以及鹽、面雜漬,盛之以瓮。瓮口周為水池,覆之以碗,封之以水,水耗則續,如是故不透風”。這確是一種科學的腌漬方法。

(四)果品:宋時果品的數量、質量和品種都相當豐富。北宋西京洛陽的桃有冬桃、蟠桃、胭脂桃等三十種,杏有金杏、銀杏、水杏等十六種,梨有水梨、紅梨、雨梨等二十七種,李有御李、操李、麝香李等二十七種,櫻桃有紫櫻桃、臘櫻桃等十一種,石榴有千葉石榴、粉紅石榴等九種,林檎有蜜林檎、花紅林檎等六種。在南方沿海的台州,其水果品種包括梅、李、杏、梨、蓮、安石榴、枇杷、桔、金柑、橙、朱欒、柚、楊梅、櫻桃、林檎、葡萄、栗、榛、椎、銀杏、棗、柿、楊桃、瓜、木瓜、榧、菱、芡、荸薺、藕、甘蔗、葛、茨菰等。福州出產的果品有荔枝、龍眼、橄欖、柑桔、橙子、香櫞子、楊梅、枇杷、甘蔗、蕉、棗、栗、葡萄、蓮、雞頭、芰、櫻、木瓜、瓜、柿、杏、石榴、梨、桃、李、林檎、胡桃、柰、楊桃、王罈子、茨菰、菩提果、新羅葛等。宋人的果品概念與今人略有不同,如藕、菱、蓮之類,今人已不作為水果。此外,宋時稱為“果子”者,是指桔紅膏、荔枝膏、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蜜兒、烏梅糖、薄荷蜜一類食品。

宋代果品的地區差別比蔬菜更為顯著。梨以北方為上,名品有語兒梨、鳳棲梨、金鳳梨等,“最佳者鵝梨,江南所產大不及”。葡萄傳入中原後,為宋代珍果,以太原所產“名重天下”。荔枝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水果,宋人認為,唐朝楊貴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實際上是荔枝中的次品。荔枝中的極品是福建興化軍的陳紫。蔡襄的《荔枝譜》例舉了陳紫、紅綠、方家紅、游家紫等三十二個著名品種,都是福建沿海四郡所產。福州一地就有江家綠、綠核、圓丁香、虎皮、牛心等二十八個品種。荔枝“佳者莫如興化,海南荔枝可比閩中,不及興化矣”。“然廣西諸郡富產圓眼”,圓眼即是龍眼,“大且多肉,遠勝閩中”。在四川,“綠荔枝為戎州第一”,而王公權家的“綠荔枝酒亦為戎州第一”。一般說來,南方的果品自然比北方豐富。據宋人介紹,在廣南出產的水果,尚有石栗、龍荔、木竹子、冬桃、羅望子、人面子、烏欖、方欖、椰子、蕉子、芽蕉子、紅鹽草果、波蘿蜜等。

宋時的果品也有各種加工技術。如有荔枝、圓眼、香蓮、梨肉、棗圈、林檎旋之類乾果,蜜冬瓜魚兒、雕花金桔、雕花棖子之類“雕花蜜煎”,香葯木瓜、砌香櫻桃、砌香葡萄之類“砌香咸酸”,荔枝甘露餅、瓏纏桃條、酥胡桃、纏梨肉之類“瓏纏果子”。《荔枝譜》介紹荔枝的三種加工技術。一是紅鹽,“以鹽梅鹵浸佛桑花為紅漿,投荔枝漬之。曝乾,色紅而甘酸,三四年不蟲”,“然絕無正味”。二是白曬,用“烈日乾之,以核堅為止,畜之瓮中,密封百日,謂之出汗”。三是蜜煎,“剝生荔枝,榨出其漿,然後蜜煮之”。

(五)飲料:茶和酒是宋時最重要的飲料。由於贏利豐厚,一直歸官府專賣。

宋人的制茶和飲茶方式與今人不同。制茶分散茶和片茶兩種。按宋人的說法:“唐造茶與今不同。今採茶者得芽,即蒸熟焙乾,唐則旋摘旋炒。”焙乾後,即成散茶。片茶又稱餅茶或團茶。其方法是將蒸熟的茶葉榨去茶汁,然後將茶碾磨成粉末,放入茶模內,壓製成形。後一種方法不免破壞茶的真味,降低茶的養分,逐漸被後世所淘汰。然而在宋時,片茶卻是茶之上品。有的片茶“以珍膏油其面”,又稱臘茶或臘麵茶。還須指出,“唐未有碾磨,止用臼”,宋時方大量推廣碾磨製茶的技術。

