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第372章 政治伎倆
第三百七十五章政治伎倆
“鈍初的競選如何了?最近在報紙上,通篇都是關於國~民黨的報導啊!如今若說哪個黨派、哪個黨魁鋒芒最盛,那非鈍初莫屬了。”劉繼業笑着親自給宋教仁添上茶水。
三人如今身處上海市政廳內的一處裝修奢華的會客室內,宋教仁從柔軟的沙發上微微欠身表示感謝。
屋內的氣氛頗為融洽,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意。宋教仁一直與劉繼業相處的很不錯,此前交往都留下了良好印象。而北輝次郎更是加入了劉繼業領導的國社黨,二人以同志相稱。
這次宋教仁來上海會面,除了部分原因是為了籌劃競選事項,拉攏選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與劉繼業這位東南大佬就一些政治問題協商。
宋教仁深知,自己以後組閣后,地方上的重量級人物也是需要交好的。而劉繼業則更為特殊,蓋因他不單單是江蘇都督,更是極為有名望的政治家。通過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行為,如今劉繼業在社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不亞於宋教仁。
而思維靈敏的宋教仁卻知道像劉繼業這等人物,若是能夠好好結交,將能發揮出極為有利的影響。
“若是一切繼續下去,我是有信心率領國~民黨一舉奪得國會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的!”說出此話時,宋教仁臉上充滿了自信的神采。他雖然疲於奔波,深深的眼袋和下陷的臉頰,精氣神卻異常地高漲。對於自己最終能夠獲得成功,更是充滿了信心。
或許正是這份強烈的自信,再配上出色的演講能力和組織能力,才能使宋教仁在同盟會諸多元老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組建的國~民黨的實質性領導者。
當然,單純的自信是不足以讓許多投機者倒向宋教仁的。劉繼業通過各種渠道消息,早已打聽出宋教仁在當初合併各個小黨時就大肆許諾,一旦當選就將這個總長、哪個次長分給盟友云云。若非有這些實際上的好處,這些小黨派也絕不會跟着宋教仁一路走的。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宋教仁是一個非常懂得變通和實務的政治家。
而這樣的人,才是劉繼業可以合作的對象。
“小弟目前還是統一黨的成員,也無法在明面上過多與鈍初兄支持……”劉繼業自嘲一笑,輕輕抿一口茶水:“不過國~民黨的經費,我還是能夠提供一部分的……畢竟,當今之民國,也只有鈍初擔任這內閣總理最為合適了!”
明明劉繼業是統一黨的理事之一,卻與統一黨的直接競爭對手關係密切,此刻甚至主動提出提供經費,若是在後世的政黨中,不免有叛黨的嫌疑。然而這在民國初年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同時身兼數個黨派的職務,更換黨籍的速度更是飛快。
而宋教仁亦見怪不怪地毫不客氣地接受了劉繼業的好意,笑道:“正好我黨經費上還有缺口,金額在二萬銀元左右。”
劉繼業二話不說就承擔了下來,引得宋教仁和北輝次郎都站起來鞠躬致謝:“有文鹿這番心意,教仁也就不虛此行了。”
“不過……鈍初獲得選舉勝利,進入國會之後,將會如何處理與大總統的關係?國會在未來民國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早在很久之前,劉繼業就通過加入了國社黨的北輝次郎與宋教仁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可以說雖然劉繼業明面上還是張謇的親密戰友,還是統一黨的理事,但是實質上卻已與宋教仁達成了默契了一致。若非如此,也不可能見了面就將二萬塊送出去。
宋教仁用擲地有聲的聲音朗聲道:“教仁所堅信者,責任內閣也!責任內閣由國會多數黨派產生,負責組織政府內閣及各部總長,與大總統雖然各有分工,但更多時候卻需要攜手並進!”
“那麼鈍初對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又怎麼看?”
