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君實書城

第二十章:君實書城

趙頊隨後又同王安石商討了錢莊的具體運行方式,大多是趙頊在後世見識的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雖然可能與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合,但是對王安石構思一個近代化的商業錢莊運作方式十分有利。

········趙頊跨上了戰馬,對鐵衛軍侍衛揮了揮手:“走吧!”

“昏君,這就回宮了?”李佩玲一旁說道。

“還早,去文明學府。李伙長可要恪守軍規呀!”趙頊回了一聲,策馬而去,侍衛們急忙跟上。

“李黃門,司馬光最近都在忙什麼?為何對朕有意見?”趙頊詢問一旁緊緊跟隨的李向安道。

“司馬相公一直在忙着籌建四大學府的事情。或許是聖上催的急,事情太忙,有點怨言。”李向安眉頭一皺,簡略地回應了趙頊。

其實李向安也覺得趙頊太衝動了,但由不敢直言,怕觸了趙頊的霉頭。

趙頊聽到如此簡略地回答,心裏暗道:“好你個李向安,也學會不說實話了,也好,我也該敲打敲打了。”

趙頊策馬奔跑地速度緩了下來,微微一笑道:“李黃門,還在心念故主呀!”

“聖上。”一句話嚇得李向安策馬不穩,喊了一聲聖上就跌下馬來。

“哈哈哈哈。”趙頊不再理睬李向安,加快了策馬速度。

鐵衛軍侍衛繞過李向安,緊緊追隨而去。李向安拍拍了身上的泥土,爬了起來,也不多想,重新上馬追了上去。心裏卻是萬分緊張,一時間各種心思湧上心頭:“官家難道不信任我了?不會的。我這也是為了聖上好。聖上不會不明白的。”

說到趙頊的脾氣,最近也是越來越壞了,這樣李向安很揪心。“兩宮娘娘似乎已經離心了,官家再不管管自己的脾氣,這變法走得遠嗎?王安石這個腌臢戶,拜託給他的事情就這樣推給了司馬光,希望司馬光不要再推了。”李向安心裏很急。

想他李向安,自小也在鄉里略有才名,可惜就是因為該死的差役法,里正把他家整得破了產,父親大人死在了他鄉,娘親被逼得上吊自殺。而年僅十歲的他被賣入宮中,做了宦官。他忍辱負重,總算在宮中熬出了頭。雖然報了仇,雪了恨,但是卻無法回到過去,父母親也不會再生,自己也不可能有完璧之身。

雖然這些年來,他娶了十幾個這樣苦命的女人,還收容幾十個孩子,但是總覺得余怒未平。原因所在,還是對這個社會不滿。現在趙頊厲行變法,正是為了他這些苦命人。

趙頊的新法讓他看到了苦命人出頭的希望,他不願再看到像他一般的人間悲劇。這個信念,讓李向安對趙頊異常忠心,同時,李向安十分怕變法失敗。慶曆新政的失敗也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

可是趙頊太急躁了,一開始就四面樹敵。要不是趙頊以驚人的手段和眼力,一下子控制了十六萬大軍,接着又提撥了大批優秀的武將,進而把軍權牢牢地捏在了自己手裏。恐怕那些士大夫也早就慫恿曹太后廢帝了。

原本看到趙頊非常得曹太后支持,李向安心裏很踏實,只要兩宮娘娘支持趙頊,那麼士大夫也翻不起波瀾。

可是變法啟動后,趙頊雖然放權給政事堂,但是對變法的進展催得很急。

皇宮的宮女太監一次性就裁掉了一半之多,更是仿照政事堂對內侍省進行了重組,兩宮太后的權力幾乎被剝奪殆盡。趙頊又縱容幾個老婆當侍衛,敗壞皇家風氣。這些事情累加起來,讓兩宮太后非常不滿。

因為有貸款,有了錢,趙頊一次性就裁撤了二十多萬冗官,全部劃到了四大學府,在汴京城外,大興土木,建設司馬書城,用來安置四大學府以及近十萬師生。而且各級學院學校學堂都在改造建設當中。趙頊責令政事堂,四大學府及各級學院必須在年底完工,各軍的整編也必須在年底前完成,國有專賣等工坊礦產同樣要在年底前出售完畢。除了丈量田產外,其它的法令,趙頊竟然要在一年內全部安排到位。

官府衙門重組、發行交子、設立書院、重建工坊礦產等等,全部都湊在一起做了。安逸的大宋從來就沒有這麼繁忙過,官員們叫苦連天,但是卻不敢不去做。趙頊親自帶隊,罷免許多瀆職的官員,並將十幾個窩在家裏賦詩押伎的官員抄了家。

趙頊又任命蔡京為上海府知府,從商盟櫃坊貸款了一千萬貫,大量招募百姓,購買農具、衣服、糧食、帳篷等開發所需的工具,為開發流求作準備。到處都忙翻了天。

政事堂請求趙頊,放慢變法的步伐。但一口被趙頊拒絕,趙頊把政事堂的大臣們都罵了一頓:“要賞賜的時候,怎麼沒有見你們說要少一點?拿俸祿不做事習慣了?”

