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與中國古代戰爭

陣與中國古代戰爭

陣對於中國戰爭的影響.這個題目很大.個人能力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海涵.

首先要分三個階段.既大量騎兵投入實戰以前為一段.騎兵對步兵為一段.步騎混合為一段.擬定三篇.本篇是騎兵大量出現以前.

騎兵大量出現以前.也就是秦.漢之前.從有記載的周到秦滅六國的這一段歷史.這一時期由於騎兵還沒有投入實戰.(雖然已用來偵察.傳遞消息)中原各國的主戰兵力依然是車兵和步兵.而當時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時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作為標準.如此龐大而昂貴的戰車部隊自然要步兵的掩護(單純的戰車在弩兵.長戈.長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滅.原因就在於戰車的衝擊力有限.至少和騎兵比起來是這樣).於是乎.步車陣便出現了(在此之前就有.但從沒有像春秋.戰國時對陣這麼講究)

有人會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純粹是扯淡.那他是誤解了.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演義和影視將古代的陣兒戲化了(如一字長蛇陣啦.六丁六甲陣啦.九宮八卦陣啦.八門金鎖陣啦.白痴的編導.虛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眾演員.蹩腳的導演.給人的影響就是假的.也難怪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都是假的).真正的陣.或者說春秋至秦的陣.沒影視劇中表現的那麼複雜.很簡單.大致分進攻和防守兩種.<,孫臏兵法>,中將陣完整系統地分為八種陣型.既:[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及火陣.水陣."后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圓.錐為主.這三種是在打堂堂之陣時用.依兵力.兵士的戰鬥力.戰車的數量不同而定.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只要隊列整齊既可.錐行陣主攻.將最精銳的車兵放置前沿作衝擊用.圓陣主守.車兵置於陣中央.方陣攻守兼備.車兵置於后.保證陣型有足夠的厚度和反衝擊的力度.疏陣.數陣是以步兵打車兵的戰法.類似於以後的散兵陣.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獨自作戰.尤以吳.楚用得多(戰車少.倒不是裝備不起.是用處不大.水網密集.不適合車兵馳騁).雁行陣是弩兵的特殊戰術.長處在於加大弩兵的正面遠程火力密度.玄襄.鉤行則較複雜.除非訓練有素.才能運用自如.威力也大.相當於大兵團的兵種配合.以玄襄為例.弩兵在前陣.射完后後撤.車兵在兩側.長戟在中陣.長矛在後陣.講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擊.當時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兩國能列此陣迎敵.(<,荊柯刺秦>,中有一段秦軍攻韓的一段列玄襄陣陣勢的場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戰場上一片死寂.各兵種依次出擊.很有氣勢).鉤行陣則是標準的車兵終極陣法.預先將車兵排在鉤的兩頭.中間放置弩.戟.矛諸兵種.由中間先出動攻擊.兩側縱列的車兵出擊.戟兵等集群兵種再跟上.

此外.還有林林總總的`陣".比如射擊時用[雲陣".包圍敵軍要用[贏渭"陣.奇襲用[闔燧"陣.而向山陵要用[封(那個字打不出.是封字半邊加右邊刀形)"陣.反正總加起來不會少於20種陣.(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孫臏兵法>中的陣型.也就是戰國中期的事.估計比孫子.吳起所列的陣要全面.畢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說到列陣.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聞鼓出擊.聞金退兵的概念.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直擊還是迂迴.由兩.伍長之類的下級軍官看中軍旗決定.一伍的成員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戰鬥集體.大致分(按步兵計)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為主(短兵缺乏也與當時的青銅器鑄造工藝不精.難以造出適合短兵相接的長劍有關).后又去殳加入大盾.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戰時撤至最後)持盾兵站第二排(兩軍對射時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長兵器.戈在最前.以橫掃為主.主要對付對方的戰車和戰馬.戟可掃可刺.屬於多功能兵種.矛以刺為主.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伍為陣型之中最小的作戰單位.四伍為一兩.五兩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皆為春秋以前兵制).之間嚴格禁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出現(再直接一點就是說.不允許逞匹夫之勇).這大概也是秦以前單騎突陣的情況不多的原因(單獨一輛戰車.突擊訓練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長戟.長矛為主要兵器的重陣.跟送死沒什麼巨別).

