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颱風”降臨(四)

第三十九章:“颱風”降臨(四)

作為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向海灘前進”賽跑的優勝者,第13集團軍的軍屬裝甲旅先遣部隊的96式主戰坦克是第一支抵達檳城跨海大橋的中國陸軍部隊。在吉打平原合圍殲滅戰中掃蕩印度陸軍殘餘抵抗中一度將主攻位置讓給步兵的中國陸軍裝甲部隊再度在戰場上捲起了一場鐵甲的旋風。徐虎威中校親自指揮的突擊集群,再次將伴隨進行的機械化步兵甩在了身後,全速向大橋的方向前進。

這種單純依靠坦克部隊的“裝甲劈入”戰法,在意志堅定的防線面前無疑將遭到敵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殺傷,但此刻仍檳城跨海大橋以東印度陸軍早已成了驚弓之鳥,他們戰鬥的意義僅限於打通跨海大橋撤到相對安全的檳榔嶼島上去而已,面對中**隊隆隆碾來的坦克,他們第一反應除了扔下槍轉身就跑之外,就是高舉起雙手投降。

全長13公里的檳城跨海大橋,號稱是世紀第三大橋。驅動的戰車駛上這座宏偉的大橋,徐虎威中校鑽出自己的炮塔注視兩旁都是廣闊遼遠的海洋,緊張心也隨着視野擴展開朗起來。陰雲密佈下的海峽灰藍一片,依稀可見海上幾個樹影婆娑的小島豐。正當徐虎威中校為眼前的美麗景色所陶醉之際,一排密集的炮彈突然呼嘯着向大橋的方向襲來。155毫米的榴彈擦着橋體的邊緣落入海中,濺起紛飛的水花,而大橋東側的岸邊幾個移動着的火力點奮力噴射着火焰

顯然以傳統爆破的方式摧毀大橋已經難以實現了,此刻帕塔尼亞中校只能寄希望於島上陸軍的火力了。但在中國陸軍炮火的威脅下,印度炮兵的精確度顯然差強人意。而如此宏偉的大橋即便是偶爾命中1~2發也難以傷筋動骨。而威力巨大的精確打擊武器—島上所部署着的陸基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雖然已經進入了發射陣地,但重新輸入目標還需要時間。而滲透入島上的中國特種兵顯然也在尋找着這些致命的武器。

中國陸軍96式主戰坦克一頭撞開那些橫七豎八橫梗在橋上的印度陸軍裝甲車輛,這些被中國特種兵的反坦克火力擊毀的車輛旁倒滿了印度陸軍步兵的屍體。不斷閃爍着機槍火力的橋頭堡已經在硝煙中逐漸清晰起來。印度陸軍的迫擊炮不斷的落在徐虎威座車的前方,但僅僅依靠他們是無法阻擋大軍前進的腳步的。這座島嶼最後的天塹即將易手。

硝煙中一個滿臉漆黑的中國特種兵出現在徐虎威的車前,他手裏那樣式復古的輕機槍,差點讓徐虎威將他誤認為了敵人。這種仍以上方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很自然的讓徐虎威聯想起國內抗日題材電影中常出現的捷克ZB26輕機槍。如果不是對方身上的其他裝備,徐虎威幾乎有從迷霧中穿越歷史的感覺。

其實這支樣式復古的輕機槍就是歷史悠久的英國“布倫”L4A4式7.62毫米輕機槍。早在30年代中期,英國恩菲爾德皇家輕武器廠便與捷剋期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協作,把著名的捷克ZB26式7.92毫米輕機槍引進改良成為布倫0.33in口徑的輕機槍,並廣泛裝備於英聯邦國家軍隊。雖然隨着科技的演進,這種曾經輝煌一時的名槍已經逐漸退出許多國家的現役。但在印度陸軍中,仍有相當數量的傘兵和海軍突擊部隊在使用着它。

突入橋頭堡的中國特種部隊攜帶了足夠的反坦克火力—輕便的PF89單兵反坦克火箭幾乎人手一支,但是在面對敵軍步兵集群的衝鋒時,自動步槍子彈的消耗卻迅速令彈藥告窘。正當大家都束手無策,準備白刃戰之際卻意外的在印度陸軍的橋頭工事內發現了大量的L4A4式輕機槍。

雖然L4A4式輕機槍的尺寸、質量都較大,火力持續性不好(僅有30發彈匣供彈)等原因而受到質疑。但是對於缺乏通用機槍的印度陸軍而言,只能以增L4A4式輕機槍的佈置密度來提供持續的壓制火力,而這些以外的收穫卻給了中國特種兵以莫大的幫助。

雖然只是應急之用,但是中國特種兵們卻意外的發現L4A4式輕機槍雖然設計思想和款式落後,但是結構簡單,維護使用方便,近距離射擊時火力較強。在中國士兵的手中正是這些輕機槍阻擋住了印度陸軍試圖奪回橋頭堡的一次又一次衝鋒。

在中國陸軍完全控制了檳城跨海大橋之後,帕塔尼亞中校仍然頑固的率領着由印度海軍突擊隊的少數精銳組成的守備部隊退守檳城國際機場等島內要塞負隅頑抗,檳榔嶼島上的槍聲又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隨着帕塔尼亞中校在指揮部內飲彈自盡,最後一批印度陸軍才在中國陸軍的炮火中放下了武器。

