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第 105 章
不過,不管方總監如何想,ANTV國際頻道就是出了部海外引進的熱播劇。
雖然在收視率上,它是及不上本土劇的,大概在年度收視率的總排名上也就將將排到前三十的位置。畢竟兩者天然觀眾基數就比不了,婆婆媽媽們就絕對不會去看海外劇集的,無關精彩與否,而是對於國外的故事他們沒有代入感,也沒有好奇心。
而這部海外劇的主要觀眾群體其實是港城的年輕人,特別是受到了廣大大學生們的追捧,各大高校交流網站內都有關於它的推薦貼,其中還有不少精華貼對劇情有着深入而精闢的分析,不僅列出明線、暗線,剖析人物性格,解析社會背景,還有各種預測劇情走向的。
這是一種現象級的熱播,港城本土劇集中不曾出現過的。
那麼,這部劇集到底對安氏意味着什麼呢?更甚至是對港城本土的電視媒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安氏作為引進方,這當然不算一件壞事,畢竟電視台的收視率,與品牌的影響力都是實打實的。
再來,它的成功不單單是一部劇集的熱播,更是意味着外來文化的成功輸入。
這部劇集完全沒有在討好觀眾,更是沒有考慮過港城觀眾的審美,在沒有任何明星效應的情況下,但是它就是被港城年輕觀眾所喜愛了。
因為他們對於海外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心,願意去了解不同社會、文化之下,所產生的不同想法,他們會在不同之中找到相同之處,也會在相同之中找到不同的差異,港城的年輕觀眾們覺得這有意思極了。
不過,就是“願意”二字。這也就決定了港城與Y國之間的文化合作,輸入要容易的多,SKY甚至不需要特意製作適應港城或是華人的劇集,只需要選擇輸送他們的作品就好。
所以對戲劇部以及國際部產生了一定的衝擊,也隱隱有了幾分壓迫感,更造成了安氏內部的情緒反彈。
這種情況下,是要增加自身的競爭力,還是齊心協力摒棄掉外來的衝擊呢?
而且更多的還是一種疑問,為什麼?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引進海外的劇集跟綜藝呢?這就好比花錢請人進來瓜分自己的市場。
隨着與SKY的深入合作,結果來看,他們進入港城的市場更容易,而我們進入Y國市場卻……前途未卜,至少是前路艱辛的。
說到底,大部分人就是不看好ANTV進入海外市場,而且潛意識裏抵觸文化輸入。
那麼對於他們來講,合作的現狀就是,海外劇集的引進加劇了港城本土的競爭,Y國的海外部又要斥巨資發展,那麼這樣做的收益究竟是什麼?前路又在何方?
這或許就是安氏大部分人的心聲,甚至是漸漸化作質疑。
而安若可以相信方總監的作為是處於對現狀的擔憂,那麼其他人呢,那就真的是在表明態度了,是對她的一種脅制。
她不想將自己擺在一個超然的位置上,因為她也僅僅是獲益於前世的信息,所以才會擁有如此的堅定信念。對於目標是明確的,但是這條路要如何走,她也是摸索前行,而她並不希望在這條註定艱難的道路上,還需要不停的解釋,不停的受到來自內部的各種挾制。
然而語言終歸是蒼白的,這本來就是一項長期文化投資,不可能短時間做出立竿見影的效果,不管是今日引進文化,還是發展海外市場或許都要在幾年後才能看到大收益,甚至不僅僅是金錢層面的。
所以在此之前,安若希望每一位安氏的成員都能跟上發展的腳步,共克時艱,特別是陪同安氏走過低谷的元老級員工們,但是,她並不會一次次忍耐,她的態度也會更加強勢的表明在所有人的面前。
“方總監,這番話是我第一次對你說,也將會是最後一次。”
安若這話中的分量,讓對面的方總監整個人都是一怔,隨即十分鄭重的傾聽狀。
“在我對安氏未來的規劃中,我們的市場絕不僅僅是港城,劇集的競爭力也要求站在國際程度上的。這是我對你們所有部門的要求,也是我現在引進競爭的原因,如果我們一直只是着眼於現有市場,那我們一定可以開源節流下去,花最少的製作費,佔據住港城的第一收視,但是這樣的情形又能維持多久?幾年還是十幾年?”
