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天的功夫,楊寶林終於學好了規矩,老嬤嬤回去了,她在出玉華宮的時候,終於理解了秋高氣爽的含義。
菊園她不想去,乾脆去桂花園溜達了,桂花園非常香,那味道讓楊寶林的身心都愉悅起來。然後她見到了一個女人,對方很漂亮,明艷活潑,是與她同時進宮貴采女,現在應該是貴御女了。
“這規矩就是規矩,我是學會了,怎麼有些人還是不會?”楊寶林也是臉皮夠厚,平常人被罰了,這等丟面子的事兒遮掩還來不及,也就她能大大方方的說出來。
“楊姐姐這幾日太忙,想是消息不靈通了。”貴御女掩嘴輕笑,眼裏帶着嘲諷。
“是啊,可不就是不靈通了么,宮裏什麼時候改了規矩,老嬤嬤竟然不知道,想來也是年紀大了,遺漏了。”楊寶林滿臉的不耐煩。
“也許吧。”貴御女沒搭理她,轉身要走。
“站住。我是正六品的寶林,你是正七品的御女,見了我就想這麼走了?”
貴御女拿帕子掩嘴輕笑:“楊姐姐,就說你消息不靈通了吧?前兒太後娘娘下旨,妹妹我已經是正六品的寶林了,與姐姐一個樣兒。”說著,一拍楊寶林的肩,越過她,直接走了。
那拐了彎兒,抻長了音兒的“樣”字,已經最後貴寶林的動作,差點沒將楊寶林氣炸肺。
“你們也不知道嗎?”眼刀子嗖嗖的飛向身邊的老嬤嬤和小宮女。
三人連忙跪下:“娘娘,奴婢們這三日未出宮門,因此不知。”其實也是因為出手教訓楊寶林的是貴妃,她現在是主管人事的,哪個宮女嬤嬤敢多嘴給玉華宮送信?至於同住玉華宮中的一位美人和兩位才人,平日裏早就看不慣楊寶林嘚瑟的樣子,自然不會告訴她這事,心中巴不得她在出出醜,甚至在惹禍被皇帝厭棄呢。
楊寶林怒氣沖沖的回了玉華宮,另她欣慰的是,皇帝晚上點了她去甘露宮侍寢,好好的伺候了一回皇帝,她還是風光無限,得聖寵的楊寶林,就算你貴寶林與自己平級,也沒自己得寵。
楊寶林是真的得寵,年下的時候三妃都忙,無暇專心爭寵,當然,想掙也掙不過,皇帝對楊寶林的寵愛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名妃嬪,過年之前,楊寶林查出來懷了身孕,皇帝一高興,給她連升兩級——正四品的美人,這還不算,楊美人的父親從八品縣丞到了正六品的知州,就在京城附近辦公。
楊美人全家進京了,這個全家不包括楊知州的嫡妻,這個可憐的女人被楊知州送回了族中老家。出來交際的則是楊美人的生母,盯着寵妃生母的名頭,走到哪裏倒也都被人追捧。
宮裏面因為文孝皇後過了兩個不咸不淡的年,一個守喪的年,如今周年祭可算完事了,今年絕對可以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年。
貴妃、德妃、賢妃都使出渾身解數去籌辦,從人員到禮儀在到穿戴打扮都是親力親為,務求做到的最好。
合宮的飲宴的時候,除了最小的皇四女在床上睡覺,秦康樂也出席了,秦康樂被兩位嬤嬤教導了禮儀,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桌子做好,然後到時候在大皇姐的帶領下給皇帝拜年,得了一對紅包,裏面有金花生。
再然後就是吃了點兒東西,聽着他們打着官腔說話聊天,差點沒栽到椅子底下。因為年紀小,得以提前離席,回到寢殿,直接睡死過去,只是在路上,想着和那些人聊天,這傷神,也許她找到了古人短命的原因,說話都九拐十八彎的,心眼太多,納蘭容若說的好,慧極必傷,真是太聰明了,倒是沒看見有聰明絕頂的,亂七八糟的想着自己的嘴角扯出笑容也不知道。
皇二女在春天生的,這次秦康樂出了孝,在沒有理由不去恭喜一下自己的皇姐,所以這天她帶着自己準備的禮物來了。
“公主金安。”
一路走着,到了拾翠宮,見到了皇二女。
“皇姐好。”
“皇妹好。”
“皇姐,給你。”三公主親手準確的禮物,咳咳,親手從花枝上揪下來的,一枝迎春花。
“謝謝皇妹。”二公主挺高興,也挺喜歡,她們生就是金枝玉葉,什麼好東西沒見過,女孩子天生喜歡花朵,又是妹妹親手送來的,自然得她的喜歡。
“公主金安。”
“修容金安。”
