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皇帝劉庄的討論
番外-關於漢國皇帝劉庄的討論
這也可以算是第一卷的一個小綱,同時也是為了填補文中的一些小坑,縫補一些漏洞,畢竟文筆所限,很多東西在文中不能一一解釋,只好在這裏梳理一下,希望各位諒解。
首先我要說,劉庄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很會玩弄權術,確切的說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主要的工作和興趣精力並不是治理國家,而是弄權。
一個王朝,皇帝最擔心也是最忌諱的就是朝臣結黨,眾所周知,朋黨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的危害性非常之大,大臣們結黨時間久了,他們的工作重心肯定會從治理國家這一根本性任務轉移到攻訐他人,謀害他人的這一方向來,可是劉庄最擅長或者說最喜歡做的就是分化朝臣,默許甚至鼓勵他們互相站隊。
最開始的時候,在三皇子也就是後來的英王劉秀沒有崛起的時候,漢國“兩支隊伍”的領導人分別是太子劉銳和二皇子劉釗,兩人在朝廷上雖然明爭暗鬥,紛爭不休,但也形成一種制衡,雙方互相牽制,各安其所。在這種詭異的“雙軌”制度下,漢國也在和平而穩定的發展,最起碼沒有出現大的變動。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既能夠安居樂業,皇帝也樂的清閑,他只需要在某一方要起勢的時候,敲打一下,震懾一下就可以繼續保持平衡,權術玩的相當厲害。
但是這種不健康的“平衡”模式,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相當危險的,對任何人來講,權力都是極端誘惑的存在,尤其對於太子來說,在國家明確了他太子之位的情況下,他的父皇仍舊給他找了一個一個和他幾乎平等權力的二弟集團,這讓他很難接受,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將來做好準備,他必須要反抗,來證明他的存在,確立他的地位,為以後登基做好鋪墊。
而就在這個時候,傾向於二皇子劉釗的帝國總督羅霍奉命率領大軍進攻西部鄰國——蜀。
太子覺得這是一個對付劉釗的機會,於是和蜀國暗中苟合,聯手製造了漢國景雲大敗,幸好蜀國相權和皇權之爭已到白熱化階段,無力反攻漢國,大漢這才逃過一劫。
而景雲大戰卻也間接引發了燕國大軍攻打漢國藩屬——衛國,結果使得第三方勢力劉秀(本文主角,出現的有點晚啊)在衛國平衍保衛戰一戰成名。
在此之後,帝國勢力果然發生變動,太子一黨氣焰囂張,劉釗一黨受到打壓,已經完全不是太子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坐不住了。
他的本意是兩黨制衡,絕對不允許一方獨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平衍一戰大出風頭的劉秀就進入了他的視野。
而劉秀早有要權的心意,他在洛京佈局多年,背地裏幾番籌劃,對外聯絡了南部被大陸屏蔽了幾百年的蠻夷——出離國,將出離國精銳暗影軍團收歸麾下,對內籠絡了一批死士和能人異士,成立英閣,並且蓄養了一支可以和御林軍抗衡的精銳士兵。
皇帝見劉秀有和太子抗衡的本領,為了對抗劉銳,他下定決心扶植劉秀,於是收押劉釗,覆滅了劉釗的勢力,以平衍大戰為契機,封劉秀為英王,並且掌管暗影軍團。
太子見到這種情況,終於開始絕望了,他佈局良久,甚至犧牲了帝國利益,經過那麼多的努力,終於剷除了弟弟劉釗的勢力,結果父皇竟然又給自己扶植了一個對手,而且這對手比之前的更難對付。
所以他決定鋌而走險,先是燈會行刺,結果事不就,又以追拿刺客為契機,趁劉秀立足不穩,想要拔掉劉秀羽翼,震懾群臣,結果也是一個昏招,只給自己招來了一身罵名。
太子心有不甘,但無計可施,而就在這個時候,蜀國密使方言出現了,他帶着蜀國丞相歐陽雲中的命令來助太子奪權,太子終於下定決心,撇開他的“智囊團”,聽方言的建議,單幹,蠻幹,狠,干。
這一次,在方言的計謀下,他想要將刺客一案嫁禍給丞相,再通過丞相把劉秀牽扯進來,結果不僅害丞相身亡,而劉秀安然無事,更給自己帶來了大臣離心,百姓痛恨。
群臣又一次的被他親手推到了劉秀一邊。
太子終於感到絕望了,事情一點點的脫離控制,而自己的父皇只在深宮中冷冷的看着這一切,不鼓勵,不阻止,不干涉。
終於,在方言(或者說是歐陽雲中)的慫恿下,他決定鋌而走險,趁宮門看守全是自己人的時候,派刺客入深宮,殺掉自己的父皇,趁機奪權,登大寶,得天下!
只要皇權在手,管你悠悠眾口!