“而且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在國際市場上肯定早就失去競爭力了。文化輸出、輸入都是相互的,我們不可能因為自己的動作慢,不能夠在合作中得到公平,就否定掉合作,就封閉掉與世界對話的窗口。我認為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是我們支付的門票費。”
“而且你們一直在問收益是什麼?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如果安氏不走出去這一步,未來的市場只會不斷的壓縮,一步步走向沒落。”安若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因為她不能讓安氏走入窮途。
方總監卻猶如當頭棒喝,一時間卻是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因為他們確實都在抵制引進系列,而且對於國際部、海外部的費用頗多怨念,並且已經在聯手排擠這兩個部門。
或者說他們是希望她關注與港城本土市場,重新關注與戲劇與綜藝兩大部門。
其實,不僅方總監是這樣想,安氏的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甚至比之方總監的感觸更多,那就是綜藝部的李總監,他比旁人就多了幾分傷感。或許大家也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一部綜藝是在掌聲中落幕,都是於無聲中落寞離開。
安氏的戲劇部強,綜藝部也不弱,曾給無數的港城觀眾送去歡笑。
引進的Y國綜藝,國際部的新制綜藝,近來卻是不斷給綜藝部帶去了壓力。
就如朱哥主持的本土老牌節目《歡聚天涯》,播放時間長達二十年,歷經了安氏的輝煌與沒落,曾經幾乎可以說是這檔節目撐起了安氏的一片收視,而今它卻將在這個月結束了。
這是在所難免的卻也令人唏噓,英雄遲暮,它已經不僅僅是一檔節目更是一種記憶和情懷,正因為對它的感情所以才會決定收掉這檔節目。
不是不能改版節目,但是改版就意味着極大的變化,那樣還是收看了二十年的《歡聚天涯》么?情懷可以懷念,但是卻沒有法子一直靠着這一點撐下去。
如果可以李總監希望《歡聚天涯》可以一直一直的播下去,可是但凡節目總會有它的生命周期,正是因為愛它,所以更加沒有辦法等到它沒落時,再不得不去收掉它。
可是,如果不是在海外綜藝與新綜藝的圍剿之下,《歡聚天涯》的收尾不至於如此,不至於的。
跟新綜藝相比,本土的綜藝節目並不是不好,很多梗依舊好用,可是卻已經太舊了,需要更加新鮮的元素,才能夠吸引新一代的港人乃至全世界的觀眾,而且新一代也並不不會在意十幾年前的情懷。
但是,如果失去了情懷,難道不是失去了港味么?
總之,李總監是第一個提出降低預算的,誠如安若所想的,這何嘗不是一種威脅呢,而方總又怎麼會不明白,只是那時候他覺得他們是在為了安氏好,是在隱晦的向安總進言。
可是,到了眼下,卻是有些為了自己的私心而羞愧。
而安若現在提前這麼久着手引進海外綜藝,就是想要培養出一批,一大批,屬於港城的綜藝精英。
安若相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鼓勵創意”“創新實幹”在這樣的思路下,安氏的綜藝團隊會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也會佔住娛樂發展的先機。
在港城來講,安氏的綜藝部門已經算是比較領先,前期便已經做出了部分節目調整,同時引入競爭機制。
同樣的,對於海外部的某些針對,則是從公司內部資源來講,被安若列為重點發展的部門,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意味着資源的傾斜。
之前的國際部畢竟都是曾經的同事,是從各個部門調撥過去的,所以對於他們還能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對於海外部就不同了,這個部門的每一位都是重新招募的,也就是大家都不認得,更逞論交情。
而且更加令人介意的是,海外整個團隊都沒有總部人員,更沒有一個港城人,是完完全全都是內陸精英組成的。
並不是完全的地域分派,但確實覺得彼此想法、處事都不大一樣,觀察了這一段時間,果真覺得彼此並不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