再來重點說一說當時的兵器狀況.也許會有助於了解為什麼秦代以前陣那麼流行.前面說了.青銅器時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長.一般到50-80CM之間.這樣短的兵刃.韌性又不好.易斷.用來作主戰兵器好像不適合.主戰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穩定性.攻擊性倒是其次.而以長戟.長矛和戰車為主要兵器.近身的時候.特別是面對的是吳.越這類以短兵為主的步兵時會很吃虧(吳越的鑄造工藝比當時的中原要發達.這點從越王劍可以看出來).畢竟長達兩丈四尺(5.5-6米)的長戟運轉起來是遠不如只有60-80厘米的劍的(雖然也有長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擲為主要作戰方式的.雖然也可以近戰).結果是只要對手能搶進身來.則長兵器的一方几乎必敗.為了有效地進行對抗.只有使對手不得近身.這就需要配合.也從客觀上推動了陣的發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對手不得近身這點道理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還有一點.秦以前由於長期處於戰爭之中.各國的常備軍數量龐大且有效(既便是臨時徵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戰鬥技能和很強的紀律意識.因為他們時常要被徵召).也從客觀上保證了陣對他們能進行有效的約束.也保證了將領們能有效地排出他們想要排出的.最適合戰場形勢和雙方兵力對比的陣勢.這一點很重要.也是這時的軍隊和以後的中國戰爭時大量的烏合之眾的區別.(自漢以後.只有岳家軍的步兵陣才能算是真正的陣.噢.還有戚家軍)秦滅六國.天下一統.秦二世時.陳勝吳廣起義.天下重又大亂.湧現出兩股有影響力的義軍.一是西楚霸王項羽(名籍).二是漢王劉邦(字季).應該說這時的步兵陣在中國幾乎已發展到一個**.隨着三十幾萬秦軍主力被項羽在巨鹿擊敗.早期的楚漢爭霸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兵團.有組織的將陣用於戰爭.這樣比劉邦更強悍的項羽佔盡了優勢.一度將劉邦打得狼奔琢突.潰不成軍.只是在韓信出現之後.漢軍才憑藉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戰陣(二者缺一不可.再強的計策.再突然的奇襲.士兵不守紀律也是徒勞.試想漢.趙井陘之戰.一萬老弱漢軍能擊敗二十萬趙軍.背水一戰是不假.但若沒有有效的陣.能堅持到漢騎偷襲成功嗎?).終於擊敗不可一世.只憑勇力的西楚霸王.

楚.漢爭霸從總體來說.只是烏合之眾的較量.有效使用陣的情況很少.漢帝國建立后.隨着北方匈奴的屢屢入侵.漢軍的步兵又幾乎沒有用處(戰不能勝.勝不能追.敗不能逃).只好憑藉強大的國力組建龐大的騎兵集群.而騎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樣進退有序地列陣.(儀仗兵也許能做到.但大規模的騎兵再拘泥於陣而不能放膽突擊.就將騎兵的優勢徹底放棄了)同時也將步兵的陣近乎完全放棄.(只有弩兵的戰術雁行陣還保留着)

騎兵的戰術大部份時間裏就是正面突擊.長途奔襲.戰略合圍.斷敵後路等等.既使是騎兵戰術的祖師爺匈奴人也只有這些.但這時的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種新戰術.車懸.(玩過三國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另看過日本電影<天與地>的朋友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一些漢家騎兵的影子.哪裏面出現過車懸之陣)車懸其實也就是突擊戰術的威力加強版.但比突擊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擊哪樣一窩蜂似的一擁而上.更注重各騎之間的間隔.(前後.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時甚至還有意將橫列的間隔拉得大一點.以使敵軍有空隙可以躲.不至於堵住前軍的路.留給後邊的騎兵收拾)配合.等於一個騎兵版的錐行陣.不同之處在於寬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因為車懸陣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是陣(至少相對步兵的陣來說是這樣.並沒有各兵種間有效的配合.純騎兵的衝擊戰術).所以後世兵家大都不認為有此陣.如<曹操兵法>.<將苑>(諸葛亮).<百戰奇略>(作者不詳.成書於宋代)都對此陣抱不置可否的態度.個人認為還是真實存在過的.只是隨着中國騎兵的衰弱.後人無法親身感受其威力罷了.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陣的發展處於停滯.甚至是倒退狀態.因為步兵只是處於守城.護衛的地位.不怎的要他們上陣廝殺.

