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
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來鍛煉的一種健身運動,為漢末醫學家華佗倡導。《三國志·華佗傳》記載:“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這就是古代善於養生者所倡導的導引術,它通過模仿熊攀樹枝,鷂鷹回頭顧盼等動作來俯仰身體,活動關節,使人體不容易衰老。經常鍛煉,可以防治疾病,使腿腳活動輕便利索。
在《後漢書·藝文志》中有《華佗五禽訣》、《華佗老子五禽六氣訣》等著作的載錄,但這些書籍都已亡佚。只是在梁代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太上老君養生訣》、明代羅洪先《萬壽仙書》等書中對五禽戲的具體練法有所述錄。各家所述和後世所傳的五禽戲練法雖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和原理是一致的。
【操作方法】
(一)《養性延命錄》五禽戲
1.虎戲“虎戲者,四肢距(據)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即手足着地,身軀前縱後退3次,再引腰腳,然後如虎行步,前進、後退各7步。
2.鹿戲“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返顧,左三右二伸,左右腳伸縮亦三亦二也“。即手足着地,回頭顧盼2~3次,然後左腳伸3次,右腳伸2次。
3.熊戲“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闢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即仰卧,兩手抱膝,抬頭,軀體向左、右傾側着地各7次,然後蹲起,雙手左右按地。
4.猿戲“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即雙手攀物懸空,伸縮軀體7次,或以下肢鉤住物體使身體倒懸,然後手鉤物體作引體向上7次。
5.鳥戲“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趾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即一足立地,兩臂張開作鳥飛狀。然後取坐位,下肢伸直,彎腰用手摸足趾,再屈伸兩臂各7次。
(二)《萬壽仙書》五禽戲
1.虎形“閉氣,低頭,拈拳,戰如虎威勢,兩手如提千金,輕輕起來莫放氣,平身,吞氣入腹,使神氣上而復下,覺腹內如雷鳴,或七次.如此運動,一身氣脈調和,百病不生“。即低頭前俯,兩手握拳,如虎發威狀抖動,然後兩手如提千斤重物般慢慢上舉,身體挺直。
2.熊形“如熊身側起,左右擺腳腰后。立定,使氣兩旁脅,骨節皆響,亦能動腰力、除腫,或三五次止。能舒筋骨而安,此乃養血之術也“。如熊行走般,擺動腰腿,然後立定。
3.鹿形“閉氣,低頭,拈拳,如鹿轉頭顧尾,平身縮肩立,腳尖跳跌,跟連天柱,通身皆振動“。低頭握拳,向後顧盼,然後腳尖着地作跳躍動作。
4.猿形“閉氣,如猿爬樹,一隻手如拈果,一隻腳如抬起,一隻腳跟轉身,更運神氣。吞入腹內,覺有汗出方可罷“。像猿猴爬樹一般,一手高舉,一足抬起,再放下,左右兩手兩足交替進行。
5.鳥形“閉氣,如鳥飛頭,起吸尾閭氣朝頂虛,雙手躬前,頭要仰起,迎神破頂“。即俯身,舉雙臂撲動,如鳥起飛狀,然後昂首挺腰。
【養生應用】
五禽戲模仿虎之猛威、鹿之安詳、熊之沉
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以鍛煉身體,既可增強體力,行氣活血,舒筋活絡,也可用於慢性病的康復治療。可以操練全套,也可選練其中的1~2節。如虎戲可醒腦提神,強壯筋骨,益肺氣;鹿戲可明目聰耳,舒筋和絡,滑利關節,增脾氣;熊戲可健腰膝,消脹滿,舒肝氣;猿戲可提高人體對外界反應的靈敏度.還可防治腰脊痛,固腎氣;鳥戲可增強呼吸功能,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強心氣。
【注意事項】
1.五禽戲運動量較大,應量力、適度而行,切勿勉強。
2.閉氣法和猿戲中的倒懸式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年老體弱及患有高血壓、青光眼、腦動脈硬化者不宜練習。年青力壯者練習倒懸式須有保護措施,以免受傷。
3.患急性疾病及嚴重器質性疾病者不宜修習本法。
【按語】
古代導引術中很早就採用模仿動物的神態和方法來健身。如《莊子·刻意》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士所好也。“《淮南子·精神訓》說:“若夫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鳧浴、猨(猿)躩、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畫《導引圖》中也繪有多幅模仿熊、鳥、鶴、猿、猴、龍、鷂、鸇等動物神態鍛煉的導引姿態圖。五禽戲的盛行對健身運動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如陸遊嘗謂“啄吞自笑如孤鶴,導引何仿效五禽”(《春晚》),“不動成羆卧,微勞學鳥伸”(《遣懷》)。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五也記述:“世傳養生術,汗牛如棟,行而效者誰也?惟華佗五禽圖差為不妄。凡修鍊家,無非欲血氣流通耳。若得呃逆證,作虎形立止,非其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