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番外
夏侯渝到現在還記得,先帝還在世的時候,有一回將他召進宮,讓他陪着自己在宮裏閑逛。
皇帝指着承香殿對他說:“這是皇后曾經住過的地方,其實皇后懷過孩子,只是後來沒保住,如果那孩子還在,一出生肯定就會被朕立為儲君,將世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送到他面前。”
兩人走到另一處,皇帝又指着不遠處的宮殿群道:“那是朱境殿,住着你六弟的生母於淑妃,你六弟出生那會兒,你還沒去魏國,你有印象嗎?”
夏侯渝點點頭:“有,兒子記得朱境殿的景緻是宮裏最好的,當時我遠遠看着都覺得漂亮,總想過去那裏玩,可奶娘總不讓,說被人發現了會不高興,那時我住在明義殿,隔壁就是太妃們住的地方,草木凋零,景色荒蕪,心裏就很羨慕。”
皇帝笑了起來,問:“那你有沒有偷偷跑去朱境殿玩?”
夏侯渝也笑:“有,偷跑過一次,奶娘還不知道,因為我很快就回去了,只看了一眼,那會兒正好瞧見一個小孩兒,在宮女的簇擁下蹣跚學步,邊上還有一位穿着漂亮衣裳的婦人,滿臉慈愛,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於淑妃。那會兒我聽見於淑妃在給服侍六郎的宮婢說,讓她去準備一份牛肉鍋貼,好回頭給六郎填肚子,那會我聽了也饞,回去就問奶娘要,可明義殿沒有小廚房,那天晚上吃的還是小米粥和蜜糕。”
皇帝拿手指頭點點他:“你啊,居然隔了那麼久,還記得那天晚上吃了什麼,可見是個記仇的!”
夏侯渝俏皮道:“兒子記仇,可也記恩啊,父母的生養之恩,至今銘記於心!”
皇帝當時便斂了笑容,問他一句話:“你可怨朕?你說老實話,朕不治你的罪。”
夏侯渝沉默片刻,方才輕聲道:“若說怨,其實還是有怨的。當年在魏國,遭人白眼,受人冷遇時,也曾想過,為何我要生在帝王家,為何我生在帝王家,結果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為何我的生母出身不高,為何那麼多皇子,卻偏偏是我受命去當質子,一天一天地想,心裏的怨越來越深。直到有一天,有人給我說,三才之中,人與天地並列,能托生為人,本身就是一件幸事,每個人生來都是要做大事的,但他們會遭遇許多困境坎坷,也有會因享樂而消磨意志,漢高祖劉邦當年起於寒微,甚至連個皇子的身份都沒有,最後照樣也能成就大業,為什麼你就不行?”
“聽完那番話,我的心一下子就敞亮起來了,好像積累了多年的灰塵,被人掃了個乾淨,再無餘垢。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告訴自己,不要被小小的困境打敗,就算再難,也要努力掙出一條生路,更何況我在魏國都城看過真正的貧民,那些人衣不蔽體,不要說吃頓飽飯了,有時候窮起來,連兒女都要賣掉,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煉獄,相比起來,我的確是應該慶幸且珍惜的。”
皇帝靜靜聽完,問:“給你說這番話的人是顧香生罷?”
夏侯渝沒隱瞞,點點頭:“是。”
皇帝微微一笑:“看來你這妻子是娶對了,娶妻娶賢,難怪你之前一意孤行要娶她。”
夏侯渝眼裏漾起溫暖的漣漪:“是,這樣的人,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遇見,但若是遇見了,就要好好珍惜。”
皇帝不知想起什麼,目光望向承香殿的方向,一時沒有說話。
夏侯渝也不敢打擾,兩人就這麼站着。
過了許久,皇帝出聲:“做人做事,眼界要放開,格局要大氣,記仇沒錯,但如果心中只有仇怨,是成不了氣候的,但如果他明明有怨,卻非要強顏歡笑,說自己毫無怨言,虛偽之極,這樣的人,做做小事還可以,做大事卻是不行的。為人如此,為君更是如此,你要時刻謹記。”
夏侯渝神色一凜,垂手肅立:“是,兒子記住了。”
皇帝又道:“朕問你有怨與否,你若說沒有,朕是不信的。在你回齊國之前,朕一直沒有關注過你,即便你回來之後,假若你平庸尋常,今日朕也不會與你說這番話的,你可明白?”
“兒子明白。”夏侯渝心中隱隱有些猜測,但皇帝沒有明說,他也不能問。
這番話天知地知,當時皇帝身邊,除了他之外,還有樂正在,所以也沒有傳出去。
在那之後,夏侯渝遠赴魏國,最終連皇帝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
對於先帝,夏侯渝一開始是怨,後來則是敬。
敬他有一代明君的氣魄胸襟,即便自己不是他最喜歡的兒子,他也願意給自己機會,將江山的重擔交給自己,反觀魏國永康帝,正因為他自己的私慾和喜好,將魏國大好局面攪得一團糟糕。
先帝也許不是一個足夠合格的父親,因為他的兒子太多了,而他身為皇帝,又註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他卻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將自己生前所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留給繼承者的,卻是一個欣欣向榮,一切才剛剛開始的齊國。
先帝也許早已料到,也許並不知道,父子倆這一席長談,解開了長久以來埋藏在夏侯渝內心深處一個最深的心結,以致於後來,夏侯渝登基之後,也並沒有出現兄弟相殘的慘劇,恭王夏侯滬,謹王夏侯詢,僅僅是被廢為庶人,沒有被要了性命。
因為一個自信,有能力掌控局勢的帝王,並不需要失敗者的性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先帝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在他在位期間,終於初步結束列國紛立的局面,將碎裂了數十年的天下中原,又重新聚攏在一起,變成一塊完整的疆域,若他還能活得更長一些,說不定還能看見自己統一天下的那一天。
而現在,這個擔子落到了夏侯渝的手裏。
夏侯渝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對得起先帝的託付,將這個帝國發揚光大,令它重新屹立於中原,成為世所矚目,不比漢唐遜色的盛世王朝。
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