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銅雀台二十
鍾嶸
魏文帝,其源出於李陵,頗有仲宣之體。則所計百許篇,率皆鄙直如偶語。惟[西北有浮雲]十餘首,殊美贍可翫,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羣彥,對揚厥弟者哉?
晉中散嵇康,頗似魏文。
魏侍中應璩,祖襲魏文。(《詩品》卷中)
隋唐五代
牛弘
【請開獻書之路表】,更集經典,皆藏在秘書、內外三閣,遣秘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美其朱紫有別。(《隋書》卷四十九《牛弘傳》引)
杜台卿
【淮賦序】魏文帝雖有《浮淮賦》,止陳將卒赫怒,至於兼包化產,略無所載。(《全隋文》卷二十)
魏徵
【文學傳論】史臣曰:魏文有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信矣!(《隋書》卷七十六)
王勃
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三國論》)
吳競
《長歌行》右古詞:[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言榮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曹魏改奏文帝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蒙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空言虛辭,迂怪難信,當觀聖道而已。若晉陸士衡《逝矣經天日》,復言人運短促,當乘閑長歌,不與古文合。
《燕歌行》右晉樂奏魏文帝《秋風蕭瑟天氣涼》、《別日何易會日難》二篇,言時序遷換,而行役不歸;佳人怨曠,無所訴也。
《善哉行》右古詞:[來日大難,口燥唇乾。]言人命不可保,當樂見親友,且求長生術,與王喬、八公游焉。又魏文帝詞雲[有美一人,婉如清揚],言其妍麗;[知音識曲,善為樂方],令人忘憂。此篇諸集所出,不入《樂志》。
《煌煌京洛行》右晉樂奏魏文帝[夭夭桃園,無子空長],言虛美者多敗。又有韓信[鳥盡弓藏],子房[保身全名],蘇秦[傾側賣主],楚懷不納吳起,[智小謀大],郭生[古之雅人],燕昭臣之,及仲連高士,不受千金等語。若宋鮑照《鳳樓二十重》,梁戴暠《欲知佳麗地》,始則盛誇帝京之美,而末言君恩歇薄,有怨曠沈淪之嘆也。(以上《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苦哉行》右魏文帝[上山採薇,日莫苦飢],傷役艱辛也。(同上卷下)
權德輿
【同中書門下奉和聖制九日言懷詩賜中書門下及百官詩進狀】然後以太平之化,躬行於今,知之非難,是謂至德。豈比夫漢武、魏文屬詞類事而已。(《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五)
呂溫
【裴氏海昏集序】昔者三代陳詩,以觀民風,信詐淫義,躁靜剛柔,於是乎取之;喜怒哀樂,吉凶存亡,於是乎觀之。兆於此必應於彼,成乎終必見乎始,詩不可以為偽。魏公子為南皮之游,以浮華相高,故其詩傲盪驕志,勝而專,勤而不安。……夫如是則觀南皮之詩,應、劉焉得不夭,魏祚焉得不短!(《呂和叔文集》卷三)
李德裕
【文章論】魏文《典論》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斯言盡之矣。然氣不可以不貫,不貫則雖有英詞麗藻,如編珠綴玉,不得為全璞之寶矣。鼓氣以勢壯為美,勢不可以不息;不息則流宕而忘返。……沈休文獨以音韻為切,輕重為難,語雖甚工,旨則未遠矣。夫荊璧不能無瑕,隨珠不能無纇,文旨高妙,豈以音韻為病哉!此可以言規矩之內,未可以言文章外意也。較其師友,則魏文與王、陳、應、劉討論之矣。江南惟於五言為妙,故休文長於音韻,而謂[靈均以來,此秘未睹],不矣誣人甚矣!(《全唐文》卷七百九)
宋金元代
陳師道
魏文帝曰:[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為衛。]子桓不足以及此,其能有所傳乎?(《後山詩話》)
王直方
【都梁香與迷迭】古詩云:[傅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又:[氍口(登毛)五木香,迷迭及都梁。]嘗按《廣志》,都梁香出交廣,形如藿香;迷迭出西域,魏文帝又有《迷迭賦》。信乎不行一萬里,不讀萬卷書,不可看老杜詩也。(《王直方詩話》)
