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

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

正當李經述大力推動國內改革時,世界的局勢又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重大的變化就是:奧匈帝國崩潰了,歐洲的局勢又變得風雲莫測。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奧地利封建帝國。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宣佈他自己為奧地利皇帝,改稱弗蘭茨一世,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剛開始,奧匈帝國統治的範圍包括奧地利、匈牙利、上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奧地利先後3次參加反法聯盟,均被拿破崙·波拿巴擊敗,失去本土西部、意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亞和南斯拉夫等領地。1810年弗蘭茨一世將女兒瑪麗亞·路易絲嫁給拿破崙一世,以鞏固奧地利的地位。1812年拿破崙的軍隊入侵俄國失敗,奧地利又轉而與法作戰,萊比錫戰役以後,在1814年3月攻入巴黎。在同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收復所失領地,后組成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奧地利的大國地位得到恢復。1815年,奧地利發起成立神聖同盟,成為復辟勢力的代表,糾合歐洲各君主國鎮壓各國革命,充當歐洲憲兵。

1849年起,奧地利與普魯士為爭奪德意志霸權展開尖銳鬥爭,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中的盟主地位暫時得到穩定。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軍被擊敗,被迫同意解散德意志聯邦,德意志走上以普魯士為首的自上而下的統一道路。奧地利被迫轉向巴爾幹等地發展,對國內日益尖銳的問題採取了讓步政策。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的統治結束。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之一,該帝國的首都為奧地利皇室領地內的維也納。

外交總長梁士詒給李經述送來了奧匈帝國崩潰的詳細報告,李經述翻開一看,唏噓不已:因為奧匈帝國最大的特點也是弱點便是領土跨越多個民族的居住地,這跟中華帝國的現狀倒是有幾分相似,使得李經述不得不考慮調整中華帝國現行的一些政策。

李經述仔細看了一下奧匈帝國的發展以及崩潰的過程: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推行自由主義以及民族平等的衝擊下,各地反哈布斯堡統治的活動日益活躍。雖然如此,奧地利帝國仍是歐洲主要國家之一。奧地利帝國成立以後,國內多民族的紛爭和對外戰爭的失敗令哈布斯堡皇朝的勢力再被削弱。1859年的意大利獨立戰爭使奧帝國失去在意大利的所有領地;1866年的普奧戰爭迫使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統領德意志各城邦的時代。內政方面,匈牙利對維也納的統治也非常不滿,國內其它許多地區民族主義思想也不斷加強。奧軍在沙俄的支持下對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鎮壓,更加加劇了匈牙利對奧地利的統治不滿。在一些政府官員勸告下,奧皇弗朗茨·約瑟夫決定與所有民族運動家談判。雖然如此,但帝國內各部分以匈牙利貴族的勢力最為強大這些貴族,而他們只肯接受一個他們與奧地利傳統貴族之間的二元體。縱使維也納擔心單獨與匈牙利貴族談判會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對,但最終僅與匈牙利的貴族協商,令奧匈帝國最終組成一個聯邦國家。自此,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要組成部分。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斯蒂芬的王冠領地”聯盟,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是同一個人。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自治權,外交和國防等對外事務方面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府處理。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志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內政主要由組成它的十一個主要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存在期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在這段時間裏,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德文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

1867年2月建立奧匈帝國的折衷出於多種原因。約瑟夫皇帝與匈牙利的貴族舉行談判,尋求一個可以使他們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員勸告弗朗茨?約瑟夫與所有民族運動家談判,來建立一個聯邦國家。他們擔心單獨與匈牙利貴族談判會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對。但弗朗茨?約瑟夫無法忽視匈牙利貴族的勢力,而這些貴族只肯接受一個他們與奧地利傳統貴族之間的二元體。當時,羅馬尼亞和斯拉夫人等,亦曾要求參予政權,建立多元(七元)政府,但奧地利和匈牙利貴族的反對,此方案被廢除,而奧匈二元帝國則正式建立。匈牙利貴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為匈牙利國王來證明匈牙利在帝國內的特權。他們還要求在布達佩斯設立一個有立法權的議會,這個議會設立的法律在歷史上歸屬匈牙利王國的地區有效。這個議會的組成保證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貴族和市民階層的精華)在其中佔多數,而國內眾多的羅馬尼亞和斯拉夫人少數民族則基本上無權。

