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基金會的一天
隨着志願者學生的加入,基金會的審核工作進展倒是快了許多,同樣的,關於審核的一些情況,也被這些學生給透露了出去。
而出現在網絡上的具體工作流程,也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轟動。
連續的工作了十天,單單隻是小慧一個人便審核了一萬多份材料,而與她有相同經歷的,還有其餘的十個組成員。
十天的時間,他們完成了將近十分之一的工作量。但這僅僅只是他們來到基金會的時候,所積累的數量。
在這十天的時間內,基金會又陸陸續續的收到了近十萬份新的材料。而郵政那邊,更是一車一車的往基金會送。
看着辦公桌上,還餘下的幾十份資料,小慧不禁有些頭疼。
作為中審組的初審成員,小慧身上的壓力並不比那些初審組的成員小。甚至,整個中審組都不能犯任何一丁點的錯誤。
中審組,要看的東西要比初審組更多,初審組只需要看幾個要點,而中審組卻要審核所有的資料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全部符合要求,他們才會蓋章,然後送到終審組那邊去進行最終的審核。
而終審組那邊,則全部都是一些老人在負責的。只不過他們也都在同一間辦公室內,終審組的位置,就在小慧的身後。
他們需要計算出具體的數據,然後按照不同的等級來進行分類,最後在按照分類去進行第二遍審核,也就是最終的審核。如果這一次審核通過。那麼就意味着即將得到基金會的援助。
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嚴格認真的去檢查資料上的內容。交叉審核。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渾水摸魚。
小慧因為工作熟悉的比較快,所以工作的進度也比較快,下午五點多鐘的時候,她今天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為了能夠加快工作速度,小慧又去資料組那邊領取了一百份的資料。只不過現在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了,但是小慧手中卻還有幾十份的資料。
“露姐,對不起啊,那時候我拿的資料有些多了。”看着其他人都打算下班了。而他們這一組卻只能等工作完以後才能下班,小慧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沒事,咱們加快進度吧,最多二十分鐘就能處理完了。”被稱為露姐的女學生倒是沒有介意,大家都想早一些將這些資料審核完畢。
畢竟他們的時間,是按照原有的數量來分配的,但是現在還是陸陸續續的有不少的資料被送了過來,如果他們這邊不能夠加快進度審核的話,那麼後面送過來資料的那些學生,將會失去這個資格。
如果因為條件不符合而失去資格也就算了。可問題是,如果因為這個原因的話。他們將會連被審核的資格也都沒有。
而且基金會也有規矩,哪一個小組領取的材料,都是有記錄的,也必須要具體的小組去審核,否則後面若是出現問題的話,責任將會直接落在他們的頭上。
事實上,能夠進入他們這一個環節的資料,基本上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也有個別的資料不符合要求,但是在一百份裏面,差不多也只有幾份這樣的資料,大多數還是符合的。
但即便這樣,他們也必須要嚴格的去審核。
之前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因為初審組的大意,中審組這邊也沒有發現問題的所在,資料最終被遞交到了終審組那邊,但是終審組卻發現了問題,而且還是一個很小的問題,結果資料被打回,在當天的工作總結當中,初審組以及中審組,被特意點名批評。
雖然沒有其他的懲罰措施,但是也對眾多的審核員們提了個醒,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基金會這邊仍舊在忙碌着,即將下班的學生們,則整理着今天一天的資料,將審核完的資料,要圓圓整整的送回到資料室那邊去,領出來多少份資料,還要還回去多少。
所以這個會耽誤一定得時間,一般情況是五點半收工,然後陸陸續續的交還資料,等到六點半的時候差不多才能結束工作,到七點之間,是他們的晚餐時間,七點十分,乘坐大巴車返回學校。
所以時間方面,他們是完全來得及的。
只不過沒有人知道,就在此時此刻,他們這些學生們的身影,卻在網絡上火了起來。
而原因,則源自於一條朋友圈裏的信息。
一名學生在工作完以後,對着自己那亂糟糟的辦公桌拍了一張照片,而且可以清晰的看到,紅色的框子裏的資料滿滿的,黃色的框子裏佔據了一半,而藍色的框子裏只有那麼幾十份資料躺在那裏。
隨後又對整個辦公區拍了一張照片,當然了,這個學生自然沒有忘記拍攝基金會的標誌,並且配上了一段話。
結果這條消息剛一發出去,便被朋友圈裏的人給轉發了出去,而就這麼一來一回的折騰了幾次,則被一個媒體記者給看到了這條消息。
關於洛神基金會助學基金這一塊的審核工作,是透明公正的,一整套程序外界都很清楚。但是這種清楚,只不過是字面上的清楚,外界還從來沒有人進入過基金會內部去探訪的。
而那些媒體記者們也並不是沒有這個想法,只不過被基金會以工作太忙如果需要採訪,可以在工作期結束以後再來採訪為由給拒絕了。
雖然外界對於基金會的公信力還是沒有懷疑的,但是這件事情,總歸是讓人心理面痒痒的。
在看到這條消息之後,這名媒體記者的心思立即活躍了起來。
很快,一條探訪洛神基金會助學基金審核現場的標題的新聞便出現在了這家媒體的官方網站上。並且被推到了首頁的位置。短短几分鐘的時間。這條新聞便擁有了數十萬的點擊量。以及數千條評論。
而這條新聞的第一段話,便標註了版權資訊。
此新聞素材來源於朋友圈一位參與了審核工作的同學發佈的消息,據記者驗證,此消息為真實消息。
下方是朋友圈截圖,只不過對轉發這條消息的人做了模糊處理,只能讓人看到一條消息,以及幾張縮小版的圖片。
首先聲明,記者是參觀過洛神基金會的。所以對於洛神基金會的辦公場所還算是熟悉。下面這張照片是記者參觀時拍攝的,圖二為朋友圈第一張照片。
在兩張照片的對比下,可以清晰的看出這裏的確就是基金會的辦公場所,唯一不同的是,圖二當中比圖一多了幾十張辦公桌,只不過都是那種臨時的,而且圖二當中也有不少人正在站起來收拾着桌子上的文件資料,也還有部分人正在緊張的工作中。
據了解,此次基金會為了增加審核的速度,從天京的一所高校內招募了五十名學生參與了進來。而這些學生也均出自於洛神基金會的援助學生。
