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對象
當年,皇帝秉着絕不搞特殊化的原則,把自己的親兒子們一樣扔到了西山軍校去操練,西山軍校的學制在這些年也不斷的變化,由九年制,變成了十二年制,西山軍校從乾隆五年始創,到乾隆十八年,這才迎來第一批正規畢業的學生。那些本來就超齡的貴胄子弟們自然沒從一年級開始念起,永琛作為皇帝的兒子,在六歲入學的條件下,以八歲的高齡進了一年級,念到今日終於畢業。當然,這其中還有相當多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畢業的廢柴們,畢竟,寬進嚴出才是我們的辦學標準嘛!
西山軍校的畢業典禮辦的相當隆重,不亞於乾隆九年舉辦的那個閱兵儀式。這一批學生,最大的,也就是雍正九年生的,因為當初的西山軍校要求是六歲進學,按年齡分班,可架不住皇帝就是要讓他兒子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所以,永琛就強擠入了一年級的隊伍,當然和他一起走後門的還有和親王家的長子永瑛。
西山軍校一向秉持嫡庶分明的理念,雖然嫡子和庶子是在一起上課的,可是對於任務的要求卻不盡相同。這就好像體育考試男生做50個仰卧起坐才算及格,而女生要是做50個仰卧起坐那就是滿分是一個道理,嫡子的要求總是比庶子高的。當然,你作為庶子,要是時刻以嫡子的要求來要求自己,老師們也是會高看你一眼的。
與西山軍校差不多的,皇家女子學院也在乾隆十八年的時候迎來了第一批畢業的女學生。在西山軍校成立之後,乾隆九年,皇帝為了繼續提升女性地位,也搞兩個女官出來,就以皇后的名義開辦了皇家女子學校,八歲入學,學制九年。皇帝嫡出的女兒只有和敬在這裏讀過書,四格格也才剛剛入學兩年,離着畢業還遙遙無期呢!
雖然同樣是畢業,但是女子學院畢業的,還真沒有多少姑娘,因為許多人家以“姑娘大了要嫁人”為理由,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把姑娘從學校裏帶回家了,並從宮中求得嬤嬤把姑娘帶回家中調教。這就跟現代的家長們不論如何都惦記着給自家孩子找個一對一的輔導老師單獨教導,才覺着心裏踏實是一個道理。
論那些琴棋書畫為人處世,誰能有皇帝層層選拔的人給力?可嘆他們看不清,看着大公主從學校畢業了,就紛紛把女兒都接了回家。只有幾個簡在帝心的人家,得了皇帝的暗示,拼着把閨女拖成老姑娘的風險一直讀到了女校畢業。而女校的在讀人數,也是在四格格也進去讀書之後,才有所增加。
對於那些申請回家的姑娘們,皇帝陛下輕蔑一笑:有你們哭的時候。皇後娘娘作為女校的名譽校長,收到的退學申請可不少,在皇帝大人的同意下,她也痛快的給了這些人“准”的批複,可是她娘家人卻是連申請都沒有遞的——誰讓烏拉那拉家就是缺閨女呢?能把閨女多留幾年的借口,簡直不要太美妙。
一批得到了系統教育的優秀的青年們從學校畢業了,皇帝在欣喜收穫了相當一批人才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這群在他眼裏的優秀人才,在其他人的眼裏都成了剩男剩女了,這樣可不好!
這不,碩王一家的糟心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鈴兒響叮噹之勢結束了這一場鬧劇。閑着開始有點淡淡的空虛的皇帝,看看自家的未婚大齡男青年們,決定,要給自己的兒子們找對象了。
除了大兒子永璜,從三兒子永琛開始,愛新覺羅弘曆家積壓了相當一批的未婚大齡男青年。雖然這群男青年的親媽恨不能早早的給兒子娶媳婦抱孫子,可帝后二人不開口,她們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攪和。畢竟,那個壓在最上頭的,可是皇後娘娘的嫡子。
這批在女校畢業的姑娘們,不論是從品行還是為人處世,都得到了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皇帝也通過和親王通訊系統(即丐幫),對這群姑娘的品德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從中排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再綜合家庭情況,個人情況在帝后二人的心中也就有了成算。
這些年,由於皇帝喜歡在選秀的過程中拉郎配,又亂點鴛鴦譜,所以許多人家在選秀過程開始之前就喜歡去皇后那裏走關係,現在誰不知道中宮得寵,帝后相和,皇後娘娘一句頂他們這群人在摺子裏翻來覆去一百句?