片茶中品位最高是福建路的建州和南劍州所產,“既蒸而研,編竹為格,置焙室中,最為精潔,他處不能造。有龍、鳳、石乳、白乳之類十二等,以充歲貢及邦國之用”。在江南西路和荊湖南、北路的一些府、州、軍,出產的片茶“有仙芝、玉津、先春、綠芽之類二十六等”,兩浙路和宣州、江州、鼎州“又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為號”。散茶出產於淮南、江南、荊湖等路,有龍溪、雨前、雨後等名品。四川茶的產量高於東南,但“蜀茶之細者,其品視南方已下,惟廣漢之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頂,土人亦珍之”。

蔡襄《茶錄》說:“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這反映北宋時已出現花茶。南宋趙希鵠說:“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估計南宋時的花茶更加普遍。

宋人飲茶,仍沿用唐人煎煮的方式,北宋劉摯詩說,“雙龍碾圓餅,一槍磨新芽。石鼎沸蟹眼,玉甌浮乳花”。“歡然展北焙,小鼎親煎烹”。描寫了煎煮御茶的情景。陸遊詩稱“汲水自煎茗”,“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也是用水煎茶。或說“南人未知煮茶”,但陸遊就是南方人。但後來的飲茶“鮮以鼎鑊”,多為“用瓶煮水”,以沸水沖泡,沖泡前用少許水調成茶膏,稱為點茶。南宋羅大經認為,“瀹茶之法,湯欲嫩而不欲老,蓋湯嫩則茶味甘,老則過苦矣”,“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後湯適中而茶味甘”。

此外,據蘇軾說:“唐人煎茶用姜”,“又有用鹽者矣。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輒大笑之”。看來,唐人在茶中加姜和鹽的習慣逐漸被宋人拋棄。

自唐迄宋,飲茶的習俗愈益普遍,“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即使在社會底層,茶也成為重要的交際手段。如“東村定昏來送茶”,而田舍女的“翁媼”卻“吃茶不肯嫁”。“田客論主,而責其不請吃茶”。農民為了春耕,“裹茶買餅去租牛”。但是,由於官府實行榷茶,即專賣,平民的食茶有相當大的比例不免質量低劣。

自社會上層至下層,酒也是宋時消費量很大的飲料。按今人的研究,當時的酒可分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類。黃酒以穀類為原料,“凡醞用粳、糯、粟、黍、麥等及曲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由於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糯米取代黍秫等,成為主要的造酒原料。宋代果酒包括葡萄酒、蜜酒、黃柑酒、椰子酒、梨酒、荔枝酒、棗酒等,其中以葡萄酒的產量較多,《五總志》說:“葡萄酒自古稱奇,本朝平河東,其釀法始入中都。”河東盛產葡萄,也是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宋代的果酒製作技術還比較原始,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不大。宋時的配製酒多屬品味的滋補性藥酒,如有酴酒、菊花酒、海桐皮酒、蝮蛇酒、地黃酒、枸杞酒、麝香酒等,今人統計約近百種。白酒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蒸餾酒。關於白酒的起源,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說法認為,白酒起源於唐宋時期,是中國人獨立完成,而非外域傳入。但宋人所謂的“白酒”,並不具有蒸餾酒的性質,當時的稱呼是蒸酒、燒酒、酒露等。

宋酒的一大特點,是相當普遍地使用瓶裝。直到唐代,估酒往往行用升斗之類,宋時則大量使用酒瓶。瓶裝酒大致自一升至三升不等。宋太宗時,因酒質低劣,皇帝下詔將兩浙“湖州萬三千三百四十九瓶,衢州萬七千二百八十三瓶”,“並許棄之”。宋真宗末,“杭州酒務每歲賣酒一百萬瓶,每瓶官價六十八文”。宋神宗時,“每年宮觀道場設醮”,使用大量皇室“法酒”,要“勾收空瓶”。南宋時,“臨安歲供祠祭酒一千六百餘瓶、壇,又供天章閣、景靈宮及取賜酒一萬四千二百餘瓶、壇”。