所以,奧匈帝國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和一個位於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奧地利各有各自的議會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權利理論上是至高的,但實際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負責陸軍、海軍、外交和對外貿易。奧匈帝國內的一些地區如賈利希亞和克羅地亞享受特別地位,它們擁有特殊的政府形式。兩個地區的共同政府由一個共同部長會議組成,這個共同部長會議的成員包括三個部長(財政、軍事和外交),兩個地區的首相,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每個議會派出一個代表團分別對共同部長會議的財政計劃進行表決,這樣每個地區政府對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最終共同政府的部長僅對皇帝負責,而皇帝本人有權對外交和軍事政策作最後決定。兩個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權力交叉往往導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軍隊在這方面受到阻礙。儘管軍事是中央政府的職權範圍,但奧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徵兵、提供駐紮地、運輸和補給,以及負責軍隊人員民事的和非軍事事務的責任。因此每個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決定有很犟的影響力,而每個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個機會來擴大它們自己的權力。從1867年開始兩個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最大的爭執是關於每個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納多少費用的問題。這個問題每十年進行一次協商,而每次協商都造成很大的爭議。尤其是從1900年開始,匈牙利的議會中民族主義者佔多數和組織政府開始。

可以看出,與中華帝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漢人相比,奧匈帝國的兩個部分起支配作用的兩個民族其實不佔統治地位,奧匈帝國民族組成複雜,日耳曼人佔到24%,匈牙利人20%,捷克人佔到13%,波蘭人佔到10%,另外還有8%的烏克蘭人,6%的羅馬尼亞人,5%的克羅地亞人,4%的斯洛伐克人,4%的塞爾維亞人,3%的斯洛文尼亞人,3%的意大利人。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斯洛文尼亞人和意大利人等都試圖獲得更大的發言權。奧匈帝國內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語言的問題,哪些語言是官方語言或官用語言總是一個問題。少數民族總是希望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以及教育他們自己的語言。比如1897年4月5日奧地利首相下令在波希米亞將捷克語和德語作為同等的內部官方語言,結果受到整個帝國德國民族主義者的抨擊,最後這位首相被解僱。

而經濟方面,奧匈帝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各地發展不均衡。技術的改進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播到整個帝國。舊的封建主義制度不斷消失。維也納附近、奧地利腹地、阿爾卑斯山麓和波希米亞是經濟發展的中心。19世紀末,匈牙利中心平原和喀爾巴阡山脈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很快。整個帝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差相當大。總的來說西部的發展比東部高得多。20世紀初整個帝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都很高,國家每人平均生產率每年約提高。但國家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說還是落後於其它國家,原因是它的起步比較晚。英國的數字約是奧匈帝國的三倍,德國是它的兩倍。

鐵路在奧匈帝國普及很快,這使得奧匈帝國的分裂更加快了。1841年奧匈帝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就已經從維也納出發在西部建立了一個鐵路核心。此時政府認識到鐵路的軍事意義,因此開始在其建設上大量投資。布拉迪斯拉發、布達佩斯、布拉格、克拉科夫、格拉茨、盧布爾雅那和威尼斯都被聯入鐵路網。到1854年為止整個帝國內的鐵路網長度達2000千米。由於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亞戰爭帝國政府為解決其經濟困難開始將其鐵路出售給私人投資者。從1854年到1879年幾乎所有的鐵路建設都是由私人投資完成的。在奧地利部分鐵路網延長了7952千米,在匈牙利部分鐵路網延長了5839千米。許多新的地區被連入鐵路網,現有的鐵路網被連接到一起。1879年後政府開始慢慢地重新將鐵路網國有化。從1879年到1900年奧匈帝國修建了25000公里鐵路,大多補充已有的鐵路網。

奧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區政府對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態度也稍不相同。布達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國的擴大會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響變小。按1878年的《柏林條約》,奧匈帝國於1878年8月佔領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908年10月它正式被併入帝國。這塊地方被作為雙方共同管理地區,並被率屬於財政部管理。為解決這個不正常的狀況一些維也納的政治家考慮將這塊地區與帝國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佔多數的地區合併為帝國的一個第三個地區。當地的克羅地亞人可能較為親近維也納,而非布達佩斯。

在大戰中慘敗的奧匈帝國無法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員也對帝國喪失了信心:經濟發展已經停止,新的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戰時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在這些條件下極端民族主義者獲得了許多支持者。戰後,一系列地區宣佈獨立。捷克首先宣佈獨立,匈牙利其次。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戰後戰勝國承認這些新的邊界,大大地改變了歐洲的政治地圖,一系列條約保障這些邊界的合法性。

奧匈帝國崩潰后,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逐。李經述汲取奧匈帝國崩潰的教訓,決定立即在中華帝國所有的地區和殖民地都推廣漢字和漢語,規定漢語為中華帝國所有地區的官方語言,並且強力把所有地區的外交、國防等國家權力都收歸中央政府,任何地方政府不得與中央抗衡,不得與中央政府討價還價,穩定了中華帝國的局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187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1879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