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相關歷史資料(一)

韓戰相關歷史資料(一)

韓戰亦稱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場朝鮮與韓國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府之間的戰爭,同時美國、中國、蘇聯等18個國家也以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是在冷戰背景下的一場實際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朝鮮的第七警備旅向韓國的陸軍第十七團發動進攻開始(也有一說為韓國率先向朝鮮發動進攻),至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停止。但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因此從理論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主要的參戰者除了朝鮮與韓國,還包括了中國和美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5個國家根據聯合國第84號決議派小規模部隊參戰,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炮部隊參加了韓戰防空作戰。

【韓戰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的稱呼】

朝鮮:祖國解放戰爭(조국해방전쟁)

韓國:韓國戰爭("한국전쟁)、六二五事變(육이오사변)

中國大陸:韓戰、抗美援朝戰爭

美國:韓國衝突(KoreanConflict)、韓戰〔KoreanWar〕

。。。。。。。。。。。。。。。。。。。。。。。。。。。。。。。。。。。。。。。。。。。。

戰爭背景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被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朝鮮半島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居住地,並建立過多個國家。

17世紀以來,統治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是清朝的冊封國,即,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朝鮮對中國稱臣,定期向清朝朝貢;19世紀,日本國力變強,勢力進入朝鮮半島,並最終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1895年清朝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基,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稱“韓”;1904年日俄戰爭后,日本徹底控制韓國。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朝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並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二戰即將勝利的時刻,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簽定秘密協議,美英以出讓中國外蒙古和東北利益換取了蘇聯對日宣戰,並指出了朝鮮半島因“高麗人(Korean)沒有自治能力”故決定應該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實行國際託管。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曾經問羅斯福有什麼外**隊要進入朝鮮,羅斯福回答沒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並得到了蘇聯的認可。

1945年8月下旬,因蘇聯對日作戰出兵中國東北后前鋒迅速抵達朝鮮半島中部的開城附近,美國的海軍和陸戰隊仍然在數千公里以外的沖繩,遂提出以北緯38°緯線為界劃分受降範圍(這就是“三八線”的來源)。斯大林由於既得利益(雅爾塔協議保證東北的利益和大連-旅順軍港)並未受損,故答應了美國的要求。1945年9月美軍得以順利登上朝鮮半島。

三八線以北面積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佔總人口的40%,南部面積佔總面積的43%,人口佔60%。朝鮮半島北部為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了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鮮人的反對。

1945年12月29日,美軍政府公佈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1946年3月組成了美蘇英託管委員會(中國因處在內戰邊緣未參與),形式上完成了雅爾塔協議中的約定。儘管該委員會的目標是在這個委員會監督下儘快使朝鮮半島選出自己的合法民主政府,但與此同時美國和蘇聯均在自己軍隊的佔領範圍內分別扶持了服從於自己的政權。處在冷戰邊緣的美蘇兩國均吸收了在歐洲的教訓,在作為雅爾塔協定中真空區的朝鮮半島問題上都開始大膽地設立“鐵幕”。

此時,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託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美蘇兩國出於冷戰需要也同時放膽對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派進行了清理。

在北方〔北韓〕,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託管而被蘇軍軟禁,1950年被殺害;蘇軍在朝鮮平北龍岩浦鎮壓了右翼學生運動,在新義州鎮壓了“反託管”學生運動;北韓民族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掃除乾淨,在北方政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或左翼團體,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內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關西**者以及朱寧河、吳琪?關北派,不是被暗殺就是被驅逐出黨,他們的消亡正是由於反對金日成路線有關。

在南方〔南韓〕,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復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各派解放后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佔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佔領當局以“精版社偽幣事件”為借口,取消南韓**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韓**主要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南韓影響也就消失了。右翼民主黨領袖人物宋鎮禹,因為他宣稱配合政府軍的託管行為於1945年12月被暗殺(註:也有人認為是反對託管,但刺客留下殺宋的理由紙條,上面寫着是殺宋是由於他贊成託管)。金九的“臨政派”雖然一度得到廣泛支持,但他密謀奪取南韓警察的管制權,遭到了失敗,於是美國政府把他作為民族主義分子,排除在外;於是美國要想扶植一位傾向於美國政府的代言人,只能是李承晚(이승만)集團了。