他們被分為兩個組,分別為初審組以及中審組。最後的終審組為基金會的老人負責審核。
而圖中紅色框子裏的資料,是通過初審的資料,後面的中審組,將會着重審核這些資料。而黃色的框子裏,則是在規定範圍以外,但又比較接近紅色框子標準的資料。
這些資料將會被封存保留,如果審核結束以後,基金會預定的名額沒有用完的話,將會從這些資料中挑選相應的資料來進行第二次審核,直至名額滿員。
那麼藍色框子,自然代表着距離援助條件比較遠的目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些人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這些資料也將會被分類保存,等到全部的審核工作結束以後,將會將這些資料回寄給申請本人。
而根據記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平均每一天,每一個審核小組需要審核大約一千二百份左右的資料,這些參與審核的學生,常常看資料看到頭暈眼花。
但是為了能夠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幫助,他們也只能打起精神來認真的工作。這些申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的手中,所以也沒有人敢大意。
因為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影響到申請人的命運,或許只需要將資料放錯位置,他們就將失去這個機會。
而在數百萬份資料當中,也沒有人會去逐一的篩選,對於他們來說,錯過了也就錯過了。除非運氣真的很好,被抽查到了,否則就只能跟援助說再見了。
不過,即便進入到了紅色框子裏,也並不意味着就可以得到援助。
因為在後面還有中審,以及最後終審的兩個程序在等待着你,而且據記者了解,在最終的終審當中,又被分為了兩個程序,在這一個環節,每一份資料都需要不同的小組交叉審核,也就是說,只有當一份資料,在最後的環節被蓋上了四個章的時候,才意味着最終審核的通過。
雖然工作很簡單,但是也很累。
不過這些學生卻沒有一個有任何的抱怨的,因為在一年之前,他們的資料也出現在這裏,也經歷過相同的程序,唯一不同的是,審核的人不同。
據了解,就目前為止,大約有一百二十萬份資料被遞交到了基金會,而根據他們的任務規劃,要想全部審核完這些資料,至少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且中間還不能出現任何的請假事件。
而根據基金會剩餘的資金,接下來大約會有三十萬左右的學生通過審核。那麼也就意味着,將會有大約九十萬份資料需要被回寄。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與國家郵政簽署了合作協議的話,單單隻是回寄的費用,就需要花上幾百萬,乃至幾千萬。
後續新聞,敬請繼續關注本網站。
就這樣一條新聞,雖說是採用了那條消息為素材,但是記者本人還是花了不小的功夫的。如果這個記者沒有去過基金會,也不了解基金會的工作流程,那麼他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寫出這篇文章。
雖然是借鑒的,也沒有得到授權,但只要不是故意的抹掉出處,也增加了原作者的信息的話,一般是不會被追究的。
在一個,以朋友圈消息為新聞素材的新聞,基本上很少有發生的。
但是這件事情,很顯然就是個例外。
看着自己的這條新聞點擊量蹭蹭的往上漲,底下評論的數量也是急劇增長,這位記者心理面更是樂開了花。
果不其然,很快,他便接到了主編的表揚電話,主編不僅給了他五千塊的月底獎金,同時還授權他代表公司正式的跟基金會交涉,希望能夠得到全程的新聞。
而如果這件事情能夠搞定的話,那麼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升職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副組長,但那可是組長的儲備人選,對於他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得到了主編的授權之後,這位記者立刻聯繫了基金會那邊,希望能夠抽出一整天的時間,去跟蹤報道基金會工作的具體情況。
在基金會接到電話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件事情已經被外界所熟知了。於是乎,基金會也轉變了原先的想法。
同意了這位記者的要求,只不過有一個前提,不能夠影響到正常的工作。
再商量好了具體的事情之後,這位記者更是馬不停蹄的跑到了天京大學附近,開了一間房間,然後對着房間拍了幾張照片,對於他來說,新聞從現在就已經開始了。
他不僅要報道那些學生的一天,同樣的也還要捎帶上自己的一天。
因為已經聯繫好了,所以這位記者直接將鬧鐘定到了早晨六點鐘,次日一早,醒來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對着鬧鐘拍照,然後走一路拍一路,直到宿舍,與昨天聯繫的學生接上頭,對於他來說,從昨天晚上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然而,一整天的工作讓這位記者感覺到了很枯燥無聊,重複的動作,一遍又一遍,最終,在拍攝了幾百張照片之後,這位記者也跟着學生們一同登上了回學校的大巴車,等回到宿舍以後,拍攝了幾張學生回到宿舍便直接躺下睡覺的照片之後,這才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
雖然在基金會以外的拍攝採訪,有這位記者故意安排的嫌疑,但是這些鏡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實的反映。
而在回到家以後,這位記者更是精心的將這條新聞給製作了一下,等到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這條新聞便直接被放在了網站的首頁。
而這條新聞的效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幾乎一片的叫好。而這位記者也因此而得到了上面的賞識,命其單獨的組建一個小組,負責這個專題系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