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遣唐使
國家一片清平,政治清明。從帝洲大學,大唐皇家學院裏面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充實着大唐帝國的底蘊。
由於李承訓這五年裏對於儒家士子,五姓七望世家大族的打壓,使得五姓七望的勢力越來越小,他們的影響力也越發的減弱了。
大唐政務院與參謀本部的制度越來越深入人心,多年的制度改革成了大唐官場的一景。如今大唐的官場已經翻天覆地了,一批新人換了舊人。
如今的百里挑一正在第二屆的任中,裴矩已經徹底的退休了,成了大唐幕僚團的一員。參謀本部的大任由杜如晦一力挑起,如今的大唐勃勃生機已經有了足夠的底蘊應對許多事情。
這一日,天空當晴。李承訓喬裝出行,與杜如晦,李靖三個人前往青樓了。在宮中待的有些苦悶的李承訓,極度嚮往外面自由的天空。皇宮就像一個囚籠,將李承訓盡數的控綁。
青樓中。
李承訓看着局促的兩個人,苦澀一笑道:“克明,藥師,不要這麼拘束行不,朕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那只是朝堂之上罷了,私底下我們還是朋友,一起走過艱苦日子,有着過命交情的。”
“小二,將最好的酒菜上一桌!”無奈的搖了搖頭,李承訓朝着門口喊了一聲。青樓地處長安城的繁華地段,這裏的小二哥眼力勁兒不凡。
大唐帝國的權貴大部分都聚集在長安,沒有很好的眼力勁兒,什麼時候得罪人了你都不知道。沒有眼力勁兒的小二隻會給青樓帶來災難,雖然李承訓是青樓的幕後之人,但是李承訓並不想讓這一層關係鬧得天下皆知。
士農工商是社會的中間力量,是社會的主幹。“士”指讀書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會地位較高。“士”是國家官僚階層的後備軍。“農”指農民,有自耕農、半自耕農、無地佃戶之分。商,指的是商人,商賈。
這是華夏的主體,等級分類十分的森嚴。士子經商都會認為是辱沒了門楣。認為是敗壞家族名聲的不孝子。更別說如今站在大唐權利巔峰的李承訓了。
李承訓都可以想到,只要這個消息傳出來,必然會引起士族的大力反抗,商賈必然大興於道。李承訓心裏非常的清楚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旦這個習慣形成必然會導致大唐帝國根基動搖。
“好勒,客官稍等片刻,馬上就到!”店中小二熱切的回答一人,便是朝着后廚跑去。
回過神來,看着在座的李靖與杜如晦。等着他們的回答。聽到李承訓的話,李靖兩個人神色變換了一下,隨機便是露出了微笑朝着李承訓拱手一笑道:“如此也好,喝酒喝酒!”
“干!”
包廂內三個人你來我往,喝的是不亦樂乎。一番吃喝之後,李承訓抬起頭看着杜如晦一笑道:“克明,藥師根據蓋世太保的可靠消息,漠北草原最近三年以來連年大旱。去年寒冬凍死了突厥無數的牛羊,朕估摸着突厥只怕是撐不下去了。”
一句話就讓包廂內一陣安靜。他們也是天天接觸這些事情的人,自然是明白突厥撐不下去了的意思是什麼。短暫的沉默之後,杜如晦瞅了一眼李承訓與李靖道:“陛下的意思是今年突厥頡利會南下中原?”
這句話雖然是問句,卻用一種極其肯定的語氣說了出來。這一句話一出來,頓時讓房間裏的氣氛變了,李靖也不喝水了轉過了頭。看着杜如晦目光中閃過一抹熱切。
“嗯!”
李承訓點了點頭,認可了杜如晦的猜測。目光閃了一下,看了一眼李靖道:“大雪災害,大旱不斷,突厥境內已經民怨沸騰。達到了一個頂點。頡利不管是為了他的統治還是為了緩解國內的壓力,頡利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盯着杜如晦與李靖一眼,臉色凝重的道:“頡利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便是南犯中原,哪怕頡利心裏也清楚這個時間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頡利如今已經沒有了選擇!”
