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帝王之術

第十一章:帝王之術

“孫兒叩見聖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趙頊走進慶壽宮,跪伏請安道。

“孫媳給聖母娘娘請安。”李佩玲也跪了下來。

本來怒火中燒的曹太后看到有外人在場,一下子也平靜了下來。

特別是看到這個氣質已經完全不同的官家,那渾身若隱若現的殺氣,讓曹太后不敢隨便斥責趙頊。

現在的官家已經不是以前的官家了,曹太后對趙頊這半年的行蹤和狀況還是有所了解的。那種與士兵同甘共苦的魄力,那種迅速奪取軍心的手段,那種鐵血尚武的情懷,都不是以前的官家能做得到的。

一身的寬大龍袍,遮擋不住趙頊那個充滿爆發力的身體。冕旒之下是一張堅毅而頑強的臉頰,所有的磨練和艱辛都寫到了臉上。以前瘦弱的身體、蒼白的臉色完全看不到了。

“一場大病後,變化怎麼這麼大?竟然在一年內就讓自己脫胎換骨?”曹太后心裏不敢再把趙頊當個不知世事般的年輕人了。

“這個姑娘俊俏,官家是練兵去了,還是找小姑娘去了?”曹太後站起,緩緩走來,拉起李佩玲笑說道。

在古代,即便是皇帝娶親,也不能自己做主,要宰相看家世選人,然後經過兩宮娘娘同意。向皇后就是這樣嫁給趙頊的。向皇后就是仁宗朝時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

這樣說的話,其實,皇室和士大夫也是親戚關係。而曹太后不管不問就承認了李佩玲的身份,是很給趙頊面子的。

一向大大咧咧的李佩玲靦腆地笑了笑,也不吱聲。看來,李戰馬為了李佩玲入宮,可沒少在她身上花心思。

李佩玲當時並不看中趙頊,雖然知道趙頊是大宋皇帝,但是皇帝國王的,她見多了。經過近半年的相處,李佩玲才漸漸地喜歡上了趙頊。因為趙頊的熱血吸引了她,她從來沒有見過那個國王皇帝像趙頊一般,現在沒有,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

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哪個不是膩在後宮淫樂,就是想着食丹成仙?即便是秦皇漢武唐宗這樣的偉大帝王都是如此。但趙頊不是,他好像在和自己打仗一般,好像在向老天爭要什麼。在這個奢侈腐化大宋,是什麼讓趙頊這個皇帝如此另類,不圖安逸享樂,如此磨難自己?

有時候看着趙頊站在夜風中和士兵們光着膀子喂蚊子,李佩玲竟然痴了。強烈地好奇心,迫切讓她想了解趙頊這個怪物皇帝。但趙頊總是把她當小女孩,除了開玩笑,從來不和她說心裏話。趙頊的一聲嘆息,都能讓她想三天。

“李氏,雖不是書香門第,但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又溫柔賢惠,孫兒練兵,起居飲食多賴李氏。其父是泉州海商,雖是商人,卻知報效朝廷。李父幾乎捐盡家產,充當練兵軍資。公忠體國之心,可見一斑。”趙頊徐徐道來。

趙頊說起謊來不臉紅,而李佩玲的臉都紅道耳根子上了。以前講黃-色笑話,都不見這麼臉紅。也是,琴棋書畫,如果換成弓馬騎射,那也不算說謊太多。

“嗯。現在說得這般好,不要進了宮,就冷落了人家。官家也不要總膩在軍營,哀家要抱重孫不說,這東宮可不能總是空着。”曹太后瞪眼說道。

曹太后對趙頊的近況並不是不知道,但明顯地沒有為難趙頊。或許真的是想抱重孫,或許是因為趙頊不同以前的氣勢。

強者總有一種不可侵犯,讓眾生膜拜的氣勢自然流露。

“聖母娘娘教訓得是,孫兒銘記在心。”趙頊笑嘻嘻地說道。

趙頊還是王爺時,就與現在的向皇後有過一子,可惜後來夭折了。可能是難產的原因。連向皇后,也被診斷可能再也無法生育。

大臣曾多此上書,要趙頊選秀女入宮。原來的趙頊怕向皇後過於傷心,並沒有同意,有意再拖上一段時間。待向皇后喪子之痛平淡下來再說。

這個時代,醫療落後,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普通百姓,生了十來個孩子,能養活三四個,已經是菩薩保佑了。雖然皇室宗室可能好一點,但也無法避免小兒夭折。加上皇帝,大部分生活習慣不太好,能養個兒子非常難得。仁宗皇帝要不是無子,這皇位也輪不到趙頊頭上。

現在的趙頊,一直認為,小兒夭折,除了醫療條件外,也可能和過早婚配,過早生育有關。向皇后現在不過十七歲,過年後才算成年。卻已經是產過一子的婦人了,放到後世,恐怕要當作新聞上報紙的。

“王黃門,帶皇妃去倉庫挑選一匹上好的絲布,算是哀家給孫媳的見面禮。”曹太后吩咐道。

“你們都退下吧!”待李佩玲走後,曹太后吩咐道。

·······“官家要練兵,哀家知道,擇一良將即可,何必親力親為。還在頭上烙字,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曹太后撫摸着趙頊額頭上的火字,不知道是生氣,還是高興,或者是心疼。

上次回宮,戴着皇冠,擋住了烙字。這次,來得匆忙,趙頊倒是忘記了此事。

古代,不像後世,紋個身,算不得什麼。這個時代講究的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趙頊如此作為,算是大不孝的。

士兵以刺字為辱,都是因為這個。不過,自趙頊烙字后,士兵們都不再以刺字為辱,反以為榮。能和當今皇帝一個樣,不得不說是一種榮耀!

