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依戀情感
“有些人肯定懷疑,說我是胡說,聳人聽聞。那我們看一組官方統計數據,根據今年5月份的全國婦聯發佈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000萬,這個數據來源是根據中國國家人口普查得出來的官方數據,這些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的祖父母或過世,或不願意撫養他們,他們被稱為“事實孤兒”,林思齊就是其中一例,這些人在中國有多少呢,200多萬,中國的經濟靠誰推動的,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這6000多萬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推動的,而這6000多萬個孩子我們可以稱他們為“犧牲者”,這也不是什麼新名詞了,很多媒體已經報道過很多遍了,他們是中國幾十年經濟發展的真正犧牲者,而最慘的這200萬個事實孤兒他們又是是什麼,他們既是“犧牲者”,又是“火藥桶”,他們的精神狀態是什麼樣的,請看大屏幕。”
“這是一張由伊朗女藝術家拍攝的圖片,一個在戰火中失去母親的小女孩在地上用粉筆花了一個母親,然後脫掉鞋子,蜷縮在母親的懷裏,那麼這一張照片呢?”
大屏幕上出現的是在林思齊卧室的天花板上畫著的血眼女人的圖像,劇場內傳來一陣驚呼聲,但很快被鍾教授的聲音遮下去:“這個是林思齊的畫的畫,這個女人有纖細的四肢和巨大的頭顱,一隻巨眼佔了整個頭部超過三分之二的位置,林思齊用自己的鮮血無數次的塗抹了這隻眼,這個女人代表什麼,這個女人代表的是他自己對母親的幻想,甚至代表了對世界所有女人的印象,在他的眼裏她們總是那麼畸形,殘殺她們,虐待她們,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如同自己殺這些貓一樣,只是殺人對他來講更有快感。”
大屏幕上又出現了被吊在廢棄汽油桶上燒死的貓的照片。鍾教授在舞台上低着頭看着自己不斷移動的腳尖緩緩說道:“我們不曾知道這個還不到15歲的孩子心裏到底堆積了多少發泄不出去的委屈和仇恨,才會讓他以這樣一種形式告訴世界,自己一直生活在怎樣的地獄裏,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家裏窮,但是中國窮嗎,中國最窮窮不過60年代,60年代的我的父輩們雖然吃不飽,穿不暖,天天遊走在瀕臨餓死的邊緣,卻從來沒有想過通過掠奪,通過殺戮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場中又不少經歷過60年代或者對60年代有記憶的人都頻頻點頭。
“林思齊的父親也並不是一個完全不負任何責任的父親,他每個月都會固定地給林思齊寄來五百塊錢,林思齊其實在他的同學裏面不是最窮的,但是林思齊怎麼評價他的父親,這裏有一段錄音。”
林思齊悲愴的聲音瞬間傳遍整個大廳:“你不要提他,我恨他,我就跟一個沒人管的在大街上要飯的人一樣,他不過是一個慷慨的願意施捨我的路人而已……”
“這就是一個孩子對他父親的印象,他說錯了吧,恐怕沒有,他說的都是事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總是把錢看得重於一切,只要我有錢,每個月能給我的孩子一點錢,他就能跟院子裏的竹子一樣只要給一點給養就能活得挺拔俊秀,但是這個父親想錯了,他的孩子雖然也把自己當成了院子裏的竹子,但是,請看圖片。”
“這是林思齊在第一起案件中使用的竹節,他用它來擊打被害人的臀部,這是第二起案件使用的竹子,他用它把手機捅入被害人的體內,這些是后三起案件使用的竹子,他直接用他們殘忍地捅穿了被害人的身體,甚至把她們的內臟都捅得亂七八糟。這些竹節跟林思齊家院子裏的竹子有什麼區別?”