宋時出現了一批名酒。《曲洧舊聞》卷7和《說郛》94《酒名記》所記錄的,是北宋晚年的名酒。如有宋英宗高后家的香泉、宋神宗向後家的天醇、宋徽宗鄭后家的坤儀、宋徽宗鍾愛的兒子鄆王趙楷府的瓊腴、寵臣蔡京家的慶會、宦官童貫家的褒功、梁師成和楊戩家的美誠之類,都是達官貴人家釀造的。另有如開封豐樂樓的眉壽、白礬樓的和旨、忻樂樓的仙醪等,都是大酒樓之類釀造的。還有各地的名酒,如北京大名府的香桂和法酒,南京應天府的桂香和北庫,西京河南府的玉液和酴香,相州的銀光和碎玉,定州的中山堂和九醞等。宋孝宗時,“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到南宋晚期,名酒還有如軍隊殿前司的鳳泉、浙東提舉常平司的爰咨堂、浙西提舉常平司的皇華堂、江東轉運司的籌思堂、蘇州的雙瑞、越州的蓬萊春等,都由官府生產。又如秀王府的慶遠堂、宋高宗吳后家的藍橋風(蟹)月、宋寧宗楊后家的清白堂等,屬達官貴人家釀造。臨安“人物浩繁,飲之者眾”,而“諸司、邸第及諸州供送之酒”,尚不在名酒之列。①上述名酒僅有一部分是商品,但無疑是宋時酒文化發達的標誌。

宋時另有其他飲料,如在臨安的“諸般水名”,有漉梨漿、椰子酒、木瓜汁、皂兒水、綠豆水、鹵梅水、富家散暑葯冰水等。

(六)調味品:宋人說:“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另一說作“早辰起來七般事,油、鹽、醬、豉、姜、椒、茶”。此處大部分涉及了食物的調味品。鹽在調味品中居於首位,宋代的鹽由官府專賣,是重要的財政收入。“醬,八珍主人也,醋,食總管也”。方回說,“單稻醬則麥、豆和面蒸煮,和成醬黃,調水下鹽,曝以赫日,凡羹味煎熬,無不用之”。當時的詞義與古時不同,“醬自是醬,酰自是醋”。除鹽之外,油、醬和醋無疑是宋時最重要的調味品。北宋沈括說:“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

今人普遍使用的醬油,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山家清供》卷下介紹“忘憂齏”的製作,“以醬油滴醋,作為齏”,但《說郛》卷22的同段文字作“以醯醬作為齏”。“醬油”也可理解為“醬、油”,未必就是現代的醬油。《山家清供》卷下的《豆黃簽》,《說郛》卷22作“豆黃羹”,其中提及使用“醬汁”,可能就是醬油。但從宋代的記載看,當時使用醬無疑比醬汁普遍。

宋代的甜味有白糖、沙糖和蜂蜜。程大昌說:“凡飴謂之餳,自關而東通語也,今人名為白糖者是也,以其雜米櫱為之也。飴即餳之融液,而可以入之食飲中者也。”沙糖“以甘蔗汁煎”成。宋代甘蔗種植面積有所擴大,蔗糖的名貴產品是糖霜,即糖冰,以至有《糖霜譜》傳世。甜味用於製作糕點,浸漬食品以及某些菜肴的調味。但限於產量,其普及的程度尚不能與油鹽醬醋相比。宋時已出現所謂“戲劇糖果”,有行嬌惜、糖宜娘、打鞦韆等名目。在臨安“沿街叫賣小兒諸般食件”有麻糖、鎚子糖、鼓兒餳等名目。

宋代的調味品品類繁多,甚至包括一些藥物。除醬油和味精外,已與今人差別不大。如江南、福建一帶,“食紅糟,蔬菜魚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與今福建菜的風味相同。

對窮鄉僻壤的農民而言,調味品也是十分難得的。有的“荷薪芻入城市”,換得幾十文錢,“買蔥茹鹽酰,老稚以為甘美”,有的甚至“經年不食鹽者”。

二、飲食業的興旺

宋代的飲食業是與商品經濟,特別是大城市同步發展的。在北宋後期的開封城中,“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夜市中出售各種糕餅、果品、肉食、羹湯等,還有“提瓶賣茶者”。“每日交五更”,瓠羹店“間有灌肺及炒肺,酒店多點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並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葯者”。開封的飲食業大致包括酒樓、食店、餅店和茶肆。食店的飲食風格和菜系可分為北食、南食和川飯三類。“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膘澆之類”。開封有很多著名的酒樓食店,如白礬樓後改名豐樂樓,在宋徽宗宣和時“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用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綉額,燈燭晃耀”。寺院的素齋也成為飲食業的一種。著名的相國寺內,“每遇齋會,凡飲食茶果,動使器皿,雖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辨”。