由於兩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美蘇聯合委員會無法就朝鮮半島如何組織統一選舉達成協議。美國指責蘇聯在北方鎮壓右翼黨派和反對派,而蘇聯則指責美國在選舉問題上弄虛作假。有鑒於此,1947年9月17日,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聯合國。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韓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10月31日,美國避開安理會直接將方案提交聯合國大會,儘管考慮到美國當時在聯合國的“號召力”蘇聯持反對意見,但聯大政治委員會仍以投票方式通過了美方的提議。

由不包括美、蘇在內的9國組成“聯合國韓國臨時委會”(UNTCOK),監督建立全韓國議會並選舉統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農率聯合國委員會赴韓,安排統一選舉事務。蘇聯禁止在北韓進行此種選舉,不允許聯合國人員入境,他們只得在漢城考察后返回。1948年2月26日,聯大臨時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韓人在儘可能到達的地方繼續選舉。”

1948年5月10日,在軍警的嚴密戒備和監督下,南韓舉行了單獨選舉。據10日夜各投票點關閉后的統計,南韓800萬選民中,大約85%以上的人參加了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李承晚(이승만)以略優的優勢當上南韓總統。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聯合國隨即接納他為聯合國成員國。

而北方在沒有中立國的監督下,則採取了自己單獨選舉的措施,據蘇聯稱在北韓,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佔99.98%,金日成當選北韓的最高領導人。1948年9月9日成立了最高人民會議,它宣佈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立即予以承認。

由此,朝鮮半島形成了兩個意識形態上敵對的政權。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從民族主義的觀點看,朝鮮半島整個民族邁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識形態下相互走向了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強調各自國家的合法性上,韓朝雙方都無法以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韓戰爆發的最初原因。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南北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從世界冷戰史的角度看,比照當時同樣作為美蘇插手的其它國家,比如希臘、阿塞拜疆、德國和中國來說,朝鮮半島上的這塊鐵幕和德國的柏林圍牆一樣又厚又高,達到了民族主義都無法攻破的程度。值得提出的是,在這一時期美國的遠東戰略中心在中國,故在對南韓的支持上不及蘇聯對北韓的。而隨着司徒雷登最後一次對華外交努力的失敗和美國國務院外交白皮書的發表,美國在遠東戰略上體現出整體上失去了支撐點后的暫時退卻。杜魯門公開發表講話,將美國戰略防禦線落在了對馬海峽和台灣東海岸,也就是這個決定讓南韓和台灣成了被暫時拋出的棋子,來妥協蘇聯和中國。也正是這個決定讓金日成感到機會來了,進而正式向斯大林提出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想法。

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選。李承晚總統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鮮領導人向南北雙方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韓國政府逮捕。(此事是否屬實還有所爭議)

...................................................................................

戰前南北軍事力量

〖北方〗

朝鮮人民軍1948年2月精心準備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軍隊。

武器裝備――蘇聯向朝鮮人民軍提供了以T-34坦克為代表的大量現代化武器裝備。

人員培訓和配備――從1946年起蘇聯就培訓了幾千名朝鮮軍官,每個師還配備了約15名蘇軍顧問。值得提出的是1949年2月金日成命朴一禹(長期參與中國**的革命活動)赴剛剛和平佔領的北京找**“借”原被稱為“朝鮮義勇軍”的兩個解放軍朝鮮族師(164、166師),獲得**首肯后。大批曾在中國東北與關內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與內戰、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官兵被充實到朝鮮軍隊中,這其中就包括令美軍聞風喪膽的方虎山將軍。故至1949年朝鮮人民軍的實力確實是韓**隊所無法匹敵的。同時,為保證軍隊的政治向心力,朝鮮人民軍軍官均由抗日老兵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未與日本合作的人擔任。

