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番外三立國
當年賈赦曾經說過一句玩笑話,說自家那邊叫族人出海,說不得自家也能在海外稱孤道寡呢!
結果呢,老實說,賈赦自個並沒這種心思,賈敬也沒有,這年頭海外多半是蠻荒之地,論起物質水平來,那真是比中原差太多了,何況,在家過得好好的,只要不發神經,都能富貴一生,誰沒事吃飽了撐的,遠離故土,跑到海外去折騰。
賈家那些族人願意,無非就是因為到海外能夠積攢大量的財富,但是他們卻不會常年留在這裏,歸根結底,他們開發了那邊,在那邊坐擁大量財富,呼奴使婢之後,還是要衣錦還鄉的。
就像是後世,很多人為了賺錢跑到國外打工一樣,但是為的卻是賺錢帶回去過更好的日子。
在那等地方,的確黃金不值錢,土地不值錢,人也不值錢,一匹粗布就能換個十個八個奴隸回來給你幹活,隨便拿個肥皂之類的東西,就能從那些土著那裏換個土著裏頭的美人出來。問題也就是這樣,你手裏頭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想要高床軟枕,都不容易,想要一聲綾羅綢緞,那還是得從自個帶來的貨物裏頭拿,這些都是要用來換錢的,誰肯做這樣的事情啊,這些劣質的絲綢,跟這些土著交易之後換得的寶貝,帶回中原,就能置辦一個大宅子,買上一大堆好料子了。
因此,在那邊對上那些土著,你很難生出多少優越感來,說難聽點,就像是人面對猴子,你不會因為自個穿着衣服,用着手機,覺得有什麼優越感一樣,人比較的對象還是跟自個差不多處在同個層次的人。
因此,儘管賈家一直推動着開發海外,搞什麼殖民,但是,真正在那裏殖民的無非就是賈家購買的那些奴婢什麼的。這年頭,江南那邊因為那等高效紡織機大行其道,卻是真的搞出了那種類似於羊吃人的事情出來,大量的土地被改種桑樹,許多農戶因此破產。雖說一些手工業也開始興盛起來,吸納了不少失去土地的農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農戶都會想着去做工的,因此,很多農戶也很乾脆,拖家帶口地賣身為奴。
賈家那邊趁着這個機會,吸納了許多人口,直接用海船一裝,一船一船地往南洋或者是安榮那邊運去。
賈家提出來的條件也非常優惠,他們到了安榮那邊,給賈家干幾年之後,積攢了足夠的錢財之後,就可以贖身,而且還可以從賈家那邊低息貸款,換取一些生產資料什麼的,就可以自個去開荒了,以後自個賺到的錢財就是他們自個的了!
這樣的條件不可謂不優越,那些農戶跟賈家人不同,賈家人想要返回中原,只要給個象徵性的價錢做船票也就行了,但是其他那些農戶,想要回去就得考慮一下了。
何況,這些人在南洋或者是安榮那邊,多半還是做着以前那些事情,比如說種地畜牧什麼的,能夠賺到的錢也很有限,畢竟,那些地方真正的優勢資源其實早就叫賈家那些人給壟斷了,因此,他們雖說吃穿不愁了,想要衣錦還鄉,再干幾年再說吧!時間長了,他們在那邊生兒育女之後,對於回鄉也就沒有太多的執念了。
南洋安榮的開發對於中原也是一件好事,賈家那邊也不想讓中原因為缺糧之類的問題亂了,因此,賈家的商船返回中原的時候,都會購買大量的糧食壓艙,到港口之後轉手賣了,也能小賺一筆,這個手段也很有效,來自海外的大量糧食直接將因為大量土地改農為桑導致糧價上漲的江南糧價給壓了下來,因此,最終並未因此導致出什麼岔子。
不過,這也給朝廷敲響了警鐘,因此很快反應過來,對各地的耕地數量做出了限制,總不能都靠着有人良心發現,從海外運糧平價出售吧!因此,一個最基本的耕地底線還是要保證的。
賈赦他們父子兩代人裏頭,其實也就是賈琅在海外真正是身體力行地轉了一圈,其他人壓根就沒怎麼離開過京城,對於海外也沒什麼印象。
