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遲來的錄取通知書

005 遲來的錄取通知書

暑假的日子就這麼渾渾噩噩地過着,感覺有點暴殄天物,大好的時光就這麼白白的都被歐陽馨語給浪費掉了!同學們都陸續收到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只有馨語報考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遲遲不見蹤影。好不容易挨到了學校統一放榜的日子,可是真的到了這時候,歐陽馨語卻又沒有勇氣去看學校發佈的錄取通知榜單了。她的這種複雜的心情,我們大致都是可以理解。只是,該面對的問題終究總是要去面對,逃避也不是個事呀!

“馨語,聽說國立台師大的第一梯次發榜學系錄取榜單已經出來了,你怎麼還不去看一下你有沒有被錄取啊?”

“啊,這麼快?我怎麼不知道!你有沒有幫我看一下,有沒有看到我的名字啊?”

“有沒有搞錯,你自己不會去看啊!幹嘛老是叫別人幫你?你自己登陸到那個學校的站就可以看到了啊!”

歐陽馨語與歐陽馨兮早就和好了,是在馨語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前夕,馨兮為了給她打氣,主動跟她和好了。只不過,馨兮不再像以前那樣慣着馨語。有什麼她都不會再隱忍着,而是當面直接就說出來了。這樣倒好,反而讓馨語的大小姐脾氣改掉了不少。

“馨兮,我不知道那個查學系錄取榜單的址是多少了,你再幫我一下下啦!好不好?”

“你上次填志願的時候,我不是告訴過你嗎?嗬,你沒有收藏哦!有沒有搞錯啊,那可是你馨語大小姐以後要上的學校耶,你竟然連址都不知道。嗬,我真的是服了你了啦!”

“對不起啦,我忘記了!馨兮,你就再幫我這一次嘛!”<le是什麼啊?”

“搜尋引擎你不知道啊?你聽不懂英文的,就用百度啦!什麼都不懂,真的不知道你以後要怎麼教你的學生?”

“唉喲,好了啦!馨兮,我知道是不好,是我笨啦!不過,這跟我教學生有什麼關係嘛!我選的是歷史學系,以後畢業出來肯定也是教歷史啊,又不用教電子絡!”

“什麼?馨語,你不是選的國文學系嗎?什麼時候換成歷史學系了?”

“還不是我媽的主意,她怕我考不上國文學系,不知從哪聽來歷史學系比國文學系要好考一點,她就叫我改變主意考歷史學系了啦!”

“哈哈,原來你媽也不是那麼死板的啦!她竟然也擔心你考不上耶!馨語,那你覺得自己有希望能考上嗎?”

“不知道耶,我覺得即使是考上,也只是踩在線上。不過,我感覺這次的題目不是很難,碰碰運氣吧!”

馨兮說過不幫馨語的,可還是經不住她的軟磨硬泡,最終妥協了,跟着馨語一起到了她的家裏。其實,馨兮也很好奇,到底馨語有沒有考上?

馨語與馨兮,逐個逐個地讀着榜單上面的名字,很遺憾第一梯次發榜學系的錄取榜單裏面沒有歐陽馨語的大名。這樣的結果,讓歐陽馨語的心情頓時跌入到了谷底,她好想大哭一場。早知道努力也是沒有結果,還不如不要浪費自己的一翻精力。

“馨語,快看!第二梯次發榜學系歷史學系錄取榜單里有你的名字耶,你考上了耶,真是太好了!”

“什麼?錄取榜單還有分學系的?快點,讓我看看!在哪裏?”

“是啊,我們之前看的是音樂系的,你報的又不是音樂系,裏面肯定沒有你的名字啦!嗬,我忘了,你連榜單都不會看哦!你看,歷史學系這裏,這不是你歐陽馨語的大名嗎?你好棒哦,你的成績竟然還排在前面了耶!”

“考上了,終於考上了!我不用復讀了,也不用去香港上學了!馨兮,我好高興啊!我終於考上了國立師範大學耶!”

“知道了啦!所以說,你的努力沒有白費啊!要是伯父伯母知道了,肯定比你還要高興,你還不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爸媽啊!”

“是啊,我得馬上去告訴我媽!馨兮,你說這次我媽會不會獎勵我一台平板電腦?”

“你剛過生日的時候,你小姨不是送給你一台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嗎?你還想要平板哦,你媽給你一個爛蘋果還差不多!”

“蘋果?你說的是喬布斯的le,卻知道喬布斯的apple?歐陽馨語,你之前是不是跟我裝的啦!我跟你講東,你跟我回西。我跟你講西,你跟我回東。你知不知道,你真的是個怪胎耶!”

“好了啦,馨兮,我們不要再爭了啦!我現在就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媽,今晚我請你吃大餐!你現在最好快點想好,你要吃什麼?半個小時候告訴我,怎麼樣?”

“不用等半個小時,我現在就告訴你!”

“等一下啦,你先慢慢想着!不要挑價錢太貴的地方哦,我可沒那麼多錢哦!”

“知道了啦,你快點啦,我要去吃蚵仔煎啦!”

“好啦,我們等下就去露天大排檔那家吃,那家的蚵仔很新鮮的哦!”

蚵仔煎(閩南話為ouaji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發源於泉州,是閩南、台灣等地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蚵仔煎在台灣小吃銷售排行榜排名第一。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里包裹蚵仔、雞蛋、小白菜、蔥、蒜、韭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台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台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着鄭成功大軍和福建移民的遷入,帶入了台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肴。

在閩南東三角(泉、廈、漳)蚵仔煎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來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門后,第一次給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會讓公婆另眼相看的。這道家常菜是家家戶戶“辦桌”時的首選必備菜(其他還有炒“山東粉絲”“莆田米粉”等)。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保持着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產地去吃的觀念,例如要到台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這些盛產蚵仔的養殖地去吃,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不過,不是住在產地的人也別抱憾,因為現代運輸技術發達,所以即使是遠在台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鮮運送的甜美蚵仔。

有首台灣民謠叫“青蚵仔嫂”,齊秦和羅大佑都翻唱過,很多人不知道蚵仔為何物,實際上,蚵仔的學名叫牡蠣,瓣鰓綱,異柱目,牡蠣科,牡蠣屬,屬食用貝類。殼多為三角型,厚薄因種而異,分佈於熱帶和溫帶。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

廣東人稱牡蠣為“蚝”,而在閩南泉州及台灣一帶稱之為“蚵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凈的蚵仔擱在一起,加入稀釋番薯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啊,不能再說下去了,否則我的口水就要流出來了。

據說,蚵仔煎的發源地在台灣鹿港天后宮前的一個露天的大排檔,有一郭姓人士,是日據時代退伍下來的阿兵哥,擺攤做海鮮小吃生意,由於蚵仔的帶有較重的海腥味,他就無師自通發明了蚵仔煎的吃法。

蚵仔煎除了運用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后,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q又爽口,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代風流女寨主柳如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代風流女寨主柳如風
上一章下一章

005 遲來的錄取通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