君實書城在汴京東南十里,依濟水而建,面積相當於汴京的五分之一。

來到君實書城,沒有看到城門城牆,沒有聽到讀書的聲音。整個君實書城就是一個大工地,處處在施工。司馬光滿頭大汗,帶着一幫書吏在視察。

“君實先生辛苦了。”趙頊下馬拱手說道。

一幫書吏見官家來了,紛紛鞠躬拱手見禮,唯有司馬光板着一個臉,也不見禮,直接開口道:“皇上不是王安石那裏了嗎?怎麼跑這來了?”

司馬光真的是忙得夠嗆,而趙頊只看到王安石的功勞,沒有看到他的功勞。趙頊叫王安石總是叫先生,而叫他則是君實先生。兩字之差,便有了親疏。在王安石那裏,一切都由王安石安排。到了他這裏,趙頊就像個催命鬼一樣。也不聽他的勸諫,非得讓人忙得頭冒煙。而且大部分時候,趙頊都是待在軍營,看不到人影,只知道以武壓人,製造恐懼。

“皇上,王安石。”趙頊心裏苦笑。一般來說,大臣們處於恭敬都會叫聖上,而不是皇上。這不知是司馬光對自己不滿,還是嫉妒王安石几乎成了帝師。

“呵呵呵。”趙頊尷尬地笑了笑,隨即說道:“能夠在一年半的時間就把各科書籍編撰完畢,也只有君實先生有這個能力,這樣大功勞,朕會記在心裏的。”

見趙頊如此,司馬光也不好再板着一張臉,拱手見禮道:“微臣並非為怨婦,治國之道,有張有弛,萬不可急躁行事。變法新啟,遇到的問題不會少於舊法,當徐徐推進,以查漏補缺。如聖上這般急切,只會造成諸多掣肘,況且國庫空虛,非貸款所能彌補。”

“君實先生說的是。政事堂唯君實先生幹練而不失穩重,變法成敗全仰仗君實先生了。字體簡化和注音的方案出來了沒有?各科書籍印刷了多少冊?”趙頊先奉承了一下司馬光,緊接着便急切地說出了來意。

早在熙寧二年趙頊剛剛穿越到大宋時,趙頊便和王安石討論了漢字的簡化和注音,還有標點符號、書寫用的鵝毛筆、鋼筆等一些傳播和普及文化的工具。趙頊所講的就是後世的簡體字和拼音,還有書寫方式。簡化字體,縮小字體,能夠讓更多的人通過有限的載體獲得更多的學識。

後世的簡體字除了簡化字體外,將漢字徹底變成方塊字也有極大地作用,橫豎點撇捺折六個線條,就能構成所有的漢字。比起西方的二十六個字母來,更為簡易。

後世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之時,識字率僅僅不到一成,也就是說文盲半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直到漢字簡化后,才逐漸完成掃盲。掃盲是科技發展,社會發展的基礎。

古代向近代過渡的一大根源就是文化的普及,知識不再壟斷在少數人手裏。趙頊穿越到宋朝之後,非常關注這個,文化鼎盛的大宋,不能只成為士大夫的樂園。

剛開始時,王安石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多此一舉。隨着趙頊的通盤講解,王安石才人認識到其中的巨大意義。

不過,無論是簡化字體,還是注音,趙頊所講的都是照搬後世的。作為文學家的王安石一下子就看到了趙頊所講的不足之處。首先就是趙頊所寫的字體簡化過了頭,喪失了漢字的構字意義,也顯得不夠美觀,需要重新簡化。其次是拼音用的不是開封府的官話,而是被契丹所佔的幽州的方言,不適合推廣,需要根據韻書,重新注音。

“簡化字體並注音、編撰詞典的任務交給了蘇子瞻。各科書籍印刷了七百六十八萬冊,完成可以滿足各級書院學堂的需要。各路各州建圖書館所需書籍太多,一年半載完成不了,只能先在汴京建起來。”司馬光彙報任務完成量時,神采奕奕,顯然能做到這些是非常了不起的。

簡化漢字以及為漢字注音、編寫詞典的任務,本來王安石是推薦文豪歐陽修來做,但是歐陽修不久就被趙頊惡毒的判決氣死了。這個任務就推了給司馬光,可是司馬光還得編撰各科教材。此事一推再推,推到蘇軾身上。身為文明學府山長,蘇軾責無旁貸。

“七百六十八萬冊?怎麼這麼快?”趙頊吃驚地問道。按現在的印刷技術,半年時間能完成八萬冊就算快的了。

“聖上,這是《子瞻大詞典》。”不待司馬光回答趙頊的問話,蘇軾便遞上了一本大約十厘米厚的大塊頭。

“《子瞻大詞典》?”趙頊驚嘆了一句,隨即捧起大塊頭,見封面署名的作者有五個人,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蒂、王銑、佛印。趙頊也沒有先表彰一下這五個人,而是隨手翻閱了起來。字體美觀,注音以開封官話為藍本。詞典的前幾十頁,講的都是漢字的簡化原則和注音原則,還有標點符號的使用原則、詞典的使用原則。趙頊一邊瀏覽着,一邊就不懂的地方不斷地詢問着蘇軾。蘇軾心中大喜,有了這本詞典,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地位恐怕不會再輸於司馬光和王安石。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君實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