“有的人應該看出來了,最大的區別是這些竹節是沒有根的,所以它不會生長,只會隨着時間慢慢乾枯直至碎裂,而這個根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依戀情感”,它是人發展人性的基礎,雖然現在人類是地球生物的主宰,但是他仍然是出生時最脆弱的生物,小狗生下來的時候會自己翻身,自己爬動尋找奶頭,人生下來呢,人生下來只會一個生存技能,就是最低等的吸允反射,就是說人不會翻身,不會爬動,不會自己尋找奶頭,他甚至需要另一個人把奶嘴或奶頭放到他的嘴裏,對,他只會吮吸,只會吃,別的什麼都不會,所以說人生下來就是地球上最笨的動物,人生下來就是需要另一個人照顧的,他會從人的懷抱和觸摸里得到愉悅,得到溫暖,這叫做肌體感,雖然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沒有豐富而具體的記憶,但是肌體感卻會作為一種永恆的感覺被儲存在大腦的深處,甚至影響人的一生,如果一個人沒有得到過這種溫暖的撫摸和擁抱,等他長大了很可能會變得性格冷漠,跟任何人都沒有親近感。”
“然後等一個嬰兒再長大一點我們會教他喊爸爸媽媽,等他會跑,會說話,我們還要教他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我們把這叫做是非觀,這些一般都是在6歲以前完成的,“依戀情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所為的“依戀情感”就是指人對於人的依戀,人對於人的情感,但是很明顯林思齊在整個依戀形成的關鍵期處於完全被放棄的狀態,他沒有與任何人建立起這種依戀關係,所以他不依戀任何人,因為他本身不被任何人依戀,他也不尊重任何人,因為他本身不受人尊重,他殘忍,冷漠,對人沒有感情,對被害人的死亡沒有悔意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心理學上認為人一生中性格的養成0-6歲是最關鍵的,因為那時候孩子還沒離開家庭,所以被稱為性格的關鍵期,0-12歲被認為是性格的形成期,很明顯林思齊在12歲以前,在性格的形成期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那麼他還是有機會的,他的機會來自12-18歲。12-18歲被稱為性格的定型期,學校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人性格的形成,但是林思齊在整個過程中又遇到了挫折,他在學校遭遇到了校園暴力,最終不得不選擇退學。欺負他的人名字叫黎志翔。也有人會說,那是他自己沒種才會一直被人欺負,但是這個黎志翔不是一般人,他的叔叔叫黎光,就是你們腦子裏想的那個人,崇光市市長,他的父親叫黎海,黎氏集團的董事長。”
“按照林思齊的女朋友的說法,林思齊從跟黎志翔結下樑子那天之後只要每次去學校都會被欺負,以至於無法忍受不得不退學。也有人也會問,這種校園暴力,學校難道不管嗎?老師難道不管嗎?同學難道不管嗎?如果是別的人他們也許敢管,但是誰讓他是黎志翔呢。”
“林思齊又是怎麼與黎志翔結下樑子的呢,在黎志翔欺負一個女同學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敢吭聲,但是這世界上也不是沒有不畏權勢的猛士,還有有人敢管的,誰挺身而出了呢,林思齊。林思齊就是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說了句話,接過被一群人群毆到學期末,以至於最後不得不退學。這個事情的劇情真的有點狗血,生活有的時候真的是很有戲劇性,一個連殺5名少女的兇手曾經也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英雄,但是這個少年把熱血用錯了地方,他太傻了,他是真傻,連那些平時做護花使者的聰明人現在都站在一旁一聲不吭了,你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又有什麼挺身而出的資格。”
這時一個女記者舉起了手示意自己有問題要問,鍾教授暫停了演講,佟伊寧款款走過去把話筒遞給了那名記者,女記者問道:“鍾教授您好,我是崇文在線的記者,我剛才聽您說罪犯站起來說了一句話,請問他說了一句什麼話,謝謝。”
“謝謝你的問題,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你們能不能小聲點。’”
“那能不能請您分析一下他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女記者追問道。
鍾教授輕笑了一下,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人心很複雜,這句話我想請當事人自己說一說。”說著扭頭看向林思齊,林思齊也搖了搖頭。
女記者也讀懂了氣氛,繼續說道:“我們崇文在線也關注過很多類似遭遇的孩子,他們父母都不在身邊,這樣的孩子一般很沉默,曾經也有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也不能完全說社會把他們遺忘了,只要他們自己肯努力,還是會有出路的。”
鍾教授在話筒里發出鄙夷的“呵呵”聲:“是嗎?我先不說我對你這種偏見的看法,先請大家聽一段錄音。”
錄音被簡單地處理過,不過仍然可以聽出來是佟伊寧和顧曉瑩的對話。
“黎志翔是怎麼欺負你的,能告訴姐姐嗎?”
“嗯……他跟那一群人來教室里找我,喊我的名字,我剛回頭就被揪住頭髮拽到牆上,他們兩個人拽住我的胳膊,兩個人抓住我的腿,他們力氣很大,我根本動不了,然後……然後……黎志翔就走過來,他罵我……罵我是賤人,給臉不要臉,然後就開始撕我的衣服……”
“當著你所有同學的面嗎?”
“嗯!”
“然後呢?”
“然後……然後他就把手伸進我的文胸里,使勁揉我的胸,用手使勁掐我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