雖然與即將展開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決戰相比,檳榔嶼只是一個次要的戰場。嶼,隨着班達亞齊的丟失,即便印度軍隊仍能控制這座島嶼,其馬六甲海峽的側翼牽製作用也已經無足重輕。

但檳榔嶼島的收復標誌着印度軍隊在東盟境內軍事行動的全面破產。在整個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島的地面作戰中,印度軍隊總計損失了4個傘兵突擊群、3個的機械化步兵師、1個裝甲旅和1個山地步兵師的精銳部隊。在遍佈戰場的戰俘營內擠滿了超過8萬名蓬頭垢面的印度人,但相比於他們的同僚而言,他們仍是幸運的。因為在各個戰場有近3萬名印度士兵永遠留在了這片泥濘的異國土地之上。

新德里在國內嚴格的封鎖着在東盟地面戰敗北的消息,事實上印度政府從未向民眾報告過他們在東南亞投入了如此之大的兵力。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對戰爭的進程知之甚少,中國人是憑藉著巨大的兵力優勢才奪取勝利的幻想甚至依舊停留在大多數駐守本土的印度中下層軍人的腦海之中。

但是印度政壇上眾多的反對黨此刻卻在躍躍欲試,印度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居。其國內政黨之多也的確可以說世界之冠。印度第一次大選時,全國政黨總數為192個。到第十一大選時參加角逐的大小政黨竟多達443個。當然在多如牛毛的雜牌政黨之中,真正主宰着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發展的核心力量卻只有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甘地派)這兩股勢力而已。

雖然自戰爭爆發以來,如印共馬、印共等議會主要反對黨便再三詬病現任執政黨—國大黨的戰爭政策,隨着前線的失利隱隱越越的傳來,要求本屆政府辭職並調查一系列軍內**和瀆職案件的呼聲更是此起彼服。但在一系列邊緣政黨大肆組織民眾示威遊行的同時,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卻保持這出人意料的冷靜和沉默。

印度人民黨代表北部印度教勢力和城鎮中產階級利益,自1980年4月建黨以來力量迅速壯大,擁有黨員350萬,其成員大多數出身於中產階級,自1996年大選至今一直保持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但是在2004年5月13日在印度第十四屆人民院大選中意外出局,連續執政六年之久的瓦傑帕伊政府黯然下台。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迅速崛起的政黨陷入了一蹶不振的低彌狀態之中。

但面對此刻國大黨全面失勢的大好局勢之下,印度人民黨難道真的放棄大打“落水狗”的機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自從中印正面交鋒以來,印度人民黨的骨幹便一直秘密的進行着一系列籌措。印度人民黨並非不想上台執政,但目前的內外交困的條件之下,取代國大黨並非難事,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在上台之後迅速改變印度目前在外交和軍事孤立被動的環境。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面對擁有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的國大黨(甘地派),印度人民黨需要的不是一次簡單的政權更迭,而是希望能藉著中印戰爭徹底擊潰對手,令其在印度政壇上淪為無法與印度人民黨正面抗衡的二流勢力。

為此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決戰前期,其黨內高層不僅在印度軍隊、商界尋找助力,更頻繁秘密出訪中、美、東盟各國,越俎代庖的向各國政府大獻橄欖枝。希望能在上台之後迅速結束戰爭,中止中美對印度目前全面的貿易封鎖和能源禁運。面對中國、東盟等國所提出來一系列戰爭賠償條款,印度人民黨毫不含糊的着單全受,更需要眾多昂貴的承諾。

事實上作為代表着印度教中、高種姓階層利益的印度人民黨,其“一種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印度教理念執政方針較之國大黨三大意識形態支柱的世俗民族主義、甘地主義和尼赫魯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更為激進。瓦傑帕伊政府執政的六年雖然一直試圖與中、巴兩國改善關係。但其擴軍、核武裝的進攻性政策事實加劇了中、巴兩國的不安全感。而其國內兩億印度中產階級中播種的“大國沙文”主義更是此次中印戰爭的間接導火索。

雖然對印度人民黨同樣缺乏好感,但是畢竟由其上台所帶來的改弦易章,將是中國順利結束對印戰爭的絕好機會。雖然在正面戰場上不斷獲得輝煌的勝利,但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言,龐大的戰爭開支同樣令中國經濟倍感壓力。戰爭爆發以來由於馬六甲海峽的停航狀態,中國國內的大多數生產性商品進出口額出現了全面的萎縮。

對美、日、韓三國的貿易額雖然穩中有升,歐洲市場也可以通過歐亞大陸橋的鐵路轉口貿易替代海路運輸。但是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的巨大出口卻出現了全面停滯的態勢。

油價、天然氣、水電的巨大消耗和生產成本上升迫使國家全面上調國內居民零售價格,而當漫長的地面戰開始全國各地食用油、麵粉和大米的價格也出現了前所未有大幅上揚。雖然政府迅速出台了多項反囤積法令,並很快出面平抑了糧油價格。但是毫無疑問,戰爭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巨大的物質消耗必然帶來強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要求中**隊畢其攻於一役,集結其空前強大的力量,一舉拿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結束這場戰爭。“春節前送戰士們回家。”的呼聲回蕩在參戰各部隊的指揮部內。無數的艦艇在馬六甲的波濤中,向著海洋的盡頭挺進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颱風”降臨(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