吳開
【睹木興嘆】魏文帝《柳賦》:[在予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圍寸而高尺,今連供而九成。]桓溫北伐,經金城,見為琅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乃知睹木而興嘆,代有人矣。按《廣州人物誌》載:蘇頲年五歲,裴談過其父,試誦庾信《枯樹賦》,頲避談字,易其韻曰:[昔年移柳,依依漢陰。今看搖落,凄愴江潯。樹猶如此,人何以任。]文忠詩曰:[人昔共游今孰在,樹猶如此我可堪。]荊公詩:[道人從何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雲今如需長。]劉斯立詩云:[麥壠漫漫宿藳黃,新苗寸寸未經霜。手中馬棰餘三尺,想見歸時如許長。]意皆相沿以生也。
【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江文通有《擬湯惠休詩》云:[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蓋用魏文帝《秋胡行》云:[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優古堂詩話》)
郭茂倩
《古今樂錄》曰:[《十五》歌文帝辭,后解歌瑟調“西山一喝高”“彭祖稱七百”篇。]辭在瑟調。(樂府詩集)卷二十七《十五題解》)
《樂府解題》曰:[後人哀而賦之,為《秋胡行》]若魏文帝辭云:[尭任舜禹,當復何為],亦題曰《秋胡行》。《廣題》曰:[曹植《秋胡行》但歌魏德,而不取秋胡事,與文帝之辭同也。](同上卷三十六《秋胡行題解》)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云:“《折楊柳行》,歌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今不歌。](同上卷三十器《折楊柳行題解》)
魏文帝《飲馬長城窟行》云:[泛舟橫大江。]因以為題也。(同上卷三十八《泛舟橫大江》題解)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煌煌京洛行》歌文帝《園桃》一篇。]《樂府題解》曰:[晉樂奏文帝“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言虛美者多敗。]
魏文帝詩曰:[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又曰:[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秋夜長》,其取諸此。(同上卷七十六《秋夜長題解》)
陳岩肖
魏武、魏文父子,橫槊賦詩,雖遒壯抑揚,而乏帝王之度。(《庚溪詩話》卷上)
劉履
《善哉行》賦中有興也。……此文帝因征行勞苦,感物憂傷而歌以自娛也。託言上山採薇,既不足以療飢,而徒為風霜所侵。且物之羣動者尚各求其匹侶,今我何獨遠離所親而勞於征役乎?於是還望故鄉,則郁然壘壘者又為隔絕,使不可見,故其憂感之懷,反覆興嘆而不能已焉。[湯湯川流]以下三語,亦以申言歲月如馳,人生如寄之意,宜乎策馬被裘以自遣釋也。西山真氏謂:[此篇末意纇《芙蓉池》,特以其中有可采者,故錄之。]愚按《芙蓉池》一篇,首言[乘輦夜行丵游,逍遙步西園],末雲[遨遊快心意,保己終百年],則是缺人君弘濟之度,縱一己流連之情,其不取也,宜矣。若夫[驅馬出遊,聊以寫憂],亦人情所不能無者,讀者不以詞害意可也。
《雜詩》([漫漫秋夜長]篇)賦也。……按文帝黃初五年八月以舟師伐吳,九月遂至廣陵。會暴風至,龍舟幾覆。今此詩首言秋夜北風烈烈,以至彷徨不寐,感物思歸,而有向風長嘆,斷絕中腸之悲。其必作於斯時歟?下篇意亦相合。([西北有浮雲]篇)比也。……此篇以浮雲自喻,言由西北而至東南,其作於廣陵無疑矣。且帝實至廣陵而還,此雲[至吳會]者,豈以伐吳欲入其地而言歟?然以末句觀之,則知其心事不遂,有難以語人者,故常畏人知也。
《燕歌行》賦而兼比也。……此婦人思其君子遠行不歸之詞,豈帝為中郎將時,北征在外,代述閨中之意而作歟?然不可考矣。其曰:[慊慊思歸]者,意其必然之詞;[何為淹留]者,又怪而問之之詞也。憂來而不敢忘,微吟而不能長,則可見其情義之正,詞氣之柔。至於[牽牛織女]而下,因賦所見而反以自況,含蓄無窮之思焉。(以上《選詩補註》卷二)
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