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張論士
一直沒有開腔的呂范終於說話了:“有主公和各位大才在座,這種關係到我軍未來的大計本不容我這種人說三道四,但我想到了一件事,就冒失的說了。我記得在壽春之時,馬太傅(馬日禪)曾經表舉君理兄(朱治)為吳郡都尉,我們是不是……”
性格耿直的秦松立刻打斷了呂范的話,高聲的說:“好主意!明公,此次攻擊吳郡我軍對外就可宣稱朱君理為大軍統帥。太守無德無能,不能保境安民,君理兄身為都尉自然應該帶兵驅趕太守,還吳郡人民一個個朗朗青天。如此一來不管是什麼人都說不出來差錯。子衡兄高才,秦某佩服!”
孫策還沒有說話,朱治已經紅着臉搖手拒絕:“在下無德無才,連一天的吳郡都尉都沒有做過。只是追隨先主公和主公時間比較久,而馬太傅為表彰孫氏一門忠烈才委任了我這個孫氏的馬前卒一個官位。我絕對不敢由此就自以為是,擔任這個大軍‘統帥’之職。”朱治允文允武,稍微一想就知道:自己要是同意了,那麼等到攻克吳郡之後,自己必然會擔任吳郡太守。不是朱治不想富貴不想榮耀家族,而是這違反了他這些年追隨孫家父子的本意。朱治為人忠義,一直追隨孫堅以及孫策是為了報答當年孫堅的知遇之恩,並不是為了自己日後的富貴。否則當年孫堅死後,孫堅的軍隊被袁術吞併四分五裂,而孫策身邊並無一兵一卒,朱治就不會依舊輔佐這個無兵無將無人無地的少年了。如今孫策的大業並沒成功,自己身為元老怎麼能先想着自己的富貴呢?所以朱治自然是無法接受眾人這個好意。
孫策笑着反駁朱治:“君理此言差矣,君本大才為人更是忠勇剛正,勝過當道的群醜眾多,怎麼能如此自謙呢?當年為父親殞命沙場之時,孫策不過是個黃口小兒,君以忠義之心並不嫌棄孫策無德無能儘力輔助,後來更是庇護孫家的孤兒寡母,君的大德孫策至今難以報答。”
袁渙和朱治相處日久,非常欣賞朱治的正直,刻意的多多往來,所以兩人關係很好。袁渙結果孫策的話頭說道:“君理兄的德才在座之人均是有目共睹,更何況眼前的情況不過是借兄的官職一用,至於兄是否上任過並不重要。兄督管軍紀是明公最為信任的心腹之人,而兄又是忠義之人,如今正是為明公出力之時,兄應該用於承擔重任,和明公一起給後人留下一個君臣際遇的佳話。”
孫策起身走到了朱治的案前,深深的施禮,目光之中流露出無限的信任,深情的說道:“委屈君理這樣的大才在孫策的帳中這麼長時間,孫策十分愧疚。孫策今天與君約定,孫策與君理不離不棄共立功業。孫策一片赤誠天地可鑒,不知君意下如何?”
朱治素來以忠義為立身原則,所以當孫家陷入谷底之際,他依舊忠心耿耿的輔佐孫策。孫策對他的信任無以復加,如今更是當眾立下如此誓言,朱治感動萬分,只感覺到熱血不停的上涌,臉上**辣的,為孫策犧牲自己都不會皺眉,更何況擔任大軍的‘統帥’。朱治‘轟’的一聲站了起來,還了孫策一禮,幾乎是吼着說出來:“主公,朱治敢不為主公效死,以報答孫氏兩代人傑的知遇之恩!”一向文質彬彬的朱治,這句話擲地有聲,震得整個牧府大堂嗡嗡作響。
攻擊吳郡的計劃已經訂好了,一切都等待着孫策軍整頓好軍隊之後,就等袁術無暇顧及江東之際,大軍就可以對吳郡的許貢展開雷霆一擊了。今天的討論基本上達到了每一個人的預期,解決了孫策軍短時間內可能遇到的問題,總人都感覺到了一絲的輕鬆,臉上的表情自然而然的鬆了下來。唯獨張紘依舊有個縈繞心頭的事情——孫策帳下的治世之才極度短缺。
張紘雖不是揚州人但久居江東,而這些年到江東避禍的士人如過江之鯽,所以張紘對江東目前擁有的人才非常了解,開始向孫策推薦起來:“明公,如今我軍已經佔領丹陽郡,明公也成了治理一方的諸侯。明公自然是開明愛民,但隨着我軍擁有的土地日益擴大,民眾越來越多,明公也需要越來越多的賢才協助明公治理江東發展生產圖謀天下。張紘不才,但在江東日久,聽聞過很多有識之士的名字,願意推薦給明公。”
孫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崇敬之色。孫策隔着書案對着張紘拱手致謝:“策對軍旅之事還有點心得,但談到治理一方就一竅不通了,這方面還是要依靠諸位先生多多辛勞。張先生既然有人選,那麼就請先生派人將他們請來,讓我和諸位賢才見見面。之後,就由先生按照他們的才能給他們分配一個合適的職位。先生以長史之職帶領諸位賢者把江東治理好,孫策在此先行謝過先生了。”
孫權聽着兄長的話語看着他真誠的表情,不由得暗暗讚歎兄長的氣度恢弘:兄長不僅有識人之明,還有用人之道,更有容人之度量。只要是孫策信任之人,孫策就可以把事情全權委託給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從不干涉。兄長直到他自己沒有理政之才,就敢毫無保留的信任張紘,授權給張紘自由的施展他的才能,並不擔心大權旁落。光是這種氣度就不是自己能夠擁有的。
沒想到張紘並沒有領情,而是繼續說道:“明公,張紘不敢答應。如果明公要招募這些賢才就不能讓在下派人將他們請來,而是明公要親自登門拜訪,以明公誠意和才能打動他們,讓他們投到明公帳下。而且,張紘自認為沒有能力與這位賢才並駕齊驅,所以不敢妄居高位。只要他到來之後,我願辭去長史之職,從旁輔助他。此人定然能夠輔助明公成就大業!”