朝鮮10個師,前六個師,每師1.1萬人,第7師1.2萬人,超出1000人,第10師和第13師不足滿員,每師只有6000人。第15師也是1.1萬人。

2個獨立團:約8000人.5個警備旅共18600人。

一個105裝甲旅:120輛蘇制T-34坦克。

一個獨立裝甲團:30輛蘇制T-34。

火炮:600門。

飛機:180架。

戰鬥機:40架。

轟炸機:70架。

偵察機:10架。

總兵力:約13.7萬人

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46師”改稱“朝鮮人民軍第5師”。“166師”改稱為“第6師”,“156師”改稱為“第7師”。朝鮮人民軍的第2師師長崔賢,參謀長許波,第4師師長李權武,第6師師長方虎山,第7師師長崔仁,第3師參謀長張平山,第3師16團團長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軍幹部。

〖南方〗

韓**隊雖然數量不多卻在1948年前後不斷騷擾北方。

武器裝備――韓**隊武器匱乏,沒有重炮、坦克以及空軍。

人員培訓和配備――軍官多為二戰時期日本或滿洲**事學校出身,如後任總統的朴正熙,歷任師長、軍長、參謀總長的白善燁等。

韓國9個師:每個師的兵力都不一樣,其中以第1師和7師為最多每個師約9600餘人,其次是第6師9112人,第2師約8000人,其餘的3、5首都師均為7000人左右。而第8師不足7000人,只有6866人。

裝甲車:27輛。

火炮:129門,

火箭筒:1900具。

飛機30架:10架戰鬥機,10架聯絡機,10架教練機,無轟炸機。

總兵力:約9.8萬人。

在戰爭爆發前,朝鮮和韓國方面的軍事力量對比為:兵力2―1,火炮2―1,機槍7―1,半自動步槍13―1,坦克6.5―1,飛機6―1,朝鮮人民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

........................................................................................

戰爭經過

【1朝鮮人民軍的進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進攻〖1.1戰爭爆發〗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的駐軍后,朝鮮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聲稱,李承晚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武裝侵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58年)。蘇聯解體后,隨着前蘇聯檔案的公開,目前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兼朝鮮人民軍司令官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大韓民國的突然進攻。當時大韓民國國防軍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後漢城(今首爾)就失守了。在撤退時,韓高層驚慌失措,將漢江大橋給炸了,把大批軍隊送給了朝鮮,更快瓦解了韓軍抵禦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並未事先知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因此中國大陸與美國一樣,直到戰爭開始才得悉的。這也可以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朝鮮單方面“不宣而戰”。

〖1.2聯合國的反應〗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攻佔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在蘇聯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議中國代表席位被中華民國(台灣)政府繼續佔有而缺席的情況下,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情況下動議得到通過,但蘇聯解體后,隨着前蘇聯檔案的公開,6月25日韓戰爆發時蘇聯駐聯合國大使曾向斯大林建議,蘇聯代表應於6月底前返回安理會,以便行使否決權,反對聯合國通過不利於朝鮮的決議,但被斯大林拒絕了。這就使聯合國順利通過了上述三個決議聯合**隊組成。聯合**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南非與大韓民國國防軍均歸駐日的美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

〖1.3中國的反應〗

在7月初,得知美國介入韓戰的消息后,周恩來明確向斯大林表明,中國會在東北集結9個師,如果朝鮮人民軍被打敗,會迅速派遣部隊入朝幫助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作戰。

7月7日**下令部署河南的3個野戰軍(38軍、39軍、40軍)和黑龍江的42軍向中朝邊境集結。10月1日,在國宴上,**提到了出兵的問題,黃炎培說“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周恩來插話說“我們打算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黃說“誰派出去支援的?是國家么?那我們是不是要和美國宣戰?”**提筆將“支援”改為“志願”。“中國人民志願軍”由此定名。

【2聯合**的攻擊(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

聯合**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進攻〖2.1仁川登陸〗

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節節勝利,6月28日奪取漢城,7月20日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則佔領了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時美軍第25師收到死守南方防線的命令,不得再後退。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8月6日麥克阿瑟將軍在東京與其他高級軍官會面,並說服他人實施風險很大的仁川登陸計劃。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成功9月15日,麥克阿瑟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朝鮮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環形防禦圈的聯合**乘勢反擊,9月27日仁川登陸部隊與釜山部隊水原附近會合,一日之後重奪漢城。