南宋臨安的飲食業包括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麵食店、葷素從食店等。其名店如有雜貨場前甘豆湯、戈家蜜棗兒、官巷口光家羹、錢塘門外宋五嫂魚羹、涌金門灌肺、五間樓前周五郎蜜煎鋪、太平坊大街東南角蝦蟆眼酒店、朝天門裏朱家元子糖蜜糕鋪、和樂樓、熙春樓等。臨安飲食業往往仿效北宋開封風尚,也有早市和夜市,而水產品菜肴尤為豐富。酒樓中各種山珍海味,“凡下酒羹湯,任意索喚,雖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過賣鐺頭記憶數十百品,不勞再四,傳喝如流,便即製造供應,不許小有違誤。酒未至,則先設看菜數碟,及舉杯則又換細菜,如此屢易,愈出愈奇”。當地“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

宋代飲食業當然也呈現階級差別。如臨安城中“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另有生產糰子、饅頭、灌肺之類的“作坊”,“或有貧而願者,凡貨物盤架之類,一切取辦於作坊,至晚始以所直償之。雖無分文之儲,亦可餬口”。城市中沿街叫賣吃食的小販甚多。開封的“後街或閑空處團轉蓋屋,向背聚居,謂之院子,皆小民居止,每日賣蒸梨棗、黃糕糜、宿蒸餅、發牙豆之類”。“番陽城中,民張二以賣粥為業”。“福州城西居民游氏家素貧,僅能啟小茶肆,食常不足”。“饒州市販細民魯四公煮豬羊血為羹,售人,以養妻、子,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

在小市鎮和交通要衝也有飲食業。如“韓洙者,州人,流離南來,寓家信州弋陽縣大郴村”,“地名荊山,開酒肆及客邸。乾道七年季冬,南方舉人赴省試,來往甚盛”。當時村市市邸店往往兼營飲食,“浦城永豐境上村民作旅店,有嚴州客人齎絲絹一擔來,僦房安泊”。夫婦“即醉以酒”,圖財害命。“德興南市鄉民汪一啟酒肆於村中”,這又是單一的鄉村酒店。陸遊詩有“三更投小市,買酒慰羈旅”,“牛飲橋頭小市東,店門系馬一樽同”,“陌上歌呼簪稻穗,橋邊燈火買官醅”,“草市沽寒酒”,“飢從野店烹葵飯”,“小市疏燈有酒壚”等句,都是描寫草市和小市的飲食業。此類飲食店自然不能與大城市的高級食店酒肆相比,陸遊的另一首詩敘述他投宿四川一個十八里草市的情形:“月黑叩店門,燈青坐床簀。飯粗雜沙土,菜瘦等草棘。泰然均一飽,未覺異玉食。”宋時官辦的驛站也往往安排過往官員士人的飲食,如陸遊在四川彌牟鎮驛舍的詩說:“郵亭草草置盤盂,買果煎蔬便有餘。”

三、飲食習俗和烹飪技藝

眾所周知,各個民族和時代的飲食習俗和烹飪技藝有很大差別。宋人較普遍的是一日三餐,陳淳說,鄉村貧苦客戶“不能營三餐之飽,有鎮日只一飯,或達暮不粒食者”,窮人還不可能保證一日三餐。方回說,“諸寺觀不耕而食”,“披剃之餘,二粥一飯”,這大致上是指東南一帶的僧道飲食習俗。他又說:“近世東南省斗學糧養士,一餐破七合半,上等白米也。人家常食百合斗,一餐人五合可也。多止兩餐,日午別有點心。”雖然同是一日三餐,但正餐又各不相同。僧道的正餐是在一飯,而學生的正餐應是早晚兩頓。按宋時沿用唐代的飲食習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這又與學生“日午別有點心”不同。點心相當於今人點飢之意。

今人食用果品,往往是在飯後,而宋人卻是在飯前。《武林舊事》卷9記載宋高宗親幸大將張俊府中的御筵“節次”,最初是“進奉”乾果,“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瓜果、“脯臘”,“切時果”,“時新果子”等,然後再進菜“下酒”。這種習俗在《水滸》中也有所反映,設酒筵待客,都要鋪陳果品。