沒等繼續下去呢,大公主又到了,大公主也送了自己親手做的一個小袋子?可能想做荷包,結果沒做好,就是一個小袋子,色彩明艷,倒也不錯。
在然後就是三個小女孩的天下了,在寢宮裏嘰嘰咕咕,不時的抿嘴笑,都挺高興的,外面許修容一臉高興的招呼着眾妃嬪,開了宴席,還有一些外命婦的恭賀等等。
後面的歡樂完全沒有感染的前朝,前朝劍拔弩張,皇帝不開口,底下老臣跪了不少,就那麼僵持着。紫極殿中連稍微大聲一點兒的喘氣聲都能聽見。
造成這種僵持局面的罪魁禍首——龍椅上的皇帝,這傢伙想開科舉,這會兒還沒有這個詞,他就是想出題,然後不管什麼人都可以來考,考的好,有官做,考的不好,回家繼續吃自己。
這裏短暫介紹一下秦朝的做官制度,秦朝做官的制度與魏晉時候差不多,都是世家名人推薦,或者是勛貴蔭封,也就是說老子當官,兒子還是官,平民百姓想出頭只能造反。
那麼問題出來了,現在皇帝想一視同仁考試,考的好的就當官,那怎麼行?在這個講究出身的時代,這絕對不行,這是分撥大家的利益(紫極殿中都是當官的)所以這時候也不管是世家還是勛貴了,都有志一同的投了反對票。僵持也就出現了。
跪着的還是跪着,坐着的還是坐着,能進紫極殿當官的,都不是傻子,如果不是侵害了自己子子孫孫的利益,誰也不會如此的硬抗。這件事不能妥協,這件事妥協了,誰知道以後還有什麼事?
這一天的早朝一直到了中午還沒散,大臣們依舊跪着,可是跪了一上午的,有些人就開始頭昏眼花,有暈倒的癥狀出現。
底下人的看着龍椅上的皇帝,想着如何逼他收回命令,但是看皇帝一動不動,穩如泰山的樣子,又都無言了。
“陛下三思,那些刁民真的不能為官啊!”
皇帝壓根沒搭理他。
“陛下,官員是國家的根本,那些庶民只能着眼於小利,如若為官,必然誤國誤民。”
“那趙卿告訴朕,孝德之人就不誤國誤民了么?”
姓趙的官員一張嘴,不知道怎麼接下去了,剛查完的案子,某世家孝順又有德行的人為官,倒也是好心想做個好官,結果被底下人糊弄了,因為不知道民生。
打個比方,這人從來沒上過菜市場,明明雞蛋四塊錢一斤,人家告訴四塊錢一個他也信,然後就被糊弄了,然後就是好心辦壞事了。
百官的臉苦了,皇帝連生氣都沒有,就那麼坐着,完全沒有容后再議的意思,也就是說他完全不妥協。
然後百官繼續扛着,皇帝繼續坐着,特別的穩當。
一直到了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皇帝依舊不動如山。
“陛下,此事干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水卿家說的有理,擬個章程上來。”
好容易退了朝,皇帝回了勤政殿批摺子,百官看見水清就有些不悅,原本就有不少人看不起水清,水清是草根出身,開國皇帝建國之後(還有各種小型內亂),有一次打仗失敗了,結果被水家給救了,然後發現水清挺有文採的,就給了官做,至今可謂是平步青雲。
也有與水清交好的:“水相公,這不妥啊,這、這會留下罵名的。”
“我不怎麼說,還和至尊犟着?”
“可是……”
“你也不想想,平民百姓家有幾個讀書的?又有幾個有本事的?就算做了官,能給多大的官?便是某家救了□□,才是從四品官坐起的?沒有救駕之功,最多從七品做起,怕什麼?”水清的聲音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了,只要用心的,走在他身邊的就能聽見。
然後這一翻說辭在盞茶的功夫里傳遍了文武百官的耳朵,吧嗒吧嗒嘴兒,好像是這麼回事,能有幾個會讀書的?又能從多大的官兒開始做的呢?讓對方一輩子冒不了頭就是了,在整點什麼直接被罷官也不是很難的,話說他們到底跟至尊犟的什麼勁兒哦!
那幾個跪了幾乎一天的老臣,腸子都悔青了。
科考這件事就這麼的在雙方似乎各退一步的情況下開始了熱議,皇帝並沒有一定要給考好的人高官,反而同意了大家建議的從低級官員做起,百官表示欣慰,然後百官的意思是取前二十名,皇帝原本的打算是八十名,最後折中,取前五十名。
然後……前朝的科舉進行的如火如荼,後宮的水婕妤則開始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