賈琅回來之後,除了編纂了一套醫術藥典,發行天下,又與天下那些醫者辯證那些成方驗方之外,還寫了一本《海外志》講述他這些年遊歷海外的情況,主要講的就是南洋歐洲還有非洲的情況。
這卻是叫中原許多有識之士都知道了海外的一些情況,不過,賈琅並沒有去南半球,一直就在北半球轉悠,因此,沒有寫到安榮的地理人文風貌。
不過大多數人對此並沒有多少興趣,這會兒的歐洲老實說情況真是不怎麼樣,那裏的人一年到頭不會洗幾次澡,之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正在流行黑死病,賈琅最驚訝的是,那邊的大夫對於治療有個最普遍的辦法,那就是放血。就像是中原的醫生在遇到一些簡單的病症的時候,喜歡來一句,清清靜靜餓兩天便是了。
這裏頭的原理其實也有些差不多,那就是激起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不過,這種事情,本來也就是那樣,原本身體強健的人,自然是沒問題,若是原本就虛弱的,放上幾杯血,或者是餓上幾頓,接下來沒斷送半條命都是好事了,哪裏還好得起來。因此,歐洲那邊很多大夫簡直跟屠夫沒什麼區別。
賈琅的書裏頭對這些東西非常寫實,又說到那邊各個小國之間常常有些爭鬥,但是一般情況下,調動個幾千人算是了不得了,倒是那邊的天主教,卻是曾經搞過幾次大規模的東征,幾乎調集了歐洲大半的可戰之人。
看到這些之後,固然有人對外面的事情很感興趣,但是更多的人的感覺就是,果然是蠻夷之地,還是中原好。
不過,賈琅在家的時候,被家中的一幫小輩纏着講他在外遇到的那些事情,不僅僅是人文方面,另外還會說一些其他的地理方面的事情,另外,歐洲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殖民時代已經到來,賈赦也在一邊說了一些殖民的事情,便叫家中的幾個小輩頗為心馳神往。
其中對此最熱衷的卻是賈琛與榮樂公主的嫡長子賈荏,賈荏生下來就是個叫人不省心的,從來都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典型,特別能夠調皮搗蛋,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拿着一把木劍,神氣活現地說自個是大元帥,大將軍,要開疆闢土什麼的。
賈荏對讀書什麼的,興趣不是很大,賈赦這邊對此也不是很在意,賈荏若是繼承祖業,做個武將什麼的,也沒什麼不好的,他勉強也算是半個皇家人,上頭對於這樣的,也不會有多少忌諱,因此,對此,賈家人差不多是樂見其成,另外就是,朝廷多年不曾用兵了,這些年對於周邊的小國,一方面就是來一次經濟侵略,另一方面,無非就是威懾一番。
比如說之前的茜香國,那邊剛有異動,東南大營那邊出動了幾百個熱氣球,直接飛到了茜香國腹地,從熱氣球上面扔了一些霹靂子下去。所謂的霹靂子,也就是簡單的火雷,這玩意其實威力不大,也就比爆竹強一點,但是威懾力卻極強,茜香國那邊差點沒以為是糟了天譴,因此,後來對朝廷甭提有多卑躬屈膝了,恨不得跪舔的節奏。
韃靼那邊直接就被朝廷的經濟政策弄得已經沒了戰意,因此,中原這邊,還真沒有多少進取之心,以前邊境上好歹還有些衝突,如今四夷臣服,邊軍都差不多開始懈怠下來了。
賈荏在長大之後發現留在中原顯然沒有他的用武之地,失望非常,因此,在知道海外還有那麼一大片土地之後,簡直是欣喜若狂。他不光心中有想法,還能付諸實施。賈荏這輩子最佩服的不是賈赦這個祖父,也不是賈琛這個父親,他最佩服的是賈琅這個叔父,十多歲就獨自一人出外遊歷,還跑到海外去了。
因此,賈荏虛歲才十六的時候,這邊榮樂公主跟賈琛琢磨着賈荏性子跳脫,給他選個成熟穩重的妻子,好壓一壓他的性子,也好管住他。結果,賈荏直接偷溜了,不光自己跑了,他還帶着別人一塊兒跑了,帶走的卻是他身邊的一幫小廝,還有族中幾個一直跟在他後頭做跟班的族人。
