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洗”工部(上)
當張超獲得了一道皇帝李淵寫的關於“便宜行事”的詔書,然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張超獲得了這個“便宜行事”的詔書,那也就是意味着李淵是在支持他的,讓他有了不小的權利了。有了這道便宜行事的詔書,讓張超放心了不少。如果沒有這道詔書,那他什麼時候被人黑了都不知道啊!那個時候可真的是死了也都白死,去閻王爺那裏也都不知道要告誰的狀。所以現在有了這道聖旨,生命安全可以獲得保障了。
至於接下來,張超也就把那些今年和自己一起考上科舉的官員,也都重新聚集起來。凡是在長安的,那都要聚集起來。而張超很快也就聚集起來了大概六十多個人,這些都是今年剛剛考上科舉的人,是新進入官場的官員。而張超作為他們的臨時領導,也都把他們叫來開會了。
“各位,我在不久之前,也都是和你們一樣,剛剛考上科舉之人。可是我被皇上賞識,授予我推行考成法的權利。而我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合作,然後幫我完成這個考成法的推廣!”張超說道。
張超之所以選擇這些剛剛考上科舉的人,那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寒門讀書人,並不是什麼士族。要知道在唐朝時期,士族還是佔據了官場高層的主流。那些士族到了一定年齡,也都可以主動進入官場任職,而不需要考科舉。科舉都是一些寒門才考的,而士族也都非常看不起考科舉的寒門。所以,張超把他們叫來合作,那也就是因為這些寒門讀書人和士族沒有什麼牽扯,自然不會受到士族的威脅壓迫,他們和士族沒有什麼來往,自然不怕什麼。而且這些剛剛考上科舉的讀書人,他們沒有什麼複雜的關係網,他們在官場裏面都是一個個的新人嫩鳥,自然也就是一群沒有靠山,沒有派系的人。有了他們幫助自己,那自己也都可以很有效的馬上讓他們幫助自己推廣這個考成法了。
“張主事,你們讓我們來這裏,有什麼事情要做?”馬上有人問道。
而張超認出了這個人,這個人是這次科舉考試明經科的第一名,是明經科的狀元,不過目前並沒有狀元的稱呼。他叫做劉純,現在正在國子監擔任主簿職位。而他被張超拉過來了,所以也都暫時是張超的手下。
“我們第一件事情,也就是要要選擇一個部門來開刀!”張超說道。
張超作為一個職業改革家,自然非常清楚作為改革,那反彈力可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做好準備,那改革一定是要失敗的。而後世鄧公的改革經驗告訴張超,想要改革那首先第一步不是要全面推行。因為一開始全面推行的改革,那必然會遭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畢竟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改革,那需要的是全國人的配合,官場裏面的各派系的合作。可是畢竟那些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願意改革,那他們首先也就是要反對。如果直接全國推行,那整個轟轟烈烈的行動,然後最終也都是面臨一個被人偷梁換柱的情況。
與其如此,不如選擇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來進行改革,進行所謂的試點。後世的鄧公選擇了南方的一個小城市,然後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創造了一個“深圳奇迹”出來。而這種找到一個試點的方法進行改革,那不但盤子小,操作靈活,不用擔心盤子太大了操作不靈活,最後引起崩盤。而且一個小盤子,容易培養新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改革受益者。有了這個試點地方,能夠讓全國人都看到這個改革的好處,然後可以源源不斷的從這裏培育出一批批的改革受益者,然後他們走向了高層之後也都可以有更多的支持改革的盟友,在國家改革計劃裏面也都能夠更加有話語權。
而且有了一個試點,那最後如果試點成功了,可以以點帶面的突破到全國。這樣到時候天下也都能夠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合力,那些原先的既得利益者的實力越來越弱,改革派的支持者越來越多,然後那些舊有的既得利益者最後只能夠要麼改變要麼逐步消亡。
當年王安石還有張居正的改革,都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改革受益者,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是無法能完成改革。張超要做的肯定是吸取教訓,不能夠直接全面推行,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自己一個八品小官,哪怕有了皇帝的詔書,也都駕馭不了這個盤子,到時候崩盤機會是一定的。所以只要抓住一個部門來進行改革,那這樣對於接下來的進步是非常有幫助的。
“張主事,我們抓哪一個部門來進行開刀呢?”劉純問道。
張超肯定的說:“工部,我們就要抓住工部來開刀!”