此外,由於在二戰後,美國為了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美國秘密和日本單獨媾和。在美國的的授意下,日本在韓戰中秘密派出了掃雷部隊,是二戰後日本首次向國外派兵。

〖2.2聯合**越過三八線〗

美軍卡車越過三八線美國原先將朝鮮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的計劃因戰事進展極其順利而有所改變。麥克阿瑟將軍要求乘勢追擊,將**逐出整個朝鮮半島。9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總統杜魯門都同意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但是總統要求麥克阿瑟只有在中國和蘇聯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攻擊朝鮮。次日美軍部隊就進逼三八線,10月1日韓國第一批部隊終於進入朝鮮作戰。

中國在韓戰爆發之前,將第四野戰軍的朝鮮族部隊以師為單位按金日成的要求轉交給朝鮮。1950年5月底,金日成派密使至北京,但**主席表示了對美國參戰的擔心,並在戰爭爆發后,仁川登陸前,多次提醒金日成和朝鮮人民軍,指出仁川將會是美國登陸地點。韓戰爆發后,中國在7月13日即成立東北邊防軍,從河南抽調4個軍及炮兵部隊,開赴東北,增強邊境防禦。8月5日,**電告東北邊防軍領導,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在9月上旬能夠出動至朝鮮參戰。此時朝鮮人民軍還在南韓洛東江一帶作戰,聯軍僅守住釜山防衛圈(僅占朝鮮半島國土3%)一小塊地區。

仁川登陸后,朝鮮半島局勢逆轉,中國政府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如果跨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9月30日,總理周恩來在政協國慶大會上發表強硬講話,10月3日凌晨美國部隊大規模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前,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要他轉告美國政府:“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這番警告被杜魯門視為北京對聯合國的“外交訛詐”而沒有被重視。

中國雖然做出強硬聲明,高層領導人內部意見卻不一致,大部分傾向於不參戰,因為中國曆經多年戰亂,百廢待興,捲入這場戰爭對國家發展不利。前蘇聯解密檔案表明,斯大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首腦指示**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中國政府仍然未能對參戰與否做成最後決定。周恩來趕赴莫斯科跟蘇方討論參戰問題。10月4日,中國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奉命抵北京商討朝鮮問題,10月8日中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才最終決定介入韓戰。中國政府作出這個決定直接原因是美國飛機轟炸中國丹東的文物市場,中國領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朝鮮如被佔領,將會更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政府十分顧慮麥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整個朝鮮半島後繼續向北進軍,威脅到**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即使美軍不襲擊中國,一個與中國有長達1000多公裏邊界線的國家落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也是很大的威脅。而如果朝鮮亡國,中國勢必要讓金日成在中國的東北設立流亡政府,但這對中國十分不利,因為將為美軍侵犯中國東北提供了強有力的借口。同時,由於美軍進入台灣海峽,迫使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止攻打台灣的渡海戰役,讓中國直接感受到美國的威脅。

基於這些理由,北京最終決定出兵朝鮮半島,抗擊美國。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進入朝鮮境內作戰積極開始臨戰準備,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縣)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美軍大舉進攻前,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面。麥克阿瑟保證不會侵略中國,並且自信地表示中國“無意參加這場戰爭。當今是我們強大而中國軟弱的時代,若中國部隊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受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屠殺。”他同時還認為戰事將在感恩節前結束,稱要讓美國的子弟兵回家過這個美國的傳統節日。

當然此時麥克阿瑟是有理由對戰事感到樂觀的。10月11日韓國國防軍佔領元山,10月19日(同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不過當時美軍還不知道具體情況)美軍就已經佔領了平壤,朝鮮政府遷往江界市。韓國國防軍陸軍第六師的部隊已進抵鴨綠江畔楚山郡,美國空軍飛機多次進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市附近的機場與交通線,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中國人民軍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當天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突然對敵軍發起攻擊,用了一個多小時便佔領了溫井,殲滅所有敵軍。該次戰役也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為援助危難的友好鄰邦和保家衛國而戰”,實際是履行**陣營的國際義務,扶助弱小的**鄰邦防止其滅亡。

(資料引自網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血戰
上一章下一章

韓戰相關歷史資料(一)

%