“地方自治的基礎是不能改變的。”宋教仁臉上掛着淡淡的微笑,對於自己的施政理念,他很明顯是有過深思熟慮的:“如美國那樣完全自治,各州形同各邦,這點是行不通的。我國當前所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省級的自治不應採取……”
“然而,地方自治卻是憲政之關鍵!是可以彌補中央政策至地方失衡失序的關鍵補充,是維持地方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更是民主憲政之基石。因此,教仁是主張首先從縣開始施行自治,待十年期間,為中國之地方自治樹立起標誌和培養經驗后,再慢慢推行至府一級。而我國之一省如歐洲之一國,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給予過多自治權利,否則國家將有不穩之風險。”
宋教仁彷彿並不在乎劉繼業江蘇都督的身份,暢談其如何要分權給縣、奪權於省,設立一個有執行力的強勢中央政府。
在這一點上,宋教仁並未單純為了反對袁世凱而不顧國情,表露出了一個識大體的成熟政治家所應有的思想。而劉繼業,彷彿亦不介意宋教仁明顯要削減地方都督權勢的意思。
就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之間的協調問題,劉繼業與宋教仁討論了好一會兒,隨即就聊到了國家主義方面。
在這一點上,宋教仁與劉繼業產生了較明顯的分歧。
“此刻必須做兩手準備。在國會真正發揮其效力、在內閣真正能夠與大總統共同擔負國事之前,國社黨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只有當中國真正步入健全之現代國家后,我才會將國社黨改編為參政黨派。”
“文鹿未免小心過甚了!”宋教仁從北輝次郎,以及一些情報來源所了解的國社黨宗旨,與自己的內閣政治頗有衝突之處,彷彿是要把專制走向極致一般。這一點,宋教仁是不理解的,一時也很難接受的。
然而在這個話題上,劉繼業卻明顯表露出了與宋教仁不同的意見。
應該說兩人針對國家主義本身並沒有太大分歧;宋教仁也贊同整合國家力量,建立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宋教仁也認為發展實業、建設軍隊、同時進行農村土地改革是富強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實現國家主義上面,宋教仁卻有明顯的不同觀點。
宋教仁所主張的,是通過正式國會選舉、進入議會,然後慢慢改造國家。而劉繼業所擺弄出來的國社黨,卻與此等手法完全相悖,是打算靠革命的手段去實現國家主義。
聊了好一會兒,雙方誰也沒有說服誰來。
“西方有句諺語,曰Let`us`agree`to`disagree,同意我們有分歧、求同存異吧!”
宋教仁也發現在這一點上說服不了劉繼業,就像劉繼業說服不了他自己那樣:“只是希望文鹿明白,國家之和平來之不易,倉促發起革命,使中國重陷內戰中絕非好事啊……”
“這是自然!”
在政治的領域,有分歧並不可怕,只要共盈共惠的結果要大於一拍兩散,那麼雙方都能夠暫時擱置分歧而聯合起來。而目前,顯然宋教仁與劉繼業兩者之間合作的優勢要大於散夥,所以宋教仁在多說了幾句之後,也就很理智地換了一個話題……
“善後大借款談的如何了?”
宋教仁拋出了另一個令他關心的話題。
三聯集團代理中央政府與外國財團就大借款事項進行談判如此大事自然無法長期隱瞞下去,很快就有蛛絲馬跡被泄露了出去。而這也在民國的政壇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方面,是袁世凱此前派人與四國銀行團籌借借款的行為遭到了國會的強烈反對。表面上國會的理由是借款會出讓國權、是喪權辱國,但實際上卻是國會內同盟會的會員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勢,努力給這位大總統使絆子的結果。
另一方面,四國銀行財團也對袁世凱撇開自己另尋找貸款對象而表示強烈不滿和抗議;然而由於袁世凱理論上只是從三聯集團這一國內財團借款、從法理上鑽了條文的空子,使得四國銀行的抗議並不能阻止談判的開啟。
儘管社會各界有這樣那樣的聲音,三聯集團與外國財團的接觸還是很順利地開展了,並且成功得到了八家大型財團的興趣。其中就包括四國銀行財團之一的英國財團支持,可見列強資本家在利益面前是根本不在於國家利益的。
而宋教仁對袁世凱的觀點並不如許多同盟會會員那麼極端,講究的是合作中有鬥爭、鬥爭中有合作。況且,比較實際的宋教仁也承認中國當前的財政狀況確實只能籌借外款才能夠得到解決,因此並不反對劉繼業的三聯集團協助籌借外款。
不過,對於借款的情況,具體利率多少、籌借多少款項、附加條件為哪些,這些方面宋教仁還是很關注的。
劉繼業捏了捏鬍子,望向宋教仁關切的目光,微笑道:“上海虞洽卿已經在與八國財團協商了,具體條件無論如何都會比此前的四國銀行來的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