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抓周儀式
李應庚首先“講話”,誠摯地向諸位來賓表示感謝,感謝大家多年來的照顧,感謝大家都很給面子,前來觀禮,感謝大家對孩子的良好祝願。
李氏族長也談了談李氏一族過去的一些輝煌,舉例講述了一些名人典故,並提到李應庚的至孝之舉,以及進士恩榮,又殷殷期望李小神童將來勤奮好學,前程似錦;同時希望大家用心教育孩子,讓李氏一族能夠多出幾個神童,多添幾份榮光。
知縣大人更是回顧了本州的光榮歷史,尤其是本州名人孫武的輝煌歷史,以及現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浚的博學多才和平叛之功。號召廣大子民向先輩學習,為本州繁榮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祝願李小神童能夠繼承本州的優良傳統,奮發有為,忠君報國,建功立業。
眾人轟然叫好,紛紛使勁鼓掌。緊接着,知縣大人宣佈抓周儀式正式開始。
一應物品,擺放在李小神童的身邊。
李之郎環顧四周,發現有毛筆、銅錢、印章等等,紛繁複雜,很多東西連他也叫不上來名字。
一個剛滿周歲的孩童,又能認識什麼?可是,這個神童不一般。
如果有人能夠聽得懂靈魂波動的言語,一定可以聽見這個孩子的靈魂中一陣陣的呢喃。
”想我李之郎仕途順利,家有賢妻,卻不幸遭此災禍,命喪黃泉。雖然有幸穿越,可這個時代又如何能與後世相比?有電嗎?有車嗎?有手機嗎?有電腦嗎?我這童年可該怎麼過啊!!蒼天啊,大地啊!你快點派一位仙女姐姐下凡,陪我打發寂寞吧!”
是的,永垂不朽的H省Z市S縣副縣長李之郎同志,穿越來到了大明宣德年間。
早在李應庚妻子懷孕期間,李之郎的靈魂就已經穿越而來。那時候,胎兒尚未孕育智慧靈魂,這李之郎的殘魂便很容易地與胎兒融合在了一起。
嚴格來說,李之郎是帶着前世的記憶,重新投胎了。
起初,雖然年幼不能言語,但李之郎卻能聽得懂大人的言語。從那些言語中,李之郎很快就知道自己來到了大明宣德二年,再怎麼說,他前世也是北大歷史系的高材生。而且,通過對比得知,這個世界大明宣德二年之前的歷史,和前世是一模一樣的。但之後的歷史,不知道會不會因為自己這隻小蝴蝶而產生巨變了。
如果一切歷史照舊,那麼註定他李之郎這一世碌碌無為,泯然眾人。因為歷史上沒有他的名字。
如果他想在這一生建功立業,那麼他必然會被歷史記載,從而改變歷史。
好吧,毛爺爺早就教導我們,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然上天給了一次重生的機會,我李之郎又豈能浪費這大好時光!就看我如何在這異世雄起吧!
李之郎神思天外,其實都不過是在剛才幾位領導講話的時候進行的。
現在,他需要選擇一件物品。他的選擇結果,很有可能影響大人們對他的期望,對他的教育方向,對他的關注和支持。
毫無疑問,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他必須得到大人們的認同和讚揚。
於是,他的小手,緊緊抓住了一隻毛筆。
李應庚笑的異常開心;李母更是激動的落淚,不停地喃喃着列祖列宗保佑。眾人此刻也是紛紛上前恭喜,這個道一聲將來貴公子必定金榜題名,那個說一句李小神童天資聰穎,前途不可限量。
緊接着,宴席開始,李應庚特意交代再多些菜肴飯食,一定要讓大家吃飽吃好,以至於宴席一直到傍晚時分方才結束。一時間,賓主盡歡,李小神童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漸漸名揚縣裏。
宣德六年,李之郎四歲。
自從四年前劉御醫前來診視之後,李母的病情略有好轉,但沒多久,又忽然加重,李應庚急忙請了大夫,經過月余的細心治療,又有所好轉。但至此之後三年間,李母的身體便時好時壞,讓李應庚不敢有絲毫馬虎,更不用提求官赴任了。
就在去年八月,原本是酷暑季節,天氣卻忽然轉變,暴雨傾盆,溫度驟降,李母一時受不得這天氣變化,就此一病不起,她自知壽元不久,便反覆叮嚀李應庚,雖然他已經是進士出身,但畢竟不是狀元;將來一定要仔細撫育李之郎,督促這個神童孫子勤學苦讀,以期能夠狀元及第,光宗耀祖。待李應庚俱皆應下,李母方才撒手而去。
按明朝丁憂制度,李應庚需為母守制三年。如此一來,李應庚若想出仕,至少要等到宣德八年九月了。
閑話少敘,單說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九月重陽的日子。李應庚祭了天地、諸神和先輩之後,便攜妻子、侍婢僕人等,踏秋郊遊,登高避災。
武定城外,有一座無名土山,山也不高,但對於地處平原的武定而言,卻是個登高望遠的好地方。除了這無名土山,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城牆了,你總不能站到城牆上登高望遠,踏秋抒懷吧?
早在宣德三年,漢王叛亂平定之後,武定州幾位士紳為了弱化武定州叛亂的不良影響,便共同捐資修了縣學,彰顯教化之德;在他們的影響下,幾位富商也隨後捐資,在城外這座無名土山上建了一座菩薩廟,美其名曰弘善利民。
雖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因為夫人想為婆婆還願,李應庚便命家僕在山下遊玩,只帶了夫人兒子和幾位貼心下人上了山來,拜起菩薩。
作為後世之人,李之郎自然是崇信科學的,但他一直對科學抱着一種又愛又恨的態度;愛的是科學確實帶來了社會的發展進步;恨得卻是科學讓人迷失了信仰。李之郎一直認為,信仰有兩種,一種是人們一生的行為準則和理念追求;另一種則是人們對生與死的感悟和寄託。
而科學,恰恰損壞了人們對死後的美好願望和寄託。畢竟,像楊溥那樣為了理念,無懼死亡,無懼等待死亡的英雄,太少太少了。
不過,李之郎的穿越重生,又讓他對科學的崇信產生了巨大的動搖。這一世,他對生與死不再迷茫,而是懷着巨大的敬畏和膜拜。
李之郎恭恭敬敬地向菩薩磕了三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