孫策等人聽到了張紘的話之後都很是驚訝,一個個的都是一臉驚訝的看着張紘,想找出張紘在開玩笑的證據,但張紘不動如山依舊是一臉平靜的回望着孫策,彷彿剛剛的話並不是從他口中說出的一樣。孫策疑惑的問道:“不知道張先生口中所說的這個人是誰啊?孫策不敢相信江東還有這樣的人傑能讓先生如此佩服。”
張紘輕輕的點了點頭,捋着鬍鬚揭開的謎底:“目前旅居江東的各地士人以許邵、許靖兄弟二人最為知名,但許氏兄弟二人乃座談之人,並無匡扶天下安定一方的理政之能,所以只有劉繇王朗這樣的只重名聲而忽視才幹的人才會重用他們,並不適合明公招納。還有二人名聲雖然沒有許氏兄弟那樣大,但他們卻是真正適合明公的垂青,並能夠為明公的大業貢獻極大力量的人。一個人叫張昭,字子布徐州廣陵人,早年間拒絕了孝廉的推薦,而與當時的徐州名士趙昱、王朗交往密切常常一起共論時弊。徐州牧陶謙徵辟為從事,張昭稱病不去,被陶謙認為是輕蔑他,就將張昭投入監獄中,多虧趙昱多方營救才得以身免。之後張昭來到江東,但因為不認同王朗的執政之策而沒有去投靠舊日老友,而是旅居在曲阿。此人學問精純為人剛直,又對時弊痛恨非常,平時與人言談間常常會提出一些解決時弊的建議,在士林和百姓中極有名望。屠夫笮融殺了廣陵太守趙昱,張昭因此對笮融恨之入骨,而明公驅趕笮融,張昭必然對明公心存感激。明公親自去向其請教,在下相信憑藉明公的才能見解和真誠定然能讓張昭歸心。”
張紘臉上的微笑慢慢的消去,緩緩的伸出了另一根手指,繼續說道:“另一個人叫孫邵,字長緒青州北海人。(孫邵在前文中介紹過了,此處就大略介紹下)孫邵天資聰慧加上幾乎是無書不讀,所以學問精深,被北海相孔融稱為是廟廊之才,唯一可惜的是他因和劉繇是同鄉而在劉繇的帳下效力,目前並不知道人在何處。”
程普聽到這裏‘咦’了一聲,看眾人都望向自己連忙說道:“我剛剛接到了一個消息,那個叫孫邵的人並沒有離開曲阿而是呆在家中,我軍士兵盤查之時公然的宣稱他是劉繇的部下。當時的將領不知道如何處理就報告給我了,我還沒有來得及向主公彙報。呵呵,真是沒想到,他竟然是張先生口中的大才。對了還有一個人,他是劉繇任命的曲阿縣長,但卻沒有跟着劉繇一起跑,而是留在縣衙等着我軍的接收。他好像是叫什麼,哦,對,是叫顧雍!”
張紘這隻老狐狸眼睛一轉就猜到了孫邵這番舉動的意圖,笑着對孫策說道:“呵呵,張紘在這裏先恭喜明公得到這位大才。此二人精通我朝的各種典籍、了解各種儀式制度,人品學問更是萬中無一。我軍剛剛立足江東,一切政略規章還是一片空白,正好可以讓此二人幫助明公建立、完善我軍的各種制度,理順我軍的上下關係。政通才能人和,有了人和我軍異日定然能夠大出天下!如果此二人中任何一人投到明公的帳下,張紘願讓出長史而從旁輔助。非張紘貪圖美名而是實實在在的佩服此二人的學問,請明公以大業為重,善用此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