賈荏小時候就喜歡打仗,因此,他身邊的小廝,也是他按照軍中的法子訓練出來的,賈荏直接帶着人,跑到了港口,打聽清楚了情況之後,就悄悄坐上了賈家前往安榮的海船。他們一群人分散開來,有的躲在貨艙裏頭,有的跟那些水手混在一塊兒,有的甚至是鑽進了被買來帶到海外的那些百姓中,等到船上的人發現的時候,船已經開出去好幾天了,再返航,顯然也來不及,畢竟,這年頭船速也就這個樣,一年裏頭,順風順水的日子就這麼長,錯過了這段時間,這一次的航海或許就會有了更多的風險,因此,最終只得用船上的信鴿給港口那邊送了一封信回去,認命地帶着賈荏他們一行人往安榮過去了。
賈荏在安榮真的搞出了一番明堂,他是賈赦這一脈的嫡長孫,父親是世子,母親是公主,賈家在安榮的人自然也買他的帳。
賈荏對賈家在安榮那邊的進展很是不滿意,那邊本來適合居住的地方就不多,結果還有不少好地方叫土著給佔了,賈荏直接組織了一幫人出來,然後就開始了他在安榮的征程。
賈荏也不是什麼殘忍好殺之人,對於那些土著,賈荏的態度就是,死硬的人,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其他人,無非就是軟硬兼施,那些人其實原本就羨慕中原來的人,往往能夠美食華服,只不過,一方面是自家傳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原人對他們也沒什麼接納的意思,因此,一直就這麼下來了。賈荏到了之後,直接就使盡手段,一方面展示自個的武力,另一方面,就是表示,你們若是肯臣服,那麼,你們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安榮那邊土著本來也不多,賈荏一開始的時候,還自家帶着人上陣,後來乾脆以夷制夷了,直接搞出了一套功勛政策出來,讓那些土著打頭陣,反正各個土著部落之間本來也沒多少太平的時候,他們互相打來打去,也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
幾年之後,賈荏直接就差不多將安榮那邊適合居住的地方都打了下來,那些原本的土著也開始學着穿着漢服,說著漢話,一個個除了相貌上有些不同之外,看着跟中原百姓也沒有太大區別了。
後來,聖人去世,新皇登基,安榮那邊遞來了國書,國書上頭,國主的名字赫然便是多年沒有返回中原的賈荏。國書上頭表示那邊本是漢民所開闢,願意為□□藩國,反正天高皇帝遠的,嘴上服個軟,並不會掉半根汗毛,因此,賈荏的國書也寫得非常客氣,又送來了許多安榮那邊的特產,主要是一些比較稀罕的動物,比如說袋鼠,樹袋熊什麼的,很是引來了一番稀罕之意。
新帝瞧了之後,不由一樂,他原本就知道賈荏的一些事情,知道他出海多年,一直沒有回來,叫自家皇姑和姑父為此擔憂不已。不過,看國書卻是卻是不知道安榮到底是什麼樣子,只以為是海外一個島國,雖說離中原實在是比較遠,不過這也算是為□□開疆闢土了,新帝登基,只需要點喜事點綴一份,因此,新帝龍心大悅,直接承認了這個安榮國,鑄造金印賜予,然後又很是賞賜了安樂侯府一番。
賈赦那時候年紀已經很是不小了,雖說保養得好,看着沒有多少老態,反而很是精神,如同中年一般,他之前就知道賈荏在安榮那邊的折騰,如今見賈荏竟是也沒跟他們通個氣,直接建了國,也是一樂,想想自個一輩子,雖說也做出了一些事情,但是卻多半都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倒是兒孫個個出息,這一生,也是不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