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琉璃製造廠
為了實現玻璃製品的商業生產,朱由校決定整頓琉璃廠,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原本位於後世的‘琉璃廠’,明代琉璃廠變成了城區,所以遷移到了後世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是一個只有三百多戶人的村落,這個村每一戶都是燒制琉璃的匠戶。李進忠來到琉璃渠村開始圈地建廠,並且集中工匠,派遣駐軍,很快就把琉璃渠村變成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工匠們將繼續在村裏的廠房生產玻璃,但不能和外界接觸了,主要是防止技術外泄。並且許諾,只封村五年。
但是工匠們的待遇卻是提高了,李進忠按照皇帝的旨意,將工匠分成學徒匠、出師匠、匠師三個等級,學徒匠每月給銀2兩,出師匠每月給銀5兩,匠師每月給銀10兩。
工匠們得知新待遇,都很高興。
儘管五年內不能出村了,但是物資供應卻是可以充分保證,而且待遇確實很高。而且李進忠還按照皇帝的旨意,開始在村裡設置學堂、診所、市集等公共場所,保障工匠們的日常生活。
被召集到宮內的十幾名工匠也返回了琉璃渠村,帶着剛研發出的技術,傳授給其他工匠。迅速的組織起了生產。
“你們聽好了,皇上有旨,諸位誰能改進琉璃生產技術,可以更省工的生產出琉璃板,就可以得到賞賜。”李進忠召集工匠們宣佈道。
“皇上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工匠們振奮的跪在地上山呼萬歲,皇上重視琉璃生產,這意味着只要努力,以後日子不會差。
琉璃渠村重新規劃的工廠,則被朱由校命名為‘琉璃製造廠’,和城區的琉璃廠原址進行區分。
半個月後,琉璃製造廠正式開始生產,一共有工匠四百多人,開始生產各種大小規格的平板玻璃。
暫時確定下來能對外銷售的就是兩種東西,一個是鏡子,一個就是窗用玻璃。同時讓玻璃製造廠的工匠研究眼鏡。
這天朱由校不用上課,無聊的早朝過後,朱由校就召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帶隊護駕,然後穿上一身白色的裘衣,扮成一個富家公子的模樣,微服出宮去了。
出了皇城,便是京城的街頭了。
此時的京城,衛生條件還是不錯的,畢竟東林黨人,還沒貪得那麼喪心病狂。加上這一時期的東林黨人,確實也有一些廉潔官員。所以沒有像崇禎年間那樣,把京城的衛生維持費用都貪了。
“公子,走這邊。”田爾耕也沒穿錦衣衛的制服,帶着朱由校到皇店考察。田爾耕今年三十多歲,身上有種儒雅的氣度,像個文人一樣。為了保護皇帝出宮的安全,十幾個武功高強的錦衣衛護衛左右。外加朱由校身邊兩個東廠的大內高手,絕對萬無一失。
朱由校之所以召左都督田爾耕護駕出宮,主要是孫承宗的推薦。因為田爾耕是昔日兵部尚書田樂之孫,出身於書香門第,與東林黨沒有往來。
孫承宗之所以會推薦田爾耕,主要還是方從哲的交代。方從哲就錦衣衛籍貫,對錦衣衛比較了解。
朱由校來到了北京最繁華的‘前門大街’,前門大街位於皇城正南,是明代皇帝前往天壇的必經之路,素有‘天街’之稱。這條街長八百多米,街面很寬,能容納180家商鋪左右。
這條街上,一共有三家皇店。一處是酒樓,一處是花酒鋪(妓院),一處是牙店(中介),朱由校在這三家皇店視察了一下,酒樓面積很大,位置也很好,不過盈利一般,顯然經營上有些問題。花酒鋪生意也一般,主要是裏面的娼妓質量不高,牙店同樣生意不怎麼樣。
皇帝的皇店,是由司禮監管理的。太監不是專業的經商的,加上神宗、熹宗兩個皇帝在一個多月內接連駕崩,宮內人事管理更是混亂,也不知道下面的太監貪了多少。
“把這個牙店給撤了吧!換成琉璃店。”朱由校考察了三家皇帝之後,決定把牙店給撤了。
這個牙店面積雖然相比其他兩家皇店的面積要小,但面積也有將近兩百平,一個中介佔着這麼好的鋪子幹嘛!隨便換個五六十平方的鋪子就非常夠用了。
“是,公子。”李進忠連忙前去吩咐。朱由校里裡外外看了一圈,然後對裝修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意見。
窗戶全部換成玻璃窗,房頂再開兩個天窗。外面再掛個‘御用琉璃’的招牌就行了。店內則用來陳放各種鏡子、玻璃窗。
朱由校回宮后,宮內的工匠迅速開始對鋪子進行重新裝修。用的都是皇家規格,就是要奢華氣派,連招牌都是要鍍金的。
同時前門大街上的另外兩家皇店,也都換上玻璃窗和玻璃天窗。
前門大街上的商人,以及往來的百姓、勛貴們,很快就發現了正在裝修的三家皇店,很快他們驚奇的發現,這些皇店都換上了一種能夠透光的透明琉璃,房頂也開了琉璃天窗。
原本那家牙店,也換了招牌,上面掛上了‘御用琉璃’的鍍金牌匾。
開張在即,朱由校回宮之後,每天都要跑到琉璃廠去巡視,確定產品規格。天氣也越來越冷了,寒冬逐漸來了。
經過一番籌備,泰昌元年農曆十月初六,前門大街上那家御用琉璃店終於是開張了,這天是欽天監選的黃道吉日。
琉璃店開張之時,張燈結綵、鞭炮齊鳴。
這家皇店的開張,讓路過的百姓、商客們紛紛駐足側目,進入商店裏看了起來。只見店內擺滿了各種玻璃製品。
有單獨的梳妝鏡,還有帶有梳妝盒的鏡子,還有好幾種檔次的試衣鏡,更有各種大小的玻璃板、玻璃天窗。
客商們看了之後,感覺極為驚奇。一些客商也見多識廣,玻璃鏡也不是沒見過,但是卻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以及鏡框風格本土化的鏡子,他們從前見到的鏡子,都是西方人造的,裝飾風格和本土不同,而且也只有巴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