兩漢之後.進入三國兩晉.中國在騎兵方面對北方民族的優勢喪失殆盡.(不管是戰馬的來源.數量.還是長於騎術的士兵.以致於當時評價一個將領武藝精熟也要用[弓馬嫻熟"來表示.而這在兩漢時是很正常的事.因為當時有大量的邊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舊業.又把陣這個東東給提了出來.但這時的步兵陣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陣所遇到的對手不同於戰國時期了.當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騎兵混合軍隊.總不能將騎兵放在步兵陣中吧?這樣將大幅降低騎兵的威力.而不能將騎兵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這個將領幾乎也就是個常敗將軍了.另外這時的兵員也大成問題.人口之少難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戰場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漢政權.不足百萬人口.兵員竟有十幾萬.怎麼也想像不出這都是些什麼兵?)這種結果使得這時期的兵員質量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訓練.(戰爭頻繁.時間不等人啊.你還沒訓練好.敵軍就打來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軍都是經過常年的訓練才出來的).對各兵種.個人需要緊密配合.並且要有非常嚴明的紀律的陣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那又怎麼辦?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說是深知陣的奧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紀律是否嚴明.士兵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雖然道理很淺顯易懂.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選其精銳.練成精兵.(時間非常長.也非常有效.因為他們的統帥是孟德)而以騎兵單獨作戰.執行諸如急襲.包圍的戰略目的.(所謂以正合.以奇勝.也就是將純步兵為正陣.將騎兵作為決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數量上的優勢.這也是他能以兩萬兵擊敗十倍於已的袁紹軍的主要原因.(從破黃巾得青州兵到對袁紹開戰.近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是諸葛亮所無法擁有的)又大敗於赤壁的原因跟這也有很大關係.(水戰.河流眾多.不適合步兵擺陣.騎兵又沒有突襲的空間.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荊州兵.其實這些荊州兵對其軍隊的戰鬥力是個負增長的因素.否則也不會潰敗成哪樣)相同的戰例還有淝水之戰.百萬秦軍一敗塗地.(當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軍隊幾乎都是以弱敵強.卻累戰累勝.王猛還以十萬步兵列陣擊敗了前燕的數十萬鐵騎.可見陣的威力.

經過隋.唐短暫的二百多年的強盛之後.中國又一次迎來了軍事上的低潮.反過來說.對步兵的陣.又一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由於宋軍對外戰爭的累戰累敗.其步兵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引起了全國性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現了一股重新起用陣對付遼.金騎兵的潮流.但由於宋的兵權大都由文官掌握(一個個高談闊論.貪生怕死.男盜女娼.當然有少數例外.如范仲淹等人).他們哪裏懂得什麼叫實戰.於是乎一種種.一套套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奇形怪陣出現了.典型如:車輪陣.沖方陣.常山陣.八卦陣.風揚陣.龍飛陣.太乙陣.五花陣.彎陣.直陣.長虹陣.握奇陣.當頭陣.滿天星陣.重霞陣.六花七軍陣.等等.諸如此類.還有很多.而忘了一個根本性的條件.人.眾所周知.宋代實行的是內重外輕的策略.換言之.就是精銳在內.老弱在外.憑這些老弱病殘.能對付得了北胡的鐵騎?這個神話也只有朝廷和哪些個文官們才能相信.結果是遼(金)人益輕宋軍.每戰無不奮勇直擊.而宋軍是但遇北人便走.無顧其他.還管你什麼陣不陣的.命最要緊.

