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初臨大夏第七十章 大戰之前

第一卷初臨大夏第七十章 大戰之前

冀州,信都城。

冀州刺史許遜此時正與麾下一眾文武商議如何出兵雁門關的事務,此次胡人南下雖然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并州晉陽城,不過冀州方面的壓力同樣不小。

根據此前訂下的策略,此番為了抵擋胡人南下,冀州和涼州方面的兵力已經抽調了不少前往晉陽城協防,此時整個冀州轄下已經沒有多少可用之兵了。雖然趙凱和蘇泰已經說過冀州軍只需要負責佯攻即可,不過冀州刺史許遜還是有些憂心忡忡。不過晉王殿下和蘇大帥的命令以下,自己又不能不從,所以這才將自己麾下一眾文物聚集起來準備商議到底如何出兵。

看到眾人皆已入座,許遜直接開口道:“諸位,本官剛剛收到晉王殿下和蘇大帥的軍令,明我們冀州方面出兵十萬前往中山郡和常山郡一代,然後做出進攻雁門關的姿態,諸位以為,眼下我等應該如何應對?”

“大人,我們冀州轄下一共有邊軍五萬人左右,郡國兵七八萬人,雖然此前已經調集了三萬人前往晉陽城協防,不過此時全部兵力加起來仍有十餘萬人,而且此次我們前往雁門關只是佯攻而已,所以倒是不必過於擔心。”聽到許遜開口詢問,冀州總兵吳大鵬略一思索開口道。

聽到吳大鵬表示此事不難,許遜搖頭道:“此事並不是這麼簡單,根本前方斥候回報,胡人雖然在原平縣折損嚴重,不過此時雁門關尚有十五六萬可戰之兵。雖然晉王殿下此番只是命我們前去佯攻,不過胡人焉知我們是不是真的準備進攻雁門關?如果他們派軍留守倒也罷了,如此一來正合殿下心意。可若是他們放棄防守,直接出兵與我軍交戰呢?眼下我們的精銳兵力盡皆調往晉陽城去了,此次能夠前去雁門關的大部分都是郡國兵。不是本官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是若想憑着咱們的郡國兵前去跟胡人對抗,卻是基本沒有什麼贏面啊。”

郡國兵的戰鬥力向來不如邊軍,這是北地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就算是邊軍與胡人精銳對陣也不過是半斤八兩而已,此番大部分邊軍精銳都已經調往晉陽城去了,如果自己帶着這些郡國兵前去佯攻,萬一被胡人趁機吃掉,到時候就算是并州方面能夠得勝,自己同樣免不了受到責罰。

聽到許遜這麼一分析,吳大鵬同樣皺眉起來,確實是自己想的過於簡單了,胡人可不是桌子上的麵糰任由自己捏扁捏圓,此番雁門關還有十餘萬大軍,這麼多兵力足夠支持他們兩線作戰,而且自己麾下這些軍士又多是郡國兵,如果真的大戰起來,確實是輸多贏少的局面。

不過想到晉王殿下的調令已經發出,吳大鵬只能繼續道:“可是殿下和大帥的調令已經發到咱們這裏了,此番無論如何總要調集十萬大軍前去執行命令。”

“本官自然知道調令已經發出,只不過是想要在動兵之前想出一個能策完全的法子,既能前去雁門關牽制一批胡人,又不能真的與他們大戰起來。”

看到眾人仍在低頭沉思,許遜繼續道:“殿下給我們十五天的時間調集兵力運送糧草,十五天之後一定要率軍趕到雁門關附近,諸位若有良策,還請速速提出。”

十萬大軍調集可不是什麼小事,各種糧草器具等物都要準備妥當,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些郡國兵可不像邊軍一樣都是集中在一處的,所以光是調集郡國兵集合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然後從信都城前往雁門關還有一段路程要走,所以十日之期其實已經頗為緊迫了,而眼下自己還沒能想出一個能策萬全的法子,許遜信中自然着急。

雁門關的胡人不是傻瓜,他們此番南下對於北方几個州的兵力部署同樣知道大概,前些日子趙凱和蘇泰在晉陽城調集涼州軍和冀州軍前去協防的事早已被胡人斥候探查到了,所以此時冀州軍多是郡國兵的事情根本就瞞不過胡人。

如果到時候真的帶着這些郡國兵前去佯攻,萬一真的與胡人-大戰起來,到時候這十萬大軍必然要折損不少,如果折損太多的話,就算是并州方面能夠取得勝利,從整體戰局來看同樣是損失不小。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吳大鵬沉思良久終於還是開口道:“大人之所憂者,無非是覺得我軍皆是郡國兵,戰力比不上胡人,所以擔心他們會趁機進攻我等。不過屬下認為,既然此番調令乃是晉王殿下和大帥親自發出,那就說明他們在并州的戰事必然意義重大,所以從大局上來說,此次我們務必要在規定的時間耐調集十萬大軍趕到雁門關附近。”

