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第384章
看着男人的樣子,王修晉也有些傻,難不成找錯地方了?轉頭看向李菻善,沒走錯地方吧?李菻善輕輕的搖頭,示意王修晉並沒有走錯。王修晉微微挑了下眉,他覺得這位大夫絕對是有故事的人。軍營的大夫絕對不會騙李菻善,這位大夫藏得還真是深。
站在門口,王修晉無法猜測大夫的年紀,在他名下工坊做事的人,都需要滿十六歲,商鋪會適當的放低一些,工坊的疲勞度,絕對不是未成年能夠承受的。按照這個時代的來說,七八歲的男孩子出來做工都是正常的事,但王修晉卻不這麼認為,七八歲的孩子,身子還沒長成,他們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吸收營養。以前沒有條件,現在……他不能說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條件吃好的,頓頓有肉吃,但絕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吃飽,甚至是去學堂讀書,至於小的一部分,也會慢慢的能吃飽飯,也會有書讀。不過,這只是他夢想的樣子,王修晉清楚,便是在後世,國家邁進了另一個社會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書讀,有夠吃飽飯。
被領進門,王修晉就看到了端坐在屋裏正在吃早飯的老爺子,這位老爺子看起來應該臉五六十歲的樣子,再看看做工的男人,也就是二十齣頭的樣子,一位年輕的婦人見有陌生的男人進來,忙抱起孩子躲到了廚房,讓王修晉和李菻善覺得有些尷尬,不過,王修晉也有了猜測,老爺子應該是退下來後有的孩子。
王修晉很非常誠懇的向老爺子表達了邀請的意願,他不清楚老爺子以前有什麼樣的故事,甚至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他清楚這樣的人,很難請出山的,便是三顧茅廬未必能達到當年劉備請出諸葛先生的效果。果然,老爺子笑着說,他們受人騙了,他從未行過醫。
王修晉並沒有着急,也沒有說信與不信的話,把話差了開,不提行醫的事,只說大夫兒子做工的事,還問了問家裏的情況,大夫只有一個兒子,大夫三十幾歲才有的孩子。放在後世,三十幾歲有孩子是正常的事,在這個時代,三十幾歲有孩子,都有可能劃到老來得子了。大夫講了很多,卻沒有提起另一伴,王修晉也沒有問。
從大夫家離開,王修晉和李菻善並沒有說什麼,到了第二位大夫那裏,那位大夫倒沒有隱瞞自己是大夫的事,只說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而且已經多年未行醫,醫術恐怕早不頂用了。對大夫的拒絕,王修晉並不意外,他本就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如果對方一下子就答應了,他才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他不準備放棄,還會再過去的。再一次登門的時候,他會做萬全的準備,就算仍是無功而返,也要讓他們有意動。
在王修晉工坊里做工的那位,看着東家離開后,就時不時打量父親,他心裏有萬千的疑惑,以他對父親的了解,從剛剛父親和東家的談論里,他得出一個十分驚人的消息,父親以前行過醫,再聯想從媳婦進門后,父親時不時的給媳婦弄些湯藥,說是去醫館抓的,那會兒也沒多想,現在卻是覺得十分有問題,那些葯八成是父親開的方子,並去採回來的。那段時間父親可是常出去,也不知是做什麼。
媳婦從小就開始幫家裏做事,冬天裏去河邊洗衣服,雙腳浸在河中,受了寒,若不仔細的養好,連孩子都懷不上。他娶媳婦的時候,家裏條件並不好,他還沒到東家的工坊做工,只是打打散工,父親便在家裏侍弄小園子,兩人的收入勉強能為持生計。討媳婦,不是件易事。媳婦早在沒出嫁前,就被大夫斷定難以有孩子,嫁人的時候要的彩禮自然就少之又少,也算是讓他撿了便宜。
媳婦進門后,特別的肯干,家裏外頭收拾得乾乾淨淨,父親對媳婦十分滿意。沒多久,父親便拿了個方子回來,說是尋了以前認識的人幫忙討的,再之後,父親便常去京外的山上採藥,回來的時候會說拿了一些藥材到醫館賣了,讓換來裏面的葯童幫忙分辨藥材,向葯童問了如何煎藥,每幾隔上一段日子便給媳婦喝些葯。媳婦喝了一段時間后,臉色紅潤了多了,身子也好了不少,來年的春天便懷上孩子,而他也被東家相中,到工坊里做工,有了穩定的收入。