這種情況持繼了百多年之後.在抗金的戰場上出現了一位名將.岳武穆.他再一次將陣的威力發揮了出來.以步兵擊敗了號稱無敵的女真人的鐵騎.(岳家軍中也有少量騎兵參戰.但數量之少.和女真騎兵一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使當世乃至後世兵家不得不重新對陣的作用再作一番認識.其實呢.倒不是岳飛的陣法有多先進.憑岳家軍軍紀之嚴明.作戰之勇敢.便是不列陣.每個人都單打獨鬥.也不會吃多大虧.當然了.這樣的話要想取得如此大的戰果也是不現實的.嘿嘿.很多人認為岳飛所列的乃是[滿天星"陣法(也有人認為是[七星陣"不過大同小異).我看過[滿天星"陣法的佈陣圖.很複雜.非常複雜.必須要有人從中指揮(置於高桿之上.總觀全局).而在與女真騎兵的戰鬥中.這種讓你安心指揮.從容調度的陣法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女真人的鐵騎會直衝中軍.擋.便是以血肉這軀扛對手的金戈鐵馬.不擋.便是棄中軍.不管是小說.還是演義.還是正史都有岳飛親自出戰的記載.想想.連主帥都親戰了.哪來的中軍護衛這個指揮樞鈕?所以我更傾向於岳家軍擺的是一陣復古的陣法[疏陣".以數人為一小的戰鬥團體.長槍.長刀.刀牌.鉤槍.朴刀等形成一個組合.一個個小的組合之間各自為戰.既不用硬扛女真人的鐵騎的衝擊(很可怕的.還有重騎兵唷).又可以在敵騎衝擊過後從側面或背後襲擊.這對士兵的膽氣要求是很高的.想像一下.幾個人.在對手無數的騎兵從身側衝擊過後.戰場上一片煙塵.也不知已方還有幾個人活着.恐怖.當然了.處於這種混戰的場面也是步兵最有利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憑岳家軍的配合.勝局基本已定.

但血肉這軀終究沒能抵擋住北胡們的鐵騎.宋亡之後.中原歷經了百多年的異族統治.直至紅巾軍大起義及朱無璋的出現.提起明王朝.就不提不說到徐達.這是個用兵不亞於孫.吳的名將.當時天下割據.勢力比朱明大的大有人在.徐達硬是靠着嚴明的軍紀.有效的戰陣將他們一一擊敗.一統中原(雖然名義上是朱無璋乾的.但沒有徐達.朱無璋只能看着中原的花花世界干著急.道理很簡單.他打不過蒙古人的鐵騎兵.憑那些烏合之眾)由於小說中將徐達所用的陣描述得太玄乎.以致於後人普遍認為徐達可有可無.對於朱元璋.事實上.徐達可能是自岳飛以後.戚繼光之前唯一能有效地使用戰陣的人(至少從見載於史籍的東西來看是這樣).雖然陣在很多人眼裏是虛構的東西.(是不是虛構的.前文已經討論過.不再贅述)他與岳飛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兵力比岳飛要雄厚很多(明軍最強時達到過一百多萬.雖然不一定都歸他管).兵源也要好(雖以南人為主.但後期北方兵也不少).還有不少的騎兵(剽悍程度不亞於蒙古騎兵)和火槍兵.所以他比岳飛的難度.壓力要小一些.但組織能力要比岳飛強.(岳家軍最強時也不超過十萬)也不拘泥於局部得失.大局觀要比岳飛要強.怎麼說呢?他的陣型更類似於擴大化了的古代的玄襄陣.以單一兵種為一個集群.然後一個集群一個集群地對敵軍實施打擊.(弩兵(火槍).騎兵.長槍.刀牌.校刀)直致敵軍崩潰逃跑為止.(當然這時明軍的個人戰鬥力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步兵中最強的.沒有這個條件.孫武在這也沒用)

明很快的走向沒落.土木堡一戰更是損失精兵四十幾萬.以後國家武備松馳.士氣不振.以致於數十人的倭寇入侵時竟視數十萬明軍不顧.長驅數千里.殺傷數千人.雖被殲滅.也從中可見明中後期兵士之差(也有很多地方.將校沒有那麼多兵.卻多報名額.以吃空晌的原因.但差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局面直到戚繼光的出現才有所好轉(只是局部.因為他不是全國統帥).[鴛鴦陣".是很多人.包括我所津津樂道的戰陣.雖然說他對付小股倭寇(千人規模.並且皆為步兵)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他以後在薊鎮游擊將軍對北元並沒有取得很大戰果.可以認定.這個陣作用一般.特別是對付明帝國的心腹之患.蒙古人時作用有限.(這其中也有他在任時間不長有很大關係).以後隨着漢人僅有的一點血性都喪失的時候.再先進的陣.漢人也沒有膽氣來試着驗證一下了.於是.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殺"等等等等如此之類的教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世蜀山弟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異世蜀山弟子
上一章下一章

陣與中國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