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皇貴妃
梅妃五殿,體現我國古代建築文明的最高成就。
五殿中,紅梅傲雪、碧梅滄玄、玉梅吐露、墨梅長樂、白梅浮水。
雪晏齋在宮外,和武帝潛邸一般位列東西兩街,遙遙相對。
清汜殿,梅妃居住多年的宮殿。和雪晏齋合在一起有河清海晏之名譽。亦是梅妃涉足朝政時居住的宮殿。
玉芳院,傳說梅妃和武帝在宮中相會的地方,正是在此相見才有後來“驪珠聘嫁”“詩膳傳情”等佳話。這是梅妃每年散心居住的地方,群梅芬芳,傳說有仙子駐足。
冷香閣,又名冷香苑,原本是大明宮的冷宮。但因為梅妃在此培養墨梅后,後來武帝將此封宮,作為梅妃另一座居住。
水月樓,取水中撈月,浮空幻影之意。彰顯當代最高成就,可在水上建立空中閣樓如履平地。————《梅五殿·古代建築史》
蓬萊殿外花開花落幾度,在這年冬至,忽然一聲啼哭響徹天際。宮外似有紫龍盤旋,最終落入宮中化作萬道瑞光照亮黑夜。
司徒昀從夢境驚醒,站在鳳藻宮門口看到蓬萊殿的異象。
淑妃娘娘入駐鳳藻宮,隨司徒昀一併看到蓬萊殿異象。紫龍朝天,空中一顆顆星辰大亮。
這氣象,比她孕育的四皇子更甚。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位公主。”淑妃娘娘神色變幻,宮中更有不少人如此祈禱。
這些年宮中見慣所謂異象。不論是太子出生時的紅光滿室還是二皇子銜玉而生。三皇子、四皇子出生時各有異象,穩穩坐實司徒昀赤龍轉世的說法。就連元嘉公主出生時白毫衝天,也被欽天監說“應勾陳而起,主天下殺伐之象。”
但一女子執掌殺伐?諸臣聽過之後哂然一笑,不當回事。唯有司徒昀聽聞元嘉公主對應勾陳,隱隱有一股親切感。畢竟二人都應勾陳命數,且元嘉公主性格肖父,又承襲衛家武將傳統,偏愛兵法騎射。這是宮中真真正正的寶貝疙瘩。
“就算……就算再來一位公主,也比生下皇子強!”梁淑妃靠着紅柱,身子發抖,望着北邊蓬萊殿的方向失神。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貴妃娘娘順利生下五皇子。”突然有人前來稟報。
啪——
淑妃娘娘手絹落地,臉色蒼白。
司徒昀一呆,隨後大喜:“來人,擺駕蓬萊殿。”諸人頓時開始張羅。
此時,鳳藻宮中的四皇子司徒燕哭出聲來。
“陛下?”淑妃想要阻攔,但司徒昀根本不理會淑妃娘娘,率眾前往蓬萊殿。“淑妃,你照顧好燕兒,朕去看看寧妃。”
頭也不回離去。旁邊隨行的女官和太監們一個個面帶冷笑之色。“跟那位娘娘比?若非你眼眉長相跟那位有幾分相像,陛下豈會看上你這出身?”
淑妃站在門口,心中恐懼:人家都說陛下偏愛四皇子,是從四皇子身上瞧見衛芊的影子,腦補二人自己的孩子。如今若有真正的貴妃之子誕生,那麼……那麼整個局勢就不同了。
眾人來到蓬萊殿,只見頤和長公主拉着元嘉公主嘀咕:“今天出生,真夠巧的。”
“是啊,太巧了。舅舅不就是今日誕辰?”
衛英出生在冬至日,司徒昀還專門派人給他慶過生。聽到二人言語,笑道:“人家都說外甥肖舅,如今看來這剛出生就知道去巴結自己舅舅。”
司徒昀自覺好笑,旁邊大小二公主沒吭聲。哪有說皇子像大臣的?也就司徒昀敢開這種玩笑罷了。落在御史耳朵里,便是衛英持寵而嬌,自認為身份凌駕於皇子之上。
“這也好,日後慶生的時候外甥舅舅一起來,更省功夫。”
司徒昀踏入內殿,紅椿出面將他擋下:“娘娘傷了元氣,已經歇息。”衛芊已有不惑之齡,艱難生下這個兒子。目前在床上躺着,靜靜安養。
“距離我離宮之日近了。”衛芊有感,生下這個孩子,她一身精氣渙散,被人設法凝聚寶珠收走,剩下壽命不超過三載。
而新大陸,衛芊本尊突然接到天空中墜落的一顆星辰。卻是感紫微之氣而生,孕育紫微星光而成。這是天界大聖取大明宮中化身投來的力量。
星辰投入衛芊腦後,最後一顆星辰冉冉升起,和八顆星辰呼應。
北斗九星齊了!