看到許遜略一點頭,吳大鵬接着道:“雁門關的胡人皆是輕騎,雖然仗着馬速機動性比我們要高的多,不過他們的防禦並不出色。草原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鋼鐵供他們打造鎧甲,所以下官以為,若是想要讓胡人不敢進攻我們,那就要帶上足夠讓胡人害怕的東西。”

“說得不錯,不過你覺得我們軍中還有何物能夠讓胡人不敢主動出擊?”雖然對於吳大鵬的分析比較認同,不過許遜一時之間卻是沒有想到自己軍中還有什麼依仗。

“對付胡人騎兵,歷來都是弓弩最為有利,因為他們大部分軍士都沒有披甲,所以箭矢的殺傷力可以完全發揮出來。因此下官建議,此番前去雁門關我們多帶一些弩弓手和長弓手,中軍則以刀盾手為主,至於騎兵也儘可能多帶一些,只要我們進軍之時穩紮穩打,將營地精心佈置一番,看到我軍防備如此充足,雁門關的胡人未必就敢與我們直接開戰。”

吳大鵬能夠身為一州總兵,自然還是有些眼光的,靜樂縣的損失再加上原平縣的損失已經讓胡人-大軍有些寒心了,此時之所以還賴在雁門關不走,無非是不想放棄繼續南下的機會罷了。如果冀州方面出兵十萬,然後採取穩紮穩打的架勢慢慢向著雁門關移動,胡人-大軍確實未必就敢出關跟自己大戰一場。

只要到時候他們不敢出關,那就必然要在關內組織防禦,到時候自然就可以將一大批胡人牽制在雁門關內,然後給并州的晉王殿下和蘇大帥創造機會了。

聽到吳大鵬的建議,許遜一時之間倒是不置可否,不過沉思片刻之後終於還是點頭同意下來。

雖然吳大鵬這個計策實在算是不上高明,不過這個時候自己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而且殿下給的十五日之期本身就比較緊張,如果再不趕緊行動起來,到時候就難免貽誤戰機了。

晉陽城,刺史府。

并州方面此番只需要出動六萬人左右,所以大軍準備起來比起冀州方面自然要快上不少,此次用兵需要兩處協同出擊,其中任何一方貿然前進都不是胡人的對手,所以趙凱雖然心急,卻仍需要等到冀州方面準備妥當之後才能一起出兵。

按照胡全之前的打算,此番對陣胡人仍是以五千重甲陌刀手為中軍,之前靜樂縣大戰損失的陌刀手早已全部補充起來。所幸重甲和陌刀都可以重複利用,所以靜樂縣之戰以後趙凱只是讓胡全從軍中重新選拔了一批人手,然後又湊足了五千人。

雖然靜樂縣一戰之後眾人皆已看到重甲陌刀手的強勢,不過晉陽城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重甲,而且後方就算是加急打造陌刀運送過來,也趕不上此番前往雁門關作戰了,所以趙凱只能將擴編重甲陌刀軍的想法遺憾放下。

又過了四五日之後,與冀州軍約定的動兵時間終於到了,趙凱與蘇泰立即率領大軍開始行動。此番晉陽城仍是以丁建陽和孫虎臣留守,雖然之前商定的是此番只需要出兵六萬人左右,不過孫虎臣考慮一番之後還是命令晉陽城剩下的軍士同樣做好準備。

此時胡人盡皆窩在雁門關中,晉陽城根本就沒有需要防衛的對象,所以孫虎臣明他們做好準備,一旦此戰得勝則火速前往雁門關準備介入戰鬥,如果此戰萬一失敗,有這一股生力軍同樣可以作為接應。

蘇凌雪和裴紫衣因為放心不下此番大戰,所以這一次一定要跟着前去。趙凱看到她們也是因為擔心自己所以才一定要跟去,想了想之後終於還是同意了。反正到時候就讓她們跟着自己就是,只要不是親自參戰就行。

不過為以策萬全,趙凱還是私下裏去求了一下張秀雲,囑託她如果戰事真的有所轉變,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證兩女的安全。對於宗師境界的高手來說,雖然對付不了千軍萬馬,不過在戰場上只是保護兩個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十一月二十八,黃道吉日,諸事皆宜,百無禁忌。

等到胡全將中軍全部集合完畢之後,眾人立即開始動身,出了晉陽城北門之後直接浩浩蕩蕩的前往雁門關而去。

此時已經是深冬天氣了,北方又素來風大,雖然動兵之前丁建陽早已將一眾軍士的禦寒衣物準備妥當,不過真正到了城外之後還是覺得朔風撲面寒氣倍增。

因為中軍步卒居多,所以預計至少要七八日才能到達雁門關附近。如此大的兵力調動自然不可能瞞得過胡人斥候,所以趙凱吩咐胡全行軍途中一定要注意查探,寧可大軍行進速度慢上一些,也絕對不能被胡人趁機埋伏,畢竟原平縣之事就在數日之前,趙凱可不想自己此番用兵跟胡人一個下場。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興之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興之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初臨大夏第七十章 大戰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