此外,宋代的飲食習俗也有很多地區、民族等差別。如時稱“南食多鹽,北食多酸,四夷及村落人食甘,中州及城市人食淡”。古時寒食節不用熱食,而“寒食火禁”,尤“盛於河東”,“太原本寒食一月,遂謂寒食為一月節”,“而陝右亦不舉爨者三日”,開封卻不嚴格。古時席地飲食的習俗,到宋時已完全改變。但至少部分僧人仍保留了古俗,史繩祖“曾觀成都華嚴閣下飯萬僧”,“席地而坐,不設椅桌,即古之設筵敷席也”,“終食之間,寂然無聲”。北宋時,開封“相國寺飯僧”,也是類似情形。至於僧人吃素,自不待言。

廣南“桂州婦人產男者,取其胞衣,凈濯細切,五味煎調之。召至親者合宴,置酒而啖。若不與者,必致怒爭”。廣州人“不以貧富、長幼、男女,自朝至暮,寧不食飯,唯嗜檳榔”。欽州人“親死,不食魚肉,而食螃蟹、車螯、蚝、螺之屬,謂之齋素,以其無血也。海南黎人親死,不食粥飯,唯飲酒,食生牛肉,以為至孝在是”。廣南漢人和一些少數民族,“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他們的食品包括鼠、蝗蟲、蜂房等。有些少數民族還有“鼻飲”,即用“小管”插入鼻中飲水的習慣。南方的人則“以舟楫為家,采海物為生,且生食之”。瑤族“種禾、黍、粟、豆、山芋,雜以為糧,截竹筒而炊,暇則獵食山獸以續食”。他們“歲首祭盤瓠”時,“雜揉魚肉酒飯於木槽,扣槽群號為禮”。壯族人喜歡“摶飯掬水以食”。凡此種種,都成為宋代豐富多採的飲食文明的組成部分。

中華的烹飪技藝源遠流長。宋代實際上按照色、香、味、形、名五者兼全的原則,烹制了很多美饌佳肴。但限於當時的生產水平和社會條件,烹飪技藝只能歸社會上層的很少數人享用。

前述《武林舊事》卷9記錄宋高宗親幸大將張俊府的御筵,提供了中國今存最早的御筵清單。其中光是“下酒十五盞”,就有三十道菜,如“第一盞”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盞”是“奶房簽、三脆羹”,“第三盞”是“羊舌簽、萌芽肚”。此外,還有炒白腰子、炙鵪子脯、潤雞、潤兔等“插食”,“砌香果子”、“雕花蜜煎”等“勸酒果子庫十番”,煨牡蠣、蝤蛑簽等“廚勸酒十味”,蓮花鴨簽、三珍膾、南炒鱔等“對食十盞二十分”,真可謂是山珍海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宋人得皇帝“每日賜太子玉食批數紙”,由“司膳內人所書”,如有酒醋白腰子、三鮮筍炒鵪子、烙潤鳩子、湖魚糊、炒田雞等,共計約二十種。

宋代豪華宴會的排場,有所謂“四司六局”。帳設司掌管各種陳設,茶酒司掌管茶湯、熱酒,安排座次,迎送等,廚司掌管烹飪,台盤司掌管杯盞碗碟的傳送之類。果子局、蜜煎局、和菜蔬局負責三種食品的供送,油燭局、香藥局和排辦局負責燈燭、香料以及打掃等事。

南宋後期某知府雇一“京都廚娘”,須以“回轎接取”。她置辦“羊頭簽五分,合用羊頭十個”,只“剔留臉肉,餘悉擲之地”,說:“此皆非貴人之所食矣。”五斤蔥則僅“取條心之似韭黃者,以淡酒、酰浸噴,餘棄置了不惜”。其他僕人撿起剩下的羊頭,則被她譏笑說:“若輩真狗子也!”宋代的“簽”即是羹,廚娘做出的羊頭簽等菜肴固然“馨香脆美,濟楚細膩,難以盡其形容,食者舉箸無贏餘,相顧稱好”。但廚娘卻要按慣例索取重金“支賜”,這個官員不得不感到“事力單薄”,認為“此等廚娘不宜常用,不兩月,托以他事,善遣以還”。臨安“最為下色”的廚娘,連一個知府也無力雇傭,足見統治者的豪侈,高級烹飪的昂貴。

從今存宋代史料,包括《山家清供》所提供的食譜看,宋人使用水、油以及各種作料的烹飪,如煮、蒸、炒、煎、炸、膾、炙等,大體已與今人相似。宋時喜歡對各種食餚取以美名,在前已引證不少,如《山家清供》中有黃金雞、玉灌肺、神仙富貴餅、脆琅、東坡豆腐等,豆腐以文豪蘇軾的號命名,也獨具特色。相沿至今,對食餚取以美名,已成為中華飲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勿念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勿念集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宋代飲食的常識資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