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三) 收官盤點(三)

第五十三章(三) 收官盤點(三)

無數陳列於前的戰利品無疑是此次大捷最鮮活的證據,半分也作不得偽,讓所有抱有懷疑想法的人都乖乖地閉上了嘴巴。與會的新聞記者們大感震驚,不過這種震驚很快化作了狂喜。大會一結束,有關這次戰役的情況便迅速傳遍了長城內外,各國報刊聞訊后亦紛紛轉載,一時之間,國內國外輿論為之一片嘩然。

經歷了東北軍“九一八”時將東北的拱手相讓、“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無果而終,國人對如此捷報不免將信將疑,於是,更多的人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他們或委託親朋好友多方打聽,或者乾脆直接自己進入吉林,畢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在那裏,他們不失所望地見到了堆積如山的戰利品,見到了活生生的日俘,見到了填埋日軍屍體的巨大坑穴,見到了慘烈的阻擊戰場,更見到了振奮欣悅的民心。即便是最挑剔的外國人、素來看不起中國人的外國人,都不得不坦然承認:這一次,日本人,驕橫無忌的日本人,真的被打敗了,而打敗他們的,既不是南京政府的軍隊,也不是東北軍,而是一群似乎和“正規軍”三個字扯不上邊的抗日將士。

外國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來自中國的新聞人了。對水深火熱中的國人而言,吉林一省抗暴日大捷的喜訊,正如甘霖之於久旱之稻禾,直沁心脾。滿懷激動之情的記者們以最快的速度將了解到的各種消息帶了回去。短短几日之內,各大通訊社、報刊雜誌紛紛發表通電,或是連夜趕印刊物、號外,以使國人在第一時間同享勝利的喜悅。

上海《生活》周刊,這份被譽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周刊”的雜誌,由鄒韜奮(今天,這個名字代表的是國內出版界的最高個人榮譽獎----韜奮出版獎)親自執筆,撰寫《壯哉!氣壯山河兮!》一文,對抗日將士奮勇殺敵的情形作了極其生動而詳盡的描述,並在該文的最後,充滿熱情地號召“全中華的有志青年,快去東北加入救國的戰鬥!還我三千里河山!”

傅斯年,這位在五四運動時期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貶斥為充滿垃圾的學生領袖,在當年五月二十二日剛剛創刊的小冊子《獨立評論》上,發表評論《中國不會亡----從來自吉林的捷報說起》,旁徵博引,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會滅亡的民族,頌揚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歷史上民族平等的美德,並且證明“中華民族是整個的”,義正詞嚴地痛斥了亡國論調,對破壞統一與背叛國家的民族敗類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作為國內報業的佼佼者,天津《大公報》以號外的形式,第一個報導了關於這場勝利的簡要通訊,並以“吉東大捷”為之命名。隨後,該報著名記者范長江(歷史上因首次批露紅軍長征的情況而聞名於世),親入吉林遊歷戰場,並根據親目所見、親耳所聞,於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的整整一周之內,連續發表長篇紀實報導《吉東大捷----一寸山河一寸血》,從日本關東軍實施三省大討伐講起,對整個戰鬥進程作了全面而詳細的解說,字裏行間,充斥着極其濃烈的民族自豪感。

此文一出,便深深吸引了廣大民眾的關注,在沸騰了的愛國熱情的激發下,往往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剛一上市,便被民眾搶購一空,印刷廠一再連夜加印,依然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大批賣報人在印刷廠門口漏夜立等報紙出廠的奇特景觀,一夜之間,京津地區竟然是洛陽紙貴、一報難求。

有時文慨然評述,稱其時之天津愛國民眾,只要是識得幾個字的,幾乎是人手一份《大公報》,不分時間地點,讀之如饑似渴;不識字者,則紛聚於先生之旁,聽之高聲誦讀,其聲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聞者無不歡呼雀躍,實為生平僅見之動人場景;至於茶館酒樓便更不消說了,每日間俱是濟濟一堂,聽者如潮;甚至連那青樓女伶,也與時俱進,將此番大勝編製成曲、彈唱低吟的,亦是不乏其人。

由於范大記者的該長篇報導客觀生動、內容翔實,堪稱此類文章之翹楚,所以國內諸多報刊紛紛轉載,勝利的消息就像長上了翅膀,不但傳遍了大江南北,也傳到了歐美諸國。

英國《泰晤士報》、美國《時代周刊》等世界知名報刊均在顯要位置,用相當長的篇幅,對這場戰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不過,國外輿論對這次勝利的影響多持謹慎態度,認為其不足以改變中日兩國的現有態勢,中國貧弱的國力仍然難以與日本相抗衡。

除了報紙刊物,國內外各主要黨派、通訊社均對吉東一戰進行了報道。**中央在得知消息的當日,便向全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通電,盛讚“吉東大捷,全國振奮!在東北行將淪陷之際、民族危亡之時,我英勇愛國將士與民眾,決然奮起抗爭,與暴日激戰旬日,血流成河,以絕大之犧牲,挽狂瀾於既倒,使日寇侵吞我東三省之野心遭到重創”,最後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堅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發動國民黨反動派!”

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這時候正在準備集結重兵,對中央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乍聞勝利的喜訊,不免處境有些尷尬,足足拖了兩天,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才發表一則簡短的通電:“吉東一戰,振奮人心,令日本再不敢小覷我國抵抗之決心”,然後又話鋒一轉,大談國聯調解的必要性,強調中國勢貧力弱,和平解決兩國衝突方為上上之策,云云,仍欲奉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內的意圖躍然紙上。

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表示祝賀的外國政要,其他歐美國家政府及黨派大多用詞謹慎-----既然沒有和日本人撕破臉,自然沒必要這時候跟日本人過不去,在日本人的傷口上撒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劫度盡射日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千劫度盡射日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三) 收官盤點(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