女孩在人王宮處理政務,突然將其他人趕出門,宮室內充斥絢爛星光,玄姆金闕最後一座宮殿浮現,更有九條驪龍盤踞,上托九星,煉就北斗九皇神琴。
孕二子,一步跨入地仙之列。
太虛仙境,警幻仙子幽幽一嘆,面帶疾苦之色。
悟海和尚端坐三山塔下,依稀看到天空星辰墜落,三山塔匾額被星辰炸毀,失去運數。
“她證道了?”
地仙果位,天空群星絢爛,一顆顆星辰閃耀,尊北而朝南,虛空中凝聚一張蓮花星座,衛芊順利練成斗姥元神。
氣動大千,星耀山河,各大洞天之中的一尊尊地仙高人紛紛有感,目光看向南方。
“驪山老母出世了。”證地仙之位,才真真正正獲取驪仙老母的尊號,和各派掌門並駕齊驅。
東方聞見衛芊證道,面帶微笑:“看樣子,可以開始了。”東方聞當年扶持司徒昀登基,心中就有個打算。
斬天下龍脈,逼迫所有修行之人離開神州,避免仙道對凡人的干涉。不過這個計劃受阻於諸位地仙,所以東方聞需要幫手。衛芊證道,這就是最好的幫手。
於是,他前往新大陸拜見衛芊,探討斬龍之策。
至於大明宮,貴妃娘娘化身送出本源,雖然感覺到本體那邊澎湃法力,但化身越發虛弱。歇息一陣子,只聽外面傳來司徒昀的口諭:“來人,擬詔。朕要冊封貴妃娘娘為寧皇貴妃。”
皇貴妃?
自李唐以來,從無聽聞皇貴妃之說。
諸人不由驚訝幾分。這“皇”是封號,還是尊位?地位又跟皇後有什麼區別?
衛芊在內中聽聞,略略失神:“終究還是到這一步了嗎?”她可不認為司徒昀這是對她好。
衛芊子時生產,臨朝時司徒昀在宣政殿下詔書。
“茲有衛氏,貴榮端儀,惠賢睿明,淑靜婉柔,德順溫良。久持宮闈,梳理宮務,承孕皇女,撫育龍子。着即冊封寧皇貴妃,掌三宮六院,一應女律。”
皇貴妃?
舉朝嘩然,宰相王錚和太子一驚,隨後若有所思。
皇貴妃,在司徒昀的話語中,有副后之稱。真真正正將衛芊的地位作實。而且,皇子啊!
“這是陛下有意拆了太子和貴妃娘娘的聯盟。”
太子年幼,仰仗貴妃避開宮中陰私而存活至今。王錚和衛芊合作多年,交情深厚,聯盟穩固。
但現在太子太大了,太子東宮的勢力強橫,漸漸連司徒昀都有幾分壓不住。如果司徒昀再度出征,那麼太子完完全全可以自主登基,將司徒昀暗算在塞外,永遠回不來。一位控制欲強大的皇帝,絕對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他必須仰賴衛芊來制衡太子。即便這樣做,會讓衛芊有機可趁。
二皇子和三皇子長大,爭龍之爭再度開始。二皇子以來那些失勢勛貴,王史之家而今沒落,唯有藉助從龍之功,學着當年賈赦一般才能翻盤。
三皇子靠着陳家,皇帝母族根基頗深。
四皇子的母親正是當朝寵妃,雖然剛剛一歲,但也是一枚潛力股。誰知道司徒昀能活多久,萬一再活二十年,四皇子正好繼位。
反觀太子,年紀太大,和司徒昀走上歷代父子相殘的老路。
只是衛芊一直周旋,二人總算沒起紛爭。如今五皇子出世,司徒昀立刻冊封衛芊皇貴妃,將衛家勢力提出來。
衛英作為長平侯和頤和長公主掌控不少勢力。更別說賈府、林府還有靜嘉大公主外嫁之後的夫家。如今就相當於司徒昀暗示諸臣,屬意五皇子登基。取名司徒熙。熙者,興盛也,光明吉祥,又有大興王朝之意。
雖然沒有再立儲君,但已經是暗示諸臣,太子地位不穩,司徒昀已經不樂意太子繼續壯大了。
諸臣思索明白,頓時舉朝反對。以梅尚書為首,言辭激烈斥道:“自古以來,從無皇貴妃之說。”
“皇后之下四妃九嬪,此乃祖制,不可更改!”