看着李靖與杜如晦兩個人明滅不定的眼神,李承訓笑了笑道:“如今雖然突厥還沒有進犯我大唐,軍方必須要提前認識到這份危機。參謀本部必須儘快制定一個針對於突厥的軍事計劃。同時國防軍做好隨時奔赴戰場的準備。”
李承訓嘴角一動,臉上帶着一絲傲氣道:“只要他頡利敢來進犯中原,藥師大唐的國旗必定會插在龍庭之上。”
……
三個人的談話持續了一會兒就結束了,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得到重視,頡利乃是一代梟雄,這樣的人是很危險的。這樣的人心思難辨,也許下一刻鐘他已經揮師南下了。
“啟奏陛下,高句麗使者淵蓋蘇文,突厥使者突利,日本使者臣本靜子,吐谷渾使者拔固等求見!”就在李承訓前腳剛到太極宮,就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傳來,倒是讓李承訓有些好笑。
“傳朕旨意,令各國使者覲見!”
“遵命!”
這一刻的李承訓眸子裏閃爍着精芒,殺機無可厚非。他心裏清楚後世日本能夠崛起,遣唐使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朝代隋以後,日本沿襲遣使入隋的舊制,繼續派出遣唐使。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與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進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輸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鮮半島及東亞地區的情報。
遣唐使團的規模初期約一、二百人,僅一、二艘船,到中、後期規模龐大,一般約五百餘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達651人。使團成員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錄事等官員,還有文書、醫生、翻譯、畫師、樂師等各類隨員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還帶有若干名留學生和學問僧。
日本朝廷選拔的使臣大多為通曉經史、才幹出眾而且漢學水平較高、熟悉唐朝情況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風采、舉止言辭也不同凡響,就是隨員也至少有一技之長,至於留學生與學問僧也均為優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學前已在國內嶄露頭角,學成歸來一般均有一定建樹。
遣唐使團在中國均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關州府得到使團抵達的報告后,馬上迎進館舍,安排食宿,一面飛奏朝廷。地方政府派專差護送獲准進京的使團主要成員去長安,路途一切費用均由中國政府負擔。遣唐使抵長安後有唐廷內使引馬出迎,奉酒肉慰勞,隨後上馬由內使導入京城,住進四方館,由監使負責接待。
按着遣唐使呈上貢物,唐皇下詔嘉獎,接見日本使臣,並在內殿賜宴,還給使臣授爵賞賜。遣唐使臣在長安和內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處參觀訪問和買書購物,充分領略唐朝風土人情。
遣唐使歸國前照例有餞別儀式,設宴暢飲,贈賜禮物,珍重惜別。唐朝政府除優待使臣外還給日本朝廷贈送大量禮物,表現了泱泱大國的風度。最後遣唐使一行由內使監送至沿海,滿載而歸。遣唐使一旦安全回國,立即奏報朝廷,進京后舉行盛大歡迎儀式。使臣奉還節刀,表示使命完成,天皇則為使臣晉級加官,賞賜褒獎,並優恤死難者。
這也是李承訓一直以來都看不起李世民的原因,為了一個天可汗的虛名,都幹了些什麼鳥事。
送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漢民族的諸多文化典籍與領先當世的技術。從而讓吐蕃王朝得以崛起,這雖然迎來了一丁點虛名,但是從長遠看來,李世民的這般舉動就是對大漢民族,對於大唐帝國的犯罪。
就是因為李世民一時之間的愛慕虛名,在天可汗的虛名下沾沾自喜。從而導致了大唐在貞觀之後與吐蕃王朝幾乎一百年之久的戰亂,更有甚者一時間吐蕃王朝的軍隊都已經攻破了青海。
這簡直就是大漢民族的恥辱,對於異族人特別是像高句麗,倭寇,吐蕃這樣懷揣狼子野心的國家,對於他們來說懷柔都是不需要的,對於他們最強大武器便是戰爭。
利用如今大唐領先世界的科技與各項技藝,以及大唐帝國如今的富饒強盛,也是到了對周邊國家進行戰爭,宣誓自己霸權的時候到了。整個亞洲只有一個國家,那便是大唐,這便是李承訓對於自己定下的目標。
本來李承訓打算解決了******這個最為強盛的大敵之後,才騰出手來逐一對付例如高句麗這般的潛在之敵。卻不曾想到這個時候的倭寇,高句麗以及吐蕃王朝也是找死一般的跟着******的使者來了。
李承訓擺駕承乾殿,下令文武百官上朝,接見各國使節。高坐在龍椅上,李承訓的心裏滿是殺機,從剛才的話裏面他察覺到了幾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吐蕃王朝的祿東贊,突厥二可汗突利,高句麗的權臣淵蓋蘇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