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
可這一次也將他徹底的推入了深淵之中。
皇帝並沒有死,死的是皇帝的替身——劉庄的哥哥,平西王劉鈺。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誰也不愛,他只愛自己,只愛權力。
當年平西王為了避免紛爭,為了天下太平,漢國鼎盛,決定自願讓權,讓劉庄當了皇帝,可是劉庄得到皇位以後,並無任何感激之心,他擔心的是皇位不穩,擔心的是權力旁落。
而對他威脅最大的不外乎有四方勢力:
第一,平西王收回權力;
第二,平西王的子嗣繼承皇位;
第三,大臣奪權;
第四,也是最有可能的一點,他自己的兒子,受不住誘惑,對他下手。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麻煩,他想到了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制衡之術,這個對於控制群臣而言是有用的,有了兩派互相對抗,大臣們就無心也沒人能夠去爭奪皇位,而這也給了他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做防範性措施,保護他的皇位,保證他的權力。
第二個就是對他哥哥下手,劉庄擔心有一天他的孩子對自己下手,而這在漢國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劉鈺做自己的替身,為了讓劉鈺死心塌地的為自己“效命”,他給劉鈺留了一條血脈,然後讓劉鈺徹底的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而給劉鈺留下的這條血脈必不能是個男,嬰,一定是個女,嬰,這個女,嬰就是後來的劉穎公主,有了劉穎的存在,也算是給劉鈺留了點念想,同時劉穎也算是一個人質,讓劉鈺不敢心有異心,甘心做劉庄的替身。
為了讓劉鈺“合格”,皇帝在這兩年時間內稱病不朝,偶爾早朝也是形色匆匆,並且宣當時還在怯懦期,毫無作為的劉秀入宮侍候。
劉鈺這個替身表現的非常完美,在這段時間內,不管是大臣,還是劉秀都沒有看出異樣,這裏兩年時間,劉鈺和劉庄交替出現,並不為人所知。
直到太子動手,平西王替皇帝死在太子宮變的那一天,劉秀才知道了劉鈺的存在。
皇帝的心機實在太深,並且冷漠的毫無親情可言。
這也說明了劉庄不僅不是一個好皇帝,還不是一個好人。
皇權,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奇妙到不可能像《還珠格格》那樣,為了個所謂義女就弄得天下雞飛狗跳,更不會像《紀曉嵐》那樣,天天和臣下勾肩搭背,微服出巡,皇權是一種威嚴,一種神聖,一種冷漠到沒有親情的東西。
劉庄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他明知道劉秀和子瑜相戀,但為了穩住衛王劉弘文的心,穩住衛國局勢,他還是將子瑜下嫁給了劉弘文,而這也造成了劉秀性格大變,開始了爭權之路。
很多人說這對劉秀而言是好事,舍了女人,有了江山,有了江山以後什麼女人找不到?可是,劉秀真的願意嗎?拿最美好的愛情去換江山,這樣的事情,旁觀者自有道理,可是對於當事人而言箇中滋味,很難表述。
劉庄無時無刻不在算計,算計他的子民,算計他的臣下,算計他的兒子,算計了他的皇兄,他享受這樣的生活。
有人威脅他,他就打壓甚至除掉。
劉秀開始的時候很天真,以為平衍一戰自己戰功卓著,又在燈會行刺一事中救駕有功,便可威脅皇帝。
他在深夜覲見皇帝的時候,想要劉庄給他鋪一條路,這樣自己可以安心去衛國,平復衛國天下甚至有可能出征燕國的時候,皇帝表面上答應了,他將那晚在燈會行刺一事上,保護了自己的英閣精銳,全部安插在了皇宮親衛和御林軍中任職,讓劉秀徹底安心。
可皇帝在太子發動刺客刺殺自己的那一晚,卻又趁機將英閣精銳一網打盡,一個不留,就連跟在劉秀身邊多年的溫雅,也差點被殺。
雖然他嫁禍太子,但劉秀心中自然不信,父子二人的裂痕在這件事情過後,已經到了不可彌補的程度。
而之後,太子劉銳和二皇子劉釗的勢力全部瓦解,劉秀在此一家獨大,沒有了制衡之人,皇帝心中不甘,又因劉秀能力太過突出,最終想了一個辦法,即將劉秀調到衛國,整理暗影軍團軍務,同時尋覓機會討伐燕國,報一箭之仇。
同時,為了防備劉秀一人獨大,自己不好掌控,皇帝遲遲沒有將劉釗賜死,而太子劉銳在“東宮事變”之後,也不知蹤跡,皇帝並沒有真心的大肆追捕。
第二卷故事由此展開。
------
另外,本文雖然有漢國,而且作死的主角名叫劉秀,但這是本架空小說,是自己構造的世界,和東漢沒有一點關係。
第一卷完結之後,本人會重開一篇番外,講述一下故事背.景和縷清人物關係。
祝各位,節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