不過這一兩回情況有所好轉,因為阿哥們都長大了啊……因為阿哥們不僅沒有嫡福晉連側福晉和格格都沒有,頂多就是伺候鋪床的宮女,完全不是他們這種大選人家孩子的競爭對手。可是,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那些原本胸有成竹的人家都在初選被撂了牌子,完全沒有任何解釋。
這一下子,可炸了窩了。雖然朝臣們不好上摺子去詢問:皇上,我家女兒究竟哪裏不好,你竟然就直接撂了牌子?但是也託人去承恩公府上,或者是和親王府上牽線,讓自家福晉去探探口風,我家姑娘哪都不差,教養禮儀統統拿的出手,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啊!
面對蜂擁而來的人們,承恩公府和和親王福晉秉持着一問三不知的工作態度,人怎麼來的,就怎麼打發回去,禮物和人,都原原本本的送出府去。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等着進入複選的時候,大家突然才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剩下的這十幾個姑娘,居然都是這批女子學校畢業的女學生!我靠!我發現了什麼?!
這個時候,才有了皇帝方面發出來的官方解釋:我們大清的優秀子弟,尤其是各家的繼承人,都是西山軍校培養出來的出色人才,他們不論在見識眼界還是為人處世方面都是我們大清下一代的領軍人物。這樣的人物,他們的妻子,除了應該有必備的管家能力之外,還應該和他們的見識眼界相匹配,這樣才能達到如我同皇后那樣琴瑟和鳴的美好狀態,這才是我們大清和諧號家庭的堅實基礎。
陛下,您真的不是在秀恩愛嗎?真的不是嗎!
這下,那些提前畢業回家念小班,開小灶,一對一單補的人家哭的心都有了。當然,還有一家也是哭的心都有了:姑奶奶,您沒說過進入複選是這樣的條件啊?看看這一共才十幾個人的場面,想想西山軍校畢業了的五十好幾的家族繼承人,姓愛新覺羅的就不止二十個啊!姑奶奶,咱家兩代皇后了,不需要再和愛新覺羅氏聯姻了吧?我們,也想內部消化一下啊,你額娘家的侄孫子,咱已經看好了啊……承恩公府家的侄孫子,是個次子……
景嫻看着自家親娘過來詳細闡釋了各種不能把閨女嫁入愛新覺羅家的理由,然後景嫻非常為難的問了她額娘和她大嫂一句:“你們,問過孩子的意見沒有?”因為據她所知,她娘家的侄女,可是被和親王府預定去了的……據說,倆孩子還接觸過一段。不過,西山軍校的學生同自己小青梅的交往多是通過家長們進行的,烏拉那拉家明顯不知道兩個孩子的事情,那麼這倆孩子是怎麼聯繫起來的?
感謝和親王情報網,感謝皇帝叔叔,感謝女子學校的同學和西山軍校里的鐵哥們兒……
承恩公福晉帶着一肚子的疑問領著兒媳婦回家逼問孫女去了,景嫻按着皇帝給她的名單進行配對連線。
先把自己兒子的同西林覺羅家的大姑娘聯繫在一起,再把自家侄女兒和永瑛連上線。化掉品德不過關的倆姑娘,點出三個脾氣暴躁的,留給皇帝亂配,還剩下7個女孩兒。這七個,按着皇帝陛下三代之內親屬不得通婚的原則,十分艱難的給配上了對象,等着皇帝審核。畢竟,按着表哥娶表妹的老禮兒,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關係。再加上滿漢不得通婚,合適的真是少之又少。
幾日之後,烏拉那拉家就又派了承恩公夫人遞牌子進宮,剛剛坐定,老夫人就滿面春風的對着景嫻說:“你說雯蕙這孩子,她心裏頭有人了也不知道說,我們問她的時候她竟然還說‘全憑祖母做主’,要不是我說和親王家有意求她讓自己給推了,結果這孩子臉色煞白,我們再逼問,她也不能輕易承認哪!”
“這可不像我們家的女孩兒!”景嫻也笑了,這孩子怎麼跟着自己的父母還藏着掖着。
“後來她額娘倒是問出來了,她是怕人家和親王家看不上她!這倒也是心裏有譜的孩子辦出來的事兒。哪像那個郭絡羅家的,還沒怎麼樣的,就張羅的天下皆知!就像誰不知道她要嫁進恂郡王家似的。”
郭絡羅家的,不就是那個品性略有欠缺的姑娘么?她可不能給十四叔做曾孫媳婦呢!十四叔可是要自己挑選的,更何況,十四叔家那孩子還小着呢,這姑娘是哪來的自信啊!真是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