衛英神色凝重,跟賈璉、林朝陽以及其他大臣們相互看看,忌諱莫深,不支持也不反對。
“貴妃娘娘性格剛毅,衛家又手持軍權。若有不忍言之事,衛府必有反意,太后垂簾,非我朝之福!”
不知誰冒出來,一句,衛英趕緊出列:“臣惶恐。”頓時,衛家勢力炸開,跟梅尚書等人撕扯
司徒昀靜靜坐在龍椅山,盤算這些人的勢力。朝上以王相和梅尚書為首,統統都是太子黨。看到這麼多人反對,更加深司徒昀的機會。
二皇子和三皇子對視一眼,二人同時出來請命:“寧母妃執掌後宮多年,勞苦功高,更廣有賢德。莫說貴妃,便是皇后之位也可當得。區區一皇貴妃,兒臣以為還是輕了。”
“到底寧妃撫養你一場,你小子算是感恩。”司徒昀看了太子一眼,笑對二皇子:“你寧母妃和你生母乃表姐妹,算起來她還是你姨母。”
二皇子心中暗恨當年衛芊“算計”自家母親,但面上不露聲色,一副感激的模樣。衛芊當年僅僅照顧他幾日,他便這般幫助。那麼照顧多年的太子又如何呢?
對比之下,太子當然不敢說反對的話。尤其剛剛司徒昀那一眼,他乖乖出列:“兒臣亦願保寧母妃為皇貴妃。”王相將反對之言咽下去,跟着下跪贊同。
接着,剛剛反對諸人只剩下梅尚書一系。
大勢如此,無可奈何。
詔書入六宮,衛芊在蓬萊殿聽聞,沉默了下,嘆息道:“陛下終歸是陛下。”
三十年帝王生涯,司徒昀真正完成蛻變。這一招非但恩惠衛府,更讓太子黨失去一大臂助,樹立兩家相爭的局面。
不爭不行啊!
元嘉公主已經長大,十歲出頭的女孩望着自家母親,似乎有些不明白她的話:“母親以為,這不是好事?”
“丫頭,你代為娘接下旨意。回頭再派人給王相送份禮,祝賀他孫兒出生。再把殿後那張青松百子圖送去東宮。”
“另外,你去跟你父皇說。今日英兒誕辰,問問他能不能下旨將你舅舅一家子帶入宮中,我們幾個一起慶賀下。”
自從天工書那件事後,衛芊的精力便不再放在神州。成也罷,敗也罷,全看他們自己折騰。目前衛芊在新大陸治理南秦。
賈玫年紀太大,一切宮務已經是衛芊這個“小丫頭”出面,以儲君的身份攝政。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還管司徒家。
“只是我要離去,需要考慮下這邊親人們的安排。”太子要不要上位?文妃母子日後怎麼辦?衛家又如何?兩個星君降世的兒女又如何?
衛芊抱着紫微星降世的司徒熙。他身上紫氣滔天,貴不可言。
“紫微星轉世不做帝王,豈有長命之理?還有元嘉,這丫頭權力欲太大,絕對不甘人下。”衛芊思索着,元嘉公主出去接旨。
除卻聖旨外還有金冊金印,以及一套鳳袍。明黃之色,已經讓衛芊這位皇貴妃用了!
皇貴妃攝六宮已成定局。朝中諸位大臣們撓着頭髮,一個個琢磨接下來的局面。
帝系、太子系、貴妃系、諸皇子系,這次爭龍的人數雖然不如上一次,但比上一次更熱鬧啊。尤其是那位皇貴妃,可比當年甄貴妃手段更狠。
而且,當初梅大學士死前曾作出預言:“若貴妃有子,江山危矣!日月當空,女主稱王。”
當然,這話當年沒人信,因為衛芊沒兒子嘛。但是現在……大家心中不由嘀咕起來。當年唐高宗李治軍功卓著,但晚年讓皇后插手國事,結果引出來一場大亂。現在這位可是插手好久了,又有外戚在,指不定陛下這一次北征后,朝中是什麼局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