“工部?”劉純顯然不知道,為什麼張超選擇工部來作為第一個下刀的地方,工部有什麼好的。
張超首先說:“按照我們朝廷尚書省六部的情況,可以用富貴貧賤威武來形容。富貴,也就是戶部管理財政也就是的富,吏部管理人事也就是貴。貧賤,也就是指禮部沒有什麼油水,所以也就是貧。而賤也就是工部,做的都是工程方面的賤業。威武,也就是刑部處理犯人,要非常有威嚴。而武,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兵部管理武事,那自然也就是武。”
“我們首先要從這六部的實力來排名,很容易也就得出一個結果,吏部管理人事,地位最崇高,動了他們是找死。而兵部代表了武官,代表了文的另一方面,那也是地位不俗。至於戶部管理財政,財權非常重,不好下刀。而刑部關乎刑獄,實力也都不低,所以這個不能夠第一個考慮。而我們能夠動的也就是禮部和工部,而禮部關乎到禮儀,如果我們鬧出了一些事情,那恐怕朝廷上下都要在禮制上面抨擊我們。禮制你們也應該知道,可是要命的啊!所以,能給我們選擇的也就是工部,工部實力最弱,沒有出過什麼高官,那我們不那他們可開刀,那我們能拿誰開刀?”
作為一個改革家,首先也要選擇好改革方向,不能夠一開始也就選擇重要的部門進行改革。如果選擇重要的部門改革,那那些位高權重的部門肯定會反彈,然後那些出身於這個部門的高級官員,也都會紛紛開始抨擊你,阻止你改革。所以選擇第一個開刀的部門,那也就是要選擇一些邊緣化的部門,權利比較小,地位比較低,並且沒有出過什麼高級官員的部門,這樣阻力小很多了。
而工部也就是如此,工部他們雖然管理全國工程,可是古代對於後世來說不一樣。古代對於工程建設並不重視,古代重視的都是那些人事、軍隊、禮儀外交、財政等等,而工程建設卻是最不得到重視的部門。自古以來工部都是權利最小,工程建設在古代不像是後世那麼重視,也都出現宰相的可能性也都是最低的。這種權利小,並且出身於工部的高官少,這才是最好動刀的部門。所以張超首先要動刀,那也就是找工部來動刀了。
“當然,我之所以選擇工部,那也還有一個原因。那也就是工部的事務很多,都是修建工程的。修建工程,這個是最符合考成法的依據了。考成法是考驗你辦事能力的方法,工部的工程建設很多,那最容易符合考成法的考核範疇,所以工部的業務最適合我們推廣。而別的部門反而沒那麼容易量化,那這個也就是我選擇工部的一個原因。”
而那些新科的官員也都不得不對張超感覺服氣了,因為張超那麼短時間之內也就想到了那麼多。甚至來拿第一個下刀的目標也都選擇好了,而不少人都懷疑張超到底是不是和他們一樣,是一個新科進士呢?要知道那些新科進士都沒有太多機會熟悉官場,可是張超對於官場裏面的事情居然如此熟悉,這個讓他們也都感覺非常的震驚。他們根本不知道,張超前世可是為官二十年,對於這些部門之間的恩怨和關係非常熟悉。再加上他是一個“職業改革家”,那他也都是對於改革這種事情還是比較拿手的。他學會了自古以來那些改革家的經驗,包括古代的商鞅王安石范仲淹張居正等等,再加上後來的鄧公的方法,這些都是他在後世學習的經驗。
所以他對於改革這種事情,那簡直是行家。在古代談論改革,那恐怕沒有人比張超更有經驗了。張超其實選擇工部,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不過他目前並沒有打算說出來,因為接下來的情況是充滿了血腥。
“哼,我選擇工部的原因,最後一個沒有說。到時候,看我怎麼來一次‘血洗’工部好了。”張超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