“孫兒知錯了。朝政之事,孫兒會注意的。”趙頊鞠躬道。

趙頊在曹太後面前,還真是從來沒有辯駁過。趙頊認為,作為一個晚輩,無論長輩說什麼,都要認真聽取。不管對不對,都不會害自己。

況且,現在的趙頊一身勇武,獲得了禁軍士兵的直接效忠。想對他不利,恐怕沒有那個實力。一切規則的元規則是暴力原則,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權力陰謀都毫無作用。

“嗯。哀家聽聞,官家設立了內閣,裁撤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甚至御史台。如此作為,不怕內閣把持朝政,架空官家?”曹太后警醒道。

在宋朝,後宮除了通過影響皇帝繼而影響朝堂外,別無他法。士大夫對外戚、太監、後宮專權,看得緊緊的。不管有沒有苗頭,都會不時地敲打一番。

英宗朝時,曹太后不願還政英宗,韓琦在朝堂上就直接撤簾。曹太后的面子可真是丟大了,卻無可奈何。

哲宗朝時,高太后還政哲宗后,還企圖通過太監干涉朝政,宰相章惇不顧高太後向哲宗求情,就把那個太監殺了。士大夫對朝政的把持,可謂是密不透風。

曹太后對趙頊乾坤獨斷式的更改朝政制度非常不滿,但看到這個機構不僅不失原來那些機構的作用,在行政效率上有大大地提高了不少。不得不驚訝趙頊的天賦異稟。

“聖母娘娘不必擔憂,是內閣把持朝政,非宰相把持朝政,孫兒會注意的。”趙頊寬心道。

“嗯。不過內閣的宰執參贊,也要不時換一換。免得被權臣把持。”曹太后一眼就看到了可能的弊端。

帝王之家做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防止別人搶帝位。

“是。”趙頊點頭贊同。

“這為君之道,在於平衡朝局,任用賢能。官家總是親力親為,難免顧此失彼。司馬光,對官家有輔立之功,王安石負天下大名三十年,蘇軾是名滿天下的才子,官家就因為他們聲言變法,就趕出朝堂,這是要受天下百姓指責的。官家刻薄寡恩、不用賢明,不開言路的罪名怕是要坐實了。聽聞司馬光在汴京城外開了一家書院,王安石竟然當起了商人開了錢莊,官家抽空去看一看,能給他們官名就給個官名,不然也給點其它好處。免得百姓說天家無情。”曹太后耐心地為趙頊查漏補缺。

曹太后對趙頊的順從非常滿意,對趙頊的改變也充滿了期盼,這讓她不自主地為趙頊謀划著。

“這個孫兒也聽說了。司馬光開辦書院,吸納務實之才,再加調教,又忙於撰寫《通鑒》,可謂身處江湖仍憂其君。王安石雖然做了商人,卻以低息向百姓發放青苗錢,並深得民心。孫兒打算賜予司馬光的文明學府和國子監一般的待遇。王安石既然務商,恐怕是不願為官了,孫兒打算將朝廷交子務的事情交予王安石的王氏錢莊,如此也讓百姓看到天家的恩澤。”趙頊小心回應道。

“嗯。官家似乎胸有成竹,看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事情,是官家一手安排的。說不變祖宗之法,終究還是不甘心的。官家儘管去做,不用擔心我這個老太婆會反對。但是人心隔肚皮,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官家要看清楚了。不管別人怎麼說,官家都要有自己的考慮。切不可忘,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道理!”一臉慈祥的曹太后每一句話都直指痛處。

如果是以前的趙頊,曹太后恐怕要斥責一番,但是現在的趙頊,讓曹太后相信了他有能力改變現在大宋的困局。

趙頊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他也驚訝於這個出身將門的曹太後有如此的洞察力。

“官家今日之事可是做得太過分了,大過年的,如此驚擾百姓,還有個天子的樣子嗎?”沉默了一段時間,曹太后似乎想起什麼,接著說道。

“孫兒知錯了。待會兒,孫兒就知會內閣,派人安撫百姓,若有損壞的東西,該賠償的馬上賠償。”趙頊也覺得自己今天實在是太惡搞了。

“嗯,官家去忙吧!”曹太后揮了揮手。

········接着,趙頊又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延福宮給太母娘娘高太后請安,同樣因為今天的事情被斥責了一頓。也感受了一番母愛。

緊接着,又回了一趟福寧宮,一個小嬌妻還在盼着丈夫歸來,趙頊不能不去心疼一下。後世自己忙於事業,忽略了妻子,弄得妻子要和別人跑路。這一世雖然不至於如此,卻是不能不扛起一個丈夫應有的責任。

最後,趙頊又急匆匆地跑去崇政殿,幾個執政大臣也都在那等着呢?

這個皇帝,還真是個苦命人。

趙頊在向皇后的伺候下,又重新打扮了一下,用皇冠把那個烙字隱藏了起來。

烙字雖然會讓士兵效忠,卻也會讓士大夫反感。在士大夫眼裏,額頭刺字的都是徙配之徒,讓他們看到烙字,難免會讓士大夫們產生和徙配之徒商議朝政的錯覺。

應付什麼人,用什麼手段,說什麼話。趙頊心裏十分清楚。

在後世,《智慧書》、《君主論》《孫子兵法》是趙頊最喜歡看的三本書。只是,很多時候,沒有理智地去做,對愛情親情總有一種依賴的惰性。最後導致家庭冷漠,老婆要跟別人跑。而戰友投敵,他也沒有察覺到。這一世,趙頊變得審慎了許多,一直在壓制着自己的惰性。

而正因為這個,趙頊更加顯得孤獨,孤獨是不能敞開的,否則就會蒸發。這種孤獨,也不斷地改變着趙頊的氣質。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帝王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