現在東家到家裏,說父親以前行過醫,他除了驚訝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情緒,父親不再行醫必有不可言說的苦衷。收拾好東西,他要去上工了,至於父親會不會再行醫,他不會勸說,家裏如今的日子不錯,足夠父親安度晚年了,哪裏還需要再勞累父親。
在王修晉再一次登門前,詳細了解幾位大夫的背景,還有不再做大夫的原由。原因很簡單,得罪的強權,以至於不能再行醫,即便是那位權貴早已倒台,他們仍是低調着不再行醫,大概是怕了。王修晉嘆了口氣,這樣的人很難請出山的,他們在生活最苦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再拾起行醫的能力,便能看出。明知是這樣,讓王修晉就此放棄,又有些不甘心,他清楚可能性非常的渺小,嘆了口氣,王修晉敲了敲桌子,只覺得頭疼,卻仍是再去一趟。
這一趟,王修晉並沒有提起請人出山的事,而是講起他辦醫館的目的,還有現在市面上,醫館的運行,他的藥材從何而來等等問題,也沒有想讓老爺子們經出多大的反應,就像是找個人傾訴一樣,說完便離開。如此,王修晉連連走動了數次,在他都不記得去了多少次后,老爺子們終於了反應,在他提起一些事的時候,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王修晉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和這些老人家溝通,同時也不忘記在其他的地方尋找可靠的大夫,之前王掌柜的說過的那位大夫正巧回京城,被天天跑的王掌柜堵在家門口,死拉硬拽的“請”到了醫館,成了醫館裏第一位大夫,也是目前睢一的大夫。
除了請大夫外,王修晉還請了兩位穩婆,讓一直觀望的醫館直搖頭,覺得皇商腦子着實不懂行,誰會跑到醫館找接生穩婆的。王修晉可不覺得有問題,他覺得請兩位穩婆少呢,他的工坊里那麼多的女人,若是扎堆生孩子,兩人怕是忙不過來呢!
對別人的猜測,王修晉一點兒都不在意,依舊如故的做着請人的事,因為有了大夫,醫館也正式運轉起來,雖然難為一位大夫撐場,但王修晉也有了底氣,再加上御醫的徒弟們每天都會過來坐診,有時御醫也會過來轉轉,倒也不顯得醫館少大夫,也讓很多人慕名而來。不管是不是身體不適,都想看看御醫是何等的模樣。這就像後世的專家門診一樣,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都想讓專家看看。
之前還直搖頭的醫館,有些坐不住了,卻也無法,誰讓皇商面子大,能把御醫請來,好在便是有御醫充門面,目前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時間長了,就不清楚了,也不知御醫能給皇商充多久的門面,還有那位撐場子的大夫,如果他們沒記錯,是當年被擠兌走的那位,居然還有膽子回來,不過,他們現在還真不敢對那位下手,誰讓他的靠山太硬。
醫館正常運轉,王修晉依舊去找那幾位原本打算請的大夫聊天,現在是徹底絕了心思,只是出於習慣過去,時間也不像以前那麼頻繁,講講醫館發生的事,最近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醫館上,把每天去糧鋪的地點改成了醫館,也因此了解很多病人的情況。
雖說有御醫的徒弟,還有御醫時不時過去坐診,但王修晉覺得每一位大夫都有自己的診斷的方法,開的方子自然也就不同,像是御醫,開的方子全都是偏於貴的藥材,並不適合普通人,而撐場子的大夫,因為之前遊歷的經歷,他開的方子更適於用窮苦的人,現在成為坐堂大夫,一時半會兒還改不了習慣。王修晉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他想要多聽聽,回去和撐場子的大夫說說。
在這個時代的方子,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像後世,西藥,中西藥不停的換着名字,檢測的儀器也在不停的更新,醫生的治病的手段也有諸多的辦法。
大概是覺得王修晉跑得勤,又看起來是真心為病人着想,又或是被王修晉誠意感動,被王修晉拜訪的大夫,會在王修晉詢問的時候說說方子,甚至也動了要去醫館看看的念頭,只是因為王修晉沒再提,他們也不好開口主動提出去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